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941
|
Title: | 女性員警之親子關係、角色期望及衝突之研究—以基隆市警察局為例 A study of the parent-child relationships, role expectation ,and role conflict for Keelung policewomen |
Authors: | 陳風傑 |
Contributors: | 林顯宗 陳風傑 |
Keywords: | 已婚女警 親子關係 多重角色 角色期望 角色衝突 married policewomen parental relationship multiple role role expectation role conflict |
Date: | 2009 |
Issue Date: | 2016-05-09 13:28:27 (UTC+8) |
Abstract: | 警察勤務是24小時晝夜輪替服勤,其工作性質具高度危險性、辛勞性、不確定性及機動性,警政署規劃逐年降低男女警員員額十比一的錄取比例限制,未來女警人數勢必增加且在未來人力運用上,女警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以往女警在警界中往往扮演邊陲角色或擔任性質單純的內勤工作,現在的勤務卻是包羅萬象,諸如,值班、巡邏、交通整理、執行擴大路檢、追捕逃犯、緝毒肅槍等勤務。如此,女警要面對多元複雜的治安環境及兼顧家務,此舉是否導致她們面臨角色衝突,女警的角色是否必須有所調整,為值得探究的課題。
本研究採用質性研究法中的深入訪談法,以基隆市警察局機關編制內已婚且育有子女的12位女警為訪談對象,以探討女性員警之親子關係、角色期望與衝突,以期深入了解女性員警的生活及所面臨的問題,並探究其在扮演多重角色時,如何有效因應身兼工作角色及家庭角色。訪談所得資料,經歸類、分析所得研究結果:
一、親子關係、權威管教
受訪者受到傳統觀念的影響,再加上雙薪家庭,工作時間長且工作時間日夜顛倒,壓縮到陪伴子女的時間,親子間互動減少,然而必須在短暫的時間內傳遞溝通的訊息,避免子女出現偏差行為,所以大多數受訪者採取權威式管教方式,並設定規範要求子女遵守。
二、經濟考量、從警主因
受訪者當初選擇進入警界的原因,經濟因素是女性選擇從警的主因之一,另一項原因就是崇拜警察陽剛、打擊犯罪的正義形象。
三、母職扮演、傳統依舊
受訪者對於「母職」與「妻職」的角色,仍無法擺脫傳統的性別角色與義務,她們通常把家庭與教養視為自己理所當然的責任與義務,不得不犧牲自己的時間,滿足子女與先生的需求。
四、兼顧子女、負荷頗重
受訪者對於學齡前子女教養工作花費的許多時間與精力,超出體力的負荷,有時會將子女帶進辦公處所,一邊工作、一邊照顧子女與指導作業;如果先生無法分擔家庭事務工作,更增加受訪者的壓力,而無法調適的情形,感到蠟燭兩頭燒的窘境。
五、角色衝突、尋求支持
受訪者在面臨工作與家庭事務衝突時,最重要的是尋求支持系統,例如長輩的照顧、辦公室的托育等;另一方式就是會找尋丈夫、家人、朋友聊天獲抒發己見以獲得暫時的安慰或者聽音樂、做運動紓解壓力,這些都是對於受訪者感到有效的策略。但是女警在專心追求事業的同時,仍會配合家庭運作,以家庭生活為重心,畢竟維持家庭生活運作仍然是女性員警的最終考量。
本研究依據研究結果,提一些建議:一、對警察機關的建議:舉辦健康親子休閒活動、宣導女警角色、強化性別平等教育、合理勤務時間、紓解工作壓力、協助育兒托育、適當的女警輪調制度;二、對已婚女警的建議:提供社會支持、重視家庭溝通、做好時間管理、尋求支持,善用資源、平權的家務分工。
關鍵字:已婚女警、親子關係、多重角色、角色期望、角色衝突 Police staff works round the clock and on a shift basis. Their jobs involve high risks, physical strength requirements, uncertainty and mobility. On a year-by-year basis, the National Police Agency is planning to lift the 10:1 quota for male and female recruitments. Increase in the number of female police staff, therefore, is foreseeable. In terms of human resources management, policewomen will play an increasingly important role in the industry. In the past, policewomen were normally assigned to minor tasks or less complicated office works. Now their roles are becoming versatile, having to fulfill different job requirements including shift works, patrolling, traffic conduction, roadside inspection, chasing criminals, combating guns and drugs, etc. They have to deal with a diversified and complicated environment for public security and to fulfill their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at the same time. Are policewomen, therefore, facing role conflicts? Do they need role adjustments? These are all issues worthy of further exploration.
