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85722      Online Users : 94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524


    Title: 蘇聯與歐洲安全合作會議
    Authors: 趙春山
    ZHAO, CHUN-SHAN
    Contributors: 陳治世
    魏守嶽

    CHEN, ZHI-SHI
    WEI, SHOU-YU

    趙春山
    ZHAO, CHUN-SHAN
    Keywords: 蘇聯
    歐洲安全合作會議
    外交政策
    莫洛托夫
    杜魯門主義
    馬歇爾計劃
    赫魯曉夫
    布里茲涅夫
    政治
    OLITICS
    Date: 1980
    Issue Date: 2016-05-06 16:45:38 (UTC+8)
    Abstract: 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以來,蘇聯在國際權力結構扮淙的角色相當突出,幾乎世界
    任何角落發生的動亂紛爭,蘇聯都插上一腳,因此,在研究國際政治的領域中,有關
    蘇聯外交的研究,即成為一個重要的課題。
    西方政治人士或是政治學者,常常形容蘇聯的外交行為是一個「謎」,令人難以了解
    。筆者撰寫本文的動機,即試圖為研究蘇聯外交,尋找一個解釋的途徑,希望能進一
    步預測蘇聯外交行為。
    筆者選擇蘇聯與歐洲安全合作會議為題材,是因為筆者認為歐洲是蘇聯對外政策的重
    點,是蘇聯從事外交行為的主要目標,而歐安會則是蘇聯歐洲政策和進行會議外交的
    具體表現,探討蘇聯與歐安會的關係,不但可以了解蘇聯戰後的歐洲政策,同時可以
    從抽絲剝繭中找出決定蘇聯對外政策的主要因赤,藉以蠡測其未來外交政策。
    本文連同附錄約二十萬字,計分七章二十一節。
    第一章導論部分,說明筆者研究本文的動機和目的,提出四項命題,解釋涉及命題的
    一些基本概念:諸如意識形態、國家利益、權力和共產主義世界革命等。此外,也提
    及運用資料的情形和遭遇的一些困難,和解決困難的辦法。
    在研究途徑方面,筆者採用的是一般研究外交政策時使用的「意識形態途徑」,但也
    顧及「分析途徑」所強調的一些考慮,如蘇聯的地理位置、歷史傳統和國外環境的變
    動等,以免為蘇聯宣傳口號或抽象理論所愚弄。
    第二章敘述歐安會的背景,包括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初期歐洲政治和經濟情勢的發展,
    蘇聯以巧取豪奪方式所佔的歐洲領土,並且企圖赤化東歐和中歐國家等。
    美國針對東歐的赤化,又見西歐國家百廢待興,便放號棄傳統的孤立主義,迅速介入
    歐洲的事務,一方面實施杜魯門主義和馬歇爾計劃,以阻止蘇聯對土耳其和希臘的覬
    覦,並援助西歐國家復元,一方面建立北大四洋公約組織,防止蘇聯共黨的進一步向
    西歐擴張。
    西歐國家受戰火洗劫後,無力維持歐洲的權力均勢,於美蘇兩極權力形成後,除了依
    附兩強之外,唯一生存與發展的途徑是加強本身的團結和合作;蘇聯在東歐的行為只
    使西歐國家恐懼,不能誘使它們依附,反而使它們選擇了一方面依附美國,一方面試
    圖建立一個統一的歐洲。戰後初期的經驗顯示,經濟融合是推展西歐統一運動的有效
    途徑。
    戰後的歐洲問題中,以德國未來地位問題最為棘手,是東西雙方僵持最久的大難題,
    在某種意義上,德國問題就是歐洲問題,而柏林問題又是德國問題的核心,和德國政
    治統一有密切關係,和歐洲安全的國際政治問題纏在一起,所以都在本章討論。
    第三章談歐安會的擬議。蘇聯想利用戰後初期的歐洲情勢配合共產主義世界革命的目
    標,於一九五四年建議召開歐安會,以便建立蘇聯式的歐洲集體安全體系。蘇聯當時
    環顧國內外的環境,認為不能以武力赤化西歐,要運用和平共存的策略,透過全歐會
    議的架構,才可以達到遠程目標。和平共存策略源自列寧,史達林也有方略性的策劃
    ,歐安會因而基本上是蘇聯和平共存策略的運用,是蘇聯在歐洲從事的一場會議外交
