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68994      Online Users : 50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商學院 > 企業管理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9003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90038


    Title: 臺灣企業國際上自創品牌策略之研究
    Authors: 黃蕙娟
    Contributors: 司徒達賢
    黃蕙娟
    Date: 1990
    1989
    Issue Date: 2016-05-03 14:11:27 (UTC+8)
    Abstract: 論文提要
    我國產品對外出口金額雖然龐大,但是國內業者大部份係以委託代工(OEM) 從事生產。限於廠商規模及企業體質等先天限制, OEM 生產事實上亦是過去我國賴以擴充對外出口手段上的唯一選擇。近年來,隨著新台幣的大幅升值、人工成本急劇上揚、以及東南亞等勞工低廉國家的興起,使得許多產業面臨嚴苛的挑戰,不得不加速謀求升級,因此有必要推廣自有品牌之策略。
    本研究之目的是嘗試自「企業策略」的角度,探討臺灣企業在國際上自創品牌之必要性、成功關鍵因素、及實行過程等相關主題,故針對四家在國際上已成功自創品牌之企業,進行深入的個案研究。本研究之探討範圍僅限於國際市場,故以國內市場為主的自創品牌企業不在討論範圍內;並採廣義自創品牌之定義,因此不論是企業自行創設品牌、購併或租用品牌、聯合品牌皆在討論範圍之內。
    研究對象的選擇原則,須為「中華民國自創品牌協會」之正式會員,或是符合該會正式會員入會資格者,以確定有自創品牌之經驗;同時為了能比較不同產業間之差異,訪談公司盡量以不同產業為依據。基於以上之條件,本研究選擇了四家公司作為訪談的對象,分別是弘崧關係企業、光男企業、神達電腦公司、艾鉅科技公司。
    經過理論及個案探討之後,得到以下十二項相關的命題:(1) 當特定產業區隔之主要競爭優勢在「生產活動」時,若原製造地之生產優勢在消逝中,則企業傾向尋求另一個有生產優勢之地區製造;反之,若產業區隔之主要競爭優勢在「行銷活動」時,則企業會增強行銷功能。(2)當企業研究發展能力愈強時,需要利用行銷力之傾向愈低;反之,當企業研究發展能力愈弱時,愈需要強的行銷能力支援。(3)在某產業區隔中,技術供應商愈多、愈分散時,行銷活動愈重要。(4)在技術層次較低之產業區隔中,行銷活動比研究發展活動重要。反之,在高科技產業區隔中,研究發展活動比行銷活動重要。(5) 單一產品產量愈大,或產品線愈完整,品牌之投資報酬率愈高。(6) 當目標市場規模愈大時,自創品牌愈易成功。(7)各價值活動或功能愈強的公司,自創品牌愈易成功。(8) 當企業至少在一項價值活動中佔有優勢,或是可經由合作取得優勢時,才可能透過策略結盟的方法,增強自創品牌之能力。(9) 二家企業在各項價值活動之互補程度愈高時,愈能利用策略結盟的方式自創品牌,而且自創品牌成功之機率愈大。(10)當產業成熟度低,而且公司間有技術落差時,企業愈容易產生OEM 與自創品牌共同存在之現象。 (11) 當一企業自創品牌之產品銷貨收入愈不穩定時,愈容易產生OEM與自創品牌共同存在之現象。 (12) 當產業在生產活動有規模經濟效果時,企業在自創品牌時,愈容易產生OEM 與自創品牌共同存在之現象。
    本研究並歸納出以下幾點結論:(1)自創品牌代表企業整體策略之重新設計。(2) 成功的自創品牌需要公司各條件之共同配合,彼此配合程度愈佳,成功可能性愈高。(3)「自創品牌決策」取決於產業區隔關鍵價值所在。(4)適度的運用「策略結盟」,增強自創品牌之基礎或能力。(5) 原廠委託製造(O E M) 與自創品牌並不互斥。(6)自創品牌策略可以是防禦式或攻擊式的。(7)創業家精神有助於一企業從事自創品牌之行動,但這只是必要條件而非充分條件。(8)策略行動在不斷補充或增強企業之價值鍊。(9)以原有資源或優勢發展新的資源或優勢。 (10)策略之意義在結合本身資源與外界機會。(11)輪流集中有限資源完成關鍵事項。(12)結盟關係中著眼長期利益。
    Reference: 參考書目

    中文部份
    l、走過歷史,開創未來 神通電腦機構慶祝成立十五週年專列,神達電腦股份有限公司提供,民國78年出刊。
    2、中華民國自創品牌協會成立大會手冊,台北:中華民國自創品牌協會,民國78年7月8日,
    3、中華民國自創品牌協會簡介,台北:中華民國自創品牌協會,民國78年10月。
    4、大前研一著,王慧堂、郝明義合譯,2l世紀企業全球戰略,經濟與生活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民國74年8月5日初版。
    5、司徒達賢、黃蕙娟合著,「國際上自創品牌之策略與經驗--弘崧公司」,環境變遷與企業發展歷程研討會之發表論文,民國79年4月6日。
    6、司徒達賢等人,企業概論,國立空中大學,民國75年10月。
    7、史筱青,「旅狐刮起休閒鞋鞋旋風」,統領雜誌49期,民國78年8月,第136~138頁。
    8、社論,「統合各方力量以支援業者自創品牌」,經濟日報,2版,民國78年8月2日。
    9、呂美女,「神達多樣取勝」,天下雜誌,民國78年6月15日,第48頁。
    10、李小娟,「產品的第二生命(自創品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34期,民國78年2月,第40~43頁。
    11、李惠,「直教猶太人也服氣--陳瑞文旅狐鞋揚威異域」,統領雜誌48期,民國78年7月,第68~69頁。
    12、李惠君,「自創品牌進軍國際舞台」,突破雜誌48期,民國78年7月,第61~68頁。
    13、吳思華著,產業政策與企業策略-台灣地區產業發展歷程,中國經濟企業研究所,民國77年4月初版。
    14、吳美慧,「買股票要買光男的未來」,財訊雜誌,第74期,民國77年5月,第287~291頁。
    15、吳美慧,「光男插足高特技領域-艾鉅特技是光男的生力軍」,財訊雜誌,第74期,民國77年5月,第288~291頁。
    16、金山,「創造國際品牌的策略」,工商時代,第71期,民國77年3月,第83頁。
    17、金山,「自有品牌之路小心走」,經濟日報,23版,民國77年8月22日。
    18、林國彬,「自創品牌邁向未來」,統領雜誌,第49期,民國78年8月,第128~133頁。