In this research, we adopted the In-Depth Interview approach, one of the Qualitative Research methodologies, and have interviewed 12 married policewomen with children, who are working for the Keelung City Police Bureau. The purpose is to achieve an in-depth understanding of the life of these policewomen; the parental relationship, role expectation and role conflicts; as well as various problems they encountered. We also tried to understand the approaches they took to achieve an effective work/family balance when dealing with their multiple roles. The results of the interview have been classified and analyzed, and are summarized below:
一、Parental Relationship and the Authority Teaching Style
Most of the interviewees are influenced by traditional concepts. Facing the pressure of double-income families, as well as lengthy and irregular working hours, they are forced to squeeze the time spent with their children.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parents and children, therefore, is reduced. Having to communicate with the kids within limited time and minimize undesired behaviors from the children, most of the interviewees adopt the authority teaching style. They set up rules and asked their children to follow.
二、Financial Considerations – The Key Reason for Selecting Police Jobs
For female police staff, one of the key reasons for joining the police force is financial considerations. Another reason is their adoration of the “manlike” nature of the police jobs and their positive image in combating crime and protecting justice.
三、 The Traditional Role as a Mother
In terms of their roles as a “mother” and a “wife”, the interviewees still could not free themselves from the traditional roles and obligations for the gender. They believed that they had unshirkable responsibilities to look after the family and educate the children. They have no choice but to sacrifice their own time to satisfy the need of their husbands and children.
四、 Childcare – a Heavy Load
The interviewees have spent tremendous time and energy in looking after and educating their preschool children. They felt physically overloaded. Sometimes they needed to bring the kids to offices so that they could, while working, look after the kids and help with their homework at the same time. The pressure would become worse if their husbands were unable to share the house chores. Some interviewees felt themselves “a candle burning at both ends”, having difficulties in adapting themselves to the situation.
五、Role Conflicts and the Need for Support
When facing a role conflict between family and work, the interviewees felt it most important to turn to a support system. For example, they would seek help from the elders in the family for help, or rely on the childcare services from the employers. Other methods for temporary relief are to talk with their husbands, families or friends, listening to music or join sport activities. These are all effective strategies for the interviewees. While striving for their career, policewomen are still required to remain family-focused and support all family activities, since family care is still reckoned as their ultimate goal of life.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is research, we wish to provide the following recommendations:
(1) For police agencies: We recommend to arrange parental/children activities, provide education on the roles of policewomen, enhance education on sexual equality; review and ensure reasonable working hours, provide childcare supports and build up a good rotation system for policewomen.
(2) For married policewomen: Provide social supports, improve communication within the family, develop time management skills, solicit external supports, improve resource management and ensure equality in the sharing of housework.
Key Words: Married Policewomen, Parental Relationship, Multiple Role, Role Expectation, Role Conflicts |
Reference: | 一、中文參考書目
文國忠、李孟鎔,2008,〈兩性平權箭在弦上-男女警共同站在第一線執勤
之必然性〉,《警光雜誌》,第620期,頁10-13。台北:警光雜誌社。
王大維,1996,《家庭系統分化與大學生的心理社會發展之關係研究》。彰
化: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王仁志,2006,〈雙薪家庭中男性工作壓力與家庭衝突對生活滿意度之影
響〉,《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3期。
王淑娟,1994,《青少年氣質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
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姚,1981,《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度》。台北:台灣
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朱崑中,1996,《青少年所知覺的親子溝通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
