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50752      Online Users : 89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6040


    Title: 社區非營利組織少年犯罪防治功能之研究:以台北市五常社區為個案
    Authors: 張世昌
    Chang, S. C.
    Contributors: 江明修
    Chiang, Min-Hsiu
    張世昌
    Chang, S. C.
    Keywords: 社區
    非營利組織
    少年
    犯罪防治
    五常社區
    Date: 1998
    Issue Date: 2016-04-22 15:13:02 (UTC+8)
    Abstract: 台灣少年問題確實非常嚴重,我國近年來少年犯罪率逐漸上升,犯罪型態也不斷出新,隨著經濟的快速成長,提供了國人富裕的物質生活,精神生活和人文素養並未相對的提高,加上社會組織結構急遽改變,傳統的道德觀念淪喪,新的社會價值體系又尚未建立,導致各種社會問題層出不窮,尤其是潛藏這各類犯罪之源的少年犯罪問題。社會新聞不斷的報導著少年犯罪事件,殺人、搶劫、強姦、集體械鬥等等暴力事件不斷發生,其犯罪手段兇殘冷酷,簡直已達駭人聽聞的地步。我們的社會病了,而少年團體更是病得最徹底的一群,而痛定思痛,在驚駭之餘,我們不禁要好好思考,要怎麼才能挽救這些沈淪的輕狂少年呢?本論文從社區的角度出發,希望能從傳統的思維跳脫出來而以另外一種方式來看待少年問題。
    壹、研究動機
    每十七分二十三秒就有一名少年犯罪!根據法務部的統計,民國八十六年台灣地區確定觸犯刑罰法令的少年與兒童總計有兩萬三千零九十六人,這兩項統計數字足以顯示出台灣地區少年犯罪的嚴重性(台灣日報,民87)。
    今日的少年犯,如果處理不當,極可能成為明日的成年犯,而今日非常嚴重的不良少年幫派問題,如不作適當的輔導處理,則易形成為未來黑社會幫派的一部份,危害社會治安。大多數的犯罪少年是由多次微小過錯或偏差行為的累積,逐漸演變形成。因此,當這些問題青少年在還未成為犯罪者之前,如加以輔導,阻止其偏差行為惡化,是防治機構極其重要的工作。因此防治少年犯罪的工作,具備兩個層次:第一是未犯罪前之預防工作,例如由社會機構,警告行為偏差而尚未犯罪的青少年,例如家庭與學校中的問題兒童及青少年,以各種方法加以適當的輔導。第二是對犯罪後之再犯預防,由司法的機構或其他社會團體組織、社區等,對青少年犯做適當的矯治處遇工作,預防他們再次犯罪的可能(蔡德輝,民74)。
    而根據台北市少年輔導委員會所做的少年犯案空間分佈概況調查發現,青少年犯案與空間有明顯密集的關係,犯案少年的居住地與發生地距離一公里以內者高達四成比例,所以青少年犯罪常常是在家附近(中國時報,民87)。本研究基於這個調查發現,及許多少年犯罪防治專家的建議,認為如果以社區為了解少年犯罪的基本單元,對青少年犯罪預防工作會有正面的效果。國外也有一些實證的經驗,如當時推行的芝加哥區域計劃(Chicago Area Project)即是全美第一個以社區為主的(community- based)少年犯罪防治計劃 (Shaw & McKay,1969)。
    本研究選定五常社區,該區塊之社區機能充足,有區域性國中、小學校一,區內大、小型市場林立,居民多以市場攤販或自營生意者居多。人口結構,在地人約佔六、七成,其餘多為外來人口;區塊內的單親家庭比率佔百分之十八以上。社區內之社區性組織缺乏,或功能無發揮,社區的意識疏離。該社區在台北在中山區屬居住地犯罪較密集之區塊,本研究之所以選定這個社區,乃是因為筆者大學由於參加服務性社團常常在該社區帶領青少年的活動,所以對該區的少年問題非常有興趣。同時這個這個社區從八十三年開始就有著許多開創性的活動,使得社區非常活躍,非常值得深入探討。
    少年犯罪問題日益嚴重的今日,大家莫不擔心和關心這項議題,筆者欲從社區著手,重點放在社區非營利組織,研究其組織的運作對少年犯罪防治的貢獻及功能。希望能在今日較注重個案及團體方式的少年輔導工作提供一些不一樣的想法。
    貳、研究目的
    本研究希望能先從一些有關社區公益組織的理論與功能進行探討,同時對其少年犯罪防治理論與功能進行分析研究,以檢視當前社區防治少年犯罪之作法及其困境。本計劃研究目的條列如下:
    1、探討社區相關理論,包括非營利組織理論、鄰里組織、社區參與理論等;並探討少年犯罪防治理論,內容如犯罪區位學理論、社會控制理論、 差別連結、標籤理論、社會疏離理論。
    2、探究社區組織與少年犯罪防治之關聯性。包括對少年犯罪之社區因素,包括社區環境因素及社區結構因素等;少年犯罪社區防治之作法;社區組織在少年犯罪防治之運用等問題的探究。
    3、進行個案探訪以了解五常社區之社區組織從事少年犯罪防治相關活動及運作情形,並就其這幾來的防治工作經驗、方法彙集歸納分析為完整的行動之報告,就理論與實務的結合,在具體方案、技巧、成效部分,彙整為實錄報告等,以供其他社區之組織欲從事少年犯罪防治工作的參考。
