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52263      Online Users : 76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4469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469


    Title: 清代女詩人研究
    Authors: 鍾慧玲
    ZHONG, HUI-LING
    Contributors: 王夢鷗
    羅宗濤

    WANG, MENG-OU
    LUO, ZONG-TAO

    鍾慧玲
    ZHONG, HUI-LING
    Keywords: 清代
    女詩人
    寫作態度
    文學理論
    公安思潮
    性靈詩說
    王端淑
    徐昭華
    中國文學
    文學
    Date: 1981
    Issue Date: 2016-05-06 16:39:37 (UTC+8)
    Abstract: 文學史上,婦女的作的作品多居於聊備一格的地位,其中固然有異彩煥發的女性作家,然而亦不過曇花一現而已,此種現象可以說與我國傳統的觀念有關。
    由於社會會的結構重心在男性,女性居於附屬的地位,內外之別,使女性的發展環境受到限制,因此歷代的女子教育皆以道德與技能為主,從禮記內則、班昭女誡、以迄後代紛陳的家訓典籍中,即可見出此種觀念的深植及影響的久遠,女性的知識教育受到忽視,女性的才華也此而受到壓仰,儘管在知識階層的家庭,還女子仍有識字習文的機會,可是多不予積極的鼓勵,因,此女性在文學上的成就自然難與文士抗衡。
    比起宏博繁富的文人作品,女性的文學園地可以說是十分寂寞,詩經三百零五篇,謝量舉出十六首為女子之作,其中比較可信的只有莊姜、許穆夫人、未襄公母等數人。而漢書藝文志詩賦略凡數詩賦千餘篇,可以確定無疑為女作品的幾秋沒有,昭明文選三十卷,所收婦女作品亦僅有班婕、妤班昭二人,嚴可均輯全上古三代秦漢三國六朝文,女性作者有九十二人,丁福保編全漢三國晉南北朝時,閨秀詩人亦不過四十四人,至於全唐詩九百卷,女性詩人亦僅佔九卷,宋代詞人約有一千三百人,婦女認人只有六十人左右,明史藝文志別集類收閨秀三十一人,從這些數字中,可知歷代女性的作品實是廖寥可數。
    沈寂的閨閣詩壇至清朝時,有了極大的轉變,作家大量增多,作品也極為豐富,徐世昌編清詩匯二百卷,其中有十卷是閨閣的作品,計有四百八十五人,而施淑儀編清代閨閣詩人徵略一書,共十卷,收錄一千二百七十四人,至於胡文楷所編歷代婦女著作考,所採代清代婦女作家共三千五百餘人,比起其蒐輯清以前的作家僅得五百餘人,比例可謂十分懸殊,清代的婦女作家何以如此之眾?與當時的文人社會有什麼關係其文學活動的內涵如何?其以何種態度從事寫作?其在文學上的成就如何?這些都是值得深思探索的問題。
    在一般文學史的著作中,多未敘述清代婦女作家,即使言及亦較簡略,而較早如謝量的中國婦女文學史,僅止於明代作家,後梁乙真所撰清代婦女文學史,於清代閨媛蒐集集十分豐富,但是也僅止於人物與作品的簡介,對於當時的背,景及人物的活動則未作探討,其他如譚正璧的中國女性的文學生活,陶秋英的中國婦女與文學,則偏於彈詞作家,對於廣眾的女詩人也未予以注意,本篇論文即在希望能透過研究分析以了解清代女詩人的狀況,及清代婦如詩壇活潑昌明的氣象。
    本篇論文主要研究內容,著重於原因的探討,文學活動的考察,寫作態度及文學理論的,以及對重要女詩人作品的介紹。
    有關清代女詩人興盛的原因,可以從晚明的文學環境追溯,由於當時心學流行,帶動思想界自由的風氣,而公安派的文學理論,更解放了寫作的桎梏,加以明末世家大族的流風遺韻,遂醞釀了清代婦女的文學發展。而有清一代鼎盛的文學風氣,如君王的提倡、詩社的林立、詩話的流傳、以及出版業的發達,皆為不可忽視的因素,至於清代文人的獎掖尤其有推波助瀾之功,其中以錢謙益、毛奇齡、沈德潛、袁枚、郭麟、 陳文述、俞樾等人,對於當時閨閣文學的發展具有相當的影響力,此外,家庭的薰陶,以及對作品的熱心刊刻,和閥閱名家所標榜的一門風雅,也都可以看出大夫家庭對於閨閣文學的提倡,而婦女作品的選集出現更具有相輔相成的作用,這些都是清代婦女文學發展重要的推動力。
    關於清代婦女文學活動的內涵,大略可從三個部份討論,即結社、從師、及一般的交遊活動。清代閨閣組社的風氣非常普遍,而執贄從師往往更形成一個特殊的吟詠集團,至於題集題畫等,更表現出閨閣生活的情趣,而清代女詩人的社交方式和內容則可由此得知。
    由於清代社會禮教極嚴,因此女性作家面對傳統的壓力所採取的態度,可以從兩方面來看,即消極保守與積極開放的態度,二者對於作品的產生和流傳皆有密切的關係,而其文學理論也顯然是承襲當時流行的理論,這些可以有助於對其作品的了解。
    最後就清代女詩人擇其作品豐富,名聲較著而又有優秀表現的作家作深入的探究,以期對於清代重要女詩人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並確立其文學的地位。
    由於婦女作家多受忽略,作品不易流傳,因此本篇論文在資料的收集與運用上也遭遇相當的困難,幸蒙王師夢鷗,羅師宗濤抉疑指迷,悉心教導,在觀念上尤能給予莫大的啟示,而在撰寫過程中,每覺心力殆盡,氣沮志摧之時,也多蒙兩位恩師的督促和鼓勵始得完成斯篇,衷心感激實不能名。然因個人學殖有限,智慮難周,加以無法盡徵海內文獻,疏漏之處,必所不免,尚望碩學先達不吝賜正,是所至幸。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N000C16108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0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