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821133      Online Users : 50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450


    Title: 企業識別標誌與廣告投入對航空業之探討:以華航和國泰為例
    Authors: 董瑋
    Contributors: 林柏生
    董瑋
    Keywords: 企業識別
    品牌識別
    品牌形象
    航權
    企業公民責任
    Corporate Identity
    Brand Identity
    Brand Image
    Traffic Right
    Corporate Social Responsibility
    Date: 2006
    Issue Date: 2016-05-06 16:38:43 (UTC+8)
    Abstract: CIS目前一般譯為企業識別系統,或者稱為企業形象戰略。許多研究認為CIS即企業識別系統是一個社會組織(企業)為了塑造組織(企業)形象,透過統一的視覺識別設計,運用整體傳達溝通系統,將組織(企業)的經營理念、企業文化和企業經營活動的信息傳遞出去,以凸顯組織(企業)的個性和精神,與社會公眾建立雙向溝通的關係,從而使社會公眾產生認同感和共同價值觀的一種戰略性的活動和職能。
    本研究之目的即在針對企業識別系統改變過程中有關行銷、推廣傳播此兩方面之手段、工具做一回顧與整理,並對視覺設計與企業理念協同發揮,做一實證的引申。並以類似相關企業做相互對照,希望能找出其間之關聯與比較,藉以收鑑往知來之功,作為後繼有志推動CIS的企業的實務參考。
    繼企業識別之外,品牌對於企業而言,不單只是區隔與其他公司的差別,而應為一個企業在消費者心中的形象、承諾、品質、經驗的集合體。
    採取的品牌識別與品牌打造行銷策略及其所隱含的思維與目的,是希望將此經驗以系統性的理論架構做出整理,重新詮釋品牌打造計畫,萃取出品牌經營的關鍵因素與策略,並給予其未來計畫建議。
    「企業公民責任」,進入21世紀人們對企業的期望,已經不僅僅是解決就業、賺取利潤和繳納稅收的功能,人們更希望企業能有效地承擔起推動社會進步、關心環境和生態、扶助社會弱勢群體、參與社區發展、保障員工權益等一系列社會問題上的責任和義務。對於企業來說,經濟效益固然重要,但同時更應承擔相對的社會責任。一家真正成功的企業,應該在創業的同時心繫社會,擁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因此要促進社會和諧發展,強化企業的社會責任尤為必要。
    在一連串的評比與對照兩家國際級航空公司面臨困境均極為相似的種況之下,在長達十年觀察的各項表現評比,雖互有擅長,但其獲利表現卻呈現極大的差異值得深究,依本研究長期工作所接觸之資訊、親身體驗與近距觀察,公司內部之「企業公民責任」氛圍是一重要關鍵因素,是決定內外部客戶滿意與獲利豐碩與否的重要指標。
    謝辭 I
    摘要 II
    目次 III
    表目錄 VI
    圖目錄 VII
    第一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 1
    第二節 研究動機 2
    第三節 研究目的 3
    第四節 研究範圍 4
    第五節 研究流程 5
    第二章 文獻探討 6
    第一節 企業識別 6
    第一項 企業識別的定義 6
    第二項 企業識別系統的構成要素 8
    第二節 企業識別的發展史 11
    第一項 以歐美為例(視覺型CI) 11
    第二項 以日本為例(文化型CI) 12
    第三項 以台灣型C為例(視覺型加文化CI) 13
    第三節 企業識別產生的原因 13
    第四節 企業識別導入的時機與開發流程 15
    第五節 企業識別設計概念 17
    第六節 企業形象戰略 19
    第一項 廣告與行銷 19
    第二項 行銷與品牌 20
    第三項 品牌經營與品牌定位 21
    第四項 品牌與企業識別 22
    第五項 企業識別與企業公關 23
    第六項 企業社會責任之演進 23
    第七項 企業社會責任之意涵 25
    第八項 企業公民概念之發軔 26
    第三章 環境背景分析(產業研究) 28
    第一節 我國航空事業發展歷程: 28
    第二節 我國國際空運政策現況 29
    第三節 航權分配簡介 32
    第四節 國內航空公司大事紀 36
    第五節 主要航空公司簡介 38
    第一項 民航公司(已結束營業) 38
    第二項 復興航空 39
    第三項 中華航空 40
    第四項 遠東航空 41
    第五項 長榮航空 42
    第六節 草創的華航與空軍的關係 43
    第四章 企業識別個案研究 45
    第一節 華航更改企業識別之始末 45
    第一項 壓力倍增 45
    第二項 居安思危 45
    第二節 結果揭曉 46
    第三節 定位與方向 47
    第四節 企業識別文宣推廣 50
    第一項 凝聚共識 50
    第二項 群策群力 51
    第五節 法律與商標註冊 52
    第六節 招牌書寫的視覺表現 53
    第七節 機尾LOGO塗漆方式解決 53
    第八節 制服的討論與解決 54
    第九節 服務理念的抉擇 56
    第一項 更上層樓 56
    第二項 改變看得到 56
    第五章 研究方法 58
    第一節 研究架構 58
    第二節 研究方法 59
    第一項 研究個案之選取 60
    第三節 對比企業資料(國泰航空) 60
    第一項 國泰航空及其轉投資企業簡介 60
    第二項 情勢改變企業識別亦隨之變化 66
    第三項 國泰航空與華航資料比較 67
    第四項 華航與國泰轉投資企業比較 68
    第六章 資料分析與研究結果 70
    第一節 10項檢驗指標(AAPA) 70
    第一項 CI/CX機隊數目(Fleets Number) 70
    第二項 CI/CX營收表現(Operating Revenues) 71
    第三項CI/CX營業淨利(Operating Profit) 72
    第四項CI/CX載客人數(Passenger Carried) 72
    第五項CI/CX載貨噸數(Cargo Carried) 73
    第六項CI/CX運能總供給(Overall Capacity) 74
    第七項CI/CX 載運總量(Overall Load) 75
    第八項CI/CX營收與員工比(Revenue per Employee) 76
    第九項CI/CX供給量與員工比(Capacity per Employee) 76
    第十項CI/CX載運量與員工比(Traffic per Employee) 77
    第二節 企業識別之廣告影響 78
