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22265      Online Users : 56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臺灣史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5245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5245


    Title: 日治時期台中地區地方菁英的重塑(1895-1935)
    The period of Japanese rule , local elites of Taichung County are reorganized(1895-1935)
    Authors: 陳立家
    Chen, Li Jia
    Contributors: 呂紹理
    陳立家
    Chen, Li Jia
    Keywords: 臺中地區
    臺中州
    參事
    街庄長
    區長
    協議會員
    鼠疫
    地方自治
    協力
    抵抗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6-05-09 15:24:47 (UTC+8)
    Abstract: 本文以「臺灣總督府→地方菁英→地方社會」所構成的統治三層結構作為論述架構,主要以殖民政權、地方菁英與地方社會政治結構之間的關係,以及地方菁英對於殖民政權具有現代性意義之政策的協力與對抗等兩大議題,作為論述主軸。前者以地方菁英的整編與社會階層流動作為探討面向,分就日治初期的參事、街庄長(1910年以前)與區長,以及1920年地方行政組織變革後的協議會員與街庄長進行論述。後者以臺灣總督府、地方菁英與地方社會的互動與影響作為探討對象,分就日治初期臺中地區鼠疫大流行與1920年「準」地方自治制度實行進行闡述。
    日治初期臺灣總督府的統制力量尚無法完全落實於地方社會,而必須倚賴固有地方社會菁英的協力,因此,日治初期的參事、街庄長與區長均由臺籍地方菁英擔綱,負責就地方事務應地方行政長官的諮問而答詢,以及協助執行地方行政事務,使殖民政權能夠順利統治地方社會,同時,也使得原有的地方社會領導階層的權力結構。1920年臺灣總督府頒佈新「地方官官制」,全面改革地方行政組織,實行地方自治制度,打破以往地方諮詢與基層行政機關由臺籍菁英壟斷的情況,使在臺日籍菁英獲得參與殖民地地方行政事務的權力,並且在日籍菁英人數逐年增加的情況下,臺灣總督府的統制力量也逐漸滲透到地方社會,造成原本的地方政治權力產生變動,同時,也使得地方政治場域成為日、臺籍菁英互相競爭、合作的空間。
    以往的殖民地研究,大都認為在殖民地體制下,被殖民者只能被動地被迫接受殖民政權的統治政策與方針,但是根據近代衛生的傳遞與地方自治的實行兩個事例所示,地方菁英對於殖民政權具有現代性意義的政策或方針,擁有選擇協力或抵抗的權力。但殖民者是否接受地方菁英的建言,則仍屬於臺灣總督府的權力,而這也是被殖民者在面對殖民政權時,無可奈何的一面。
    Reference: 一、 檔案史料
    1. 〈仁禮敬之外四名基隆支廳詰任命〉,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42冊第20件,明治28年6月21日,乙種永久保存(進退)。
    2. 〈民政局長水野遵臨時ペスト預防委員長及主事、委員、委員書記ヲ命免〉,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20冊第61件,明治29年10月23日,進退追加保存。
    3. 〈臨時ペスト予防委員組織規程制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61冊第22件,明治29年11月14日,甲種永久保存。
    4. 〈臺中縣吳鸞旂外三十名へ紳章附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26冊第11件,明治30年3月7日,甲種永久保存。
    5. 〈街庄社長設置規定〉,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24冊第20件,明治30年4月20日,甲種永久保存。
    6. 〈臺南縣ニ於ケルペスト病流行景況視察山口秀高復命書及狀況拓殖務大臣ヘ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4518冊第2件,明治30年5月1日,15年保存。
    7. 〈張德潤外二名(林振芳.呂汝玉)敘勳上奏ニ關スル通知〉,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25冊第40件,明治30年8月24日,甲種永久保存。
    8. 〈蔡蓮舫外三名敘勳ノ儀具申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220冊第10件,明治30年9月8日,永久保存(追加)。
    9. 〈臺灣中央衛生會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27冊第41件,明治30年10月9日,甲種永久保存。
    10. 〈臺灣中央衛生會議事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27冊第42件,明治30年10月25日,甲種永久保存。
    11. 〈黃成章以下八名敘勳ニ關スル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221冊第1件,明治30年10月28日,永久保存(追加)。
    12. 〈林紹堂.吳鸞旂.楊吉臣.林榮泰敘勳ニ關スル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25冊第33件,明治30年11月12日,甲種永久保存。
    13. 〈臺中縣、鹿港ニペスト流行ニ付豫防方ノ件(告諭第五號)(元臺南縣)〉,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9769冊第73件,明治30年12月1日,永久保存。
    14. 〈王加芳及蔡夢熊敘勳ノ儀稟申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221冊第4件,明治30年12月24日,永久保存(追加)。
    15. 〈街庄社長職務規程差出方各縣廳ヘ照會〉,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244冊第47件,明治31年3月2日,甲種永久保存。
