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26062      Online Users : 637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1360


    Title: 中國國民黨與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之比較研究
    Authors: 余一平
    Contributors: 陳水逢
    余一平
    Date: 1986
    Issue Date: 2016-05-05 14:30:40 (UTC+8)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甲:一般著作
    人民協會慶祝十周年紀念特刊,(新加坡:人民協會編輯委員會,一九七0年)。
    人民行動黨1954~1979,慶祝建黨二十五周年紀念輯,(新加坡:人民行動黨中央執行委員會,一九七九年)。
    上官人朮,「民眾服務概述」,(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四十三年九月)。
    中國國中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編,國父全集,全六冊,(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八月一日,再版)。
    中央考核紀律委員會主編,從現代政治思潮看政黨政治的運作,(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中國國民黨中央黨史委員會編,革命先烈先進闡揚國父思想論文集,第一冊,(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
    石齊平,新加坡的公共政策,(台北: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經濟研究處編印,民國七十二年七月)。
    布來克(C. E. Black)著,郭正昭等譯,現代化的動力,(台北:百傑出版社,民國六十七年十月十日,修訂再版)。
    布隆戴爾(Jean Blondel)著,蔣嘉一譯,世界領袖,(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一月二十日,初版)。
    艾森斯坦(S. N. Eisenstadt)著,嚴伯英、江勇振合譯,現代化:抗拒與變遷,(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二月,三版)。
    江炳倫,政治文化研究導論,(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一月,初版)。
    江炳倫,政治學論叢,(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民國六十四年三月)。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二月,初版)。
    呂亞力,政治發展與民主,(台北:五南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八年十月,初版)。
    呂亞力,政治學方法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九月,再版)。
    沈文炳,民眾組織與社會服務,(新加坡:南洋學會,一九七二年四月)。
    李光平,政治共識與政治穩定,(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七月,初版)。
    李光耀,新加坡之路,(新加坡:國際出版公司,一九六七年六月,二版)。
    李普塞(Seymour M. Lipset)原著,張明貴譯,I政治人」,(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一月三十日,初版)。
    宋明順,現代社會與社會心理,(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元月,台初版)。
    杜瓦傑(Maurice Duvergen)著,張保民譯,政治之解析,(台北,獅谷出版有限公司,民國七十年十月一日,再版)。
    林白樂,孫文主義的世界性,(台北:政治大學印行,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
    吳相湘主編,中國現代史叢刊,第一冊,(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台三版)。
    周德偉,周德偉社會政治哲學論著,(台北:自印,民國五十七年,六月,初版)。
    金子榮一著,李永熾譯,韋伯的比較社會學(台北:水牛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五月三十日,初版)。
    金耀基,中國民主之困局與發展,(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五月三十日,初版)。
    周世輔,國父思想新論,(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年二月,三版)。
    胡秋原,國父思想與現代思潮,(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三版)。
    胡秋原,一百三十年來中國思想史綱,(台北:學術出版社,民國六十九年五月,四版)。
    洪鎌德,現代社會學導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八年九月,三版)。
    威納爾(Myron Weiner)編,林清江譯,現代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四版)。
    恩格爾(Alan S. Engel)等著,張明貴譯,意識型態與現代政治,(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年三月三十一日,初版)。
    柏格(Peter Berger)等著,曾維宗譯,飄泊的心霽──現代化過程中的意識型態,(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日七十二年二月,一版二印)。
    海法特(H. Herrfahrdt)著,王家鴻,孫中山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五十七年一月,初版)。
