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9457
|
Title: | 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與危機--就世俗化與涵化過程之探討-- |
Authors: | 夏春祥 XIA, CHUN-XIANG |
Contributors: | 謝高橋 XIE, GAO-QIAO 夏春祥 XIA, CHUN-XIANG |
Keywords: | 社會文化 變遷 原住民 社會學 社會工作 |
Date: | 1992 1991 |
Issue Date: | 2016-05-02 15:26:59 (UTC+8) |
Abstract: | 本論文的主要目的,是在探討臺灣原住民社會文化變遷的過程及相關問題。 |
Reference: | 參考書目
一﹒中文部分:
王人英
1966 「台灣高山族的社會文化接觸與經濟生活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22期,頁183-214。
王幼華
1992 「台灣史異詮(上) (下) 」。自由時報, 81 年1 月3、4 日
王嵩山
1985 「鄒族政治制度研究一一個高山族聚落適應變遷的例子」。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991 「阿里山鄒族研究」。台灣風物,第41 卷第2期,頁139-163。
1992 「台灣先住民專輯」。歷史月刊第51期,頁1-60。
王長華
1984 「魯凱族階層制度及其演變」。 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方紫苑
1995 「跳接歷史」。 聯合晚報, 80 年12 月7 日。
文崇一
1980 「社會文化變遷」。 刊於李亦園主編,文化人類學選讀,頁
尹章義
1988 「清代台灣移墾社會芻議一兼評孔立先生『清代台灣移民社會的特點」。 刊在「台灣史研究會論文集』第一集,頁302-309。
巴努
1992 「身為邵族人」。1992. 1. 15 自立早報。
瓦歷斯.尤幹
1991 「頭目的尊嚴」。1991. 5.26 自由時報1 8 版。
丹耐夫.景若
1990 「斬斷民族延傳的劊子手一改姓氏」。 中國論壇158期: 頁
27 -29。
朱岑樓譯Malinowski, Bronishaw原著
1989 「巫術、科學與宗教」。台北:協志出版社。
349-368 0 台北:食貨。
丘其謙
1962 「卡社布農族的親屬組織」。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十三期,頁133-194。
1964a 「布農族卡社群的巫術」。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7期,頁73-94 。
1964b 「布農族的法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8期,頁59-88。
1968 「布農族郡社群的巫術」。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26期,頁41-66。
丘延亮譯Marshall Sahlin 原著
1988 「原初豐裕社會」。 台灣社會研究季刊一卷一期,頁159-188。
石磊
1971 「筏灣一一個排灣族部落的民族學田野調查報告」。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甲種之21 。
1976 「建和村卑南族的社會變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0期,頁119-142。
1977 「馬蘭阿美族宗教信仰的變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1 期,
1984 「排灣族的家庭結構:原始及其演變」。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4期,頁71-84 。
1986 「在漢文化影響下阿美族的家庭結構」。 刊在瞿海源、章英華主編『台灣社會典文化變遷』 (下) ,頁379-400。
伍睢
1990 「布農族的原始宗教與基督教的發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資料彙編,第一期,頁41 -66。
芮逸夫
1952 「台灣土著各族畫一命名擬議」。 大陸雜誌,第5 卷第5期
吳福蓮
1986 「花蓮吉安阿美族禮俗與宗教變遷之探討」。 台灣省立博物館年刊,第29期,頁28-74 。
吳燕和
1964 「泰雅兒童的養育與成長」。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6期,頁163-207 。
李亦園
1956 「來義鄉排灣族中箕模人的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 期,頁55-84。
1957 「南勢阿美族的部落組織」。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期,頁135-167。
1960「Anito 的社會功能:雅美族靈魂信仰的社會心理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0期,頁的-56 。
1962 「祖靈的庇蔭:南澳泰雅族人超自然信仰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14期,頁1-46。
1979 「社會文化變遷中的台灣高山族青少年問題:五個村落的初步比較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8期,頁1-30。
