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7361
|
Title: | 九一八事變後張季鸞的社評─三○年代文人論政研究之一 Chi-Luan Chang`s editorial after the Manchurian Event: A study on intellectuals` discussion on polictics during 1931-1941 |
Authors: | 鄭靜敏 CHENG, CHING-MIN |
Contributors: | 李恩涵 LEE EN-HAN 鄭靜敏 CHENG, CHING-MIN |
Keywords: | 張季鸞 文人論政 國家中心論 三○年代 Chang Chi-luan Intellectuals` discussion on politics Nation-centered 1930` |
Date: | 1996 |
Issue Date: | 2016-04-28 13:27:09 (UTC+8) |
Abstract: | 文人論政是中國知識份子的一項傳統,尤於國勢危迫之際,更形發達與影響深遠。證之九一八事變後,受譽為「一代輿論權威」的大公報主筆張季鸞之時評文字,正反映出三○年代文人論政之內涵與價值。本文即由追述張氏生平事蹟入手,再深入探討其報論方針、思想基礎以及文境與文筆,並對照時事發展,以明瞭張社評形成之背景;接著,便將各篇社評內容之主要論點,分就抗日問題及建國問題兩方面來闡明、析論。有關抗日之詮釋,約以七七事變為分野,前期倡議緩抗備戰之說,後期則力主堅抗到底。而建國觀是以國家中心說為精髓,充實國防建設之具體事項。綜觀張說於三○年代論政潮流中,展現的政觀特質以及論點在和戰論爭、政治出路…等政治議題的定位,卒能成就出對時局的重大影響,獲得後人高度的評價。總括九一八事變後張季鸞的論政社評,標示了三○年代中國政治發展的圖象:在激發民族意識的同時,蘊涵著傳統主義的復甦;在提倡循三民主義理論以致政道的同時,顯示出政治觀的本土化。復由其立言的風格表現,更讓人體會到知識份子論政藝術的歷史經驗與通則。 |
Reference: | 中文部份
《一》史料
參考書目
1. 陳紀瀅編,《一代論宗哀榮餘墨》, 《傳記文學》 ,第21 卷第3 期,民國61 年9 月1 日。
2. 《季鸞文存》 《第一、二冊》 ,張熾章,文海出版社。
3. 《張季鸞先生紀念文集》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陝西省榆林市委員會編,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年8 月。
4. 《張季鸞傳記資料》 《一》《二》,朱傳譽主編,天一出版社,民國68 年11 月。
5. 《大公報》 ,民國20 年~30 年,影本藏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
6. 《中華民國重要史料初編?封日抗戰時期緒編〉三冊,秦孝儀主編,中國國民黨中央委員會黨史委員會,民國70 年9 月。
7. 《抗戰前華北政局史料》 ,李雲漢編,台北正中書局,民國71 年。
8. 《九一八事變》 ,中央檔案館、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以及吉林省社會科學院合編,中華書局, 1988 年8 月。
9. 《 九一八後國難痛史》 ,陳覺,洛陽市遼寧教育出版社。
10. 《陶行知仝集》 《第三卷》 ,陶行知。
11.民國叢書第二編〈沈鈞儒、章乃器、王造時論文選集》 ,上海書店據峨媚出版社1943 年版影印。
12. 《獨立評論》 ,民國21~25 年。
13. 《生活日報》 ,民國25 年6 月7 日,影本藏於中研院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
14. 《申報評論選》 ,近代中國史料叢刊主編第五十三輯,文海出版社。
15. 《漫談救國會》 ,沙千里,文史資料社出版, 1983年10 月第一版。
16. 《東方雜誌》 ,民國20 年9 月~ 28 年9 月。
17. 剪報資料,中央通訊社徵集室製,類號022 藏於國立政治大學社會科學資料中心。
18. 《抗戰三日刊》 ,民國27 年1 月,影本藏於中研院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
19. 《生活日報週刊》 ,民國25 年8 月,影本藏於中研院近史所郭廷以圖書館。
《二》回憶錄及口述歷史
1. 王芸生、曹谷冰, 《1926 至1949 年的舊大公報》 ,〈文史資料選輯》 , 25~28 期, 1962 年4 月、6月、8 月、9 月。
2. 李根源, 《我與政學會》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仝國委員會文史資料研究委員會編, 《文史資料選輯》 ,第三輯。