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原,2006,〈父母管教的原則~父母的影響〉,《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第54期。
吳永裕,1996,《單親兒童之親子關係、行為困擾與學習適應研究》。台北:
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佳玲,1995,《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與青少年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
繼親家庭與生親家庭》。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文。
吳虹妮,1999,《單、雙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係與其生活
適應之相關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吳聰賢,2002,〈研究的性質與類別〉,《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
台灣東華出版社。
李孟真,2000,《「理情U型自尊模式」親職團體方案對國中家長教養態度、
親子關係及其子女自尊之影響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
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湧清,2004,《警察勤務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
李震山,2006,《警察任務法論》,台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林玉慈,1999,《親子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台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幼琦,1997,《台灣女警的工作處境與困境》。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
所碩士論文。
林書琦,1990,《我國男性已婚軍官家庭與工作角色衝突之硏究以政校正規
班、硏究班學員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林振華,2008,《臺灣女性警察人員職場角色意識之研究》。台北:政治大
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林慈航,1991,《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社會支持對其親職角色扮演之影
響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顯宗,2007,〈家庭生命週期〉,《現代社會分析》,第二章。
洪聖陽,2001,《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
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台南: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
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南風,2007,〈從兩性平權思維下的職場倫理〉,《警光雜誌》,第609期,
頁1-5。台北:警光雜誌社。
馬傳鎮,1982,〈少年犯的親子關係、家長社經地位、家庭背景及學校背景
之調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第5期,頁177-224。
唐先梅,1991,《工作與家庭生活》。載於黃迺毓、林如萍、唐先梅、陳芳
茹合著,《家庭概念》,頁182。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唐先梅、曾敏傑,1995,《台灣已婚職業婦女家庭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台
灣銀行季刊,42卷,3期,頁292─339。
梅可望,2002,《警察學原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科學教育。
陳斐娟,1989,《單親婦女的壓力、社會支持、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台
北: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慧美,1998,《國小女性教師在工作、家庭及進修角色之衝突及適應歷程
分析之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怡真,2008,《父母教養方式、教師支持與國三學生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
究》。台南: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秋桂,2004,《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自戀傾向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彰化: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2008,《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麗梅,1992,《家庭氣氛、父母管教態度與兒童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春枝,1987,《親少年親子關係適應與父母管教態度之研究》。台北:政
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曬莉,1996,《中國人的人際和諧與衝突:理論建構及實徵研究》。台北:
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彭懷真,2003,《婚姻與家庭》第3版。台北:巨流出版社。
游肇賢,2003,《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調查研究》。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慶裕,1996,《警察人員家庭與工作角色衝突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
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濰萍,2006,《在陽剛職場中打滾的女人─以台灣基層女警的職涯路徑為
例》。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大齊,2004,《南投縣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彰化: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儀,1998,〈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
報》(台灣),第30卷,第2期。
葉毓蘭,2007,〈女性從警路迢迢?〉,《警光雜誌》,第609期。台北:警
光雜誌社。
郭芳君,2003,《父母教養方式、自我韌性與內在性自我控制、少年偏差行
為之關係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劉亦樺,1996,《父母管教、社會行為、同喜歡與被拒絕男生之關係研究》。
花蓮:花蓮師範學院教育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焜輝,1986,《親子關係診斷測驗》。台北:天馬出版社。
劉雯娟,2006,《台灣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與休閒阻礙之質性研究-以大
業大學已婚女性職員為例的探討》。彰化: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
碩士班。
蔡仕君,1988,《從不同家庭生命週期探討已婚職業婦女之生活滿意度》。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理出
版社。
蔡漢賢,2000,《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簡志娟,1996,《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因素—生態系統理論之研究》。台北:
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簡春安,1997,《婚姻與家庭》。台北:空中大學。
蕭世慧,2005,《高中職家庭氣氛、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偏差行為之研究》。
