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25302      Online Users : 5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4870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870


    Title: 行政法律關係論之研究--行政法學方法論評析
    Authors: 賴恆盈
    Contributors: 劉宗德
    賴恆盈
    Date: 2002
    Issue Date: 2016-05-09 12:03:13 (UTC+8)
    Abstract: 
    "綱目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 研究源起-----1
    第二節 問題意識說明與研究範圍界定-----3
    第一項 問題意識說明-----4
    第二項 研究範圍界定-----9
    第三節 論文研究方法-----10
    第四節 論文架構說明-----10

    第二章 傳統行政法學理論之特質與課題--公私法二元論與行政行為形式論-----13
    第一節 傳統行政法學理論特徵概說-----14
    第二節 公法與私法二元論--法體系之思想基礎-----21
    第一項 法學之體系性思想-----21
    第二項 公私法區別實益-----26
    第三項 抽象概念與類型-----39
    第三節 行政行為形式理論--法體系之核心概念-----43
    第一項 行政行為形式理論概說-----46
    第二項 行政行為形式理論之功能-----47
    第三項 行政行為形式理論之問題-----50
    第四節 傳統行政法學方法論之變化-----69

    第三章 現代行政法學方法論之檢討--行政過程論及行政法律關係論-----73
    第一節 行政過程論(法過程論)-----73
    第一項 行政過程論之概念-----73
    第二項 行政過程論之內容-----75
    第二節 行政法律關佛論(法關係論)-----83
    第一項 法與權利--回歸H. Kelsen-----84
    第二項 對公權理論之衝擊-----89
    第三項 行政法律關係論-----91
    第三節 行政行為形式論之反擊-----137
    第四節 現代行政法學方法論之課題-----145

    第四章 行政法律關係論之體系化嚐試-----147
    第一節 概說-----147
    第二節 利益與歸屬一法主體論-----149
    第一項 行政法主體-----149
    第二項 法主體之組織與規範結構--組織理論-----154
    第三節 利益之調整與保護--權利論(狹義法關係論)-----169
    第一項 利益衝突與規整-----170
    第二項 利益衝突與保護--行政法與民事法-----194
    第四節 小結--行政法律關係論與行政訴訟之關聯性-----223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231
    第一節 結論-----231
    第二節 展望--未完之研究-----239

    參考文獻-----245



    細目
    第一章 序論-----1
    第一節 研究源起-----1
    第二節 問題意識說明與研究範圍界定-----3
    第一項 問題意識說明-----4
    一、以權利作為法律關係基本屬性問題-----4
    二、以公權作為聯結行政實體法與訴訟法概念問題-----5
    三、行政法規範之客觀屬性轉換為主觀法律關係之問題-----7
    四、行政活動之合法性與人民權利保護間之聯繫問題-----8
    第二項 研究範圍界定-----9
    第三節 論文研究方法-----10
    第四節 論文架構說明-----10

    第二章 傳統行政法學理論之特質與課題--公私法二元論與行政行為形式論-----13
    第一節 傳統行政法學理論特徵概說-----14
    第二節 公法與私法二元論--法體系之思想基礎-----21
    第一項 法學之體系性思想-----21
    一、學問體系之建立-----21
    二、公私法區別之歷史條件-----23
    第二項 公私法區別實益-----26
    一、實體法之適用與公私法區別實益-----26
    (一)法有明文規定者-----27
    (二)法有明文且使用「公法」此一用語-----27
    (三)法無明文規定者-----35
    (四)法之適用與法原則(含憲法基本權規定)或技術性規定-----36
    二、程序法之適用與公私法區別實益-----37
    三、行政法學體系與公私法區別實益-----38
    第三項 抽象概念與類型-----39
    第三節 行政行為形式理論--法體系之核心概念-----43
    第一項 行政行為形式理論概說-----46
    第二項 行政行為形式理論之功能-----47
    一、教義上之功能-----48
    (一)制度化功能-----48
    (二)銜接性功能-----48
    (三)儲藏性功能-----48
    二、實踐上之功能-----48
    (一)個別化、具體化功能-----49
    (二)完結、簡化行政程序-----49
    (三)賦予執行名義-----49
    (四)確定重要訴訟形式功能-----50
    第三項 行政行為形式理論之問題-----50
    一、理論本身所生之界限-----52
    二、型式化與法治國家原則-----57
    (一)片面、形式的合法性控制-----58
    (二)行政行為形式之實際歸類困難-----58
    (三)未給予私人之行政法上行為應有關注-----60
    三、行政風格之變化-----60
    四、契約與行政處分功能之接近-----64
    第四節 傳統行政法學方法論之變化-----69