3. 王文彬, 《張季鸞與新華日報》 ,發表於張季鸞學術研討會《 1991 年9 月2~6 日》 ,轉載〈新聞研究資料》 ,總第56 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年3 月。
4. 《張季鸞座談會》 , 《傳記文學》 ,第30 卷第6 期,民國66 年6 月1 日。
5. 《大公報人憶舊》 ,周雨編,中國文史出版社,1991 年6 月第1 版。
6. 《今井武夫回憶錄》 ,今井武夫,天津市政協編譯委員會譯,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 1987 年第1 版。
7. 《潮流與點滴》 ,陶希聖,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53 年12 月1 日。
8. 《王世杰日記》 ,民國29 年7 月30 日。
9. 《報海舊問》 ,徐鑄成,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1 年2 月。
10. 《徐永昌日記》 《第三冊》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手稿本影印,民國80 年12 月。
11. 《周佛海日記》 ,民國27 年5 月24 日。
12. 楊爾瑛先生訪問資料,民國82 年5 月12 日。
13. 《王鐵漢先生訪問紀錄》 ,沈雲龍訪問,林泉紀錄,中研院近史所,民國74 年5 月。
《三》專著與論文
1. 賴光臨, 《張季鸞辦報之事功研究》 , 《中國近代報人與報索》 ,賴光臨,台灣商務印書館,民國69年。
2. 李瞻, 《張季鸞》 , 《中華民國名人傳〉第六冊,秦孝儀主編,近代中國出版社,民國75 年6 月30 日。
3. 皇甫河旺, 《張季鸞之生平及其影響》 , 《新聞學研究》 ,第三期,民國58 年5 月,頁151-178 。
4. 擷純, 《張季鶯與大公報》 , 《大華晚報》 ,第七版,民國57 年9 月2 -- 20 日。
5. 夏曉林, 《張季鸞》 , 《新聞界人物〉(一),新華出版社, 1983 年。
6. 夏曉林, 《堅持抗戰,功在國家?張季鶯在抗戰期間的大公報社評》 ,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新聞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主編,重慶出版社,1987 年7 月。
7. 賴啟, 《報人張季鸞的評論風格》 ,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編輯委員會編, 《中華民國歷史與文化討論集》 ,第三冊文化思想夫,民國73 年。
8. 吳相湘, 《中國報人典型張季鸞》 , 《民國百人傳〉《第一冊》 ,吳相湘,傳記文學出版社,民國60 年元月15 日。
9. 卜少夫, 《張季鸞先生座談會後》 , 《傳記文學〉第31 卷第3 期,民國66 年9 月1 日。
10. 夏曉林, 《論張季鸞的辦報思想?文人論政〉〈新聞研究資料》 ,總第56 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2 年3 月。
11. 《張季鸞先生百歲誕辰紀念感言》 , 《中國時報》 ,民國76 年3 月20 日社論。
12. 秦孝儀, 《國民報國的典型?光明俊偉的張季鸞先生百年誕辰紀念》 , 《陝西文獻》 ,第86 期,民國82 年1 月20 日。
13. 《追念一代報人張季鸞先生》 , 《自由時報》 ,民國76 年3 月20 日。
14. 王洪鈞, 《布衣而為天下師?紀念張季鶯先生〉〈中央日報》 ,民國76 年3 月20 日。
15. 陳紀瀅, 《張季鸞先生小傳》。《未見出版時地》16. 《胡適政論與近代中國》 ,沈寂,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年7 月。
17. 李純青, 《抗戰時期的大公報?紀念抗日戰爭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的周年全國新聞學術討論會論文》 ,〈抗日戰爭時期的中國新聞界》 ,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主編,重慶出版社, 1987 年7 月。
18. 謝國明, 《論新記『大公報』的四不主義》 , 《新聞研究資料》 ,第二期, 1986 年。
19. 程菁, 《大公報封抗戰國策言論態度之研究》 ,民國66 年文化大學哲研所碩士論文。
20. 周佛海, 《回憶與前瞻》 ,收錄黃美真、張雲編,〈汪精衛集團投敵》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84 年2月。