    16. 〈鹿港ペスト病況侍從武官長ヘ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4557冊第2件,明治31年5月1日,15年保存。
    17. 〈傳染病豫防消毒心得中改正訓令212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248冊第19件,明治31年7月30日,甲種永久保存。
    18. 〈彰化ニ於ケル土人醫生ペスト治療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4557冊第6件,明治31年9月1日,15年保存。
    19. 〈林紹堂外四名臺中縣參事ニ任敘〉,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332冊第5件,明治31年11月28日,甲種永久保存。
    20. 〈臺中縣訓令第20號南投弁務署ペスト豫防方〉,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388冊第9件,明治32年3月7日,乙種永久保存。
    21. 〈臺灣污物掃除規則(律令第15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529冊第6件,明治33年2月1日,永久保存(追加)。
    22. 〈臺中縣告示第39號ペスト病發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494冊第20件,明治33年4月28日,乙種永久保存。
    23. 〈臺中縣告示第40號ペスト病發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494冊第20件,明治33年4月28日,乙種永久保存。
    24. 〈臺灣家屋建築規則(律令第14號、府令第81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545冊第1件,明治33年6月29日,永久保存(追加)。
    25. 〈臺灣污物掃除規則施行細則(府令第109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529冊第7件,明治33年11月24日,永久保存(追加)。
    26. 〈臺中縣告示第101號ペスト病發生〉,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494冊第64件,明治33年12月17日,乙種永久保存。
    27. 〈臺中縣ペスト病況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4643冊第3件,明治34年5月1日,15年保存。
    28. 〈臺中縣訓令第13號ペスト豫防注意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612冊第16件,明治34年5月29日,乙種永久保存。
    29. 〈臺灣醫生免許規則(府令第47號)並ニ同上ニ關シ各醫院長ヘ通達〉,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584冊第25件,明治34年6月4日,甲種永久保存。
    30. 〈大清潔法施行規程訓令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063冊第8件,明治38年11月28日,永久保存。
    31. 〈臺中廳林崧生外十九名ヘ紳章附與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189冊第30件,明治39年1月8日,永久保存。
    32. 〈彰化廳廳令第9號大清潔法施行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181冊第7件,明治39年5月11日,永久保存。
    33. 〈臺中廳廳令第40號大清潔法施行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180冊第15件,明治39年7月24日,永久保存。
    34. 〈彰化廳李振鵬外十二名ヘ紳章附與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189冊第40件,明治39年10月29日,永久保存。
    35. 〈南投廳廳令第7號大清潔法施行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290冊第78件,明治40年9月2日,永久保存。
    36. 〈律令第3號台灣ペスト豫防組合規則、律令第3號台灣ペスト豫防組合規則施行規則〉,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371冊第15件,明治41年2月26日,永久保存。
    37. 〈地方官官制等改正勅令發布方稟申ノ件〉,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454冊第6件,明治42年10月25日,永久保存。
    38. 〈廖登渭外十四名ニ紳章付與ニ付通達〉,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1940冊第8件,明治45年1月25日,永久保存。
    39. 〈紳章附與(林文智、林崧雨、施學賢、羅金水、陳長江、吳沛霖、蘇朝金、洪獻章、黃敦仁、阮仰山、黃錫三)〉,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2377冊第2件,大正4年12月1日,永久保存。
    40. 〈南投廳廖振秀外六名紳章交付報告〉,臺灣總督府公文類纂,第3057冊第11件,大正9年6月1日,永久保存。
    41.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職員錄 明治31~昭和10年》,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
    42.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民政事務成績提要 明治28~41年度》,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
    43. 臺中州編,《臺中州統計書》,臺中:臺中州。
    44. 臺灣總督府臨時臺灣土地調查局,《臺灣堡圖(復刻版)》,臺北:遠流出版社,1996年。
