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9482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4105/145137 (79%)
造訪人次 : 52194376      線上人數 : 83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4824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824


    題名: 中國當代「對偶熟語」之韻律研究
    作者: 李大燮
    Lee, Dae-Seob
    貢獻者: 竺家寧
    李大燮
    Lee, Dae-Seob
    關鍵詞: 熟語
    諺語
    俗語
    俗諺
    韻律
    日期: 2008
    上傳時間: 2016-05-09 11:56:22 (UTC+8)
    摘要: 研究的對象為俗文學領域當中的「熟語」。參與創作熟語的人來自社會各階層。其創作人以民眾為主。雖然一般民眾教育程度比較低,但是他們卻都會欣賞韻律,並作韻律豐富的熟語。因為享受韻律之美的能力不是習得的,而是與生俱來的一種本能。只是文人會把這種自然發生的韻律定型化;而教育程度較低的一般民眾只能依靠天生的感覺。本研究從較寬鬆的標準探討了民眾所運用的各種韻律手法。本研究的幾點主要看法如下:

    一、可以從「對稱結構」探索韻律。
    「對稱結構」(symmetrical structure) 指,一句的韻律現象分佈為其另一句韻律現象分佈的鏡射,用英文字母表示其結構如「ABCD,DCBA」。
    二、可以從「三角韻律」探索韻律。
    「三角結構韻律」所造成的韻律效果,即誦讀以「三角韻律」構成的對偶熟語時,我們可以感覺到三個字之間都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這種時間間隔形成特殊的韻律感──當句中的二字相諧形成比較「短促」的節奏,而跨句的二字形成比較「緩慢」的節奏,這「短促」節奏與「緩慢」節奏的配合形成「三角韻律」特有的韻律感。
    三、能藉心理學的記憶理論(「初始效應」及「新近效應」)以肯定熟語的句首及句尾的韻律效果大於句中。
    四、可以從寬鬆的標準探索熟語的韻律。
    參與創作熟語的人來自社會各階層。一般民眾可能對韻律手法的瞭解不一。因此,本研究從「不完全的韻律現象」探討了「頭韻現象」、「雙聲分佈」、「押韻」、「對稱的韻母相諧」、「疊韻分佈」及「輔音韻」當中舌根鼻音與舌尖鼻音相諧的現象。
    五、關照多方面的韻律要素以探索熟語之韻律。
    在本研究中為了探索民間熟語特有的韻律表現方式,從韻母的「開合、洪細」分佈及「兒化韻」的運用解析了韻律表現。
    六、可由兩句中技巧的相應探索韻律效果。
    筆者認為亦能從兩句中技巧的重複中產生韻律感,比如:在本研究中,雙聲疊韻的對稱分佈、疊字的對稱分佈、當句反覆等即是。