    浦薛鳳,現代西洋政治思潮,(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五年十一月,台六版)。
    浦薛鳳,政治論叢,(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五十六年九月,台二版)。
    馬起華,政治行為,(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七年)。
    馬起華,政治學精義,(台北:帕米爾書店,民國六十四年十月,三版)。
    馬起華,三民主義政治學,(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年十一月,再版)。
    原田鋼著,李憲文譯,少數統治的原理──政治權力的結構,(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一月,再版)。
    華特金士、克拉姆尼克(Frederick M. Watkins & Isaac Krammick)合著,張明貴譯,意識型態的時代──從1750年到現在的政治思想,(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五月,初版)。
    華力進,行為主義評介,(台北:經世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三月,再版)。
    亞歷克斯﹒佐西(Alex Josey)著,吳俊剛譯,李光耀──新加坡的門爭,(新加坡:世界書局,一九八一)。
    亞歷克斯﹒佐西(Alex Josey)撰,高登偉譯,新加坡第一,(台北:金陵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
    亞歷克斯﹒澤西(Alex Josey)著,顧效齡、蘇瑞烽合譯,創造奇蹟的新加坡,(台北:長河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十二月,初版)。
    韋伯(Max Weber)著,康樂譯,支配的型態──韋伯選集(III),(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九十四年六月,初版)。
    國立台灣大學法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主編,七十一學年度專題演講集,民國七十三年七月。
    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主編,民權主義與政治建設,(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七十年元月一日,初版)。
    國立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三民主義學術研究資料中心主編,三民主義方法研討會論文集,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十八日,初版。
    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主編,民權主義的理論與實際,(台北:國立編譯館,民國七十一年七月三十一日,初版)。
    殷海光,思想與方法,(台北:文星書局,民國五十七年一月,六版)。
    崔書琴,三民主義新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年九月,修訂台北十四版)。
    彭懷恩,中華民國政治體系的分析,(台北:時報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一月三十日,初版)。
    彭懷恩,精英民主理論評介,(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二年二月,台初版)。
    彭懷恩,國民黨與台灣現代化,(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事業有限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八月十日,初版)。
    黃瑞祺,意識型態的探索者──晏海姆,(台北: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一日,初版)。
    黃炎東,中國國民黨與中國政黨政治,(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張其昀主編,先總統蔣公全集,(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民國七十三年四月)。
    張文蔚,華人社會與東南亞諸國之政治發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九月,初版)。
    張金鑑,現代政治學,(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社,民國四十四年四月,再版)。
    張劍華,東南亞的變局,(台北:正中書局,民國六十八年)。
    葉伯棠,非洲政黨與國家建立,中山學術文化集刊,第六集,(台北:中山學術文化基金董事會編印,民國五十九年十一月十二日)。
    陳水逢,東南亞各國的政治社會動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六年五月,初版)。
    陳鴻瑜,政治發展理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月十五日,初版)。
    陳秉璋,政治社會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七十三年三月,初版)。
    陳儀琛,中山先生的民主理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九年三月,初版)。
    陳春生,國父政權思想研究,(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七十年四月)。
    陳烈甫,李光耀治下的新加坡,(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七十一年七月,初版)。
    楊國樞、金神保主編,現代化與民族主義,(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九年十月,初版)。
    傅啟學,中山思想本義,(台北:國父遺教研究會,民國七十年十二月三十日,三版)。
    程全生,政黨與政黨政治,(台北:華欣文化事業中心,民國七十年,增訂再版)。
