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982
|
Title: | 馬克思論國家與國家自主性--寄生性國家與工具性國家的論述整合 Marx on "State" and "State Autonomy": An Integration of the Doctrines of "Parasite State" and "Instrumentalist State" |
Authors: | 陳榮彬 Chen, Jung-bin |
Contributors: | 楊世雄 Thomas Shih-shong Yang 陳榮彬 Jung-bin Chen |
Keywords: | 國家 國家自主性 階級 市民社會 歷史唯物論 歷史社會學 寄生性國家 工具性國家 the state state autonomy class civil society Historical Materialism Historical Sociology Parasite State Instrumentalist State |
Date: | 1998 |
Issue Date: | 2016-04-22 11:30:11 (UTC+8) |
Abstract: | 由於長期以來根深蒂固的誤解,馬克思的哲學往往被視為一種「經濟決定論」的主張--經濟決定了社會、文化與政治等一切其他領域;此一誤解之必然結果是:「馬克思的國家學說」也被當作國家理論中最典型的「工具主義」--國家是資產階級用來進行階級宰制的工具。為了釐清這點,本論文之作者嘗試性地自「歷史社會學」的角度切入,說明馬克思的研究進路
其實與當代一般歷史社會學學者的研究進路無異,都是自歷史傳承與社會脈絡等眾多複雜的面向來了解「國家自主是否自主」的多種可能性:國家既不是現代資產階級手中的簡單工具,也不是能夠完全獨立於社會之外的政治實體。其次,自馬克思國家學說本身的哲學基礎,即所謂「歷史唯物論」看來,政治與經濟之間的關係也非單向決定的因果關係,而是呈現著
多種不同面向的辯證互動關係,因此也造成了馬克思有關國家自主性的學說中之兩種不同論述:「寄生性國家」與「工具性國家」。本文從馬克思論國家的本質、起源及其與社會的關係開始說起,再逐步論及「寄生性國家」與「工具性國家」這兩種論述中的各種「國家」類型,包括「東方專制主義」、「專制君主制」、「波拿巴主義的國家」、「工具國家在英國
」以及「工具性的國家在法國」等,可以說完整地梳理出馬克思國家學說的發展脈絡,並充分說明它其實就是一種有關國家的歷史社會學。
目 錄
第一章 序言
第一節 研究動機…………………………………………002
一之一:國家研究的歷史發展………………………………………002
一之二:馬克思主義與國家研究……………………………………005
第二節 論題形成的脈絡…………………………………010
二之一:馬克思論「寄生性國家」與「工具性國家」………………011
二之二: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與國家研究…………………………019
第三節 研究進路的問題…………………………………025
三之一:歷史社會學的研究進路與國家研究………………………026
三之二:馬克思與「以國家為中心」的國家研究進路………………035
第四節 論述架構與研究限制…………………………041
四之一:論述架構……………………………………………………040
四之二:研究限制……………………………………………………047
第二章 歷史唯物論與國家
第一節 馬克思的歷史唯物論…………………………058
一之一:歷史唯物論與「經濟決定論」………………………………058
一之二:歷史唯物論與整體性觀點…………………………………063
第二節 馬克思論述人類歷史的發展………………072
二之一:分工、所有制與歷史………………………………073
二之二:國家自主性與國家的形式…………………………………080
第三節 小結…………………………………………………085
第三章 寄生性國家
第一節 東方專制主義的社會經濟基礎……………089
一之一:東方專制主義與「亞細亞生產模式」的概念………………089
一之二:東方專制主義國家自主性的形成…………………………095
第二節 向資本主義社會過渡中的專制君主制…100
二之一:專制君主制的歷史背景……………………………………100
二之二:專制君主制中的階級關係與國家自主性…………………105
第三節 波拿巴主義與法國歷史………………………110
三之一:法國歷史中的國家傳統……………………………………110
三之二:波拿巴主義的階級、意識形態因素與國家自主性………116
第四節 小結…………………………………………………122
第四章 工具性國家
第一節 資產階級與工具性國家………………………127
一之一:資產階級的形成……………………………………………127
一之二:資產階級與工具性的現代國家……………………………132
第二節 工具性國家在英國與法國…………………138
二之一:英國資產階級工具性國家的形成…………………………138
二之二:法國資產階級工具性國家的形成…………………………143
第三節 小結…………………………………………………148
第五章 總結與評估
參考文獻…………………………………………………………154
人名索引…………………………………………………………163
主題索引…………………………………………………………170 For many decades, Marxian philosophy was usually misunderstood as a doctrine that is primarily "economically determinstic", ie., economy determines the social, cultural, and political spheres. What is the corollary of this misunderstanding is that Marxian Doctrines on the State had become one of the most typical types of Instrumentalism among the theories of the state and that state is the instrument of class domination in the hands of