    參、研究方法
    本節分成兩個部分,第一部份針對本論文所採用之研究方法,作詳細的介紹;第二部分對於本研究之個案地區概況作清楚之描述。如下所述。
    本研究除了對社區相關文獻理論進行探討,尚選定台北市中山區五常社區作為個案研究的對象,實地進行觀察研究。希望能藉由對該社區的深入研究,探討社區組織少年犯罪防治相關行動策略及功能。筆者認為除了基本的文獻分析法外,尚包括深度訪談法、實地觀察法。本研究採用下列方法:
    1.文獻分析法:
    本文所做的文獻分析方面,理論部分先探討社區相關文獻,包括如社區、組非營利組織、及社區參與等。再介紹與社區相關的少年犯罪防治理論作深入的介紹。主要資料來自國內外學術研究成果、報章資訊、中外期刊、及論文等,對其加以蒐集羅列和分析。
    2.個案研究法:
    筆者將與中山區五常社區內兩個重要的社區組織:「榮星婦女協會」和「五常社區發展協會」進行深入的研究,對其負責人、組織成員及以及與少年非常相關的「學校」和「中山少輔組」兩單位作訪談,以了解該社區有關少年犯罪防治的議題。
    3.參與觀察法與深度訪談:
    筆者除親赴社區內相關單位作實地深度訪談外(in-depth interview),在研究期間還要參與該社區與少年犯罪防治有關之活動,以進行實地參與(participant observation)的觀察。希望蒐集更多資料以利能更深入地了解。
    肆、研究範圍
    五常社區,位於台北市中山區,範圍上以四個里為區域,包括行政里、行孝里、行仁里、下埤里;道路以松江路、民族東路、民權東路、復興北路四大幹線,圍構成一個社區總人口數約三萬五千人左右,社區內有恩主公廟、台北市立第一殯儀館、濱江果菜批發市場、魚產批發公司、榮星花園、五常國小、五常國中、建國派出所、鄰近松山機場,從以上地標型建築物或知名景點,已經很快的將五常社區生活共同的結構顯示出來,共同的大菜市場、共同的學區、共同的大型公園、共同的派出所、幾乎將所有生活內涵。

    目 錄
    圖目錄
    表目錄
    第一章 緒論
    第一節 研究動機與目的
    第二節 研究方法與範圍
    第三節 名詞界定
    第二章 理論探討
    第一節 社區及非營利組織相關理論
    第二節 犯罪理論
    第三章 社區非營利組織與少年犯罪防治
    第一節 少年犯罪之社區因素
    第二節 少年犯罪防治之作法
    第三節 社區非營利組織在少年犯罪防治之運用
    第四章 個案分析
    第一節 社區非營利組織概況
    第二節 研究過程及編碼類別
    第三節 社區問題分析
    第四節 組織層面分析
    第五節 工作策略分析
    第六節 成果評估
    第五章 結論
    第一節 研究發現
    第二節 建議
    參考書目
    附錄(一)訪問題綱(一)
    附錄(二)訪問題綱(二)
    附錄(三)少年問卷
    附錄(四)訪談資料(一)
    附錄(五)訪談資料(二)
    附錄(六)訪談資料(三)
    附錄(七)訪談資料(四)
    附錄(八)訪談資料(五)
    附錄(九)組織圖(一)
    附錄(十)組織圖(二)
    附錄(十一)認輔須知
    附錄(十二)地圖(一)
    附錄(十三)地圖(二)
    附錄(十四)地圖(三)
    附錄(十五)地圖(四)
    附錄(十六)活動照片
    Reference: 一、中文書目
    丁致成 (民80年),<民眾參與環境塑造過程之理論分析>。《空間雜誌》,第二十九期,9-11。
    王培勳 (民74年),《社區工作》。台北:金鼎圖書公司。
    王招惠 (民76年),民間團體參與公共政策執行之研究-台北市政府委託民間辦理事項個案研討。
    王淑女 (民77年),《同儕關係與青少年犯罪》。台北:國科會。
    王燕峰 (民76年),《都市計劃與民眾參與-我國台灣地區都市計劃民眾參與之研究》。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 士論文。
    甘炳亮 主編 (民85年),《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台北:五南書局。
    朱美珍 (民84年),<激勵社區居民參與社區工作>。《福利社會》,第四十八
    期,19-23。
    江明修 (民81年),<社會科學多重典範之爭辯:試論質與量研究方法的整合>。《政治大學學報》,第六十四期。
    --------- (民83年A),<公共行政社區主義之釐探-兼論社區警察應非營利化,抑或是私有化?>。《行政實務研討會 專輯》。
    --------- (民83年B),<社區主義隻釐探:公共行政的觀點>。《行政學術與警政研討會》。
    --------- (民84年),<公共行政社區主義的理論與策略:整合國家與社會>。《政
    治大學報》,第七十期。
