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參考文獻: | 中文部份
王天濱(2003)。《台灣報業史》。台北:亞太圖書。 王文杉(2003年4月19日)。〈戀曲2013─想像台灣報業的下一個十 年〉,「政大新聞研究所在職專班社會趨勢講座」。台北:政大。 王洪鈞(1996)。《新聞採訪學》。台北;正中書局。 方怡文、周慶祥(1999)。《新聞採訪理論與實務》。台北:正中書局。 石麗東(1991)。《當代新聞報導》。台北:正中書局。 呂傑華(1998)。〈報業發展與經濟變遷─論報禁解除十周年台灣報業生態與發展趨勢〉,《民意研究季刊》,204:87。 李金銓(1982)。《大眾傳播理論》。台北:三民書局。 林文益(1997)。《政治傳播學》,台北:風雲論壇出版社。 林全(2002)。《中華民國統計年鑑》。台北:行政院主計處。 林信昌(1998)。《新聞從業人員工作倦現象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笑峰(1993)。《新聞編採實務》。台北:文雲出版社。 林淳華(1993)。《新聞記者自主權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麗雲(2000)。〈台灣威權政體下「侍從報業的矛盾與轉型:1949-2000」,林麗雲主編,《文化產業:文化生產的結構分析》,台北:遠流,頁89-148。 何乃蕙(1989)。《報社採訪記者工作相關因素與離職意願關聯性試析》。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琦瑜(2003年4 月)。〈台灣報業大戰開打〉,《天下雜誌》,273:149。 皇甫河旺等主編(1991)。《報禁開放以來新聞事業的省思與發展研討會實錄》。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 胡幼慧編(1996)。〈轉型中的質性研究:演變、批判和女性主義研究觀點〉,《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及本土女性研究實例》。台北:巨流。 胡幼慧、姚美華(1996)。〈一些質性方法上的思考〉,《質性研究─理論、方法土女性研究實例》,頁141-158。台北:巨流。 袁乃娟(1985)。《新聞人員專業態度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祖琪,臧國仁(2002)。〈再論風格與新聞風格─以《綜合月刊》為例〉,《新聞學研究》,第77期,頁1-38。。 陶芳芳(1999)。《從政治控制到市場機制:台灣報業發行之變遷》,頁 22。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華英惠(1992)。《台灣地區新聞從業人員工作滿意程度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丕鶴(1990)。《我國主要報紙有關民進黨報導的比較分析》。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黃西玲(1996)。〈報業環境變遷,報社工作人員對壓力來源的認知及因應對策之研究〉,《政大新聞教育六十周年慶論文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 黃葳威(1993)。〈新聞與大眾文化〉,《新聞鏡》,第212期,頁40-46。台北:新聞評議委員會。 黃葳威(1995)。〈自主權與選擇消息來源之偏向〉,《新聞學與術的對話三─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頁33-51。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黃惠英(1999)。〈新聞與信息〉,《傳播與社會》,頁213-216。世新大學新聞系編著。台北:揚智出版社。 黃振家譯(2002)。《大眾媒體研究》。台北:學富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郭良文,林素甘,(2001),〈質化與量化研究方法之比較分析〉,《資訊傳播與圖書館學》,7卷4期:頁3~9,台北。 馮建三、彭家發、蘇蘅、金溥聰(1997)。《新聞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陳世敏等人(1988)。《制定新聞記者法可行性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新聞究所。 陳芸芸等譯(2000)。《最新大眾傳播理論》。台北:韋伯文化。(原書McQuail, D.[2000].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陳韜文(1997)。《大眾傳播與市場經濟》。香港:鑪鋒學會。 喻靖媛(1994)。《記者與消息來源互動關係與新聞處理方式關聯性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其昌(1987)。《報紙對社會衝突報導之研究─以杜邦事件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所碩士論文。 彭明輝(2001)。《中文報業王國的興起─王惕吾與聯合報系》,頁99-114。台北:稻鄉出版社。 張宏源(2001)。《媒體識讀─如何成為新世紀優閱聽人》。台北:亞太圖書出版社。 張碧華(1992)。《影響我國新聞從業人員專業化程度及其對新聞產業工會態度》。台北: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葉柏祥(1996)。《台灣未來熱門行業─大眾傳播業》。台北:永汀文化。 趙俊邁(1981)。《媒介實務》。台北:三民書局。 歐陽醇(1982)。《採訪寫作》。台北:三民書局。 劉玉惠(1991)。《工作壓力的實證研究─以台北市報社文字記者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論文。 潘淑滿(2003.5)。〈婚姻暴力的性別政治〉,《女學學誌》(原「婦女與兩性期刊」)15期:195-254。 臧國仁(1997)。《新聞媒體與消息來源》。台北:三民書局。 臧國仁(1998)。〈新聞報導與真實建構:新聞框架的理論觀點〉,《傳播研究集刊》第三集,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聯合報社(1999)。《聯合報編採手冊》。台北:聯合報社。 臧國仁(1995)。《新聞學與術的對話三─新聞工作者與消息來源》,頁34-36。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 錢玉芬(1997)。《新聞專業性概念結構與觀察指標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蘋(1989)。《環保記者專業意理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羅文輝(1995)。《新聞從業人員專業價值觀之研究》,國科會專題研究報告。 熊誦桂(1995)。《組織溝通氣候與電視新聞記者工作滿意度之關聯性研究》。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魏玓、劉昌德譯(2001)。《有權無責:英國的報紙與廣電媒體》。台北:國立編譯館。(原書Curran, J. and Seaton, J. [1997]. Power without responsibility: The press and broadcasting in 5th edition. London: Routledge.) 蘇蘅(1995)。〈消息來源與新聞價值─報紙如何報導「許歷農退黨」效應〉,《新聞學研究》,50:90-123。 蘇蘅(2001)。〈台灣報紙新聞的轉變:1988-1998〉,「華人社會的傳播研究國際學術研討會」,香港,中華傳播學會。 蘇蘅(2002)。《競爭時代的報紙─理論與實務》。台北:時英出版社。 蘇鑰機(1997)。〈完全市場導向新聞學:蘋果日報個案研究〉,陳韜文等編《大眾傳播與市場經濟》,台北,鑪鋒學會。 鄭貞銘、林東泰、鍾蔚文(1987)。《新聞與傳播》。台北:國立空中大學。 鄭貞銘(2002)。《新聞採訪與編輯》。台北:三民書局。 鄭貞銘(1995)。《新聞原理》。台北:五南書局。 鄭瑞城、羅文輝(1988)。《電視新聞消息來源人物之背景與呈現方法之研究》。台北:行政院國科會科資中心。