    第三章 現代行政法學方法論之檢討--行政過程論及行政法律關係論-----73
    第一節 行政過程論(法過程論)-----73
    第一項 行政過程論之概念-----73
    第二項 行政過程論之內容-----75
    一、行政過程之結構-----76
    二、行政過程與行政法上基本原理原則-----77
    (一)法律根據問題-----77
    (二)權限之結合問題-----78
    (三)信賴保護之問題-----78
    (四)行政之公共性問題-----78
    三、行政過程與與行為形式-----80
    (一)行為形式之定位問題-----80
    (二)行為形式之選擇問題-----81
    四、行政過程與法律構造-----81
    五、行政過程與私人-----82
    第二節 行政法律關係論(法關係論)-----83
    第一項 法與權利--回歸H.Kelsen-----84
    第二項 對公權理論之衝擊-----89
    第三項 行政法律關係論-----91
    一、傳統公權理論之動搖-----92
    二、德國新公權理論-----97
    (一)Hans Heinrich Rupp-----97
    (二)Wilhelm Henke-----99
    (三)Rupert Scholz-----101
    (四)Manfred Zuleeg-----102
    (五)Hartmut Bauer-----103
    (六)Schmidt-ABmann-----106
    三、行政法律關係理論之發展-----111
    (一)法律關係論之發展背景-----111
    (二)行政法律關係之內容一Norbert Achterberg-----114
    1. 法律關係之本質要素-----115
    2. 行政法律關係之類型-----116
    (三)行政法律關係理論之定位-----119
    四、日本行政法律關係論之體系化嚐試-----120
    (一)理論特徵-----120
    (二)行政法律關係之意義-----121
    (三)行政法律關係之結構與類型-----121
    1. 第一層結構--行為之自由-----121
    2. 第二層結構--實體法關係-----123
    (1)客觀法之分析或分解-----124
    A. 反對利害關係(Kehrseitigkeit)-----124
    B. 互換的利害關係(WechSelbezuglichkeit)-----127
    C. 關係之階層體系-----129
    D. 相互捕捉秩序-----129
    (2)基本權之規範外效果-----130
    3. 第三層結構--程序法關係-----130
    4. 第四層結構--組織法關係-----131
    (四)日本行政法律關係論之意義-----132
    1. 法解釋方法上之意義-----132
    2. 法解釋學上教義(Dogmatik)之意義-----133
    3. 法認識論上發現的意義-----134
    第三節 行政行為形式論之反擊-----137
    一、彈性化要求與行政行為形式-----138
    二、不確定性與依法行政要求-----141
    (一)不確定性與事實經驗-----141
    (二)不確定性與法之具體化-----143
    第四節 現代行政法學方法論之課題-----145

    第四章 行政法律關係論之體系化嚐試-----147
    第一節 概說-----147
    第二節 利益與歸屬一法主體論-----149
    第一項 行政法主體-----149
    一、行政法主體之概念-----149
    二、法主體之正當化條件-----151
    三、利益之集合-----153
    四、法主體之距離與差異-----153
    第二項 法主體之組織與規範結構--組織理論-----154
    一、組織編成與法律控制-----154
    (一)民主主義-----155
    (二)法治主義-----160
    1. 權力分立-----160
    2. 基本權之規範效力-----162
    二、組織類型與利益結構-----163
    (一)國家-----163
    (二)地方自治團體-----164
    (三)其他中間型態團體-----165
    (四)小結-----166
    第三節 利益之調整與保護--權利論(狹義法關係論)-----169
    第一項 利益衝突與規整-----170
    一、水平衝突與垂直衝突-----172
    二、事前衝突與事後衝突-----177
    (一)事前衝突-----177
    (二)事後衝突-----178
    三、反對衝突與互換衝突-----180
    (一)反對衝突-----180
    1. 利益結構之可分性-----182
    2. 利益歸屬主體之特定-----184
    (二)互換衝突-----185
    (三)反對興互換衝突之重疊(複合)-----187
    四、法律關係內容之發展與繼續性法律關係-----188
    (一)法律關係內容之發展-----188
    1. 法律關係成立前之附隨義務-----188
    2. 返還請求-----190
    (二)繼續性法律關係-----193
    第二項 利益衝突與保護一-行政法與民事法-----194
    一、再論公私法區別-----195
    (一)行政事件與民事事件-----196
    1. 法規定性與事件歸屬-----196
    2. 法主體正當化條件標準-----200
    (二)行政執行事件與民事強制執行事件-----204
    二、行政法規律與民事法規律-----206
    (一)相互捕捉秩序-----206
    (二)行政法規律與民事法規律之關係-----209
    1. 實體法層面--解釋準據-----209
    (1)行政法補充或修正民事法規律之類型-----210
    A. 以行政法規作為民事法律關係之構成要件-----211
    B. 行政處分影響民事法律關係之發生、變更或消滅-----211
    C. 行政法作為民法規範之解釋準據-----212
    (2)以行政法補充或修正民事法規律之原因-----212
    A. 和平私法秩序或最低生存條件之維持-----213
    B. 避免公平私法秩序之扭曲或提供其正常運作之基本條
    件或框架-----213
    (3)行政法補充或修正民事法規律之容許性-----214
    2. 程序法層面--保護方式-----215
    (1)行政法保護與民事法保護併存原則-----215
    (2)立法者對保護方式有第一次判斷權-----215
    A. 於法有明文規定情形-----216
    B. 於法無明文情形-----218
    (3)行政法規律之容許性與過度禁止原則-----218
    (4)違反行政規律之民事行為法律效果之最終認定權歸屬-----218
    A. 以行政行為為民事行為有效要件情形-----219
    B. 其他法無明文規定情形-----220
    C. 民事法保護不排除行政法保護原則-----221
    第四節 小結--行政法律關係論與行政訴訟之關聯性-----223
    一、主體論與行政訴訟-----223
    二、權利論與行政訴訟-----228

    第五章 結論與展望-----231
    第一節 結論-----231
    一、傳統行政法學之特質與課題-----231
    (一)公私法二元論部分-----231
    (二)行政行為形式論部分-----232
    二、現代行政法學方法論之檢討-----233
    (一)行政過程論部分-----233
    (二)行政法律關係論部分-----233
    三、行政法律關係論之體系化嚐試-----234
    (一)關於主體論部分-----235
    (二)關於權利論部分-----239
    第二節 展望--未完之研究-----239

    參考文獻-----245
    一、中文文獻-----245
    (一)書籍-----245
    (二)期刊論文-----249
    二、日文文獻-----256
    (一)書籍-----256
    (一)期刊論文-----259
    三、簡體中文文獻-----269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系
    83651504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91NCCU364201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2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