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1] 蔡宗羲,「產業經濟與日本實證分析」,中華經濟研究院,82年2月。
[2] 蔡英文,「國際經濟組織研究」,行政院經建會,80年4月。
[3] 蔡英文,「國際貿易法專題研究」,政大法學叢書廿七,79年4月。
[4] 鄺承華,「反傾銷與公平貿易」,政大法研博士論文,80年7月。
[5] 顏信利,「出口補貼、競爭能力與福利之研究」,政大貿研,75年7月。
[6] 楊雲明,「跨期動態貿易理論下之關稅政策與技術進行」,政大經研博士論文。
[7] 鄺承華,「我國反卿銷政策之探討」,工總進口救濟論叢I,82年1月。
[8] 羅維德,「美國對淨出口銷售價格之調查方法」,工總進口救濟論叢I,82年1月。
[9] 財政部,「平衡稅及反傾銷稅簡介」,77年7月。
[10] 蔡英文、顏慶章主編,「國際經濟法規彙編」上冊,五南,80年5月1日。
[11] 國貿局,第四次GATT烏拉圭回合談判顏襖,81年5月。
[12] 羅昌發,「美國反傾銷及平衡法上損害要建之研究」,台大法論叢卷二十期二。
[13] 邱正宗,「從實證法觀點看美國進口救濟制度」,工總進口救濟論叢Ⅱ,82年6月。
[14] 鄺廣華,「我國反傾銷政策之探討」,進口救濟論叢,82年1月。
[15] 姚明嘉,「政府補耶與平衡稅之研究」,進口救濟論叢,75年6月。
[16] 中華經濟研究院,經濟部委託,「中小企業市場行銷之研究」,81年1月。
[17] 曾美萍,「台灣大企業與中小企業生產行為之比較」,政大貿研,81年1月。
[18] 台經院,「產業科技法展與經貿結構改變」,經濟部科技研發專案八十年計劃,80年6月。
[19] 工業局,「中華民國產業發展回顧與前瞻」,81年12月。
[20] 工業局,「十大新興工業發展策略及措施」,82年12月。
[21] 羅昌發,「傾銷之法律上界定與所涉之保戶因素-以美國反傾銷法為例」,進口救濟論叢,82年6月。
[22] 工業局,中華民國八十一年度工業發展年報,82年7月。
[23] 經濟部,「經濟部產業政策與措施」,82年。
[24] 工業局,「建立中心衛星工廠制度計劃八十一年度成果報告」。
[25] 工總貿易救濟處理委員會,「貨品進口救濟案件處理辦法」,82年3月。
[26] 國貿局,國際經濟關係與貿易條例。
[27] 王志誠,「企業併購法律規範之研究,政大法研,81年1月。
[28] 許松根、莊朝榮,「我國工業用地政策之探討」,經濟部,80年7月。
[29] 羅昌發,美國貿易救濟制度」,月旦出版,台大法學叢書80,83年1月。
[30] 工業局,「中華民國工業簡介’92」,81年。
[31] 鄭凱方,「製造業廠商之退出與成長-台灣之實證研究」,政大貿研,81年6月。
[32] 財政部,「平衡稅及反傾銷稅簡介」,70年7月。
[33] 台經院,「產業科技發展與經貿結構改變」,80年6月。
[34] 中華經濟研究院,「中華民國中小企業之發展專題(四)-中小企業市場行銷之研究」,經濟部委託,81年1月。
[35] 王文玲,「台灣地區經濟政策之政經分析」,政大經研,81年6月。
[36] 台經院,「影響民營企業科技發展意願的因素分析」,經濟部科技研發80年計劃,80年6月。
[37] 經濟部工業局、國貿局,「輔導工總社立“進口救濟處理委員會”」,工總值型,82年6月30日。
[38] 經濟部國貿局,「認識歐洲共同體」,81年7月。
[39] 對外貿易發展協會,「我國對EEC非關稅貿易障礙因應策略之研究」,編號75~304,75年。
[40] 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叢書(45)-我國工業用地取得問題之探討,81年。
[41] 經濟部產業發展諮詢委員會叢書(46)-鼓勵企業合併改善經營結構。
[42] 黃立,“經濟與貿易法論叢-法學專題研究文庫17”,五南,81年。
[43] 邱碧英,“進口救濟資訊站”,工業雜誌,82年6月號,P48。
[44] 蔡宏明,“進口救濟資訊站”,工業雜誌,82年4月,P48。
[45] 謝明明,“將台灣拱上亞太營運中心寶座”,工業雜誌,82年4月號,P34。
[46] 工業雜誌,82年8月號,“振興經濟方案重要措施”,P24。
[47] 史欽泰,“別被桃太郎牽著鼻子走”,工業雜誌,82年10月號,P4。
[48] 工研院關鍵零組件督導小組,“擺脫扶桑客,得用智取”,工業雜誌,82年10月號,P8。
[49] 蘇應麟,“關鍵技術自主,解套良方”,工業雜誌,82年10月號,P12。
[50] 蔡東綺,“開發關鍵技術,工研院帶動唱”,工業雜誌,82年10月號,P15。