    。所以和平共存、低盪、共黨的策略和方略、蘇聯對歐洲安全的看法等,本章曾分別
    加以探討。
    第四章報導歐安會的推展。蘇聯外長莫洛托夫在一九五四年四強柏林外長會中,提出
    「歐洲集體安全條約」草案,一般人認為是歐安會的濫觴。
    西方國家洞悉蘇聯居心叵測有意排除英美於歐洲安體系之外,又水要迫使西方放棄北
    約組織,蘇聯的提議獲得冷淡的反應,甚至遭到拒絕,乃是很自然的,但蘇聯並未中
    止其努力,繼續在後來東西方強國舉行的幾次會議中,提出它對歐洲集體安全體系的
    看法,並希望把這體系和德國問題合併的討論。
    一九五五年五月九日,西德加入北約組織,同月十四日,蘇聯和其他東歐國家簽署華
    沙公約,並成之華約組織,歐洲戰後東西軍事集團的對峙局面遂告形成。
    一九五八年十一月,赫魯曉夫為了推動全歐會議,強迫西方對德國問題讓步,一再使
    用冒險方略,製造了幾次柏林危機,東西方的緊張氣氛瀰漫歐陸,一九六○年代初期
    ,歐洲集體安全體系的建議,當然受到影響而暫告停頓。直到一九六六年,在布里茲
    涅夫策劃推動下,召開會議以建立歐洲集體安全體系的呼聲亮起來,華約組織推波助
    瀾,歐洲不結盟國家積極反應,西歐國家在東西低盪的氣氛下也開始轉變態度,表示
    有條件地支持,蘇聯的建議召開歐安會,從七○年代開始便有良好的進展。
    第五章敘明歐安會的舉行。一九七二年十一月,美國、加拿大和歐洲各國代表,在芬
    蘭首都赫爾辛基舉行歐安會預備會議,會中決定把歐安會分三個段進行,第一個階段
    由各國外長於一九七三年七月在同地開會,分別說明其政府對歐洲安全與合作相關問
    題的意見,並決定預備會所擬的歐安會議程,為第二階段會議舖路;第二階段會議預
    定一九七三年九月在日內歹召開,由與會國家派專家和代表出席,會議應設特別委員
    會和小組委員會,以討論有關議程的細節問題,並作成宣言,推薦書、決議草案及其
    他文件,提交未來的歐安會考慮;第三階段會議於一九七四年春天或夏天也在同地舉
    行,將考慮委員會提出的推薦書,並裁決會議的最後文件。但歐安會高峰會未能如期
    召開,延到一九七五年七月底才舉行。本章所敘述的,是預備會和三個階段會議的過
    程,以及歐安會最後文件的主要內容。
    第六章來檢討歐安會,說明東西雙方對最後文件法律拘束力的歧見,並且從東西方的
    低盪、東歐現狀的維持和西歐的芬蘭化等角度,探討歐安會後歐洲新情勢,試看歐安
    會能否達到東方的或西方的或東西雙方的目的。
    西方國家同意參加歐安會,本來希望打開鐵幕,把人權觀念灌輸給蘇聯和東歐國家,
    但歐安偪最後文件墨水未乾,東西雙方對權間題的爭論即起,蘇聯不願妥協,又按其
    共黨意識形態指摘西方違反人權,並且辯護共黨鎮壓異己的行為。在伯爾格萊德歐安
    會檢討會,爭論達到最高潮,證明西方國家只能望著共黨國家達反人權而興嘆,顯然
    無能為力。
    東西雙方對濟和科技合作的爭辯較少,似乎都認為十家是受益者,西方國家若干人士
    說,蘇聯獲益較大因而擔心蘇聯把受益所得用以加強軍力。
    軍事低盪,原是歐安會多數與會國家的願望,武器系統日新月異,東西方軍事集團對
    峙,已帶給它們核子戰爭的恐懼,它們於是希望能利用歐安會的架構,以建立安全的
    信心。事實上,經過三個階段的會議,簽署了最後文件後,西方國家,特別是西歐國
    家並沒有增加安全感,東西方平衡裁軍談判固然缺乏進展,蘇聯也沒有表示放棄其爭
    取軍事優勢的意圖。
    第七章是結論。筆者根據本文各章的事實和分析,發現蘇聯倡議、要求並且策畫歐安
    會,是其意識形態、國家利益、國家權力等因素主使的結果,蘇聯外交也受這些因素
    影響,正面證實了本文導論中的命題。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N000C15758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政治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8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