21.許倬雲, 《在鮮血中凝聚民族意識》 , 《光華雜誌〉第20 卷第9 期,民國84 年9 月。
22. 蔣永敬, 《九一八事變中國方面的反應~》 , 《新時代〉第5 卷第12 期,民國54 年12 月15 日。
23. 馮啟宏, 《法西斯主義封中國三0 年代政治的影響〉,民國82 年政治大學歷史所碩士論文。
24. 《報人張季鸞》 ,陳紀瀅,文友出版社,民國46 年9 月6 日。
25.〈胡適五論》 ,張忠棟,允晨文化實業股份有限公司,民間79 年8 月。
26〈抗戰時期的大公報》 ,陳紀瀅,黎明出版社,民國70 年。
27〈七十年中國報業史》 ,賴光臨,中央日報社,民國70 年。
28. 《中國新聞史》 ,曾虛白主編,政大新聞研究所印行,民國55 年4 月。
29. 《九一八事變史述》 ,梁敬錞,世界書局, 1995 年6 月第五版。
30. 《西安事變始末之研究》 ,李雲漢,近代中國出版本土,民國71 年。
31. 《華北事變》 ,邵雲瑞、李文榮編撰,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 1989 年。
32. 《知識份子與中國》 ,徐復觀等著,周陽山編,時報文化出版企素有限公司,民國69 年7 月10 日初版,民國76 年6 月30 日初版六刷。
33. 《探索與奮門?中國知識份子的歷史足跡》 ,郭志耀等編,中國文夫出版社, 1990 年12 月。
34. 《飲冰室文集》 《第十冊》 ,梁啟超,台灣中華書局,民國49 年3 月。
35. 《清末留日學生》 ,黃福慶,中央研究院近代夫研究所,民國64 年7 月。
36. 《中國政治思想史》 ,曾繁康,大中國圖書有限公司,民國48 年10 月。
37.〈中國近代政治思想史》 ,桑咸之,林翹翹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86 年5 月。
38. 《轉形期知識份子》 ,馬彬。 《未見出版時地》
39.〈中國現代政治思想史》 ,杜茂生、王維禮、王槍林主編,黑龍江人民出版社, 1984 年6 月。
40. 《國民政府統治時期中國社會之變遷》 ,張靜如、卞杏英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1993 年5 月。
41. 《大公報史》 ,周雨,江蘇古籍出版社, 1993 年7月。
42. 《中華民國建國史》 ,第四編,國立編譯館出版,民國79 年1 月。
43. 《劍橋中華民國史》 ,費正清、費維愷編、劉敬坤、曾景忠等譯,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1993 年。
44. 《中國人的政治文化》 , Lucian W. Pye,胡社慶譯,風雲論壇出版社,民國81 年5 月。
45.《鄒韜奮》 ,穆欣編著,湖北人民出版社, 1981 年6 月。
46. 《中國外交史》 ,傅啟學,三民書局,民國55 年4月3 日。
三外文部份
《一》英文
1. "Chang Chi-luan", in Howard L. Boorman and Richard C. Howard, eds. Biographical Dictionary of Republican China, (N.Y.: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67), vol. 1.
2. Lin Yutang: A History of The Press and Public Opinion in China, New York: Greenwood Press, 1968.
《二》日文
1.湯本國穗, 《專門家政治?民眾本?包攝;一蔣廷獻?中心??》 , 《千葉大學法學論集》 8 卷4 號,
1994 年4 月。
2. 《排日?支那?祝?》 ,山崎靖純,今日?問題社,昭和11 年出版。
3. 《現代中國思想史》 ,山口一郎,勁草書房, 1972年4 月。
4. 《中國?知識人?民主主義思想>,平野正,研文出版社, 1987 年9 月。
5. 《中國近現代論爭年表1985 ~1989 (0895-1948)》,京都大學人文科學研究所研究報告,竹內實編,同朋舍出版, 1992 年11 月30 日。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學系 G795603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2881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514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