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489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73/144892 (79%)
造訪人次 : 51943125      線上人數 : 62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898


    題名: 台北市捷運對於沿線土地使用供給與需求之影響分析
    作者: 李婉菁
    Lee, Wan Chin
    貢獻者: 賴宗裕
    李婉菁
    Lee, Wan Chin
    關鍵詞: 大眾運輸導向
    捷運系統
    土地使用
    線性迴歸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6-05-09 13:23:41 (UTC+8)
    摘要: 交通運輸與都市發展關係相當密切,透過交通運輸系統連結不同的都市土地使用型態,以滿足民眾生活所需。然而在過去的規劃模式中,大多以土地使用吸引力推估交通運輸之建設方式,卻未針對使用交通運輸系統所衍生之需求,進行土地使用供給之調整與規劃。因而本研究以台北市捷運系統為研究標的,嘗試以使用者的角度,了解其需求與捷運車站周邊土地使用供給的互動情況,繼而針對捷運車站周邊土地之規劃給予政策性建議。
    為達到上述之目標,首先透過調查捷運系統乘客的旅次目的及可接受步行距離範圍,以釐清捷運車站周邊土地使用型態與旅次分布的關係,並且整理分析不同旅次目的之分布情況及平均步行距離,並透過對於捷運乘客的旅運行為調查,瞭解不同旅次目的的需求差異,分析影響其使用捷運系統之因素,與社經背景之互動關係,據以提出捷運車站周邊土地使用規劃相關政策建議。經由研究探討發現以下結果:
    1.經由問卷之迴歸分析,發現旅次分布情形與周邊土地使用形態相關,土地使用強度越高則旅次分布越密集;此外旅次目的與土地使用種類有所差異,亦即在單一土地使用分區中,可能包含不同的旅次目的、不同的活動型態。
    2.針對不同旅次目的之實際步行距離進行調查結果顯示,平均而言各旅次可接受步行範圍皆大於其實際步行範圍,不同旅次目的的接受程度亦有差異。於模型檢定中,將不同旅次目的綜合比較,以上班旅次較為聚集於捷運車站周邊。
    3. 不同旅次目的之下,乘客的旅運行為及其所重視之影響因素有所差異,故若要以提升大眾運輸搭乘率為目標,則應針對不同的旅運目的提供相關配套措施及軟硬體設施之提供。
    根據研究分析之結果,以及對於捷運車站周邊之現況觀察,發現台北市捷運車站周邊土地使用仍有需要改進加強之部分,為達到土地有效利用,提升大眾捷運系統之使用率,以TOD發展為目標,本研究就TOD之場站規劃理念提出相關政策與配套措施,包括檢討台北市土地使用管制與開發等相關法令規範、優先推動捷運車站周邊土地更新計畫、建立捷運車站周邊土地通盤檢討機制、推動捷運連結路網系統之協調機制、抑制私人交通工具持有率及鼓勵搭乘大眾運輸系統。
    參考文獻: 一、中文文獻
    王國材,1995,「運輸網路佈置對都市發展型態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一帆,2005,「捷運沿線土地使用變遷之影響因素分析-台北捷運板南線之實證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台北捷運公司,2007,『捷運旅客旅次統計』。
    台北市政府,1988,『台北市政府專題研究報告書』。
    台北市政府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委託,1988,『台北市商業土地使用與交通旅次關係之研究』。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06,『都市及區域發展統計彙編』,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編印。
    任雅純,2005,「大眾運輸導向發展與住宅區位選擇-台北捷運淡水線之實證研究」,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東波、呂明毅,1985,「土地使用與交通運輸模式-傳統模式與整合模式的比較」,『都市與計劃』,12(1):21-45。
    吳明隆,2003,『spss統計應用學習實務---問卷分析與應用統計』,知城數位科技。
    林楨家、高誌謙,2003,「用於捷運車站周邊地區容積管制檢討之TOD規劃模式」,『運輸計畫季刊』,32(3):581-600。
    林楨家、馮正民、胡怡鴦,2004,「臺北捷運藍線營運前後沿線發展變化之分析」,『運輸計劃』,33(2):361-389。
    林楨家、馮正民,2001,「土地使用與運輸路網整合設計之二階規劃模式」,『運輸計劃季刊』,30(4):733-762。
    林楨家、黃至豪,2003,「台北捷運營運前後沿線房地屬性特徵價格之變化」,『運輸計劃季刊』,32(4): 777-800。