    45. 大日本帝國陸地測量部,《臺灣地形圖(復刻版)》,臺北:遠流出版社,1999年。





    二、 報紙
    1.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二千九百五十九號,1908年3月14日(明治41年3月14日),葫蘆墩之百斯篤。
    2.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四百廿一號,1909年9月22日(明治42年9月22日),街庄社勅令。
    3.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四百三十二號,1909年10月6日(明治42年10月6日),改正街庄規程。
    4.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四百三十二號,1909年10月6日(明治42年10月6日),街庄職員任用規則。
    5.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四百五十五號,1909年11月2日(明治42年11月2日),街庄區劃定期。
    6.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四百六十六號,1909年11月16日(明治42年11月16日),街庄區劃。
    7.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五百十五號,1910年1月18日(明治43年1月18日),區制實施。
    8. 《漢文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五百十六號,1909年1月19日(明治43年1月19日),府報抄譯。
    9. 《臺中廳報》,第千二十二號,1910年1月31日(明治43年1月31日),臺中廳訓令第四號。
    10. 《臺中廳報》,第九百六十一號,1920年5月27日(大正9年5月27日),公學校學級及兒童。
    11. 《臺灣日日新報》,第一號,1898年5月6日(明治31年5月6日),彰化黑疫。
    12. 《臺灣日日新報》,第九十四號,1898年8月24日(明治31年8月24日),臺中の大清潔法。
    13. 《臺灣日日新報》,第百十四號,1898年9月17日(明治31年9月17日),衛生組合の一進步。
    14. 《臺灣日日新報》,第百卅六號,1898年10月14日(明治31年10月14日),彰化の衛生組合。
    15. 《臺灣日日新報》,第四百七十二號,1899年11月28日(明治32年12月28日),參事會議。
    16. 《臺灣日日新報》第五百六十四號,1900年3月21日(明治33年3月21日),稟書抄錄。
    17. 《臺灣日日新報》第八百六號,1901年1月11日(明治34年1月11日),臺中鴻信。
    18. 《臺灣日日新報》,第八百九十五號,1901年4月30日(明治34年4月30日),防疫注射。
    19. 《臺灣日日新報》,第九百二十四號,1901年6月2日(明治34年6月2日),臺南の百斯篤と士紳。
    20.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百六十六號,1902年3月25日(明治35年3月25日),議辨預防。
    21.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百六十六號,1902年3月25日(明治35年3月25日),議辨預防。
    22.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百七十一號,1902年3月30日(明治35年3月30日),妖言惑眾。
    23.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百七十五號,1902年4月5日(明治35年4月5日),注射奇聞。
    24.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百七十八號,1902年4月9日(明治35年4月9日),射却病魔。
    25.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百八十一號,1902年4月12日(明治35年4月12日),注射訛傳。
    26.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二百五號,1902年5月10日(明治35年5月10日),捕鼠獎勵と抽籤懸賞。
    27.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二百二十號,1902年5月28日(明治35年5月28日),臺南の鼠買收高。
    28.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三百三十七號,1902年10月14日(明治35年10月14日),臺南廳下の捕鼠計畫。
    29.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三百六十六號,1902年11月20日(明治35年11月20日),臺中の鐵道支線布設の請願。
    30.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三百六十七號,1902年11月21日(明治35年11月21日),請設汽車。
    31.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四百二十九號,1903年2月7日(明治36年2月7日),防疫成績。
    32.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四百三十九號,1903年2月20日(明治36年2月20日),臺中の鼠族買收。
    33.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六百六十號,1903年11月12日(明治36年11月12日),鼠族買收所關訓示。
    34.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六百八十二號,1903年12月9日(明治36年12月9日),大稻埕の鼠族驅除法に就て。
    35. 《臺灣日日新報》,第千八百零五號,1904年5月8日(明治37年5月8日),配置殺鼠劑。