    第一項 營業推廣支出比率 79
    第二項 淨利與營收比例 81
    第三項 載運量與營收比例相較 83
    第四項 運能與營收比例相較 83
    第五項 綜合比較結果 84
    第三節 企業公民的認知比較 84
    第一項 國泰航空表現 86
    第二項 中華航空表現 89
    第三項 兩家對照公司在企業公民之表現 89
    第四項 對照評比之發現 93
    第七章 結論與建議 94
    第一節 研究結論 94
    第二節 研究建議 95
    第三節 研究限制 97
    第四節 未來研究方向 97
    參考文獻 98
    Reference: 一、中文文獻
    王桂沰(2005),企業‧品牌‧識別‧形象-符號思與設計方法。台北:全華科技。
    吳玟琪譯(2000),Lynn B. Upshaw著,建立品牌識別。台北:台視文化。
    吳思華(2000),策略九說:策略思考的本質。台北:臉譜出版。
    李聖賢譯(1998),Charles L.Decker著,品牌王國-寶鹼的99條成功準則。台北:中國生產力中心。
    周紹賢(1995),企業形象vs廣告戰略。台北:業強出版社。
    林磐聳 (2006),台灣藝術經典大系視覺傳達藝術1-視覺設計。台北:藝術家。
    林磐聳(1994),企業識別系統。台北:藝風堂。
    朗濤設計顧問群(1996),No.1品牌-朗濤設計顧問公司的CI經驗。台北:聯經出版社。
    祝鳳崗(1995),「廣告感性訴求策略之策略分析」,廣告學研究,第5集。
    高振盛(1994),「電視廣告議題設定之初探」,廣告學研究,第4集。
    張百清 羅文珅 許俊基 程春 (2003),CIS發展與國別模式。台北:巨流。
    張百清等(2004),品牌形象Corporate Image。台北:財團法人連德工商發展基金會。
    許長田(1991),實戰廣告策略。台北:旺文社。
    陳光榮(1996),「企業的社會責任與倫理」,。台北:經濟情勢暨評論季刊,第一卷第四期。
    黃逸甫(2004),「服務品質、價格、品牌形象與品牌個性對顧客滿意度之影響以銀行案為例」,廣告學研究,第21集。
    楊政樺(2001),航空地勤服務管理。台北:揚智出版社。
    廖宜怡譯(1999),Duncan著,品牌至尊。台北:麥格羅希爾。
    齊若蘭譯(2002),Jim Collins著,從A到A+。台北:遠流出版社。
    劉孟華(2001),行銷企劃Step by step。台北:遠流出版社。
    劉孟華譯(2006),Rick Barrera著,承諾。台北:臉譜出版。
    歐格威(1984),歐格威說廣告。台北:哈佛企管出版部。
    蕭新煌著(1992),企業倫理的重建。台北:中華民國管理科學學會
    蕭鈺(2005),「企業公民理念的內容與意涵」,。台北:游於藝雙月刊,第五十期。
    顧淑馨譯(2003),C.K.Prahalad & Venkat Ramaswamy著,消費者王朝與顧客供創價值。台北:天下雜誌。
    二、英文文獻
    Aaker, David A., (1991), Managing Brand Equity:Capitalizing on the Value of a Brand Name. (New York:The Free Press.)
    Aaker, David A., (1996), Building Strong Brands. (New York:The Free Press.)
    Biel, A., (1992), “How brand image drives brand equity,”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Vol.32, pp.6-12.
    Hanson, Gina, (2004), “Defining Corporate Citizenship, ”
    http://accalliance.asn.au/ACCA_paper_Defining.Corporate.Citizenship.pdf (12.1).
    Hay Robert D., Edmund, R. Gray and James, E. Gates, (1976), Business and Society:Cases and Text. (Cincinnati: South-western Publishing)
    Holstius, Karin, (1990), “Sales Response to Advertisi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September), pp. 38-56.
    Jones, John Philip, (1990), “Advertising: Strong Force or Weak Force? Two Views an Ocean Apart,”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Advertising, (September), pp.233-246.
    Jones, John Philip, (1997), “Is Advertising Still Salesmanship?” Journal of Advertising Research, (May/June), pp. 9-15.
    Kapferer, Jean-Noel, (1992),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new approaches to creating and evaluating brand equit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Modic, Stanley J., (1988), "Movers and Shakers," Industry Week, (January 18), pp.47.
    Schultz, Dan E. & Dennis Martin, (1984), Strategic Advertising Campaigns. (New York: McGraw-Hill.), pp.71-76, 85-86.
    Weilbacher, William M., (1993), Brand Marketing. (Chicago: NTC Business Book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9393211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3211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81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