    林楨家、楊恩捷2006,「都市型態對旅運需求影響之結構化分析」,『運輸學刊』,第18卷,第4期,第391-418頁。
    林志重,1980,「捷運系統對高雄都會區衝擊之研究」,國立中興大學法商學院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峰田、林佩憓,2005,「臺北捷運內湖線都市發展推估方法之研究」,『規劃學報』,32:1-12。
    李家儂,2002,「台灣地區大眾運輸導向發展之落實-借鏡美國的實施經驗」,『都市交通季刊』,20(3):1-16。
    李家儂,2006,「以大眾運輸系統引導臺灣都市永續發展之探討」,『土地問題研究季刊』,5(4): 46-59。
    李家儂、賴宗裕,2007,「大眾捷運車站周邊土地使用規劃模型之探討-多目標與多評準決策方法之應用」,『都市交通』,22(1):35-49。
    李育坤,1987,「台北市地價變遷與空間分佈影響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瑞麟 1994,『都市土地使用規劃』,茂榮圖書有限公司
    李俊昇,1990,「都會區域空間結構發展分析--應用Q-analysis方法」,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皓政,2000,『量化研究與統計分析---spss中文視窗版資料分析範例解析』,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
    胡怡鴦,2002,「台北捷運營運前後發展核心之變化」,國立台北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洪得洋、林祖嘉,1999,「台北市捷運系統與道路寬度對房屋價格影響之研究」,『住宅學報』,8:47-67。
    周志龍,2004,「臺灣新都市主義與都市規劃的挑戰」,『都市與計劃』,31(3):195-213。
    周文靜,2000,「都會區旅次集散據點之大眾運輸」,『捷運技術半年刊』,22:17-28。
    唐富藏,1990,「交通運輸業之勞資爭議問題及其解決方案」,『社會科學學報』,3: 23-46。
    捷運工程局,2006,『台北都會區捷運建設白皮書』。
    捷運工程局,2006,『捷運施政八年施政成果專案報告』。
    馮正民、張昭芸(1993),「以捷運營運觀點規劃捷運走廊土地使用之活動量」,『運輸計劃季刊』,22(4):429-444。
    馮正民、曾平毅、王冠斐,1994,「捷運系統對車站地區房價之影響」,『都市與計劃』,21(1):25-45。
    凌瑞賢,2006,『運輸規劃原理與實務(二版)』,鼎漢國際工程顧問股份有限公司。
    黃百富,1988,「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營運後對沿線居民實質生活環境影響之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淑娉,2004,「台北地區居民至木柵動物園之郊遊旅次運具選擇之研究-以捷運木柵線大安站為轉乘地點」,『立德學報』,1(2):49-62,。
    曾勇誠,1992,交通運輸對都會區空間結構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許侶馨,1988,「捷運系統對沿線地區地價影響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芊灼,2007,「影響使用大眾捷運系統因素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論文。
    陳武正、曾華聰、蘇福智、林柏湖,2002,「捷運南港板橋線市政府站至昆陽站營運後乘客旅次行為調查分析」,『都市交通季刊』,17(4):1-13。
    陳維東、黃盈樺、陳鴻隆、廖深利,2006,「學校重建工程預算與合約工期之預測」,『技術學刊』,21(1):1-18。
    陳碧玲,1987,「捷運系統聯合開發基地規劃利用之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佐瑲,2000,「空間互動模型中可及性變數之敏感性分析」,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劃學系碩士論文。
    黃義宏,2004,「捷運車站周邊人行空間設計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地政系碩士班論文。
    黃國平、廖章鈞,2005,「都市捷運供給與需求之系統關係及績效評估指標」,全國土地管理與開發學術研討會。
    楊子葆,1990,「台灣都市交通政策的政治經濟學分析-台北都會區大眾捷運系統計畫之個案研究」,『台灣社會研究季刊』,3(2、3):33-103。
    楊王豪,1987,「大眾捷運系統對土地使用之衝擊研究」,國立中興大學建築與都市計畫研究所碩士論文。