1987a 「邵族的經濟生活」。 刊在李亦園編,『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頁179-250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7b 「馬太安的阿美族一試論阿美文化的結構與適應」。 刊在李亦園編,『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典文化』,頁275-286。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7c 「台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宗教結構系統」。 刊在李亦園編,『台灣土著氏族的社會典文化」,頁381-394 0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7d 「都市中高山族的現代適應」。 刊在李亦園編,『台灣土著民族的社會與文化』頁395-424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李亦園、宋龍生、徐人仁、吳燕和
1963 「南澳的泰雅人(上) 」。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甲種。
1964 「南澳的泰雅人(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甲種。
李亦園、許木柱
1985 「台灣高山族的現代適應問題:一些初步發現及其理論意含」。 科學發展月刊,第13 卷第11期,頁1413-1425 。
宋文薰譯 鹿野忠雄原著
1984 「台灣考古學民族學概觀」。 台北:台灣省文獻會。
沈葆禎
1958 「福建台灣奏摺」。 台灣銀行季刊,第10 卷第2期,頁148-180。
周憲文
1957 「日據時代台灣之對外貿易」。 台銀季刊9 (1) : 33-60。
1959 「台灣之原始經濟」。 台灣之原始經濟,頁11 -30。台灣銀行經濟研究。
周憲文譯 東嘉生原著
1985 「台灣經濟史概說」。 帕米爾書店。
矢內原忠雄原著
1985 「日本帝國主義下的台灣」。 帕米爾書店。
林英彥
1974a 「台灣先住民狩獵時期之經濟生活」。 台灣經濟史,第11 集,頁1 - 16 。 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74b 「台灣先住民狩獵時期之農業經營」。台灣經濟史,第11 集,頁17-61。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1974c 「台灣先住民狩獵時期之經濟結構」。台灣經濟史,第11 集,頁62-96。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林滿紅
1979 「貿易與清末台灣的經濟社會變遷」。食貨月刊,第9 卷第4期,頁
林衡立
1955 「排灣族之團主制度與貴族階級」。 台灣文獻,第6 卷第4期,頁53-58。
孫大川
1991 「久久酒一次」。 台北:張老師。
馬淵東一
1988a 「台灣土著民族」。 刊在黃應貴主編之『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47-68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8b 「台灣中部土著族的社會組織」。 刊在黃應貴主編之『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421-444 。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馬淵悟
1988 「台灣海岸阿美族的老人」。 刊在黃應貴主編之『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553-564。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曹水和
1954 「鄭氏時代之台灣墾殖」。 台灣經濟史初集,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70 -85。
夏建中譯Radcliffe-Brown , A. R. 原著
1991 「社會人類學方法」。 台北:久大桂冠。
高淵源
19177 台灣高山族。台北香草山書屋,頁40-47。
陳正祥
1958 「台灣之經濟發展與社會變遷」。 台灣銀行季刊,第10 卷第l期,頁18-35。
陳慧蓉
1986 「吉安鄉阿美族的社會變遷」。 台灣省立博物館年刊,第29期,頁1-27。
陳文德
1985 「光復後日本學者對阿美族的研究」。 思與言,第23 卷第2期,153-177。
陳茂泰
1975 「從早回到果園一道澤與卡母界農業經濟變遷的調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6期,頁11 -34。
1990 「透視人類學文化實體的認識論」。台灣田野研究通訊,第17期,頁128。
陳春欽
1966 「向天湖賽夏族的故事」。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21 期,頁157-196。
1968 「賽夏族的宗教及其社會功能」。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26期,頁83-120。
1967 「東河村賽夏族之人口與家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23期,頁141-166。