    關鍵詞:俗文學、熟語、諺語、俗語、俗諺、
    參考文獻: (一)專書

    王 力,《漢語詩律學》,中華出版社,台北,1999。
    王 力,《現代詩律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2004。
    王 力,《詩詞格律概要》,中華書局,香港,2002。
    王捷、徐建華、刁玉明,《中國俗語》,文藝出版社,上海,1992。
    王理嘉,《音系學基礎》,語文出版社,北京,1991。
    王常在編,《諺語手冊》,中國青年出版社,北京,1985。
    王宇綱撰輯,《俗語典》,五州出版社,台北,1976。
    朱介凡,《中國諺語論》,新興書局,台北,1964。
    李思敬,《漢語「兒」音史研究》,商務印書館,台北,1994。
    李明、石佩雯,《漢語普通話語音辯正》,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出版社,北京,1986。
    杜 青,《普通話語音學教程》,中國廣播電視出版社,北京,1999。
    何永清,《修辭漫談》,台灣商務印書館,台北,2000。
    沈少華,《英語趣味修辭格》,語文出版社,北京,1999。
    沈 謙,《修辭學》,國立空中大學印行,台北縣,1995。
    竺家寧,《語言風格與文學韻律》,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2001。
    竺家寧,《聲韻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1991。
    竺家寧,《漢語詞彙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1999。
    周法高,《中國古代語法─構詞編》,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台北,1962。
    林尹高明主編,《中文大辭典》第8卷,中國文化大學出版部,台北,1993。
    胡適,《文學改良芻議》,遠流出版公司,台北,1994。
    郭錦桴,《漢語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1993。
    郭靜晃等著,《心理學》,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4。
    島岡讓,張邦彥譯,《和聲與曲式分析》,全音樂譜出版社,北京,1998。
    施寶義等編,《漢語慣用語詞典》,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北京,1985。
    唐 樞,《熟語大典》,五南圖書出版公司,台北,2001。
    陳本益,《漢語詩歌的節奏》,文津出版社,台北,1994。
    徐宗才、應俊玲編,《俗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北京,2004。
    徐宗才、應俊玲編,《常用俗語手冊》,北京語言學院出版社,北京,1985。
    徐宗文、袁雪洪編,《對偶成語詞典》,江蘇古籍出版社,南京,1995。
    高光烈編,《分類實用成語詞典》,吉林文史出版社,1987。
    馬中林、楊國章主編《漢英雙解漢語慣用語詞典》,現代出版社,北京,1995。
    啟 功,《漢語現象論叢》,商務印書館,台北,1993。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公司,高雄,1955。
    張慧美,《語言風格之理論與實例研究》,駱駝出版社,台北,2006。
    張 凡,《美學語言學》,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北京,1998。
    黃錦鈜等著,《國音學》,正中書局,台北,1982。
    黃永武,《中國詩學》設計篇,巨流圖書公司,台北,1976。
    黃永武,《詩與美》,文史哲出版社,台北,1992。
    黃慶萱,《修辭學》,三民書局印行,台北,1975。
    崔希亮,《漢語熟語與中國人文世界》,北京語言文化大學,北京,1997。
    程祥徽、田小琳,《現代漢語》,書林出版有限公司,台北,1992。
    馮勝利,《漢語韻律句法學》,上海教育出版社,上海,2000。
    楊蔭瀏、李殿魁等《語言與音樂》,丹青圖書有限公司,台北,1986。
    董同龢,《漢語音韻學》,學生書局,台北,1970。
    溫端政編,《中國慣用語大全》,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2004。
    溫端政編,《中國俗語大辭典》,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1989。
    溫端政編,《漢語諺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北京,1989。
    溫端政、沈慧雲編,《通用慣用語辭典》,語文出版社,北京,2002。
    鄒世誠,《英語修辭》,商務印書館,香港,1982。
    曹德輝,《詩詞聲律修辭解說》,花城出版社,廣州,2000。
    曹聰孫,《實用俗語典》,匯豐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2000。
    農學冠主編《民間文學導論》,民族出版社,北京,2005。
    劉叔新,《語言學和文學的牽手》,南開大學出版社,天津,2004。
    劉廣和編,《中國俏皮話大辭典》,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北京,1994。
    劉永濟,《文心雕龍校釋》,正中書局,台北,1948。
    劉俊文、秦畢嘯《中國民間俗語》,漢欣文化事業有限公司,台北,1995。
    裴普賢,《詩詞曲疊句欣賞研究》,三民書局,台北,1969。
    駱小所,《語言美學論稿》,雲南人民出版社,昆明,1996。
    謝雲飛,《文學與音律》,東大圖書公司,台北,1978。
    謝國平,《語言學概論》,三民書局,台北,2004(出版一刷1985)。
    蘇維熊,《英詩詩律學》,商務印書館,台北,1967
    商務印書館,《漢語成語小詞典》,商務印書館,北京,1999。
    台灣商務印書館編審委員會編,《辭源》,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台北,
    1987。
    辭海編輯委員會,《辭海》,上海辭書出版社,上海,1979。