    行政院青年輔導委員會 (民82年),《青少年白皮書-青少年現況分析》。
    ----------------------------- (民85年),《跨世紀青少年問題與對策》。
    車煒堅 (民75年),《社會轉型與少年犯罪》。台北:巨流。
    伊慶春 (民77年),<台北市社區類別與鄰里關係>。《台大社會學刊》,第十九期,77-98。
    李易峻 (民86年),<運用社區組織推社區服務之可行性>。《社區發展季刊》,
    第七十七期,33-40。
    李麗霞 (民76年),<政策過程中民眾參與的角色-以杜邦事件為個案分析>。中興大學公共政策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佩穎 (民82年),<政策運作過程中的公民參與-以台北市政府為例>。中興大學都市計劃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仁和 (民84年),<接觸青少年的世界>。《研考雙月刊》,第三期第十八卷,
    76-81。
    林振春 (民84年),<如何凝聚社區意識、整建社區社會>。《理論與政策》,第三十二期,117-129。
    --------- (民84年),<凝聚社區意識,建構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九期,25-39。
    林瑞穗 (民70年),<台灣都市社會的社區意識與鄰里關係>。《中國論壇》,第十二期第六卷,53-56。
    周宗賢 (民74),《台灣民間組織》。台北:幼獅文化事業公司。
    周慧菁 , 蘇育琪 & 何琦瑜 (民84年),<參與萌芽新希望:台灣內在革命>。《天下雜誌》,十一月號,24-50。
    周傃嫻 譯 (民81年),《犯罪學理論》。Williams III , F. P. & McShane, M. D. 原著,台北:桂冠。
    施裕教 (民86年),<社區參與的理論與實務>。《社會福利》,129期,2-8。
    趙匡生 (民77年),<芝加哥區域方案之沿用-台北市少輔會之實施>。《警政學報》,第十三期。
    梁祖彬 (民85年),《社區工作的工作概念,社區工作-理論與實踐》。台北:
    五南出版社。
    莫邦豪 (民83年),《社區工作原理和實踐》。香港:集賢社。
    歐用生 (民78年),《質的研究》。台北:師大書苑。
    徐震 (民81年),《社區與社區發展》。台北:正中書局。
    徐昀 (民79年),《都會區警民合作之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論文。
    馬傳鎮 (民77年), <少年犯罪心理與環境因素之研究>。《中華民國青少年犯罪防治研究報告之八》,17。
    高金桂 (民74年),<少年犯罪社區防治之構想>,《社區發展季刊》。第三十一期。
    翁毓秀 (民80年),<社會變遷中的社區工作>,《社區發展季刊》,第五十三
    期,52-54。
    黃富源 譯 (民74年),<都市環境與犯罪之形成>。平井邦彥 原著,《警學叢刊》,第十六卷,第一期。
    黃春長 (民84年),<台北社區工作新方向>。《福利社會雙月刊》,第四十八
    期,1- 5。
    黃天盈 (民75年),<從新社區規劃討論社區共同意識之形成>。淡江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國堅 & 朱昌熙 (民85年),《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
    陳其南 (民84年),<經營大台灣,從小社區做起>。中國時報84.01.19時報廣場。
    陳茂祥 (民74年),<淺談一般社區理論>。《社區發展季刊》,32-41。
    陳惠次 等 (民82年),《防制犯罪青少年犯罪方案評估》。行政院研考會。
    陳金貴 (民82年),<美國非營利組織之分析>。《行政學報》,第二十五期,27-45。
    陳明傳 (民81年),<鄰里守望相助之評析>。《警學叢刊》,第二十三卷第二期。
    陶蕃瀛 (民77年),《社區組織與社區發展實務》。台北:五南書局。
    ---------- (民79年),<社區發展工作的知識基礎>。《社區發展季刊》,第五十一期,22-24。
    --------- (民83年),<社區發展工作的基本原則與方法>。《社區發展研究學 刊》,第一期,47-63。
    --------- (民84年),《組織結社-基層組織領導者手冊》。台北:心理出版社。
    張景然 (民81年),《青少年犯罪學》。台北:巨流。
    張華葆 (民77年A),《台灣青少年犯罪分析》。台灣省政府。
    ----------- (民77年B),《少年犯罪心理學》。台北:三民書局。
    ----------- (民78年),《少年犯罪預防與矯治》。台北:三民書局。
