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部份
(一)書籍
1.戈巴契夫原著,陸宗璇譯,蘇聯的未來,大翻修,台北:黎明文化事業有限公司,一九八九年一月。
2 中華民國外交部編,蘇聯對外活動,一九八四年四月。
3. 尹慶耀著,中共與蘇聯的關係,台北:世界反共聯盟中華民國分會,一九八八年四月。
4. 武士嵩著,中俄共關係之評析,台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一九八二年十月。
5 高英根著,中蘇共關係與東北亞安全之研究,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碩士論文,一九八一年。
6 黃宗浩譯,蘇聯二次大戰後的外交政策,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印行,一九八四年十月。
7.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中心編,蘇聯,一九八三年四月。
(二)期刊、報紙
1 .問題與研究(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2. 美國月刊(台北: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3. 東亞季刊(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東亞所)
4 共黨問題研究(台北:法務部調查局)
5. 蘇俄問題研究(台北:國防部政治作戰學校)
6. 中國時報(台北)
7. 聯合報(台北)
二、英文部份
(一)書籍
1. Starr, Richard F. USSR Foreign Policies After Detente. Hoover Instituion Press, Stanford University, 1985。
2. Rubinstein, Alvin Z. Soviet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 Imperial and Global. Canada: Little, Brown & Company,1985。
3. Triska, Jan F. "The Washington-Moscow-Peking TriangIe: The View From Moscow" .In the Washington-Moscow-Peking Triangle, ed. Yu-ming Shaw. Taipei: The Asia and World Institute, 1984。
4. Gorbachev, Michail. Perestroika. London: William Collins Sons & Co,1987。
5. Nogee, Joseph L. & Robert H. Donaldson. Soviet Foreign Policy Since World War II.New York: Pergamas Press Inc, 1981。
6. Su, Chi. The Sino-Soviet Relations of the 1980s: From Confrontation to Conciliation,Institute of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ational Cheng Chi University, Taiwan Republic of China, 1988 。
7. Zagoria, Donald S. (ed) Soviet Policy In East Asia.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82。
8. Weinrod, W.Bruce. (ed.) Confronting Moscow :An Agenda for the post-Detente Era.Washington D.C: The Heritage Foundation, 1985。
9. Kim, Dalchoong . (ed ) Peace and Cooperation in Northeast Asia. Seoul : Institute of East and West Studies Yonsei University, 1990。
10. Scalapino, Robert A, and Hongkoo Lee. (eds) North Korea in a Regional and Global Context . Berkele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1986。
11. Ellison, Herbert J. The Soviet Union and Northeast Asia. Lanham, MD: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1989。
12. Laird, Robbin F. (ed.) Soviet Foreign Policy. New York: Capital City Press,1987。
(二)期刊、報紙
1 . Problems of Communism (Washington D.C.) 。
2. Strategic Reviews (Washinton D.C.) 。
3. Foreign Affairs (New York) 。
4. Pacific Affairs (London)。
5. Asian Survey ( BerkeIy, CA)。
6. Far Eastern Affairs (Moscow) 。
7. International Affairs (Moscow) 。
8. Far Eastern Economic Review (Hong Kong)。
9. Korea & World Affairs (Seoul)。
10. Korean Journal of the International Studies (Seoul) 。
11. Asian Perspective (Seoul)。
12. Sino-Soviet Affairs (Seoul)。
三、韓文部份
(一)書籍
1.安秉俊著,強大國關係和朝鮮半島安保論,漢城:法文社,一九八六年。
2.李相禹著,國家關係理論-國家間的葛藤原因和秩序維持,漢城:博英社,一九七九年。
3. 大韓民國外務部編,蘇聯概況,一九九○年十二月。
4. 大韓民國外務部編,北韓概況,一九九○年八月。
5. 金達中編輯,蘇聯的亞洲政策與朝鮮半島,漢城:法文社,一九八七年。
6. 大韓民國國土統一院編,蘇聯的對南韓接觸交流的現況與展望,一九八九年十月。
7. 大韓民國國土統一院編,蘇聯的對內外政策主要資料集,一九八九年三。
8. 大韓民國外務部編,南韓的北方外交,一九九○年八月。
9. 大韓民國國土統一院編,戈巴契夫的對外政策資料集,一九八八年十一月。
10. 大韓民國國土統一院編,一九九○年代分斷國家問題與東西關係,一九八九年。
11 .大韓民國國土統一院編,蘇聯的改革開放與朝鮮半島,一九八八年十二月。
12.大韓民國外務部外交安保研究院編,蘇聯的變化對亞洲戰略的影響,一九八九年五月。
13. 柳錫烈著,朝鮮半島和平統一的研究,漢城:大韓民國外務部外交安保研究院,一九八九年五月。
14 金國振著,東北亞和平協議會議具現方案研究,漢城:大韓民國外務部外交安保研究院,一九八九年九月。
15. 大韓民國外務部外交安保研究院編,戈巴契夫的改革和新思維外交政策,一九八九年三月。
16.大韓民國外務部外交安保研院編,變化的中共、蘇聯和東北亞情勢,一九八九年七月。
17 金國振著,南韓的北方外交政策展開方向,漢城:大韓民國外務部外交安保研究院,一九八九年四月。
18. 朴斗福著,韓、中關係發展與韓蘇關係發展的互相關係研究,漢城:大韓民國外務部外交安保研究院,一九八九年五月。
19. 金國振著,東北亞環境變化與北韓的政策選擇,漢城:大韓民國外務部外交安保研究院,一九九○年三月。
20 柳錫烈著,對於美、北韓關係發展的我國的立場,漢城:大韓民國外務部外交安保研究院,一九九○年三月。
21. 金成允著,新低溫之下的朝鮮半島,漢城:半島出版社,一九八九年三月。
(二)期刊、報紙
1.中蘇問題研究(漢城:漢陽大學中蘇問題研究所)。
2. 共產圈研究(漢城:極東問題研究所) 。
3 東亞研究(漢城:西江大學東亞研究所) 。
4. 主要國際問題分析( 漢:大韓氏國外務部外交安保研究院) 。
5. 北韓(漢城) 。
6. 國際問題(漢城) 。
7. 國際情勢(漢城) 。
8. 外交(漢城) 。
9 週刊北韓動向(漢城:大韓民國外務部) 。
10. 中央日報
11. 東亞日報
12. 朝鮮日報
13. 韓國日報
14. 漢城日報
15. 世界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