英文部份
Baddi, J. and Ward, W. J. (1980). The nature of news in four dimensions. Journalism Quarterly, 57,243-248. Baker, C.E.(1994). Advertising and a democratic press. NJ: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Bell, A.(1991). The Language of news media. Oxford, UK:Blackwell. Brooks, B. S. Kennedy, G., Daryl R., Moen, D.R., and Ranly, D. (1980). News reporting and writing.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Curran, J. and Seaton, J.(1997). Power without responsibility: The press and braodcasting in Britain. 5th edition.London: Routledge. Foote, J. S. & Steele, M. (1986). Degree of conformity in lead stories in early evening network TV newscasts. Journalism Quarterly, 63:19-23. Graber Doris, McQuail, Denis & Norris, Pippa (1998). The Politics of News, The News of Politics. Washington,D.C:CQ Press. Habermas, J. (1989). The structural transformation of the public sphere. ( Thomas Burger, Trans. ). Cambridge, MA: The MIT Press. ( Original work published 1962). Hagen, L. M. (1993). Opportune witnesses:An analysis of balance in the selection of sources and arguments in the leading german newspapers’ coverage of the censes issue. Europe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8),317-343. Herzberg, F., Mausner, B. & Snyderman, B. (1959). The Motivation to Work, New York: John Welley & Sons.
Hirsh, P. M. (1977). Occupational, organizational, and institutional models in mass media research: toward an integrated framework, in Paul M. Hirsch, Peter V. Miller, and F. Gerald Kline (Eds.), Strategies for communication research. Beverly Hills: Sage. Johnstone, J.W.L., Slawski, E.J. and Bowman, W.W. (1976). The news people. Urbana, IL: Unversity of Illinois Press. Lambeth, E. B.(1992). Committed Journalism: An ethic for the profession. Bloomington, Indiana: Indiana University Press. Luttbeg, N. R. (1988). News Consensus:Do U. S. Newspaper Mirrior Society’s Happenings. Journalism Quarterly, 60,:484-8, 578. McLeod, J. M. & Hawley Jr., S. E.(1964). Professionalization among newsman. Journalism Quarterly. 46, 583-590. McManus, John H. (1994). Market-driven journalism: Let the citizen beware? Thousand Oaks, CA: Sage. Mueller, Claus (1975). The politics of communication: A study in the political sociology of language, socialization, and legitimation.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Shoemaker, P. J., & Reese, S. D. (1991). Mediating the message:Theories of influence on mass media content. New york, NY: Longman. Shoemaker, P. J. & S. D.(1996). Mediating the message: Theories of influences on mass media content(2nd Edition). New York: Longman. Sigal, L. V. (1973). Reporters and officials : The organization and politics of newsmaking. Lexington, MA:D.C. Heath and Company. Sigelman, L. (1973). Reporting the news: An organizational analysi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79: 132-151.
So, Y. K. & Chen, Joseph Man (1999). Press and politics in Hong Kong-case studies from 1967 to 1997: Dialectic of journalistic orientation. HK:Hong Kong Institute of Asia-Pacific Studies The Chinese University of Hong Kong. Tuchman, G. (1978). Making News: A study in the construction of reality. New York: Free Press. Voltmer, K.(2000). Constructing political reality in Russia: Izvestiya-between old and new journalistic practice. Europen Journal of Communition, 15(4),469-500. Weaver, D. and Wilhoit, G. C. (1986). The American journalist. Bloomington, IN: University of Indiana Press. Wimmer, R. D. & Dominick, J. R. (1997). Mass media research: A introduction (5nd ed.) Belmont, CA:WadsWorth. Windahl, S., Signitzer, B. and Olson, J.(1992). Using commuication theory. London and Newbury Park, CA: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