    19、林智新,品牌春秋,二版,台北:長河出版社,民國73年10月,第4-5頁。
    20、徐曉慧,「金拱門下的冒險者 艾鉅電腦」,天下雜誌,民國78年9月,第252~257頁。
    21、紀慧玲,「網球拍王國的轉捩點:光男從管理者手」卓越雜誌,第8期,民國74年4月,第61~68頁。
    22、紀慧玲,「光男破繭而出:邁向世界運動用品王國」,卓越雜誌,第26期,民國75年10月,第30~37頁。
    23、高泉錫,「從網球拍到高爾夫球桿:羅光男向『全球運動用品王國』邁進」,中央月刊,第20期,民國76年7月,第100~102頁。
    24、座談會,「自創品牌的檢討」,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34期,民國78年2月,第18~25頁。
    25、許士軍,「新加坡消費者對不同來源地產品之知覺及態度」,管理評論,民國76年7月,第5-23頁。
    26、陳更生、林唐裕,「O E M?還是自創品牌?」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34期,民國78年2月,44~48頁。
    27、陳孟君,「自有品牌:成功之鑰」,經濟日報,23版,民國77年3月7日。
    28、陳倩如,「捨棄薄利自創品牌的弘崧」,卓越雜誌30期,民國76年2月,第101~104頁。
    29、陳啟明,「羅光男雄心勃勃開創未來」,經濟雜誌,第52期,民國78年6月,第20~21頁。
    30、陳淑梅,「光男追逐另一個金牛」,商業周列,第63期,64期,78年2月6日,第98~101頁。
    31、陳詩豪、孫盈哲,「從經濟學的觀點設自創品牌」,臺灣經濟研究月刊,第12卷,第2期,民國78年2月,第31~35頁。
    32、陳雅玲,「台灣有幾個世界名牌?」,光華雜誌,民國78年10月,第15~23頁。
    33、陳佩君譯,「揚名立萬:建立品牌的國際知名度」,企業經理,第230期,民國78年3月15日,12~13頁。
    34、張谷森,「體育用品工業」,七十七年工業發展年報,經濟部工業局編印,第524~534頁。
    35、楊文瑞、陳詩豪,「鞋業邁開主動行銷腳步」,台灣經濟研究月刊134期,民國78年2月,第52~56頁。
    36、楊秀梅,「我國個人電腦市場分析」,資訊工業透析,民國78年5月(2)。
    37、榮泰生,「世界行銷文摘-產品規劃的要素」,突破雜誌。
    38、廖慶洲,「自創品牌還是OEM?」,經濟日報,14版,民國76年10月12日。
    39、劉秀英,「自創品牌沒那麼容易 OEM值得鼓勵」經濟日報,15版,民國77年4月23日。
    40、劉秀珍,「助業者自創品牌提昇品質,經部將提供貸款與減稅」,經濟日報,6版,民國78年9月4日。
    41、劉瑞圖,「日用品工業-製鞋工業」,七十七年工業發展年報,經濟部工業局編印,第499~509頁。
    42、劉碧齡,「一拍定江山的羅光男」,錢雜誌,第5期,民國76年3月,第26~28頁。
    43、編輯部,「羅光男賣電腦」,大亨雜誌,第4期,民國77年12月,第136~137頁。
    44、編輯部,「從休閒到科技:光男奮力向前揮拍」,統領雜誌,第32期,民國77年3月,第99~101頁。
    45、編輯部,「羅光男:舞台不夠大的企業家」,卓越雜誌,第56期,民國78年4月,第75~80頁。
    46、編輯部,「自創品牌為我外銷當務之急」,經濟日報,15版,民國78年5月25日。
    47、編輯部,「自創品牌揚名四海經費有著落」,工商時報,7版,民國78年10月14日。
    48、黎堅,「如何自創品牌?」,工業月刊,第227期,民國78年7月25日,第28~31頁。
    49、鄭華清,「神通電腦第二春腳步近了!」,工商時報,第8版,民國77年8月15日。
    50、謝志祥,「弘崧的海外行銷策略」,生產力378期,民國76年8月,第107~
    111頁。
    51、David A.Aaker原著,許是祥主譯,企業策略管理,中華企業管理發展中心,民國七十六年三月再版。
    52、McNichols原著,陳隆麒譯、司徒達賢校訂,企業政策-程序與實例,台北:華泰書局,民國72年。
    53、Michael E.Porter原著,蔡正雄譯,競爭策略,台北:華泰書局,民國74年6月初版。
    54、Philip Kotler原著,陳振遠、陳振田編譯,周公璵校訂,行銷管理-分析、規劃和控制,第五版。
    55、Regis Mckenna著,李田樹譯,創新時代的行銷策略,肆版,長河出版社,民國78年7月出版。

    英文部份
    1、"1988 TIME Survey on Trade and the Future of Europe", Time magazine, Summer 1988, 中華民國自創品牌協會提供。
    2、Marketing Definition: A G70ssary of Marketing Terms, Chicago :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 1960.
    3、Aaker, David A., "Managing assets and Skills: the Key to a Sustainab7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Winter 1989, V07.31, No.2, PP.91-106.
    4、Berkowitz, Marvin & Krishna Mohan, " The Role of Global Procurement in the Value Chain of Japanese Stee7", The C07umbia Jrn7 of World Business, Vol:22, Iss:4, Winter 1987, PP.100-101.
    5、Chandler Jr., A. D., Strategy and Structure, Cambridge, Mass.: M.I.T., 1962.
    6、Devlin, Godfrey & Mark Bleackley, "Strategic Alliances--Guidelines for Succes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21, No.5, 1988, PP.18-23.
    7、Frey, A7bert W., Adertising, 3rd ed., New York: Rona7d Press, 1961.