    36. 《臺灣日日新報》,第二千九百五十八號,1908年3月13日(明治41年3月13日),葫蘆墩の百斯篤。
    37. 《臺灣日日新報》,第二千九百六十二號,1908年3月17日(明治41年3月17日),葫蘆墩の真正百斯篤。
    38. 《臺灣日日新報》,第二千九百六十九號,1908年3月27日(明治41年3月27日),百斯篤臺中に入る。
    39. 《臺灣日日新報》,第二千九百七十四號,1908年4月2日(明治41年4月2日),葫蘆墩の百斯篤。
    40. 《臺灣日日新報》,第二千九百七十六號,1908年4月5日(明治41年4月5日),葫蘆墩之百斯篤。
    41. 《臺灣日日新報》,第二千九百七十六號,1908年4月5日(明治41年4月5日),臺中の百斯篤。
    42. 《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二十三號,1908年5月30日(明治41年5月30日),中疫終滅。
    43. 《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二十八號,1908年6月5日(明治41年6月5日),葫蘆墩の百斯篤。
    44. 《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四百二十號,1909年9月21日(明治42年9月21日),街庄社勅令。
    45. 《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四百卅一號,1909年10月5日(明治42年10月5日),街庄規程の改正。
    46. 《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四百卅一號,1909年10月5日(明治42年10月5日),街庄職員任用規則。
    47. 《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四百五十四號,1909年10月31日(明治42年10月31日),街庄區劃定期。
    48. 《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四百六十五號,1909年10月14日(明治42年11月14日),街庄區劃ご督府。
    49. 《臺灣日日新報》,第三千五百十五號,1910年1月18日(明治43年1月18日),街庄區制愈實施。
    50. 《臺灣日日新報》,第四千九百三十九號,1914年3月12日(大正3年3月12日),風俗改良會組織。
    51. 《臺灣日日新報》,第四千九百四十號,1914年3月13日(大正3年3月13日),組織風俗改良會。
    52. 《臺灣日日新報》,第四千九百六十七號,1914年4月11日(大正3年4月11日),臺中風俗改良會。
    53.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八百十八號,1922年3月06日(大正9年3月06日),誣告罪で警官と元庄長收監さる。
    54.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八百二十四號,1922年3月12日(大正9年3月12日),南屯庄誣告罪。
    55.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兩百三十七號,1920年8月02日(大正9年8月02日),公開欄 街庄長の選擇。
    56.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兩百五十四號,1920年8月19日(大正9年8月19日),田總督船中一席話 街庄長。
    57.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三百二十七號,1920年10月31日(大正9年10月31日),協議員と國語。
    58.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三百二十八號,1920年11月1日(大正9年11月1日),協議員與國語。
    59. 《臺灣日日新報》,第九千四百六十五號,1926年9月8日(大正15年9月8日),疵議庄長。
    60. 《臺灣日日新報》,第九千四百六十五號,1928年8月13日(昭和3年8月13日),各種協議會員の更改 人選上に新味が是非欲しい。
    61.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四百三十四號,1921年2月15日(大正10年2月15日),臺中州協議會(第一日)。
    62.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四百三十五號,1921年2月16日(大正10年2月16日),臺中州協議會(第一日)。
    63.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四百三十二號,1921年2月13日(大正10年2月13日),臺中州十年度豫算案。
    64.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四百三十五號,1921年2月16日(大正10年2月16日),臺中州協議會第一日の午後。
    65.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四百三十六號,1921年2月17日(大正10年2月17日),臺中州協議會(第三日)。
    66. 《臺灣日日新報》,第七千四百三十七號,1921年2月18日(大正10年2月18日),臺中州協議會。
    67. 《臺灣民報》,第十三號,1923年12月1日(大正12年12月1日),諮問機關要改為代議機關。
    68. 《臺灣民報》,第三卷第九號,1925年3月21日(大正14年3月21日),主張施行完全的自治制於臺灣。
    69. 《臺灣民報》,第八十四號,1925年12月12日(大正14年12月12日),急宜施行完全自治制度。
    70. 《臺灣民報》,第八十七號,1926年1月10日(大正15年1月10日),假裝民意機關的州協議會開幕。
    71. 《臺灣民報》,第一百廿三號,1926年9月19日(大正15年9月19日),街庄協議會員的人選。
    72. 《臺灣民報》,第一百卅八號,1927年1月2日(昭和2年1月2日),地方自治制的考察。
    73. 《臺灣民報》,第一百卅九號,1927年1月9日(昭和2年1月9日),奉行官命的協議會。
    74. 《臺灣民報》,第一百四十五號,1927年2月20日(昭和2年2月20日),自治精神何在?