    ----------- (民79 年),<二十世紀少年犯罪防制計畫的回顧與展望>。《社會福利雙月刊》,第七十九期,12-21。
    張成漢 (民83年),《社區組織與社區關係》。台北:幼獅出版社。
    許春金 , 楊士隆 (民72年),<社區與少年偏差行為:社區理論之實證研究>。《警政學報》,第二十三期,183-218 。
    ---------- (民75年),《青少年犯罪原因論》。桃園:中央警官學校。
    曾藜藜 (民81年),《深入訪談法,收錄在質化研究在社會工作界的運用》。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訓練中心。
    ---------- (民84年),<從居民參與社區活動談意識之形成>。《福利社會雙月
    刊》,第四十八期,24-28。
    馮國堅 , 朱昌熙 (民85年),《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
    郭秋永 (民82年),《政治參與》。台北:幼獅。
    郭怡秀 (民81年),<居民參與社區營造之研究-三個台北案例>。淡江建築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士隆 (民83年),<社區與少年犯罪防治>。《學生輔導通訊》,第三十二期,
    80- 87。
    楊國樞 (民75年),《台北市青少年犯罪心理傾向及防治研究報告》。台北市警局。
    詹志禹 & 林邦傑 & 謝高橋 (民84年),《我國青少年犯罪研究整合分析》。行政院青少年輔導委員會。
    趙庸生 (民86年),《社會變遷下少年偏差與犯罪》。台北:桂冠。
    蔡宏進 (民85A年),《社區原理(增訂版)》。台北:三民書局。
    ---------- (民85B年), <社區發展中對社區組織的運用>。《社區發展季刊》,
    第七十五期,135-143。
    蔡中志 (民77年),《住宅被竊特性與防治之研究》,台北:五南圖書公司。
    廖榮麗 (民81年),<社區介入與個人轉化>。《社區發展季刊》,第五十七期,
    19-21。
    趙匡生 (民77年),<芝加哥區域方案之沿用-台北市少輔會之實施>。《警政學報》,十三期。
    鄭錫凱 (民82年),<公民意識與公共組織結構慣性關連性>。國立台灣大學政治研究所。
    簡春安 (民81年),《社會工作與計質研究法,收錄在質化研究在社會工作界的運用》。台北:中華民國社區發展 訓練中心。
    羅秀華 (民84年A),<超越性別的社區工作>。《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一
    期,84- 89。
    ---------- (民84年B),<評估台北市社區發展的潛力>。《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九期,101-106。
    蘇景輝 (民84年),<社區發展模式的實務>。《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九期,
    75- 89。
    --------- (民85年A),<社區工作方法與社區照顧>。《福利社會》,第五十四期,6-8。
    ---------- (民85年B),《社區工作理論與實務》。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 (民86年),<社區工作方法在社區照顧上的運用-以文山區成年智障者社區照顧方案為例>,《社會福利》,第123期,22-29。
    蘇昭如 (民79年),<影響台灣社區發展因素之研究----一個質化觀點的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社會研究所。
    社區發展季刊 (民84年),<從社區發展的觀點,看社區、社區意識、與社區文化>。《社區發展季刊》,第六十九期,1-4。
    ------------------- (民84年),<婦女在社區發展中的角色何地位的反思及重建>。
    《社區發展季刊》,第七十一期,1-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公共行政學系
    8625601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128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公共行政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7KbUnknown223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