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56062      Online Users : 74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4385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4385


    Title: 台灣金融控股公司子金融機構與一般金融機構
    The “First Filers Effect”:An Examination of the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in Taiwan
    Authors: 張文政
    Chang, Wen-Cheng
    Contributors: 彭金隆
    Peng,Jin-Lung
    張文政
    Chang,Wen-Cheng
    Keywords: 金融控股公司
    經營風險
    經營績效
    資本面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y
    Date: 2006
    Issue Date: 2016-05-06 16:34:14 (UTC+8)
    Abstract: 因應國際化與自由化趨勢,政府放寬民營銀行新設,因此國內的金融機構數量也快速增加,使得銀行業的經營環境邁向近乎完全競爭市場,直接壓縮到銀行界的生存空間與利潤,因此銀行業務趨向多元化發展,但隨之而來的是經營風險的提高。之後遇到國內傳統產業與房地產的長期不景氣,更讓銀行所擁有的資產品質不斷惡化,另外我國已於2002年1月1日正式加入WTO,國際性的金融集團也可以正式進入我國金融市場,在這樣的雙重壓力之下,各金融機構莫不極力拓展業務,使得銀行、保險與證券業間的區隔日漸模糊。有鑑於美國、日本先後引進金融控股公司法制從事金融改革,我國為增進金融市場之國際競爭力,故在前財政部長顏慶章的推動下,於 2000年11月通過「金融機構合併法」,2001年6月通過「金融控股公司法」,予與國內金融機構進行同業合併與跨業經營的法源依據。陸續有多家銀行、保險與證券業者申請設立,目前已經有14家獲准設立金融控股公司。
    然而這14家因應政府政策而紛紛成立的金融控股公司是否真的在績效表現上有達到他們成立前所期望的表現,同時在經營風險與資本面上是否有達到較佳的程度?這些問題不但是檢驗這14金融控股公司成立至今的績效表現,同時也檢驗當時政府在決策判斷與執行的正確性。
    基於上述動機,本研究希望藉由這14家金融控股公司從2001年到2005年這段期間在經營績效、經營風險與資本面上的表現數據來驗證,期望達到下列的研究目的:
    一、 探討台灣金融機構採用金融控股公司架構前後對績效表現的影響
    二、 檢討實施金融控股公司架構之效益
    三、 探討金融機構資產大小在金控架構下是否會影響的績效表現
    本研究發現實施金控法前銀行的表現優於金控法實施後的表現,可能原因是金控法實施後銀行為健全體質而大量打消呆帳,進一步影響到銀行獲利率,但若與同時期未加入金融控股公司的金融機構加以比較,則可以發現金控公司架構的確會給予加入之金融機構帶來助益,但對不同金融機構有不同的影響,金控法實施後對金控公司銀行的助益是最大,使其有多項衡量指標表現優於非金控公司銀行,就證券業與保險業而言,所帶來的助益較不若銀行的明顯,其原因可能與大部分金控公司以銀行為主體以及客戶對證券業與保險業的信任不若銀行業高,還需要一段時間的經營才會有所顯著。
    而有關銀行資產對金融機構績效表現上的影響,則發現資產不同並不會影響到銀行在經營績效、風險與資本面上的表現。
    因此,金控法實施至今已經四年,反省政府當初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的決定,除了給予當時政府官員肯定,還可以得到該項決策是對台灣金融界的確是有所幫助的結論。
    Reference: 中文部分