    董國濱,1992,「捷運車站設立對周邊商業結構影響之研究--以木柵線忠孝東路站為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
    廖宛瑜,2006,「博物館客戶長期滿意度之研究:系統動態模式」,大葉大學資訊管理學系碩士班論文。
    蔡聚璇,2003,「捷運對台北都會區商業土地使用之影響」,國立政治大學地政學系碩士班論文。
    蔡煙春,1988,「捷運系統引進對台北都會區發展之影響」,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學孔、錢學陶、杜雲龍,2000,「大眾運輸導向之都市發展策略」,『捷運技術半年刊』,22:1-16。
    張連成,1989,「以交通可及分析都會區空間結構之研究」,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工程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有恆,1994,『大眾捷運系統營運與管理』,華泰出版社。
    張澤雄,2004,「台北都會區捷運系統規劃---回顧與展望」,『捷運技術半年刊』,30:85-101。
    張笛箏,2006,「捷運站區土地使用變遷之模擬分析-以台北捷運木柵線為例」,國立交通大學交通運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雅惠、賴宗裕,2002,「捷運場站區為之選擇」,2002年第三屆地政學術研討會。
    賴宗裕,2006,『成長管理與規劃經濟』,國立政治大學95學年度第一學期地政學系碩博士班教學講義。
    賴宗裕,2007,『都市土地使用計畫』,國立政治大學96學年度第一學期地政學系大學部教學講義。
    賴宗裕、林楨家,2003,「捷運場站周邊土地使用規劃模式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
    簡龍鳳、賴宗裕,2007,「捷運場站毗鄰地區空間結構理論模型之建立」,『中興工程』,97:43-51
    簡龍鳳,2003,「公聽會式民意訴求捷運建設暨用地開發分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二卷第四期,p75-81
    劉志威,1991,「捷運場站對不動產市場影響範圍之研究─Anas模型的擴充」,國立成功大學都市計畫學系碩士論文。
    蘇懋康,1998,『系統動力學原理及應用』,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
    藍武王,1981,「運輸設施對土地使用影響之研究」,『運輸計劃季刊』,10(2):217-227。
    二、英文文獻
    Bernick, M. and Cervero, R., 1997, “The Transit Village in the 21th Century,” New York: McGraw-Hill.
    Brandli, H., 1992, “Optimizing Land-use in Transportation Planning,” Integrated Transport and the Future South Africa, South Africa, Oct.1992, pp.1-15
    Calthorpe, P., 1993, “The Next American Metropolis: Ecology, Community and American Dream,” New York: Princeton architectural press.
    City of AUSTIN Neighborhood Planning and Zoning Department, 2006 ,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TOD) Guidebook,” PP.1-60
    Cervero, R. 1996, “Traditional Neighborhoods and Commuting in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 Transportation 23, pp.373-394.
    Cervero, R. and Kolkelman, K., 1997, “Travel Demand and the 3Ds: Density, Diversity, and Design,” Transpn Res.-D, 2(3), pp.199-219.
    Cervero, R., and Wu, K.L., 1998, “Sub-Centering Commuting: Evidence from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1980-1990, ” Urban Study, 35(7), pp.1059-1076.