    賈嵩麓,蔣總統革命思想,(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三年三月)。
    道爾(Robert A. Dahl)著,易君博譯,現代政治分析,(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六年九月)。
    雲五科學大辭典,第三冊,政治學,(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六十五年九月,三版)。
    薩孟武,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民國六十二年二月,四版)。
    羅森邦(Walter A. Rosenbaum)著,陳鴻瑜譯,政治文化(台北:桂冠圖書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初版)。
    韓廷頓(Samuel P. Huntington)原著,江炳倫、張世賢、陳鴻瑜合譯,轉變中社會的政治秩序,(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年六年,初版)。

    乙:期刊
    王榮川,「人民行動黨與新加坡政治現代化(上)」,復興崗學報,第二十七期,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
    王榮川,「人民行動黨與新加坡政治現代化(下)」,復興崗學報,第二十八期,民國七十一年十二月。
    巨克毅,「意識型態與國家發展──三民主義意識型態的運作功能分析」,台灣大學中山學術論叢,第二期,民國七十年二月。
    江炳倫,「國父思想與政治發展理論比較」,東方雜誌,復刊第十五卷,第一期,民國七十年七月一日。
    余英時,「中國國民黨與思想現代化」中央月刊,第十四卷,第五期,民國七十一年三月。
    呂亞力著,蕭明摘譯,「中華民國的政治發展」,聯合月刊,第四十七期,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吳玉山,「意識型態與列寧主義的國家論」東亞季刊,第十五卷,第三期,民國七十三年一月。
    吳庚,「韋伯關於正當統治及官僚制度的理論」,台大社會科學論叢,輯二七,民國六十七年十一月。
    林國棟,「民眾服務分社的社會功能」,雙十園週刊,第四卷,第九期,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俞諧,「現階段黨的訓練工作」,組織與訓練,第二十七期,民國六十五年三月二十日。
    胡鴻仁、陳國祥,「新一代的政治領袖──三種類型,三項觀察」,聯合月刊,第六期,民國七十一年一月。
    莊錦農,「政治心理學研究的新領域──政治意識型態」,思與言,第十二卷,第六期,民國六十四年三月。
    莫昭平譯,「吳慶瑞談開發中國家的政經發展(上)」,時報雜誌,第一九四期,民國七十二年八月二十一日。
    莫昭平譯,「吳慶瑞談開發中國家的政經發展(下)」,時報雜誌,第一九六期,民國七十二年九月四日。
    耿興中,「三民主義十六講之內容分析」,宇宙,第十四卷,第十一期,民國七十三年十一月二十日。
    倪博九,「黨的基層組織之改進與發展」,組織與訓練,第三十六期,民國六十六年十月二十日。
    黃雲樓,「基層五項工作──訓練教材讀後感」,組織與訓練,第七十六期,民國七十三年六月二十日。
    許士軍,「危機意識和遠見:新加坡政府怎樣為將來打下基礎」,天下雜誌,第三十三期,一九八四年二月一日。
    郭明賢,「如何做好基層五項工作」,組織與訓練,第七十九期,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二十日。
    曹俊漢,「從精英份子整合的層次談當前政治團結之道」,憲政思潮季刊,第四十八期,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
    陳元,「人民行動黨與新加坡」,東亞季刊,第五卷,第二期,民國六十二年十月一日。
    黃樹仁,「秀異份子與民主政治」,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年刊,第十二期,民國六十七年五月二十日。
    孫徹,「多元化政治精英的呈現──國民黨中央常委組成的變遷」,聯合月刊,第三十一期,民國七十三年二月。
    孫徹,「看今後中央常會的結構與功能」,聯合月刊,第三十二期,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孫徹,「中國邁向民主的理想領袖」,聯合月刊,第三十三期,民國七十三年四月。
    程全生,「談新加坡的獨特黨制」,自由青年,第六十六卷,第一期,民國七十年七月。
    程瓊英譯,「政治精英與政治權力」,憲政思潮季刊,第四十八期,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
    張文蔚著,吳民佑譯,「新加坡的憲法、政治與政黨」,東亞季刊,第一卷,第三期,民國五十九年一月一日。
    張文蔚著,萬德群譯,「新加坡的政治統合──從馬來西亞的馬來西亞到多元種族國家」,東方雜誌,復刊第三卷,第八期,民國五十九年二月一日。
    張文蔚著,萬德群譯,「新加坡的政治統合──成立馬來西亞之東姑公式」,東方雜誌,復刊第三卷,第九期,民國五十九年三月一日。
    張文蔚,「新興國家之建國問題」,政治學報,民國五十九年十二月。
    張和蘊,「新加坡人民行動黨與人民協會」,問題與研究,第二十卷,第十二期,民國七十年九月十日。
    張耀秋,「新加坡大選與政局展望」,問題與研究,第二十四卷,第五期,民國七十四年二月十日。
    張希哲,「中國國民黨與政黨政治」,中華學報,第四卷,第二期,民國六十六年七月。
    張希哲,「國民黨的特質」,組織與訓練,第三十六期,民國六十六年十月二十日。
    彭懷恩,「權能區分理論與當代民主理論之比較」,中華學報,第九卷,第一期,民國七十一年一月。
    葛永光譯,「精英甄補與政治發展」,憲政思潮季刊,第四十八期,民國六十八年十二月。
    楊旭聲,「蔣經國的領導風格」,風雲論壇I──透視權力核心,(台北:風雲論壇社,民國七十三年六月三十日,八版)。
    楊旭聲,「中華民國領導階層的結構分析」,聯合月刊,第二十期,民國七十二年三月。
    彭文賢,「萬能政府的真義」,中華學報,第八卷,第二期,民國七十年七月。
    費景漢,「觀念,三民主義思想與台灣之經濟發展」,中央研究院三民主義研究所,專題選刊(五十三),民國七十一年六月。
    鄭興弟,「開拓政治發展的新境界」,自由青年,第六十三卷,第二期,民國六十九年二月一日。
    鄭興泰,「我所認知的民主社會主義(一)」,宇宙,第十三卷,第十二期,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二十日。