    (二)韓國、日本及西洋著書
    中村元,《中國人之思維方法》,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台北,1953。
    中村元,《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淑新出版社,台北,1990。
    古田敬一,《中國文學的對句藝術》,祺齡出版社,台北,1994。
    米勒(Hugh M.Miller)、泰勒(Paul Taylor)、威廉斯(Edgar Williams),桂冠學術編輯
    室譯,《音樂概論》,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9。
    約翰 B. 貝斯特(John B. Best),黃秀瑄、林瑞欽編譯《認知心理學》,師大書苑
    有限公司,台北,1991
    達利(J.Darley)、格魯茲堡(S.Glucksberg)、金吉拉(R.Kinchla),楊語芸譯,《心
    理學》,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台北,1994。
    澤田總清著、王鶴儀編譯,《中國韻文史》,商務印書館,台北,1965。
    Choi Yong-ae(최영애),《中國語音韻學》,Tongnamu(통나무)出版社,韓國首爾,2000。
    Kim Jong-tae(김종태)編著,《文學教室》,天池(하늘연못)出版社,韓國首爾,
    2000。
    Kim Kyong-dong(김경동)編,《唐詩選讀》,ALLIM (알림)出版社,韓國首爾,
    2003。
    Ronald Tamplin,《Rhythm and Rhyme》,Open University Press, Buckingham 、
    Philadelphia, 1993。