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藍采風,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幼獅出版社。
藍采風,1996,《婚姻關係與適應》。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蘇月琴,2004,《高中職學校行政人員溝通行為、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度關
係之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惠文,2006,《國小六年級家庭休閒餐與、家庭休閒阻礙與知覺親子關係
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一、中文參考書目
文國忠、李孟鎔,2008,〈兩性平權箭在弦上-男女警共同站在第一線執勤
之必然性〉,《警光雜誌》,第620期,頁10-13。台北:警光雜誌社。
王大維,1996,《家庭系統分化與大學生的心理社會發展之關係研究》。彰
化: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王仁志,2006,〈雙薪家庭中男性工作壓力與家庭衝突對生活滿意度之影
響〉,《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第53期。
王淑娟,1994,《青少年氣質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
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慧姚,1981,《已婚職業婦女的角色衝突及其生活滿意度》。台北:台灣
大學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田秀蘭,1994,〈女性生涯發展之主要型態〉,《諮商與輔導》,第98期,頁
4-18。
朱崑中,1996,《青少年所知覺的親子溝通與其自我概念、生活適應之相關
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原,2006,〈父母管教的原則~父母的影響〉,《網路社會學通訊期刊》,
第54期。
吳永裕,1996,《單親兒童之親子關係、行為困擾與學習適應研究》。台北:
台北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吳佳玲,1995,《家庭結構、親子互動關係與青少年子女行為表現之研究—
繼親家庭與生親家庭》。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系碩士論文。
吳虹妮,1999,《單、雙親家庭青少年知覺之父母衝突、親子關係與其生活
適應之相關研究》。彰化:彰化師範大學輔導學系碩士論文。
吳聰賢,2002,〈研究的性質與類別〉,《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台北:
台灣東華出版社。
李孟真,2000,《「理情U型自尊模式」親職團體方案對國中家長教養態度、
親子關係及其子女自尊之影響研究》。台北:台灣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
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修安、劉璟薇、王俊雄,2007,〈以人力資源理論探討女警在職場上之問
題〉,《中央警察大學警學叢刊》,第38卷第3期,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李湧清,2004,《警察勤務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
司。
李震山,2006,《警察任務法論》,台南:正典出版文化有限公司。
林正文,1982,〈父母教養態度與少年犯行為困擾之研究〉,《台南師專學報》,
第15期,台南:台南師專。
林玉慈,1999,《親子溝通品質與青少年生活適應、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
台北: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幼琦,1997,《台灣女警的工作處境與困境》。台北:台灣大學新聞研究
所碩士論文。
林書琦,1990,《我國男性已婚軍官家庭與工作角色衝突之硏究以政校正規
班、硏究班學員為例》。台北:政治作戰學校。
林振華,2008,《臺灣女性警察人員職場角色意識之研究》。台北:政治大
學社會科學學院行政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林慈航,1991,《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社會支持對其親職角色扮演之影
響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顯宗,2007,〈家庭生命週期〉,《現代社會分析》,第二章。
周麗瑞,1999,〈父母婚姻暴力對兒童問題行為影響研究〉,《家政教育學報》,
第2期,頁66-89,台北: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
洪聖陽,2001,《不同性別之國小高年級學童父母教養方式、自我概念、依
附關係與生涯成熟之關係研究》。台南:台南師範學院教師在職進修輔
導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
南風,2007,〈從兩性平權思維下的職場倫理〉,《警光雜誌》,第609期,
頁1-5。台北:警光雜誌社。
馬傳鎮,1982,〈少年犯的親子關係、家長社經地位、家庭背景及學校背景
之調查研究〉。《教育與心理研究》,第5期,頁177-224。
唐先梅,1991,《工作與家庭生活》。載於黃迺毓、林如萍、唐先梅、陳芳
茹合著,《家庭概念》,頁182。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唐先梅、曾敏傑,1995,《台灣已婚職業婦女家庭與工作壓力之研究》,台
灣銀行季刊,42卷,3期,頁292─339。
梅可望,2002,《警察學原理》,桃園:中央警察大學。
陳向明,2000,《質的研究方法與社會科學研究》,北京:科學教育。
陳斐娟,1989,《單親婦女的壓力、社會支持、親子關係之相關研究》。台
北:台灣教育學院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莊慧美,1998,《國小女性教師在工作、家庭及進修角色之衝突及適應歷程
分析之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怡真,2008,《父母教養方式、教師支持與國三學生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
究》。台南: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秋桂,2004,《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自戀傾向與偏差行為之研究》。彰化: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春興,2008,《現代心理學》。台北:東華書局。
張麗梅,1992,《家庭氣氛、父母管教態度與兒童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春枝,1987,《親少年親子關係適應與父母管教態度之研究》。台北:政
治大學教育與心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曬莉,1996,《中國人的人際和諧與衝突:理論建構及實徵研究》。台北:
台灣大學心理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彭懷真,2003,《婚姻與家庭》第3版。台北:巨流出版社。
游肇賢,2003,《國中兼任行政工作教師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之調查研究》。
高雄: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
台灣,28卷,第1期。
楊慶裕,1996,《警察人員家庭與工作角色衝突之研究》。桃園:中央警察
大學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濰萍,2006,《在陽剛職場中打滾的女人─以台灣基層女警的職涯路徑為
例》。台北:世新大學社會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大齊,2004,《南投縣國中學生親子關係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彰化:
彰化師範大學教育心理與輔導研究所碩士論文。
歐陽儀,1998,〈教養方式與依附關係代間傳遞模式之研究〉。《教育心理學
報》(台灣),第30卷,第2期。
葉毓蘭,2007,〈女性從警路迢迢?〉,《警光雜誌》,第609期。台北:警
光雜誌社。
郭芳君,2003,《父母教養方式、自我韌性與內在性自我控制、少年偏差行
為之關係研究》。台南: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為藩,1996,《自我心理學》。台北:師大書苑。
劉亦樺,1996,《父母管教、社會行為、同喜歡與被拒絕男生之關係研究》。
花蓮:花蓮師範學院教育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焜輝,1986,《親子關係診斷測驗》。台北:天馬出版社。