陳其南
1975 「光復後高山族的社會人類學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0期,頁19 - 49。
陳奇祿
1981 「台灣土著文化」。刊在陳奇祿編『民族與文化』,頁35-43。台北:黎明書局。
陳國強
1985 「中國人類學發展史略」。人類學研究,試刊號。
陳曉林譯 Toynbee ,Arnold J. 原著
1987 「歷史研究」(上) (下) 。台北:遠流。
郭秀岩
1975 「山地行政與山地政策」。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0期,頁97-106。
郭文般
1985 「台灣光復後基督教在山地社會之發展」。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許木柱
1974 「長光:一個母系社會的涵化與變遷」。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985 「從琉璃球到違章建築:台灣土著族群的傳統文化與現代適應」。 思與言,第23 卷第2期,頁1-8。
1986 「泰雅族的社會心理適應」。 國科會研究報告。
1988 「我從山中來:原鄉的適應困境」。 文星,第118 期,頁78-80。
1989a 「泰雅、阿美兩族與漢人的族群關係:族群刻板印象與族群互動的分析」。 論文發表於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主辦之『族群關係與族群區域發展研討會』。 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1989b 「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認同運動:心理文化研究途徑的初步探討」。 刊於徐正光、宋文里主編『台灣新興社會運動』。
1991 「弱勢族群問題」。刊於楊國樞、葉啟政主編,『1991 台灣的社會問題』,頁399-428。台北:巨流出版公司。
1992 「山地適應問題的文化人類學探討」。 出處不詳。
黃順二
1980 「人類學的鄉民社會研究」。 刊於李亦園主編,文化人類學選讀,頁369-390。台北:食貨。
黃富三
1981 「清代台灣之移民的耕地取得問題及其對土著之影響(上)(下) 」。食貨月刊,第11卷1、2期,頁19-36,72-90。
黃應貴
1974 「經濟適應與發展:一個台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經濟人類學研究」。國立台灣大學考古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1974 「經濟適應與發展:一個台灣中部高山族聚落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6期,頁35-53。
1976 「光復後高山族的經濟變遷」。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36期,頁35-55。
1982 「東埔社土地制度之演變:一個台灣中部布農族聚落的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2期,頁115-149。
1983 「東埔社的宗教變遷:一個布農族聚落的個案研究」。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3期,頁105-132。
1984a 「東埔社布農人的家庭」。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4期,頁85-114。
1984b 「光復後台灣地區人類學研究的發展」。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5期,頁105-146。
1984c 「東埔:一個台灣中部布農族聚落的社會組織及其現代適應」。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甲種2 8號。
1985 「台灣土著族的兩種社會類型及其意義」。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7期,頁1-30。
1988 「布農族社會階層之演變:一個聚落的個案研究」。刊在黃應貴主編之『台灣土著社會文化研究論文集』,頁217-238。台北:聯經出版公司。
1989 「人的觀念與儀式:東埔社布農人的例子」。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7期,頁 。
黃維憲
1989 「概說我國近四十年來的台灣山胞研究一有關內容、理論和方法的引介」。『台灣邊疆研究理論與方法研討會實錄』,頁95-97。
黃曉京、何維凌譯Robert Redfield 原著
1986 「民俗社會」刊於黃曉京、何維凌譯之臺灣有限公『社會學與社會組織』,頁188-218。浙江人民出版社。
黃宣衛
1980 「傳統社會與西洋宗教一三個台灣高山族的例子」。思與言,第18 卷第1 期,頁101-115。
1986 「奇美村阿美族的宗教變遷」。刊在瞿海源、章英華主編,『台灣社會與文化變遷』(下),頁401-442。
黃美英
1985 「都市山胞與都市人類學:台灣土著族群都市移民的初步探討」。思與言,第23 卷第2期,頁82-107。
1988 「異鄉的邊緣人:原住民的都市適應與文化認同」。 文星雜誌,118期:80-87。
葉啟政
1982『「傳統」概念的社會學分析』。刊於中華文化復興運動委員會主編: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研討會論文集,頁
張恭啟譯 Wolf ,Eric R. 原著