    75. 《臺灣民報》,第一百八十七號,1927年12月18日(昭和2年12月18日),假裝的民意機關 非根本改造不可。
    76. 《臺灣民報》,第一百九十二號,1928年1月22日(昭和3年1月22日),對地方自治制度改革的意見(一)。
    77. 《臺灣民報》,第一百九十五號,1928年2月12日(昭和3年2月12日),偽地方自治中之協議會與議員的真體(一)。
    78. 《臺灣民報》,第二百九十四號,1930年1月1日(昭和5年1月1日),街庄自治小言。
    79. 《臺灣新民報》,第三百廿八號,1930年8月30日(昭和5年8月30日),協議員的人選 非改革制度不可 粉飾的手段無用。
    80. 《臺灣新民報》,第三百四十五號,1931年1月1日(昭和6年1月1日),於官選協議會的質問要項和感想(一)。
    81. 《臺灣新民報》,第三百卅三號,1930年10月4日(昭和5年10月4日),中州噴水。
    82. 〈自治能力的養成〉,《臺灣青年》,第1卷第2號,1920年8月15日,大正9年8月15日。
    83. 林慈舟(呈祿),〈地方自治概論〉,《臺灣青年》,第1卷第3號,1920年9月15日,大正9年9月15日,頁3-15。
    84. 〈使促成地方自治〉,《臺灣》,第三卷第八號,1922年11月,大正11年11月。
    85. 《臺灣總督府府報》,號外,1897年6月10日(明治30年6月10日),朕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ノ改正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
    86.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九十六號,1897年6月12日(明治30年6月12日),朕樞密顧問ノ諮詢ヲ經テ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ノ改正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
    87.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三一七號,1898年6月30日(明治31年6月30日),朕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ノ改正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
    88.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千五十九號,1901年11月19日(明治34年11月19日),朕樞密顧問ノ諮詢ヲ經テ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ノ改正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
    89.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七百九十八號,1909年9月24日(明治42年9月24日),朕臺灣街庄社ニ區長及區書記ヲ置クノ件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
    90.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八百五號,1909年10月5日(明治42年10月5日),府令第六十九號。
    91.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八百五號,1909年10月5日(明治42年10月5日),府令第六十八號。
    92.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八百二十四號,1909年11月3日(明治42年11月3日),朕樞密顧問ノ諮詢ヲ經テ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中改正ノ件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
    93.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百七十號,1920年7月30日(大正9年7月30日),臺灣市制明治三十九年法律第三十一號第一條及第二條ニ依リ勅裁ヲ得テ茲ニ之ヲ公布ス。
    94.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百七十號,1920年7月30日(大正9年7月30日),臺灣州制明治三十九年法律第三十一號第一條及第二條ニ依リ勅裁ヲ得テ茲ニ之ヲ公布ス。
    95.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百七十號,1920年7月30日(大正9年7月30日),臺灣街庄制明治三十九年法律第三十一號第一條及第二條ニ依リ勅裁ヲ得テ茲ニ之ヲ公布ス。