    蔡鐘雄,「中國國民黨與公職人員選舉」,政治文化,創刊號,民國七十四年四月。
    謝復生,「選舉與民主──我們的位置在哪里?」,聯合月刊,第二十九期,民國七十二年十二月。
    雙十園週刊,第六十期,民國七十五年一月二十四日。

    丙:論文
    巨克毅,「意識型態傳播與國家發展──三民主義意識型態傳播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六月)。
    汪文珊,「中山先生的建國理論──一個政治學上現代化理論的探討」,(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五月)。
    吳真真,「中山先生政黨思想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八年六月)。
    林幸瑩,「新加坡的政治發展」,(台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年六月)。
    陳朝平,「經濟發展與政治變遷──對某些發展理論的評述」,(台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六月)。
    陳俊明:「開發中國家克力司馬的領導型態」,(台北: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三年六月)。
    傅錫誠,「政治精英與政治秩序──民初國務院之研究」,(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七月)。
    蔡燦汶,「新加坡現代化發展過程」,(台北: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五月)。
    趙知廉,「一黨系統政黨制度之研究」,(台北: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一月)。
    葛永光,「中日韓政黨體系的比較研究──政治系統的功能分析」,(台北: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
    黎淑慧,「新加坡人民行動黨的研究」,(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一月)。
    賴淑珍,「道爾之民主理論」,(台北:中國文化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六月)。
    龐建國,「三民主義對社會變遷的指導功能」,(台北:台灣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六月)。
    馬起華,「三民主義科技整合的探討」,三民主義科技整合研討會論文,(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七十三年九月二十八日)。
    汪琪,「三民主義與文化傳播」,主義與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主辦,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九日)。
    陳義彥,「台灣地區知識青年的定向與行動──三民主義政治社會化效果之探析」,主義與傳播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政治大學三民主義研究所主辦,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九日)。
    謝復生,「選舉制度與政黨多寡:從理性選擇論到科學法則的建立」,中國政治學會七十三年年會學術研討會論文,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三日。
    Shee Poon Kin "Political Leadership and Succession in Singapore",政治學研討會論文,(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系(所)暨中國政治學會主辦,民國七十四年十二月十四日)。

    丁:報紙
    后希鎧,「李光耀的反共歷程(上)」,青年戰士報,民國七十三年一月五日。
    后希鎧,「李光耀的反共歷程(下)」,青年戰士報,民國七十三年一月六日。
    后希鎧,「從容共到反共的作法──探索新加坡成功的秘密之六(上)」,青年戰士報,民國七十三年五月八日。
    后希鎧,「從容共到反共的作法──探索新加坡成功的秘密之六(下)」,青年戰士報,民國七十三年五月九日。
    后希鎧,「探索新加坡成功的秘密之七──靈活的經濟策略」,青年戰士報,民國七十三年六月五日。
    呂亞力,「確立制度化與民主化的政治繼承」,聯合報,民國七十四年八月三十日,第二版。
    林桂圃,「中國現階段政黨制度的取向及其名稱的探討」,中央日報,民國七十年六月二十二日。
    周賢頌,「新加坡到抵是怎麼搞成功的」,聯合報,民國七十年十月十二日,第二版。
    唐光華,「加強服務化,降低政治化──國民黨基層黨務巡迴採訪之二」,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年十月十七日,第二版。
    唐光華,「擴大群眾基礎,迎接民主競爭一一國民黨基層黨務巡姐採訪之三,中國時報,民國七十年十月十八日,第二版。
    黃肇松,「自由民主需要培育──訪白魯恂教授談亞洲自由程度變遷」,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五年四月十一日,第二版。
    陳清喜,「黨外──無黨籍政治人士的圖騰」,聯合報,民國七十五年五月二十六日,第二版。
    張達夫,「東南亞超級都市──新加坡(上)」,大華晚報,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二版。
    張達夫,「東南亞超級都市──新加坡(下)」,大華晚報,民國七十三年十二月二十六日,第二版。
    張慧英,「民主浪潮,接班問題衝擊亞洲各國」,自立晚報,民國七十五年一月二十九日,第二版。
    劉平鄰,「打開一個新的政治局面」,中國時報,民國七十五年三月二十七日,第二版。
    魏鏞,「人才引用與政治發展」,中央日報,民國五十九年十月十八日,第二版。

    二、英文部分
    一般著作(General Reference Books)
    Almond, Gabriel A. and Powell. G. Bingham, Jr., Comparative Politics: System. Process and Policy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78).