    Cervero,R,and Duncan,M.,2002, “Transit’s value-added:effect of light and commuter rail services on commercial value,”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1805(2), pp.8-15
    Cervero, Robert, and Michael Duncan,2003, “Walking,Bicycling,and Urban Landscapes: Evidence From the San Francisco Bay Area, ”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93(9), pp.1478-1483
    Cervero, Robert,2006, “Alternative Approaches to Modeling the Travel-Demand Impacts of Smart Growth,” 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72(3),pp.285-295
    Cervero, Robert, and Michael Duncan,2006, “Which Reduces Vehicle Travel More: Jobs-Housing Balance or Retail-Housing Mixing,” Journal of American Planning Association, 72(4), pp.475-490
    Crane, Randall,2000, “The Influence of Urban Form on Travel: An Interpretive Review, ” Journal of Planning Literature, 15(1), pp.3-23
    Dieleman, F.M., Dijst, M. and Burghouwt, G., 2000, “Urban Form and Travel Behaviour: Mico-level Household Attributes and Residential Context,” Urban Studies, 39(3), pp.507-527
    Development, Community and Environment Division Environment Protection Agency, 2006, “Communicating the Benefits of TOD: the city of Evanston’s transit-oriented redevelopment and the Hudson Bergen light rail transit system,” Washington,DC
    Elhorst, J.Paul and Jan Oosterhaven, 2006, “Forecasting the Impact of Transport Improvements on Commuting and Residential Choice, ”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ystems, 8, pp.39-59
    Frank, Lawrence D., 2000, “Land use and Transportation Interaction-implications on public h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 Journal of Planning Education and Research, 20(6), pp.6-20
    Forman, R.T.T., 1995, “Land Mosaics: The Ecology of Landscapes and Regions,”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Freilich, R. H., 1998, “The Land-use Implication of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 Controlling the Demand Side of Transportation Congestion and Urban Sprawl, ” The Urban Lawyer, 30(3), pp.547-572.
    Gard, John, 2007, “Innovative Intermodal Solutions for Urban Transportation Paper Award: Quantifying Transit-oriented Development’s Ability to Change Travel Behavior,”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 ITE Journal, pp.42-46
    Green, Michael J.200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and Use and Intrazonal trip making behaviors: Evidence and implication, ”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Part D, 11, pp.432-446
    Hensher, D.A., 1993, “Society and Environmentally Appropriate Urban Futures for the Motor Car,” Transportation, 20(1), pp.1-20.
    Hendricks, Sara J. and Julie Goodwill,2002, “ Building Transit Oriented Development in Established Communities,” National Center for Transit Research Center for Urban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University of South Florida
    Iams, A. and Kaplan, P., 2006, “Economic Development and Smart Growth: 8 cases studies on the connections between smart growth development and jobs, wealth, and quality of life in communities,” International Economic Development Council.
    Kinzel, Chris D, 2007, “Managing Congestion Through Improved Land Use Planning, ” Institut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s. ITE Journal, pp.32-39
    Litman, T., 2006, “Evaluating rail transit benefits: A comment,” Transport Policy, 14, pp.94-97.
    Millward, Hugh, 2006, “Urban Containment Strategies: A Case-study Appraisal of Plans and Policies in Japanese, British, and Canadian Cities, ” Journal of Land Use Policy, 23, pp.473-485.
    Newman, P. and Kenworthy, J., 1989, “Gasoline Consumption and Cities: A Comparison of US Cities with a Global Survey,” Journal of America Planning Association, 55, pp.24-37.
    Newman, Peter W. G. and Jeffrey R. Kenworthy, 1996, “The Land Use- transport connection,” Land Use Policy, 13(1), pp.1-22
    Steadn, D., 1999,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Use, Socioeconomic Factors, and Travel Patterns in Britain,” Environment and Planning B: Planning and Design, 28, pp.499-528
    Shore,William B., 2006, “Land-use, Transportation and Sustainability,” Technology In Society, 28, pp.27-43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1977, “Land Use Impact of Rapid Transit-implications of recent experience,” U.S Department of Transportation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
    9525701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5257013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479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