1983 「鄉民社會」。 台北:巨流。
J.H.Steward 原著
1989 「文化變遷的理論」。台北:新橋譯叢。
張恭啟、于嘉云譯R.Kessing 原著
1981 「當代文化人類學」 (上) (下) 。台北:巨流。
張曉春
1972 「台北地區山胞大專學生社會適應之研究」。 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刊8 期: 63-99。
1974 「台北地區山地移民調適初步調查研究」。 思與言(上)11卷6期:293:310 (下)12卷1期:27-37。
廖文生
1984 「台灣山地社會經濟結構性變遷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蔡瑞明
1984 「台灣高山族社會流動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
劉文龍
1992 「墨西哥:文化碰撞的悲喜劇」。台北:淑馨。
劉斌雄
1976 「日本學人之高山族研究」。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40期,頁5-16。
劉斌雄、衛惠林
1962 「蘭嶼雅美族的社會組織」。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專刊之1。
衛惠林
1959 「雅美族的父系世系群與雙系行為團體」。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6期。
1960. 「排灣族的宗族組織與階級制度」。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9期,頁71-96。
1962 「台灣土著族群研究的趨向及其問題」。 台灣文獻第十三卷,第二期。台北:台灣省文獻會。
1963 「魯凱族的親族組織與階級制度」。中國民族學報,3:1-18
蔣斌
1984 「排灣族貴族制度的再探討:以大社為例」。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第55期,頁1-48 。
蕭新煌
1985 「低度發展與發展一發展社會學選讀」。 台北:巨流。
瞿海源
1983 「台灣山地鄉的社會經濟地位與人口」。 中國社會學刊,第7期,頁157-175。
1984 「世俗化與宗教變遷」。中國論壇,19(4) :49-52 。
1991 「從『山胞』到『原住民』」。 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討論會。
韓西庵
1959 「台灣山地人民之經濟生活」。 刊在「台灣之原始經濟』,頁51-59,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藤井志津枝
1988 「兒玉總督時代的台灣原住民政策一對日本促使『台灣現代化』的質疑」。刊在『台灣史研究會論文集』第一集,頁149-184。
瀨川孝吉
1956 「台灣先住民之農業與畜牧」。 刊在『台灣經濟史』第四集,頁1-15。
傅仰止
1985 「都市山胞研究的回顧與前瞻」。 思與言23 卷2 期:65-81。
1987 「都市山胞的社經地位與社會心理處境」。 中國社會學刊,11 期: 55-79
謝世忠
1987 「認同的污名一台灣原住民的族群變遷」。 台北:自立晚報
謝高橋等
1989 「台灣山胞遷移都市後適應問題之研究」。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研究報告。
1992 「台北市山胞生活與輔導業務研究」(初稿) 。台北市政府民政局委託專題研究報告之二。
董芳苑
1991 「原始宗教」。 台北:九大文化。
楊南郡譯 鹿子木小五郎原著
1991 「平埔族移民遺事」。 自立晚報, 80 年12 月25 日19版。
蔣亨達
1972 「何華德.貝克概念給我們的啟示」。 中國社會學刊,第2期,頁56-63。
俞景蓮譯Moore ,Wilbert E . 原著
1988 「社會變遷」。 台北:巨流。
顧駿譯 Rex John原著
1991 「種族和族類」。 台北:巨流。
Imbault-Hurat, Camille著
1958 「台灣島之歷史和地誌」。台灣研究叢刊第五十六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馮秉正( Mailla )
1957 「台灣訪問記」。 台灣研究叢刊第四十四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Pickering, W.A.
1959 「老台灣」。台灣研究叢刊第六十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Riess, Ludwig著
1956 「台灣島史」。台灣研究叢刊第三十四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Wirth, Albrecht著
「台灣之歷史」。台灣研究叢刊第三十四種。台灣銀行經濟研究室。
二.英文部分:
Amersfoort , Hans Van.
1978 "Minority" as a sociological concept".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 Vol. 1 N.2 : 218-233.
Baker, Ronald G.
1978 "Race and Power: Comparative approaches to the Analysis of Race Relations".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Vol.1 NO .3: 316-335.