    Apter, David E. , The Politice of Modernization(Chicago University Press, 1965).
    Apter, David E. , (ed.), Ideology and Discontent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7).
    Apter, David E. , Some Conceptual Approaches to the Study of Modernization (New York: Prentice-Hall, Inc., 1967).
    Bachrach, Peter, (ed.). "Political Elite in A Democracy", (New York: Atherton Press, 1971).
    Baradat, Leon P., Political Ideology: Their Origins and Impact (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Hall, Inc., 1979).
    Bendix, Reinbard, Max Weber: An Intellectual Portrait (New York: Doubleday, 1960).
    Binder, Leonard, et. al., (eds.). Crisis and Sequences in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71).
    Bottomore, T.B., "Elite and Society" (Middlesex, Penquin Books, 1979).
    Bowman, Lewis and Boynton, G. R. (eds.), Political Behavior and Public Opinion: Comparative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J. : Printice-Hall, Inc., 1974).
    Bell, Daniel, (ed.). The End of Ideology, (New York: Free Press, 1960).
    Brcye, James, Modern Democracies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24).
    Chang Heng Chee. The Dynamic of One Party Dominance: The PAP at the Grass-Roots (Singapore: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78).
    Coser, Lewis A., Men of Ideas: A Sociologists View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5).
    Dahl, Robert A. , Polyarch: Participation and Opposition (Londo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71).
    Dennis, Jack (ed.), Socialization to Politics: A Reader (New York: John Wiley and Sons, Inc., 1973).
    Domhoff, G. William, "Who Rules America" (Englewood Cliffs, N.J., 1967).
    Dowse, Robert E. and Hughes, John A. , Political Sociology (London: John Wiely & Sons, 1972).
    Duverger, Maurice, "Political Parties, translated by Barbara North and Robert North, (London, Methuen and Co. Ltd., 1954).
    Eisenstadt, S.N., Modernization: Protest and Change (Englewood Cliffs, N.J. : Prentice-Hall, 1966).
    Gouldner, Alvin W. . The Dialectic of Ideology and Technology: The origins, Grammar. and Future of Ideology (New York: The Seaburg Press, 1976).
    Hungdah Chui (ed.). China and the Taiwan Issue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9).
    Huntington, Samuel P. ,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1968).
    Huntington, Samuel P. and Moore, Clement H. (eds.), Authoritarian Politics in Modern Society: The Dynamics of Established One-Party System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70).
    Jaguaribe, Helio, Political Development: A General Theory and a Latin American Case Study (New York: Harper & Row, Publisher, 1973).
    Lane, Robert E. , Political Ideology: Why the American Common Man Believes What He Doe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62).
    LaPapombara, Joseph and Weiner, Myron (eds.), Political Parties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6).
    Lasswell, Harold D. and Lerner, Daniel (eds.), World Revolutionary Elites (Cambridge, Mass.: MIT Press, 1965).
    Lasswell, Harold D., Daniel Lerner, C. Easton Rothwell,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Elites (Stanford: 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2).