    96.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百七十二號,1920年8月4日(大正9年8月4日),朕樞密顧問ノ諮詢ヲ經テ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改正ノ件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
    97.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百七十二號,1920年8月4日(大正9年8月4日),朕樞密顧問ノ諮詢ヲ經テ臺灣總督府地方官官制改正ノ件ヲ裁可シ茲ニ之ヲ公布セシム。
    98. 《臺灣總督府府報》,第二千百七十七號,1920年8月10日(大正9年8月10日),府令第四十七號。
    99. 吳密察、吳瑞雲編,《臺灣民報社論》,臺北:稻鄉出版社,1992年5月。

    三、 日記、傳記和口述歷史
    1. 大園市藏,《怪魔辜顯榮》,臺北:臺灣事蹟研究會,1920年12月。
    2. 竹中信子著、蔡龍寶譯,《日治臺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臺灣(明治篇1895-1911)》,臺北:時報出版社,2007年11月。
    3. 吳文星等主編,《臺灣總督田健治郎日記》,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1年7月。
    4. 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編纂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一)》,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0年11月。
    5. 張麗俊著、許雪姬、洪秋芬編纂解讀,《水竹居主人日記(二)》,臺北:中央研究院,2000年11月。
    6. 黃頌顯編譯,《林呈祿選集》,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6年4月。
    7. 楊肇嘉,《楊肇嘉回憶錄》,臺北:三民書局,1970年7月。
    8. 蔡慧玉,〈保正、保甲書記、街庄役場—口述歷史(二)〉,《台灣風物》,第44卷第2期,1994年6月,頁69-111。
    9. 蔡慧玉,《中縣口述歷史第四輯:日治時代臺灣的街庄行政》,臺中:臺中縣文化中心,1997年6月。
    10. 謝南光,《謝南光著作選(上)(下)》,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1999年2月。
    11. 藤崎濟之助著、全國日本經濟學會譯,《臺灣史與樺山大將—日本侵台始末(上)(下)》,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3年8月。
    12. 鶴見祐輔,《〈決定版〉正傳‧後藤新平(3)臺灣時代1898~1906年》,東京:藤原書店,2005年2月。
    13. 鷲巢敦哉著、中島利郎、吉原丈司編集,《鷲巢敦哉著作集II臺灣警察四十年史話》,東京:綠蔭書房,2000年12月。



    四、 人名錄與時人著作
    1. 臺南新報社編,《南部臺灣紳士錄》,台南:台南新報社,1907年。
    2. 呂世明,《彰化縣志稿—人物卷》,臺北:成文出版社,1983年3月。
    3. 林進發,《臺灣官紳年鑑》,台北:民眾公論社,1932年。
    4. 思痛子,《臺海思慟錄》,台北:臺灣銀行,1959年6月。
    5. 泉風浪,〈臺中人物評判記その二民間の面々〉,《臺中州大觀》,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頁10-75。
    6. 洪慶峰主修、陳炎正撰稿,《臺中縣鄉賢傳》,臺中:臺中縣立文化中心,1988年5月。
    7. 張炎憲、李筱峰、莊永明等編,《臺灣近代名人誌》,臺北:自立晚報,1988年5月。
    8. 連橫,《臺灣通史》,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年。
    9. 鹿港鎮志纂修委員會,《鹿港鎮志》,鹿港:鹿港鎮公所,2000年6月。
    10.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事鑑—日刊一週年紀念出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4年3月。
    11.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事鑑—日刊五週年紀念出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37年9月。
    12. 臺灣新民報社調查部編,《臺灣人事鑑—日刊十週年紀念出版》,臺北:臺灣新民報社,1943年3月。
    13. 臺灣銀行經濟研究室編,《割臺三記》,台北:臺灣銀行,1959年10月。
    14. 臺灣總督府,《臺灣列紳傳》,台北:臺灣日日新報,1916年4月。





    五、 日文專書
    1. 《後藤新平文書(三五) 衛生官制度に關する書類》,東京:雄松堂,1979年。
    2. 《後藤新平文書(六八) 土匪招降策大反對論》,東京:雄松堂,1979年。
