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992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22/144841 (79%)
造访人次 : 51768746      在线人数 : 52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920


    题名: 一九八九年大陸學生民主運動之研究
    作者: 全哉垣
    贡献者: 葉明德
    全哉垣
    日期: 1990
    1990
    上传时间: 2016-05-02 17:13:38 (UTC+8)
    摘要: 論文提要
    本文旨在探討一九八九年大陸學生民主運動,試著透過對一九八九年大陸學生運動的深入探討,藉以瞭解學生運動的原因,並評估其影響,最後對未來大陸學生運動的展望也作一預測。
    全文分為六章,約十二萬言,各章大要如下:
    第一章:緒論。主在說明研究動機與目的、研究方法範圍以及資料來源與限制。
    第二章:本章首先探討學生運動之意義,其中包括學生運動的定義、形成因素、類型,以及特色與功能分析。其次,說明中共當局與大陸學生對民主觀念之差異。最後,為了掌握歷次學運的脈絡及其意義,對大陸學生運動之淵源和中共政權建立以後學生運動之演變作概括性的論述。
    第三章:本章在於分析「八九學運」的原因與背景,即針對大陸知識份子的覺醒與在「八九學運」中的角色、當前大陸大學生之心態、「現代化建設」的併發症(改革開放政策的影響),以及客觀環境因素(蘇聯與東歐改革之衝擊及台灣經驗的啟示),分別作進一步的分析,以瞭解這次學運的產生原因與背景。
    第四章:本章的重點在於探討「八九學運」的導因與發展過程與學運相關之政治因素,以及中共對學運的處理方式。
    第五章:旨在探討「八九學運」對中共意識形態、中共政治權力結構變動、中共經濟及對外關係之影響。最後則對學運的海外發展作一討論。
    第六章:結論。則為對以上各章的分析作一總結,並試以預測大陸學生運動未來可能發展之方向。
    參考文獻: 參考書目
    壹、中文部分
    一、書籍
    【1】天下編輯,大陸動盪的根源,台北:天下雜誌社,一九八九年八月十五日。
    【2】中共北京市委辦公廳編,1989北京制止動亂平息反革命暴亂紀事,北京:北京日報出版社,1989.7.
    【3】天安門民主運動資料彙編,台北:中共問題資料雜誌社,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
    【4】天安門抗暴事件真相,台北:中國大陸問題研所,民國六十五年六月一日。
    【5】王?等著,火與血之真相—1989年中國大陸民主運動紀實,台北:中共研究雜誌社,一九八九年十月。
    【6】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六九年。
    【8】毛澤東,毛澤東選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四年四月。
    【9】毛澤東,論人民民主專政,北京:新華書店,一九四九年九月。
    【10】江振昌,社會變遷與大陸青年心態,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五年三月。
    【11】朱新民等著,中國大陸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一月,再版。
    【12】列寧,列寧選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一九七二年十月。
    【13】李在五著,胡慧玲等編,韓國學生運動史,台北:自由時代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二月。
    【14】李長貴,社會運動學,台北:大林出版社,民國六十三年十月。
    【15】吳安家,中共史學新探,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二年九月。
    【16】余英時、包遵信等著,周陽山編,從五四到新五四,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17】汪學文,中共文化大革命與江衛兵,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五十八年。
    【18】汪學文,大陸青年心態之研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三年八月,再版。
    【19】周弘然,中國民主思想運動史,台北:帕米米爾書局,民國五十三年七月。
    【20】林桂圃,民權主義新論(下冊),台北:中國文化學院三民主義研究所,民國五十八年四月。
    【21】金耀基,中國現代化與知識份子,台北:時報出版公司,民國六十九年七月十五日。
    【22】金耀基,兩岸中國民主的反思,台北:天下文化出版公司,一九九0年二月二八日。
    【23】金耀基等著,神州悲劇的沉思,台北:正中書局,民國七十八年十二月。
    【24】季季主編,鮮血流在花開的季節,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八年十一月十五日。
    【25】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26】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四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年5月。
    【27】唐勃,中共與知識份子,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七月。
    【28】唐勃,中共共青團之研究,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七年七月。
    【29】陳一諮,中國:十年改革與八九民運,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九年六月。
    【30】陳力生,中共文化大革命與政治鬥爭,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民國六十三年元月。
    【31】陳力生等編,野火春風:中國大陸一九八六年學生民主運動紀實,台北:中國大陸雜誌社,民國七十六年五月二十日。
    【32】郭華論,中共史論,第一冊,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33】郭華論,中共問題論集,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一九八二年十月。
    【34】張京育主編,自由之血民主之火一中國大陸民主的坎坷路,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35】R. Flacks著,區化勇譯,青年與社會變遷,台北:巨流圖書公司,民國六十四年十一月。
    【36】張敬文編,共匪政治問題論集,台北: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國六十四年六月。
    【37】彭錦鵬,政治安定的設計家—韓廷頓,台北:允晨文化公司,民國七十一年十一月。
    【38】楊渡,天安門紀事,台北:時報文化出版公司,民國七十八年九月一日。
    【39】蔡文輝,社會變遷,台北:三民書局印行,民國七十七年三月三版。
    【40】劉勝驥,北京之春,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民國七十三年三月。
    【41】戰爭機器搜索群編,歷史如何成為傷口—「六四」的非官方說法,台北:唐山出版公司,一九九0年六月四日。
    【42】聯合報編輯部,天安門一九八九,台北:聯經出版事業公司,民國七十八年八月。
    【43】S. N. Eisenstadt著,嚴伯英、江勇振譯,現代化:抗拒與變遷,台北:國立編譯館出版,民國七十一年二月三版。
    (44)蘇曉康、王魯湘著,河殤,台北:風雲時代出版公司,一九八九年二月,四十二版。

