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27043      Online Users : 48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601


    Title: 大陸科技產業政策走勢及成效分析
    Authors: 潘如虹
    Contributors: 耿曙
    潘如虹
    Keywords: 科技產業
    高新技術
    自主創新
    Date: 2007
    Issue Date: 2016-05-06 17:06:23 (UTC+8)
    Abstract: 中國大陸科技已歷經數十年發展,其政策途徑隨發展階段不同有所改變,即由50年代以軍重工為主,走向80年代逐漸開放、多元化主體,至目前的快速發展、以「自主創新」為主的政策路徑;惟其政策與發展以政府為主導之主軸則一直不變。若究中國科技真正確立在經濟建設的關鍵地位,應始於1980年代改革開放之際,除其科技政策逐漸走向開放外,並相繼進行科技體制改革與推動相關計畫,較具代表性者包括:科技攻關計畫(重大關鍵技術研發)、星火計畫(推動農村科技發展)、八六三計畫(高新技術研究發展)、火炬計畫(科技成果商業化)、科技成果重點推廣計畫及攀登計畫(基礎科技研究)等。其間亦陸續制訂「科技進步法」、「專利法」、「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等一系列法規,並且在科技投入、金融稅收、人才培養方面提供相關優惠政策。這些措施的推動,確使大陸在高新技術開發上,特別是在基礎研究、航天等部分高新技術獲得若干成果,惟亦衍生諸多發展上問題,包括各地爭相設立高新技術開發區以吸引外資導致重覆投資情況日益嚴重 、產業層級過低、人才短缺等,故雖其近年來投注於高科技產業之資金龐大,但產生的效益問題則一直為中國政府所亟欲解決的問題。綜而言之,中國大陸科技發展確有其獨特性,亦創造出適合於其特有國情之科技發展途徑,在其經濟與科技成功支持國家快速發展之際,面對未來,其如何有效整合科技產業資源,將為其高科技產業能否持續發展的重要關鍵。
    Reference: 「中國入世後進出口貿易將面臨更大挑戰」,新華社,2002年6月6日電。
    「中國引進外資及高新科技產業情況分析」(2001),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 http://www.most.gov.cn/。
    「中國出口向高端轉型」(2006),《經濟熱點》 2006年第49期(總第679期),http://ie.cass.cn/window/jjzs.asp?id=367。
    「中國高科技產業正大踏步走向世界」(2002),《商業週刊》。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法」,《科技日報》,1993年7月5日。
    工商時報(2004),「大陸扶植半導體業利誘外資人才」,第3版。
    工商時報(2004),「賣弄半導體退稅優惠」 第10版。
    方新(1994),試論我國科技發展的戰略選擇. 科學管理研究, 12(1):5-9。
    王健全(2005),「台灣高科技產業代工模式的省思」,《經濟前瞻》雙月刊,第99期, p.65-p69 。
    李建民(2004),中國科技發展戰略轉變問題分析. 軟科學, 18(2):20-23,34。
    尚勇(1991),大力發展科技生產力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根本途徑——學習關於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論述. 黨的文獻,(6):6-10,33。
    徐諍(2004),「中國政府高科技產業政策及其對產業發展的影響」,《經濟評論》。
    夏文龍(1998),「專利對產業界的價值」,《智慧財產權管理季刊》,13(1): 20-21。
    馬佰蓮(1997),新中國科技發展戰略的三次轉移. 南昌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1997,(2)。
    馬頌德(2005),「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提高特色產業基地的自主創新能力」,《中國科技產業》月刊, 2005年第12期。
    國家科技委(1986),《中國科學技術政策指南─科學技術白皮書第一號》,科技文獻出版社。
    張俊心、關西普等(1989),軟科學手冊. 天津:天津科技翻譯出版公司, 65-68。
    陳漫、嶽健勇 (2002),「出讓市場換來了技術進步?」,《當代中國研究》,2002年第4期。
    陳漫、嶽健勇(2003),「國為何全力引進外資?」,《當代中國研究》,2003年第3期。.
    陳達仁等(2005),「各國專利公報比較之研究」,《圖書與資訊學刊》,p24-26。
    陸行之(2004),「大陸晶圓廠複製技術對台威脅不大」,《經濟日報》,第3版。
    勞漢生、何錦昌(1998), 「科技發展戰略的回顧與預測」 科學學研究, 16(3):44-48。
    黃智聰、潘俊男(2002),「中國大陸地區製造業產業結構的決定因素 」,《中國大陸研究》, 2002年3、4月刊。
    經濟日報 (大陸,2003),「跳出跟蹤模仿模式,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第3版。
    經濟走勢跟蹤-The Pursuit of Economic Trends (2006) 「如何為中國經濟定位?--英國金融時報首席經濟事務評論家馬丁•沃爾夫專訪」2006年第74期(總第704期)。
    經濟參考報(1993) 我國科技投入體系亟待變革 第1版。
    經濟參考報(2003),「火炬照量高新技術產業化之路」,第4版。
    經濟參考報(2004),「我國重大科技計畫給人民帶來福祉」,第4版。
    經濟熱點分析(2006),「世行:中國需進一步推進結構性改革」,2006年第86期(總第716期)。
    董華、崔芳、紀寶倫(1997),我國科技發展戰略的轉移及其特徵. 自然辯證法研究, 13(8):56-60。
    劉燕華(2006),「總結過去,籌劃未來,再創星火科技新輝煌」,《中國科技產業》月刊 2006年第11期。
    蔡宏明(2004),「跨國企業赴陸設立研發中心的趨勢與影響」,能力雜誌,92。
    樊春良(1998),國家科技發展戰略初論. 科學學研究, 16(3):35-43。
    蘇帕猜等(2002),「China and the WTO」,天下雜誌出版社, 120-121。
    龔維敬(2005),壟斷組織與生產力發展. 上海人民出版社,11,420-428。

    其他網站參考資料
    中國社科院經濟研究所 http://ie.cass.cn/
    中國科技統計http://www.sts.org.cn/
    中國科技資訊http://www.chinainfo.gov.cn/
    中國科學技術部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中心http://www.chinatorch.gov.cn/
    中國高技術統計現狀及面臨的主要問題(2000),遼寧省科技廳科技統計分析中心。
    中國國家科技成果網http://www.nast.org.cn/
    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部http://www.most.gov.cn/
    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http://www.mofcom.gov.cn/
    科報網http://www.stdaily.com/
    高新技術頻道http://tech.ec.com.cn/
    國家中長期科學技術發展規劃工作網http://gh.most.gov.cn/
    國家重點新產品計畫網http://www.chinanp.gov.cn/
    臺灣經濟研究院http://www.tier.org.tw/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498100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498100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