[51] 蔡宏明,“防範日本以傾銷扯後腿”,工業雜誌,82年10月號,P18。
[52] 蔡宏明,“貿易救濟資訊站”,工業雜誌,82年10月號,P48。
[53] 蔡宏明,“進口救濟資訊站”,工業雜誌,82年2月號,P46。
[54] 蔡宏明,“入關之後晴時多雲偶陣雨”,工業雜誌82年1月號,P30。
[55] 蔡宏明,“中韓處境有雷同之處”,工業雜誌,82年1月號,P33。
[56] 邱碧英,“加入GATT是以國家整體利益為最後考量”,工業雜誌,82年1月號,P37。
[57] 張翠玲,“紡織業關心焦點是出口的影響”,工業雜誌,82年1月號,P39。
[58] 張翠玲,“機電金屬業的問題是關稅自製率及進口地區”,工業雜誌,82年1月號,P40。
[59] 張翠玲“石化業的上下游期望不同”,工業雜誌,82年1月號,P41。
[60] 詹雅雯、証美女整哩,“貿易法宛如一把尚方寶劍-運用之妙存乎一心”,工業雜誌,82年3月號,P6。
[61] 羅維德,“進口救濟資訊站”,工業雜誌,82年11月號,P21。
[62] 蔡宏明,“貿易救濟委員會恍如消防隊”,工業雜誌,82年11月號,P21。
[63] 邱碧英,“反傾銷營的策略”,工業雜誌,82年11月號,P30。
[64] 陳梅蘭,“出口自動設限是帖猛藥”,工業雜誌,82年11月號,P30。
[65] 蔡宏明,“傾銷控訴得跨過調查門檻”,工業雜誌,82年11月號,P33。
[66] 吳惠林,“工業用地需求知多少-土地取得與投資意願總調查”,工業雜誌,82年9月號,P4。
[67] 陳梅蘭整理,“工總延醫檢查扣關體能”,工業雜誌,82年9月號,P19。
[68] “提振投資意願多管齊下-五大問題須優先解決”,工業雜誌,81年9月號,P48。
[69] “產業升級別冊20”,工業雜誌,81年9月號,P54~68。
[70] 蔡宏明,“進口救濟資訊站”,工業雜誌,81年9月號,P86。
[71] “放寬限制以利入關-我決廢除加工區禁內銷制度”,中國時報,82年10月19日,1版。
[72] “國外商品傾銷漸有增加趨勢”,中國時報,82年10月22日,19版。
[73] “縮短南北差距-公共工程建設重心將南移”,中國時報,82年10月24日,16版。
[74] “台灣經濟難題已不是升級而是生存”,中國時報,82年10月25日,19版。
[75] “化解鉅額對日逆差經不打出國建牌”,中國時報,82年10月26日,19版。
[76] “投入次微米衍生公司多家廠商蠢蠢欲動”,82年11月3日,19版。
[77] “公有土地變更成工業第有法可循”工商時報,82年11月17,4版。
[78] “因應兩岸經濟貿交流經部提19項策略”,中國時報,82年11月7日,19版。
[79] “聲討南韓惡行,反傾銷自救會赴立院陳情”,中國時報,82年11月17日,15版。
[80] “商標權可作為直權標的物”,工商時報,82年11月12日,1版。
[81] “南向與鼓勵華僑回國投資沒衝突”,中國時報,83年3月17日,19版。
[82] “經濟部將大幅開放電子業登陸投資”,中國時報,83年3月16日,19版。
[83] “首座自由貿易區決設在雲縣”,中國時報,83年1月4日,6版。
[84] “雲林離島工業區完成規劃”,中國時報,83年1月4日,6版。
[85] “從業人數雖減製造業產值卻提升”,中國時報,83年3月20日,19版。
[86] “國營事業民營化,三月進入發展期”,中國時報,83年2月19日,19版。
[87] “亞太新秩序與經濟整合-台灣經驗”,中國時報,83年2月18日,19版。
[88] “我與東南亞漸成垂直分工”,中國時報,83年2月18日,19版。
[89] “入關對出口產業有助益”,中國時報,83年2月25日,19版。
[90] “東亞將投入液晶顯示器生產行列”,中國時報,83年2月24日,19版。
[91] “平航稅反傾銷稅審議期限縮短”,中國時報,83年1月29日,19版。
[92] “發展亞太營運中心藍圖浮現”,中國時報,83年1月29日,19版。
[93] “連戰-公平法實施象徵經濟法治時代來臨”,中國時報,83年3月13日,19版。
[94] “產業升級獎勵對象放寬”,中國時報,83年3月8日,19版。
[95] “獎投條列透過產升條列借屍還魂?”,中國時報,83年3月10日,19版。
[96] “經濟部將放寬汽車零組件業登陸機會”,中國時報,83年3月3日,19版。
[97] “江丙坤,入關產業才有生存機會”,中國時報,83年3月15日,19版。
[98] “利用產業升級條列頭漏稅捐將遭懲處”,中國時報,83年4月14日,19版。