    二、論文
    【1】丁宜培,中共群眾運動之理論型態與演變,台北:文化學院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十七年六月。
    【2】文忠國,中共「文革」以後大陸青年學生運動之研析:一九七0年~一九七六年,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七月。
    【3】毛祚仁,大陸青年民主運動之研究:「北京之春」到「中國之春」,台北:文化大學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4】王素雲,中共「現代化建設」時期學生運動之研析,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六年六月。
    【5】史同鵬,中國大陸民主運動之研究:一九七八~一九八一,台北:政治作戰學校政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6】江振昌,大陸青年民主運動之探討:一九七八~一九七九,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六月。
    【7】沈榮鋒,中共「鳴放運動」與「陽謀」之剖析,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六年六月。
    【8】吳雪珍,中國大陸青年知識份子政治參與模式之研究:幾個突出個案之分析(一九四九~一九八0),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二年六月。
    【9】周謀添,抗戰勝利後中共的青年學生運動:一九四五~一九四九,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八年六月。
    【10】林清察,大陸民主運動的發展與前途,台北:文化大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一年七月。
    【11】洪金立,天安門事件之研究,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四年六月。
    【12】高永光,「文革」期間中共青年學生運動之研究,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七年六月。
    【13】張五岳,中共派系衝突之研究,台北:政大東亞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五年六月。
    【14】陳伯祥,中共青年學生運動的理論與實際:一九四九年以前,台北:文化大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五月。
    【15】簡文鎮,論變色後大陸民主思潮之演變,台北:文化大大陸問題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六十九年七月。

    三、期刊與報紙
    (1)期刊
    【l】七十年代(香港)
    【2】九十年代(香港)
    【3】大陸經濟研究(台北)
    【4】大學雜誌(台北)
    【5】天下雜誌(台北)
    【6】中共研究(台北)
    【7】中共問題資料週刊(台北)
    【8】今日中國(台北)
    【9】中國之春
    【10】中國大陸(台北)
    【11】中國大陸研究(台北)
    【12】中國大陸研究教學參考資料(台北)
    【13】中國論壇(台北)
    【14】共黨問題研究(台北)
    【15】共黨問題專題研究(台北)
    【16】百姓(香港)
    【17】近代中國(台北)
    【18】東亞季刊(台北)
    【19】故鄉月刊(香港)
    【20】爭鳴(香港)
    【21】法商學報(台北)
    【22】重要敵情週報(台北)
    【23】紅旗(北京)
    【24】時事譯粹(台北)
    【25】匪情月報(台北)
    【26】匪情研究(台北)
    【27】匪情專題(台北)
    【28】理論與政策(台北)
    【29】問題與研究(台北)
    【30】黃河雜誌(香港)
    【31】解放月報(香港)
    【32】新華月報(北京)
    【33】經濟研究月刊(北京)
    【34】經濟導報(香港)
    【35】瞭望周刊(北京)
    【36】鏡報(香港)
    【37】觀察家(香港)
    (2)報紙
    【l】人民日報(北京)
    【2】大公報(香港)
    【3】中國時報(台北)
    【4】文匯報(香港)
    【5】光明日報(北京)
    【6】快報(香港)
    【7】明報(香港)
    【8】解放軍報(北京)
    【9】聯合報(台北)