    1. 司徒達賢與彭金隆,2002,金融控股公司法、金融集團總體策略與金融機構網絡定位策略-保險業觀點,保險實務與制度,第一期,頁91-124。
    2. 彭金隆,2003,論我國金融控股公司之投資與被投資事業管理,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四輯第一期,頁163-183。
    3. 王建安,2002,當農夫遇到獵人-金控架構下銀行跨業經營之選擇策略,保險實務與制度,第一卷第二期,頁229-255。
    4. 許育菁,2003,日本四家巨型都市銀行經營概況,中國國際商銀刊物,頁11-22
    5. 游智賢、秋臙珍與賴怡洵,2004,銀行非傳統業務之效率與價值,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五輯第二期,頁79-94。
    6. 陳錦村與陳玉華,2004,金融控股公司的轉投資行為、治理機制能否有效提升經營績效,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五輯第二期,頁55-77。
    7. 沈中華與張雲翔,2001,歐系綜合銀行與美系分業銀行何者較能增加銀行績效?由46國資料比較分析,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頁85-95。
    8. 沈中華,2002,金控公司的銀行與獨立銀行CAMEL比較:1997~1998,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三輯第二期,頁73-91。
    9. 張文武與陳淑萍,2002, 金融整合:金融控股公司,保險實務與制度,第二卷第一期,頁1-35。
    10. 何啟銘與林翠蓉,2002,銀行整合壽險與證券業務之模擬分析,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三輯第一期,頁117-139。
    11. 許美滿、鍾惠民、葉菀婷與許和鈞,2004,金融控股公司購併之市場反應與套利機會分析,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五輯第一期,頁121-139。
    12. 王鶴松、林棟梁與郭秋榮,2003,南韓金融改革的策略與成效,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四輯第二期,頁117-142。
    13. 施敏雄,2001,日本金融控股公司法之利法背景與運用,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頁19-32
    14. 2005金融業營運趨勢展望問卷調查,2004,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五輯第四期。
    15. 王鶴松,2003,我國銀行業的現況與未來努力方向,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四輯第四期,頁123-144。
    16. 李庸三,2001,加入WTO後金融業跨業經營與因應之道,高階經理人財經研究班之講稿,中華經濟研究院主辦。
    17. 顏慶章,2001,金融控股公司對國內金融環境生態之影響與政府因應對策,金融控股公司之策略與實務研討會,中華經濟研究院主辦。
    18. 李桐豪,2001,由美國金融服務業現代法看我國的金融控股公司法,台灣金融財務季刊,第二輯第二期,頁1-18。
    19. 楊淑蓉,2003, 金融控股公司總體策略的研究-以富邦金控為個案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20. 王重隆,2003,台灣金融控股公司經營現況、問題與發展策略之研究,朝陽科技大學企業管理系
    21. 梁金樹,2004,我國金融控股公司整併之可行性分析,輔仁大學金融研究所在職專班
    22. 許士軍,1974,管理:規劃與創新,台北市:地球出版社
    23. 劉水深、郭崑謨黃俊英與司徒達賢,1983,台灣地區關係企業之形成、營運與其影響,企銀季刊
    24. 彭金隆,金融控股公司:法制監理與經營策略,台北市:智勝文化


    英文部分

    1. Amihud, Y. and Lev, B., 1981, “Risk Reduction as a Managerial Motive for Conglomerate Mergers,” 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 Vol.12, pp. 823-837.
    2. Amit, R. and J. Livnat., 1988, “Diversification and the risk-return trade-off,”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Vol.31, pp. 154-166.
    3. Apilado, V., Gallo, J. and Lockwood, L., 1993, “Expanded Securities Underwriting: Implications for Bank Risk and Return,” Journal of Economics and Business, Vol.45, pp. 143-158.
    4. Bender, R., and K. Ward, 2002, “Corporate Financial Strategy,” Butlerworth-Heinemann, second edition.
    5. Boyd, J. H., S. L. Graham, and R. S. Hewitt, 1933, “Bamk Holding Company Mergers with NonBank Financial Firm: Effect on the Risk of Failure,” Journal of Banking and Financial, Vol. 17, pp. 43-63.
    6. Bradford, W. D., 1978, “The Performance of Mergers and Savings and Loan Associations,” Journal of Business, Vol51, No.1, pp. 115-123.
    7. Congress, 1999, Gramm-Leach-Bliley Act.
    8. Estrella, A., 2000, “Mixing and Matching Prospective Financial Sector Mergers and Market Valuation,” FED of New York.
    9. J.A Adkisson and D.R. Fraser, 2003, “The ‘first filers’: An exzmination of the first financial holding companies,” Journal of Banking regulation, Vol. 4, No. 4, pp. 328-337.
    10. Reed, R. and Luffman, G. A., 1986, “Diversification: the Growing Confusion,”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Vol.7, pp. 29-35.
    11. Santomaro, A., 2001, “The Causes and Effects of Financial Modernization,” Remarks before the Pennsylvania Bankers Association, 7th May, pp.1.
    12. Wall, L. D., A. K. Reichert and M. Sunil, 1993, “Deregulation and the opportunities for Commercial Bank Diversification,” Economic Review, Federal Reserve Bank of Atlanta, PP. 1-25.
    13. Whanlen, G., 1999, “The Risks and Return Associated with the Insurance Activities of Foreign Subsidiaries of U. S. banking organization,” Office of Comptroller of the Currency.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9235504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2355043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企業管理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