[99] Hine R. C.;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European Trade. Harvester press,
London, 1985.
[100] Grill Enzo& Enrico Sasson( ed.); The New Protectionist Wave, New
York University Press 1985.
[101]
Final Art Embodying the Result of the Uruguay Round of Multilateral
Trade Negotiation 1993/12/15, GATT Secretariat, Geneva.
[102] USITC, 1990 Annual Report.
[103] Industrial Policies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price Victoria curzon(
ed.) Trade Policy Researsh Centre, London, 1981.
[104] Gmur Charles(ed.), sec. ed; Trade Fiancing, 1986.
[105] Wood Philip ed.;Law and Practice of lnterational Finance)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80.
[106] Weatherill Stephen; Ec Law, Penguin group, London, 1st. ed in 1993.
[107] Murphy Anna; The European Community and the International Trading
System, Volumn I, Completing the Uruguay Round of the GATT. 1
centre for European Policy Studies, 1st. ed. in 1990.
[108] Volker E. L. .M. Volker(ed.), J. H. J. Bourgeois, M. C. E. J. Bronckers,
J. Steebergen, "Protectionism and the European Community", 2nd ed,
Kluwer law and taxation poblishers , New York, 1987.
[109] "Basic Instruments and Selected Documents", 36th supplement; protocols,
decisions. reports, in 1988 --- 1989 & forty-fifty seccsion; The
contracting parties to the agreements on tariffs and trade, Geneva. July .
1990.
[llO] Wallance Helen,( ed.) vVillian Wallance & Carole Webb; "PolicyMaking
in the European Community", John Wiley & Sons Ltd,LondoIl,
1987 August.
[lllJ The Tenth Annual Summer Program in United States Law and Legal
Institutions; Volumn IT, 1992 by the Boards of Regents of the University
of Wisconsin, July 13 --- August 14, 1992.
[112] Trade Policy for the Troubled Industries, Hufbauer Cary Clyde &
Howard F. Rosen, institution for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vVashington,
March 15 1986.
[ll3] 1992-Strategies for the Singal Market, Dadley Jones W. , Kogan Page
Ltd,london, 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