    8、Ghemawat, Pankaj, "Sustainable advantage",Harvard Business Review, Sep.-Oct. 1986, No.5, PP.53-58.
    9、Hamel Gary, Yves L. Doz, and C. k. Prahalad, "Collaborate with Your Competitors-and Wi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Jan.-Feb. 1989, No.1, PP.133-135.
    10、Hofer, Charles W. & Don Schendel, Strategy Formulation: Analytical Concepts, West, 1978.
    11、James, Barrie G., et al.,"Alliance: The New Strategic Focus", Long Range Planning, Vol.18, No.3, 1985, PP.l6-81.
    12、king, Bob, Harry Chen, Showman Shoeman”,World Exective`s Digest, January 1990, PP.61-64.
    13、kogut, Bruce, “Designing Global Strategies: Comparative and Competitive Value-Added Chain", Sl0an Management Review, Summer 1985, PP.15-28.
    14、Kotler, Philip, Marketing Management, 6th ed., Englewood Cliff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8.
    l5、Lazer, William & Eugene J. kelly, Managerial Marketing: Perspectives and Viewpoints, rev. ed. , Homewood, Ill.: Richard D. Irwin, 1962.
    16、Magsaysay, J., “Strategic Alliance: Why Compete? Collaborate!”,World Executive`s Digest, Vol.10, No.10, Oct. 1989, PP.26-34.
    17、Mandell, Maurice I., Market i ng,3rd ed.,Englewood Cliffs,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985.
    18、McCarhty, E. Jerome, Basic Marketing:A Managerial Approach, ninth edition, Homewood Ill.: Richard D. Irwin, 1981.
    19、Merrifield, B., "Strategic Alliances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 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Vol.32, No.1, Jan./Feb. 1989, PP.15-20.
    20、Modic, Stanley J., "Strategic Alliances: A global economy demands global partnerships", Industry Week, Oct. 3, 1988, PP.46-52.
    21、Ohmae, kenichi, "The Global Logic of Strategic Alliances",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989, No.2, PP.143-154.
    22、Perlmutter, Howard V., & David A. Heenan, "Cooperate to compete globall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1986, No.2, PP.136-151.
    23、Porter, Michael E., Competitive Strategy: Techniques for Analyzing Industries and Competitors,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0.
    24、Porter, Michael E., Competitive Advantage: Creating and Sustaining Superior Performanc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85.
    25,Porter, Michael E. & Mark B. Fuller, "Coalitions and Global Strategy", Competition in Global Industries ,Edited by Michael E. Porter,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Boston, Massa-chusetts, 1986, PP.315-344.
    26,Reimann, Bernard C., "Sustaining the Competitive Advantage", Planning Review, March/April 1989, Vol.17, No.2, PP.30-39.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企業管理學系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546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企業管理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