    3. 中越榮二,《臺灣市制街庄制逐條解釋》,臺北:臺灣地方自治協,1937年12月。
    4. 井出季和太,《臺灣治績志》,臺北:南天書局,1997年12月。
    5. 外務省編,《外地法制誌 第5卷》,東京:文生書院,1990年。
    6. 伊藤博文,《臺灣資料》,東京:原書房,1936年。
    7. 竹越與三郎,《臺灣統治志》,臺北:南天書局,1997年12月。
    8. 杉山靖憲,《臺灣歷代總督の治績》,臺北:成文出版社,1999年6月。
    9. 持地六三郎,《臺灣殖民政策》,臺北:南天書局,1998年5月。
    10. 泉風浪編,《臺中州大觀》,臺北:成文出版社,1985年3月。
    11. 原幹州,《臺灣地方自治法制‧自治要求運動》,臺北:成文出版社,1999年6月。
    12. 高橋用吉,《臺灣街庄制逐條解釋》,高雄:南報商事社,1933年5月。
    13. 鈴木斗人,《臺灣の保甲制度》,臺北:臺灣總督府警務局,1940年。
    14. 臺灣總督府,《臺灣統治概要》,臺北:南天書局,1997年12月。
    15. 臺灣總督府、臺灣日日新報社合編,《新舊對照管轄便覽》,臺北:成文出版社,1999年6月。
    16. 臺灣總督府編,《臺灣日誌》,臺北:南天出版社,1994年9月。
    17.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臺北:南天書局,1995年6月。
    18. 臺灣總督府,《臺灣總督府法規提要》,臺北:臺灣日日新報社,1916年9月。

    六、 中文專書
    1. 王泰升,《臺灣法律史的建立》,臺北:國立臺灣大學法學叢書,1997年9月。
    2. 王曉波編,《臺灣的殖民地傷痕新編》,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年8月。
    3. 甘為霖著、許雅琦、陳珮馨譯,《福爾摩沙素描:甘為霖牧師臺灣筆記》,臺北:前衛出版社,2006年5月。
    4. 矢內原忠雄著、周憲文譯,《日本帝國主義下的臺灣》,臺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2年1月。
    5. 朱珮琪,《臺籍菁英的搖籃:臺中一中》,臺北:向日葵文化,2005年5月。
    6. 吳文星,《日據時期臺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臺北:正中書局,1992年。
    7. 周婉窈,《日據時代的臺灣議會設置請願運動》,臺北,自立報系文化出版部,1989年。
    8. 洪敏麟,《臺灣舊地名之沿革(第二冊)》,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99年6月。
    9. 范燕秋,《疫病、醫學與殖民現代性—日治臺灣醫學史》,臺北:稻鄉出版社,2005年3月。
    10. 若林正丈,《臺灣抗日運動史研究(增補版)》,東京:研文出版,2001年。
    11. 郁永河,《裨海紀遊》,南投:臺灣省文獻會,1999年6月。
    12. 翁佳音,《臺灣漢人武裝抗日史研究(1895-1902)》,臺北: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1986年。
    13. 張仲禮著、李榮昌譯,《中國紳士—關於其在19世紀中國社會中作用的研究》,上海: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1年5月。
    14. 許世楷著,李明峻、賴郁君譯,《日本統治下的臺灣》,臺北:玉山社,2005年。
    15. 程大學,《臺灣前期武裝抗日運動有關檔案》,南投:臺灣省文獻委員會,1977年5月。
    16. 黃秀政,《臺灣割讓與乙未抗日運動》,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92年。
    17. 黃昭堂著、廖為智譯,《臺灣民主國研究:臺灣獨立運動史的一斷章》,臺北:前衛出版社,2006年1月。
    18. 黃靜嘉,《春帆樓下晚濤急—日本對臺灣殖民統治及其影響》,臺北:臺灣商務,2002年4月。
    19. 臺中縣志編纂委員會,《臺中縣志 卷三 政事志 第三冊》,臺中:臺中縣政府,1989年9月。
    20. 賴志彰,《臺灣霧峰林家留真集—近‧現代史上的活動1897~1947》,臺北:自立報系,1989年6月。
    21. 戴炎輝,《清代臺灣之鄉治》,臺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1979年7月。
    22. 簡炯仁,《臺灣民眾黨》,臺北:稻香出版社,2001年5月。
    七、 期刊與學位論文
    1. 王興安,〈殖民地統治與地方菁英─以新竹、苗栗地區為中心(1895年-1935年)〉,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年5月。
    2. 吳俊瑩,〈日治時期臺灣人與近代法律的交會—以張麗俊《水竹居主人日記》為例〉,《政大史粹》,第9期,2005年12月,頁89-123。
    3. 宋景川,〈百斯篤病症論兼治方法〉,《臺灣醫事雜誌》,第1卷第3期,1899年4月18日,頁23-24。