    (三)學術期刊
    丁邦新,〈從聲韻學看文學〉載《中外文學》,第4卷第1期,1975。
    于全有、李現樂,〈對偶與漢文化關係研究綜論〉載《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
    科學版),第5期,2006。
    孔昭琪,〈民間韻文的複韻腳〉載《民俗研究》,第3期,1994。
    王桂宏,〈廣告語言中對偶修辭手法對藝術魅力的彰顯〉載《內蒙古電大學刊》,
    第1期,2007。
    王曉紅,〈頭韻在廣告語中的應用〉載《山西煤炭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期,
    2006。
    王艷娟,〈對偶的藝術魅力〉載《天中學報》,第18卷第4期,2003。
    王 耘,〈解讀「對偶」〉載《南京師範大學文學院學報》,第3期,2003。
    石中才,〈對偶句在歌詞中的運用〉載《對聯.民間對聯故事》,第11期,2005。
    李曉翠,〈淺析中國古代詩歌節奏的形成〉載《四川文理學院學報》,第3期,2006。
    李翠瑛,〈論新詩的內在節奏及其形式表現技巧〉載《台灣詩學》,學刊4號,2004。
    李巨川,〈論對聯詩詞的對稱美〉載《對聯.民間對聯故事》,第11期,2005。
    李壯鷹,〈對偶與中國文化〉載《北京師範大學學報》,第4期,1996。
    任 淮,〈不拘平仄的對聯是對偶句〉載《對聯.民間對聯故事》,第6期,2000。
    朱光潛,〈中國詩的節奏與聲韻〉載《詩樂》,第7卷第1期,1976。
    朱承平、趙瑜,〈對偶語言藝術的三大特性〉載《求索》,第6期,2004。
    朱東禮、朱錫眉,〈歇後語與其他特殊語言之比較〉載《邵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
    學報》,第21卷,1998。
    余 潔,〈諺語的修辭特徵分析〉載《海南師範學院學報》,第6期,2004。
    季 紅,〈語言節奏〉載《文訊》,第26期,1986。
    季復春,〈對仗中的雙聲疊韻〉載《對聯、民間對聯故事》,第3期,1996。
    邱飛廉,〈同異交得─傳統文化與漢語修辭格〉載《修辭學習》,第5期,1997。
    何宗德,〈讀《文心雕龍‧麗辭》篇〉載《輔大中研所學刊》,第8期,1998。
    何學威、陳素萍,〈論諺語的形式美〉載《中南大學學報》,第9卷第2期,2003。
    周瑞英,〈英語頭韻賞析〉載《武漢科技學院學報》,第18卷第8期,2005。
    周植榮,〈諺語特點的文化、美學探討〉載《華南師範大學學報》,第3期,1994。
    周碧香,〈《東籬樂府》對偶句的語言風格〉載《國立編譯館館刊》,第27卷第1
    期,1998。
    郭焰坤,〈淺談對偶的基礎〉載《修辭學習》,第5期,1994。
    陳慶紅,〈巧用廣告 廣告生輝〉載《新聞愛好者》,第6期,1994。
    陳啟佑,〈新詩形式設計的美學─對偶篇〉載《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獎助代表
    作》,1994。
    陳 潔,〈漢語修辭與漢民族思維方式〉載《修辭學習》,第2期,2001。
    胡文貴、岳海民,〈淺談諺語的審美特徵〉載《昭烏達蒙族師專學報》,第25卷
    第4期,2004。
    馬 甘,〈諺語、謎語和歇後語的藝術特色─兼談熟語在語文教學中的運用〉載
    《青海教育》,第2期,1994。
    唐錫銘,〈什麼是諺語、格言、慣用語〉載《中學課程輔導》,第1期,2005。
    高達思,〈中國諺語的對稱〉載《國立中央大學人文學報》,1988,6月。
    高嘉正,〈漢英對偶淺論〉載《上海科技翻譯》,第2期,1996。
    陸美善,〈俗語中的對偶〉載《修辭學習》,第4期,1994。
    許子漢,〈論中國韻文學格律的發展〉載《東華人文學報》,第1期,1999。
    黃志芳等,〈詩歌中的韻律美〉載《科技經濟市場》,第9期,2006。
    黃麗貞,〈融入生活中的「對偶」修辭〉載《中國現代文學理論學刊》,第10期,
    1998。
    張 潛,〈諺語修辭和漢文化〉載《南京高師學報》,第13卷第1期,1997。
    張 航,〈諺語的修辭特點〉載《鄭州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第17卷第1期,
    2002。
    張立泉,〈對偶、對仗、對偶〉載《語文知識》,第2期,2001。
    曹鐵根,〈修辭與漢文化〉載《湘潭師范學院學報》,第2期,1998
    楊大方,〈對偶觀念及其在漢語表達中的體現〉載《貴州民族學院學報》,第1
    期,2003。
    劉海霞,〈偶數與中國文化〉載《數學愛好者》,第2期,2006。
    劉良文、王肇升,〈漢文化與修辭〉載《修辭學習》,第2期,1997。
    鄭慧如,〈新詩的音樂性〉載《當代詩學》,第1期,2005。
    鄧紅華,〈俗語語音修辭探析〉載《湖南科技學院學報》,第28卷第8期,2007。
    趙 翔,〈英語頭韻及其文本修辭功能〉載《溫州職業技術學院學報》,第6卷第
    4期,2006。
    趙 翔,〈音律優美的頭韻〉載《科技英語學習》,第5期,2006。
    黎運漢,〈修辭與文化背景〉載《暨南學報》,第23卷第4期,2001。
    衛孝芬,〈富有韻律美的英語頭韻〉載《英語知識》,第11期,2005。
    譚德晶,〈論律詩對偶的美學功能〉載《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17卷第3期,
    2001。
    譚莉芳,〈對偶句的發生學研究〉載《山西大學師範學院學報》,第4期,1997。
    魯保中,〈試論諺語的美學特徵〉載《內蒙古電大學刊》,第2期,1994。
    羅福騰,〈民間「四最」諺語概說〉載《民俗研究》,第2期,1994。
    羅聖豪,〈論漢語諺語〉載《四川大學學報》,第1期,2003。


    (四)博、碩士論文
    林心怡,《中國諺語之聲韻解析》,輔仁大學西班牙語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9。
    林寬明,《台灣諺語的語言硏究》,輔仁大學語言研究所碩士論文,1994。
    周雪美,《台灣客家傳統歌謠的語言研究》,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國文教育硏究所碩
    士論文,2000。
    陳穩如,《韓愈古體詩的音韻風格》,台北市立師範學院應用語言文學研究所,
    2004。
    熊仙如,《<古謡諺>中諺語的硏究》,國立政治大學中文硏究所碩士論文,1988。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93151033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151033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595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