    貳、英文部分
    一、書籍
    【1】Brinton, Crane, The Anatomy of Revolution,New York Vintage Book, Revised & Expanded ed., 1965 .
    【2】Bryce, Lord, Modern Democracies,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mpany, 1982.
    【3】Domes, Jurgen, The Internal Politics of China 1949-1972, New York: Praeger Publishers, 1972.
    【4】Doolin, Dennis J ., Communist China:Politics of Student Opposition, Stanford
    The Hoover Institution of War, Revolutuonary and Peace, 1964.
    【5】Ebenstein, Willinarn, Today`s Isms,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Inc., 1973.
    【6】 Eisenstadt, S. N., Modernization: Protest and Change, Englewood Cliefs : Prentice-Hall, 1981 .
    【7】Emmerson, D. K. , Students and Politics in Developing Nation, New York: Praeger, 1968.
    【8】Harding, Harry, China`s Second Revolution,Washington, D. C :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1987.
    【9】HersKorits, M. J., Man & His Works, New York: Afred A. Knopf, 1949.
    【10】Huntington, Political Order In Changing Societies,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8 .
    【11】Klinberg Otto et. al . , Students, Values, and Politics,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1979.
    【12】Lindsay, A. D. , The Essentials of Democracy,Philadelphia : University of Pennsylvanica Press, 1929.
    【13】Lipset, Seymour M. Special ed., Comparative Education Review, October , 1966 .
    【14】Lipset, S. M. & Altbach, P. G. eds . ,Students in Revolt, Bost : Beacon, 1969.
    【15】Moore Jr., Barrington, Authority and Inequality Under Capitailsm and Socialsm,
    Oxford : Clarendon Press, 1987.
    【16】Pye, LucianW., Politics, Personality and Nation Bu6iding, New Haven :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2.
    【17】Pye, Lucian W. The Dynamics of Chinese Politics, Cambridge, Massaachusetts :
    Oelgeschlager, Publisher Inc., 1981.
    【18】Rankin, Mary Backus, Early Chinese Revolutionaries : Radical Intellectuals in
    Shanghai and Chekiang, 1902-1911,
    Massaachusetts :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71.
    【19】Ranny, Austin, Governing : A Brief Introduction to Political Science, Holt,
    Rinehart and Winston, Inc., 1971.
    【20】Rice, Edward E., Mao`s Way, Berkeley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974 .
    【21】Scalapino, Robert A., ed ., Elite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1971.
    【22】Smelser, Neil J., Theory of Collective Behavior, New York : The Free Press, 1962 .

    二、期刊論文
    【1】Chang, Parris H., "Research Notes on the Changi8g Loci of Decision in the CCP, China Quarterly, No.44(1970).
    【2】Davies, Jame C., "Toward a Theory of Revolution", Amercian Sociological Review,
    Vol.27, NO.1 (Feb. 1962).
    【3】Franklin, Richard, "Party-Intellectual Relations in the Post-Mao Era", Asian
    Thought and Society, Vol.XIII, No.39 (October 1988).
    【4】Kwong, Julia, "The 1986 Student Demonstration in China A Democratic
    Movement? Asian Survey, No.9 (Sep. 1988) .
    【5】Nathan, Andrew J., "A Factionalism Model for CCP Politics", China Quartely, No.53
    (Jan-Mar. 1973).
    【6】Neuhauser, Charles, "The Chinese Communist Party in the 1960s : Prelude to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China Quarterly, No.32 (Oct-Dec. 1967).
    【7】Perkins, Dwight Heald, "Reforming China`s Economic System " , Jorunal of Economic Literature, Vlo . XXVI (June 1988) .
    【8】Prybyla , Jan S., "Economic Problem of Communism : A Case Study of China", Asian Survey , Vol.XXII , No.12 (Dec . 1982) .
    【9】Rosen, Stanley , "Youth and Social Change In the People ` s Republic of China " , Paper presented at the 18th Sino-American Conference (June 1989).
    【10】Shirk, Susan L. , "Going Against the Tide:Political Dissent in China " , Survey (a Jurnal of East & West Studies) Vol . 24 No . 1 (winter 1979).
    【11】Southerland, Daniel, "Little News of Europe in China, Wasington Post (Nov . 12, 1989) .
    【12】The Christian Science Monitor (June 15,1989) .
    【13】The Current Digest of the Soviet Press,Vol.XLI, No . 23 (1989).
    【14】The Economist (June 17-23, 1989) .
    【15】Thornton, Richard C., "The Structure of Commucist Politics", World Politics,
    Vol . XXIV, No. 4 ( July 1972) .
    【16】Time (June 19, 1989) .
    【17】Wu, An-chia, "Theory of the Initial Stage of Socialism: Background, Task, and Impact",The Seventeenth Sino-American Conference on Mainland China (June 5-11, 1988).
    【18】Yeh, Ming-Deh, Student Movements in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1957-79 (ph. D. dissertation, University of Pittsburg,1984).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東亞研究所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904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東亞研究所]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421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