    4. 李維修,〈日治時期新竹地區士紳的社會角色變遷(1895-1937)〉,新竹師範學院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2004年7月。
    5. 並木真人,〈朝鮮的「殖民地近代性」、「殖民地公共性」和對日協力—殖民地政治史、社會史研究之前置性考察〉,收錄於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2004年,頁71-112。
    6. 洪秋芬,〈日治初期葫蘆墩保甲實施的情形及保正角度的探討(1895~1909)〉,《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34期,2000年12月,頁211-268。
    7. 洪秋芬,〈日據初期臺灣的保甲制度(1895~1903)〉,《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1期,1992年6月,頁437-471。
    8. 洪秋芬,〈臺灣保甲和「生活改善」運動:(1937-1945)〉,《思與言》,第29卷第4期,1991年12月,頁115-153。
    9. 范燕秋,〈日治前期臺灣公共衛生之形成(1895-1920)〉,《思與言》,第33卷第2期,1995年6月,頁215-258
    10. 范燕秋,〈新醫學在臺灣的實踐(1898-1906)〉,收錄於李尚仁主編,《帝國與現代醫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10月,頁19-53。
    11. 范燕秋,〈鼠疫與臺灣之公共衛生(1896-1917)〉,《國立中央圖書館臺灣分館館刊》,第1卷第3期,1995年3月,頁59-84。
    12. 若林正丈著,許佩賢譯,〈總督政治與臺灣本地地主資產階級─公立臺中中學校設立問題(1912-1915年)〉,《臺灣風物》第52卷第4期,2002年,頁107-146。
    13. 若林正丈著、許佩賢譯,〈試論如何建立日治時期臺灣政治史的研究─戰後日本研究成果的一個反思〉,收入於黃富三等編《臺灣史研究一百年─研究與回顧》,臺北:中央研究院臺灣史研究所籌備處,1997年,頁273-284。
    14. 張隆志,〈殖民現代性分析與臺灣近代史研究〉,收錄於若林正丈、吳密察主編,《跨界的臺灣史研究—與東亞史的交錯》,臺北:播種者,2004年,頁133-160。
    15. 陳翠蓮,〈日據時期臺灣文化協會之研究—抗日陣營的結成與瓦解〉,臺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87年6月。
    16. 陳德智,〈日治前期臺灣社會與國家:以豐原地區的保正為例〉,《臺灣人文》,第10號,2005年12月,頁55-67。
    17. 楊永彬,〈臺灣紳商與早期日本殖民政權的關係─1895~1905〉,臺灣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18. 劉士永,〈「清潔」、「衛生」與「保健」—日治時期臺灣社會公共衛生觀念之轉變〉,收錄於李尚仁主編,《帝國與現代醫學》,臺北:聯經出版社,2008年10月,頁271-323。
    19. 劉恆妏,〈日據時代臺灣之保甲制度〉,《法律學報》,第24期,1994年6月,頁169-189。
    20. 蔡淵洯,《清代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1684-1895)》,臺灣師範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79年。
    21. 蔡慧玉,〈日治時代臺灣的保甲戶籍行政〉,《臺灣風物》,第44卷第3期,1994年9月,頁107-136。
    22. 蔡慧玉,〈日治臺灣街庄行政(1920-1945)的編制與運作:街庄行政相關名詞之探討〉,《臺灣史研究》,第3卷第2期,1996年12月,頁93-141。
    23. 蔡慧玉,〈日據時期臺灣的保甲制度—以動員為例〉,《臺灣史田野研究通訊》,第26期,1993年3月,頁67-69。
    24. 築山揆一,〈臺南縣百斯篤豫防液接種成績(第一回報告)〉,《臺灣醫事雜誌》第3卷第6期,1901年8月25日,頁34-40。
    25. 賴志彰,〈1945年以前臺中地域空間形式之轉化—一個政治生態群的分析〉,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26. 蘇景亮、解從琳、蔡濬宇,〈日本時代(1895~1945)臺灣的地方政治制度變遷之研究〉,《政治學學報》,創刊號,2003年8月,頁169-18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415800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158006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臺灣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59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