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參考書目
一、檔案及文獻資料
大清德宗景皇帝實錄,臺北,華文出版社影印本,民國五十三年。
山東義和團調查資料選編,山東大學歷史系中國近代史教研室編,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0年六月。
山東義和團案卷,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室,齊魯書社一九八0年六月。
山東近代史資料,第三分冊,史學會濟南分會編,一九五七年。
山東各縣鄉土調查錄,林修竹編,商務書局,民國八年四月。
山東廟會調查,山東省立民眾教育館編,民國二十二年八月。
中國近百年史資料初編,左舜生編,台灣中華書局,民國五十五年六月。
光緒朝東華錄,朱壽朋編,臺北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二年。
西巡回鑾始末記,古田良太郎編,學生書局影印,民國六十二年。
李忠節公奏議,李秉衡撰,成文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七年。
直東剿匪電存,林學瑊編,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六十一年。
英國藍皮書有關義和團運動資料選譯,胡濱譯,北京中華書局,一九八0年。
拳案三種,勞乃宣編,廣文書局影印,民國六十一年。
拳匪紀略,喬析生編,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六年。
拳變繫日要錄,陳睦編,文海出版社,民國五十五年。
袁世凱奏摺專輯,台北國立故宮博物院編,民國五十九年十月。
清史稿,趙爾巽等撰,鼎文書局,民國七十年。
教案教頭檔(五-七輯),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六十三年。
教案奏議彙編,程宗裕編,國風出版社,民國五十九年。
義和團文獻彙編(共四冊),鼎文書局影印,民國六十二年。
義和團檔案史料(共四冊),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六十六年。
義和團史料(上、下兩冊),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近代史資料編輯組編,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一九八三年。
諭摺彙存,光緒彙存,光緒二十三年至二十六年,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六年。
籌筆偶存,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合編,三年五月。
二、地方志
平度縣志,丁世平修,尚慶翰等集,民國二十五年印。
武城縣志續編,王延倫等修,王融銘等纂,民國元年印。
威縣志,崔正春等修,尚希賓纂,民國十八年。
高密縣志,余友林修,王照青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冠縣縣志,侯光陸重修,陳熙雍等纂,民國二十三年印。
荏平縣志,牛占城等修,周之禎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夏津縣志續編,謝錫文等修,許宗海等纂,民國二十三年。
陵縣續志,苗恩波修,劉蔭岐等集,民國二十四年印。
清平縣志,梁鐘享等纂,張樹海等纂,民國二十五年印。
壽張縣志,劉文煃等修,王守謙等纂,清光緒二十六年印。
德縣志,李樹德修,董瑤林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臨清縣志,徐子尚修,張樹海等纂,民國二十四年印。
三、專書
史達格著,吳宣易譯,庚子義和國運動始末,正中書局,民國三十年六月。
呂實強,中國官紳反教的原因,中國學術著作委員會,民國六十二年八月再版。
李亦園,信仰與文化,巨流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六月。
張庚、郭漢城合著,中國戲曲通史,丹青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
金家瑞,義和團運動,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二年。
峨眉居士,中國道壇符咒,內湖集安堂印行,未錄出版時間。
陳捷,義和團運動史,文海出版社影印。
陳華,清代咸同年間山東地區動亂之研究,民國七十一年台大史研所博士論文
張玉法,中國現代區域研究-山東省,一八六0-一九一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民國七十一年二月。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事日誌,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國五十二年三月。
廖一中,義和團運動史,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一年六月。
戴玄之,義和團研究,文海出版社影印,民國五十六年十一月。
戴玄之,紅槍會,食貨出版社,六十二年二月。
顧長聲,傳教士與近代中國,上海人民出版社,一九八三年五月。
四、論文
中國科學院山東分院歷史研究所編,「義和團六十週年紀念論文集」,北京中華書局,民國五十年。
王守中,「梨園屯教案淺探」,歷史教學一九八三年十一月。
王文杰,「近世史上的教案」,收於李定一等編中國近代史論叢第一輯第七冊,正中書局,民國四十五年十二月。
史斌,「山東荏平、平原一帶義和團調查記」,文物一九七六年三月。
李守孔,「清季山東教案與拳亂」,幼獅學報三卷二期。
李文海,「義和團運動中的假團問題」,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三年三月。
周錫瑞,「論義和拳運動的社會成因」,文史哲一九八一年一月。
胡繩,「義和團的興起與失敗」,近代史研究一九七九年一月。
胡汶本,「試論帝國主義在山東勢力範圍的形成」,文史哲一九八二年十一月。
徐緒典,「教會、教民和民教衝突-山東義和團運動爆發原因初探」,文史哲一九八三年二月。
陳在正,「論義和團運動時期的毓賢」,社會科學研究一九八二年二月。
莊吉發,「清季義和拳源流考」,大陸雜誌六五卷六期。
陸景琪,「山東義和拳的興起性質與特點」,文史哲一九八二年四月。
程?,「乾嘉朝義和拳淺探」,近代史研究一九八一年一期。
程?,「民間宗教與義和團揭帖」,歷史研究一九八三年二月。
齊魯書社編輯部編,義和團運動史討論集,濟南齊魯書社,一九八二年。
鄺兆江,「關於義和團事件的幾點初步觀察」,大陸雜誌七十卷二期。
五、日文書目
市古宙三,近代中國?政治?社會,東京大學出版社,一九七一年。
佐臉,「義和團(拳)源流-八卦教?義和拳」,史學雜誌九一卷一期。
佐佐木衛,「山東義和團運動?社會性格」,民族學研究五十卷二期,一九八五年九月。
佐佐木正哉,「義和團的起源(上)、(中)、(下),近代中國一卷、二卷、三卷,一九七七、七八、七九年。
村松佑次,義和?研究,嶺南堂書店,一九七六年。
相因洋,「清季????演劇?民眾運動」,收於木村正雄先生退官紀念東洋史論集。
野澤豐,(講座)中國近現代史二,義和團運動,東京大學出版會,一九七八年。
崛川哲男,「義和團運動史研究序說」,東洋史研究二十三卷三期。
六、英文書目
Chen, Jerome, The origin of the Boxers , Studies in the social history of China and southeast Asia, edited by J. Chen and N. Tarling.
Chen, Jerome, The nature and characteristics of the Boxer movement -a morphological study , Bulletin of the school of Oriental and African Studies Vol.23 1960.
Cohen, Pauel A., The anti-christian tradition in China , Journal of Asia Studies, Vol. 20 1961.
Doar, Bruce, " The Boxers and Chinese drama question interaction``, Papers on Far Eastern History 29, March 1984.
Mayers ,Ramon, The Chinese Peasant Ecomony: Agricultural Developement in Hopei and Shantung, 1890-1949,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Purcell, Victor, The Boxer uprising: a background Study,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63.
Steiger, George Nye, China and the Occident; the origin and development, New Haven; Yale Uniersity Press 1927. reprint, N.Y. Russell & Russell 1966.
Schrecker, John E., Imperialism and Chinese nationalism-Germany in Shantung, Cambridge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Tan, Chester C., The Boxer catastrophe,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1955.
Wehrle, Edmund S., Britain, China, and the antimissionary riots, 1 1891-1900, University of Minneapolis 196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