Barth , Ernest A. T. and Donald L. Noel "Conceptual
1972 Frameworks for the Analysis of Race Relations : An Evaluation" Social Forces 50:333-348.
Becker, Howard
1957 "Current Sacred –SecuIar Theory and Its Development" in Howard Becker and Alvin Boskoff(eds) , Modern Sociological Theory in Continuity and Change: 133-185 , New York : Appleton-Century.
Blumer, Herbert
1982 “ Industrialization and Race Relations" , in Yetman Majority and Minority-The Dynamics of Race and Ethnicity in American Life .Boston: Allyn and Bacon, Inc. .
Bogardus , Emory S.
1931 "A Race-Relations Cycle" ,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36): 612-617.
Coser, Lewis
1956 "The functions of Social Conflict". Dahrendorf, Ralf
1959 "Class and Class Conflict in Industrial Society".
Dobbelaere , Karel
1981 Racial and Ethnic Relation, prentice-Hall.
Frank, Andre G.
1967 Capitalism, and Underdevelopment in Latin American,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1969 Latin America: Underdevelopment o「Revolution , New York: Monthly Review.
1973 Tradition, Change and Modernity, New York: Wiley Frazier, E. Franklin.
Frazier, E. Franklin
1947 "Sociological Theory and Race Relations", American Social Review (12):265-271.
Hammond, P.E.
1966 "Secualization, Incorporation and Social Relations"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188-194.
Himes, Joseph S.
1966 "The Functions of Racial Conflict" Social Fircesm 45:1-10
Hobson , John A.
1965 Imperialism, Ann Arbor: Univ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Krober, A. L.
1948 Anthropology , New York , Harcomt , Bruce .
Mckay , James and Frank Lewins
1978 "Ethnicity and the ethnic group: a conceptual analysis and reformulation",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Vol.1, N.4:412-427.
Myrdal, Gunnar
1937 "An American deliema" in Yetman and Steele, 1982
Noel , Donald
1968 "A Theory of the Origin of Ethinic Stratification" Social Problems , 16: 157-172.
Park , Robert E.
1950 Race and Culture, The Free Press. Pettigrew , Thomas F. (Ed .)
1980 The Sociology of Race Relations: "Introduction", The Free Press.
Rainbown , paul
1987 Tradition and Alienation,The Chicago Press.
Richmond, Anthony H.
1978 "Migration, Ethnicity and Race Relations" Ethnic and Racial Studies Vol.1 N.1:18.
Schaefer, Richard T.
1990 Racial and Ethnic Groups , Glenmiw II1:Scott Foreman .
Scott , George M.
1990 "A Resynthesis of the Primordial and circumstantial Approaches to ethnic group Soliderity: towards an expanatory model" , Ethric and Racial Studies , Vol.13 N.2:148-17 1.
Shiner, Larry
1967 "The Concept of Secualization in Empirical Research" Journal for the Scientific Study of Religion 6:207-220.
Schermerhorn, R.A.
1956 "Power as a primary concept in the studies of minori Social Forces 35.
Shibutani, Tamotsu and Kian M. Kwan
1965 "Ethnic Stratification" New York: Macmillan.
Smith , M. W.
1940 "The Puyallup of Washinton" in Ralph Linton (Ed.) Accultaration in Seven American Indian Tribes,New York: Appleton-Century.
Shanin, Teodor
1971 Peasants and Peasant Societies , Harmoudsworth: Penguin .
Shanin, T.( ED.)
1971 Peasants and Peasant Societies. Harmondsworth: Penguin
Shils ,E
1974 The Intellectuals and Power and Other Essays. 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81 Tradition,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Van den Berghe P. L.
1982 "Paternalistic Versus Competitive Race Relations: An Ideal-Type Approach"
Worsley , Peter
1982 "One World o「Three? A Critique of the World-System Theory of Immanuel Wallerstein" in David Held etal. (Ed.) State and Societies , New York: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Yancey , William L. and Evgene P. Erickson , Richard N.
1976 Juliani "Emergent Ethricity: A Review and Reformmulation"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1976, Vo 1. 41:391-403.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454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380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