劉雯娟,2006,《台灣已婚職業婦女角色衝突與休閒阻礙之質性研究-以大
業大學已婚女性職員為例的探討》。彰化:大葉大學休閒事業管理學系
碩士班。
潘淑滿,2005,〈台灣母職圖像〉,《女學學誌:婦女與性別研究》,第20期。
蔡仕君,1988,《從不同家庭生命週期探討已婚職業婦女之生活滿意度》。
台北:中國文化大學家政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春美、翁麗芳、洪福財,2001,《親子關係與親職教育》。台北:心理出
版社。
蔡漢賢,2000,《社會工作辭典》第四版。台北:內政部社區發展雜誌社。
簡志娟,1996,《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因素—生態系統理論之研究》。台北:
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研究所。
簡春安,1997,《婚姻與家庭》。台北:空中大學。
蕭世慧,2005,《高中職家庭氣氛、父母教養方式與其偏差行為之研究》。
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羅國英,2000,〈母親教養期望與親職壓力及青少年親子關係知覺的關聯-
談學業成就於其中的角色〉,《東吳社會工作學報》,第6期。台北:東
吳大學。
藍采風,1996,《婚姻與家庭》。台北:幼獅出版社。
藍采風,1996,《婚姻關係與適應》。台北:張老師出版社。
蘇月琴,2004,《高中職學校行政人員溝通行為、角色衝突與工作滿意度關
係之研究》。屏東: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
龔惠文,2006,《國小六年級家庭休閒餐與、家庭休閒阻礙與知覺親子關係
之研究》。嘉義: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
行政院主計處網站,2009 。「婦女婚育與就業調查」。(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8886&ctNode=3303)
二、英文參考書目
Ainsworth, M. D. S., Blehar, M. C., Waters, E., & Wall, S.
(1978).Patterns of attachment: A Psychologyical Study of
the Strange Situation. Hillsdale, NJ:Erlbaum.
Barnett, R. C. & Baruch, G. K. (1985). Women’s involvement
in multiple roles and psychological distress.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49(1), 135-145.
Baumrind,D.(1971).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use.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tc.,11,56-95.
Becker,W.C.(1974).Consequences of different kinds of
parental discipline.Review of child development research,
(Vol.1).New York:Russell Sage Foundation.
Biddle,B.J.&Thomas,E.J.(Eds.)(1979).Role theory:
Conspects and research.New York:John Wiley.
Bradbury, T. N., Campbell, S. M., & Fincham, F. D. (1995).
Longitudinal and behavioral analysis of masculinity and
femininity in marriage.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68, 328-341.
Bronfenbrenner, U.(1979).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experiments by nature and design. Cambridge,MA: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Bowlby J.(1969). Attachment and Loss. New York: Basic Book
Inc.
Duvall, E. M. (1977). Family development.Philadelphia:
J.B.Lippincott.
Ferrer, M. M. (1990). Beyond separate spheres: Feminism
and famiy research.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52, 866-884.
Gilligan ,C.(1982).In a different voice.Cambridge,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Greenhaus, J. H. & Beutell, N. J. (1985). Sources of
conflict between work and family roles. 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 10(1), 76-88.
Kahn, R. L., Wolfe, D. M., Quinn, R. P. & Snoek, J. D.
(1964),Organizations Stress:Studies in Role Conflict and
Ambiguity. 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Inc.
Katz,D.& Kahn,R (1978),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Organizations.New York:John Willy.
MacCoby,E.E.,&Martin(1983).Socialization in the context of
the family; Parent-Child interaction.In P.H.
Mattessich, P., & Hill, R.(1987). Handbook of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New York: Plenum Press.
Parsons, T. (1961). The school class as a social system-
some of its functions in American society. In A.H.Halsey
et (eds.). Education,Economy and Society. New York:
Press, CH.31.
Pruitt, D. C. & Rubin, J. Z. (1986), Social Conflict:
Escalation,Stalemate and Settlement. New York: Random
House.
Sarbin, T. R. & Allen, V. L. (1968), Role Theory, edited by
Lindzey,G.and Aronson, E.,Handbook of Social Psychology,
MA.:Addison-Wesley.
Shaw, M. E. , & Costanzo, P. R.(1970). Theories of social
sychology2nded.). New York:Mcgraw-Hill.
Short, P. M. & Johnson , P.E.(1994), Exploring the links
among teacher empowerment leader power and conflict. The
Pennsylvania State University,University of Alabama.(ERIC D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372 044)
Ritze, U .T. (1976), Cooperative Strategie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 York:Lexington Books.
Roe,A.,&Siegelman, M. (1963). A Parent-Child relation
questionnaire. Child Development, 34, 355 – 369.
Williams, W.C.(1958). The PAIS test: A Technique for
children to evaluate both parents. Journal of Consulting
Psychology, 22, 487-495.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96921004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21004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335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