    Lasswell, Harold D. and Kaplan, Abraham, Power and Society: A Framework for Political Inquiry (台北:虹橋書店,民國六十年十一月)。
    Lasswell, Harold D. . Politics: Who gets. What, When, How(台北:虹橋書店,民國六十年十一月,一版)。
    Lipset. Seymour M. . Political Man: The Social Bass of Politics (Doubleday & Company, Inc.–New York, 1960).
    Mannheim, Karl, Ideology and V topia, translated by Louis Wirth and Edward A. Shils(New York: Harcourt, Brace and Company, 1936).
    Michels, Robert, Political Parties (New York: Dover Publications, 1959).
    Mills, C. Wright, The Power Elit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56).
    Palmer, Monte, Dilemmas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 An Introduction to the Politics of the Development Areas (F. E. Pracock Publishers, Inc., Illinois. 1973).
    Parsons, Talcott, The Social System (New York: Free Press, 1951).
    Parry, Geraint, Political Elites (London: George Allen & Unwin, 1969).
    Peng Cheng Lian, Singapore`s People`s Action Party . Its History, Organization and Leadership (Kuala Lumper: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71).
    Putnam. Robert D. . The Comparative Study of Political Elites (Englewood Cliffs N. J. : Prentice-Hall, Inc., 1976).
    Pye. Lucian W. . Politics. Personality and Nation-Building: Burma`s Search for Identit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2).
    Pye, Lucian W., Aspect of Political Development (Boston: Little Brown and Company, 1966).
    Pye, Lucian W. and Verba, Sidney (eds.), Political Culture and Political Development (N.J. : Princeton University Press, 1965).
    Ranny , Austin, Governing: Abrief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71).
    Seah Chee Meow, Community Centres in Singapore Their Political Involvement (Singapore University Press, 1973).
    Seligman, Lester G. , Leadership in a New Nation (New York: Atheroth Press, 1964).
    Sigel, S. Robert (ed.), Learning about Politics: A Reader in Political Socialization (New York: Randon House, 1970).
    Sills, David L. , (ed.), International Encyclopedia of the Social Science (New York: MacMillan Co. and the Free Press, 1968).
    Tullis, F. La Mond, Politics and Social Change in Third World (John Wiley & Sons, Inc., 1973).
    Weber, Max, Economy and Society, eds. and trans. G. Roth and C. Wittch (Berkel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8).
    Weber, Max. The Theory of Social and Economic Organization, trans. A. M. Henderson and T. Parso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47).
    Weiner, Myron, (ed.), Modernization: The Dynamics of Growth (New York: Basic Books, Inc., 1966).
    Welch, Claude E., Jr. (ed.), Political Modernization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Inc., 1967).
    Welsh, William A. , Leaders and Elites (New York: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1979).
    期刊 (Periodicals)
    Domes, Jurgen, "Political Differentiation on Taiwan" Asian Survey, Vol. XI, No. 10 (Oct. 1981).
    Huntington, Samuel P., "Political Development and Political Decay" World Politics (Vol. XVII, No. 3, April, 1965).
    Lapalombara, Joseph, "Decline of Ideology: A Dissent and An Interpretation."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LX, No. 1 (March 1966).
    Lerman. Arthur, "National Elite and Local Politican in Taiwan"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71 (December, 1976).
    Lu. Alexander Ya-Li, "Future Domestic Developments in the Republic of China on Taiwan". Asian Survey . vol. XXV, No. 1 1 (November, 1985).
    Moore, Clement, "The Neo-Destour Party in Tunisia: A Structure for Democracy?" World Politics, XTV (Oct., 1961).
    Morrison, D. C. and Stevenson, H. M. "Integration and Instability: Patterns of African Political Development"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Vol. 66, No. 3 (September, 1972).
    Quah, Jon S.T., "Singapore in 1984: Leadership Transition in an Election Year" Asian Survey, Vol. XXV, No. 2 (Feb. 1985).
    Tae Yul Nam, "Singapore`s One-Party System: Its Relationship to Democracy and Political Stability" Pacific Affair, Vol. 42, No. 4, 196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三民主義研究所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6332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發展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42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