the capitalists. In order to clarify this long-term misunderstanding, the author of this thesis try to find his revelation in contemporary Historical Sociology, and to demonstrate the Marxian approaches to the state is no different from the approaches of many Historical Sociologists. Historical Sociology has shown its constant attempts to understand the diverse possibilities of state autonomy from the perspectives of historical heritage and social context. According to this viewpoint, state is neither the simple instrument in the hands of the capitalists, nor a political entity that can be totally isolated from the society. Secondly, in the light of Marxian Historical Materialism,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olitics and economy is not an one-way causation. As the ultimate foundation of the Marxian doctrines of the state, Historical Materialism makes it clear that politics and economy are mutually and dialectically interactive, and this vigorous interaction provides us the two possible doctrines of the state, that is, parasite state and instrumentalist state. This thesis started from the formulations of the nature, origin of the state and its relations to the society, then the author gradually focus upon a "typology" of the state which can be shown in the two Marxian state doctrines, these types including "Oriental Despotism", "Absolutism", "Bonapartism", "Instrumentalist State in England", and "Instrumentalist State in France". The author not only gave an overall exposition of the development of the Marxian doctrines of the state, he also sufficiently proved that the doctrines constitute in fact some kind of historical sociology of the state. |
Reference: | 參考文獻
一、馬克思著作(包括與恩格斯合著)
《馬克思恩格斯全集》(此後簡稱《全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65年。
《馬克思恩格斯選集》(此後簡稱《選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
馬克思:《第179號科倫日報社論》,《全集》第一卷。
馬克思:《關於林木盜竊法的辯論》,《全集》第一卷。
馬克思:《摩塞爾記者的辯護》,《全集》第一卷。
馬克思:《論”普魯士人”的”普魯士國王和社會改革”一文》,《全集》第一卷。
馬克思:《黑格爾”法哲學”的批判》,《全集》第一卷。
馬克思:《論”猶太人問題”》,《全集》第一卷。
馬克思:《經濟學哲學手稿》,《全集》第四十二卷。
馬克思與恩格斯:《神聖家族》,《全集》第二卷。
馬克思:《道德化的批判和批判化的道德》,《全集》第四卷。
馬克思:《哲學的貧困》,《選集》第一卷、《全集》第四卷。
馬克思:《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選集》第一卷。
馬克思與恩格斯:《德意志意識形態》,《選集》第一卷、《全集》第三卷。
馬克思與恩格斯:《共產黨宣言》,《選集》第一卷、《全集》第四卷。
馬克思:《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選集》第一卷、《全集》第七卷。
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選集》第一卷、《全集》第八卷。
馬克思:《普魯士狀況》,《全集》第十二卷。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的統治》,《全集》第九卷。
馬克思:《不列顛在印度統治的未來結果》,《選集》第一卷。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導言,《選集》第二卷、《全集》第十二卷。
馬克思:《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選集》第二卷。
馬克思:《資本論》1867年第一版序言,《選集》第二卷。
馬克思:《資本論》卷一,《選集》第二卷。
馬克思著,吳家駟譯:《資本論》第一卷。台北:時報出版,民國八十五年。
馬克思著,吳家駟譯:《資本論》第三卷。台北:時報出版,民國八十五年。
馬克思:《法蘭西內戰》,《選集》第三卷。
馬克思:《哥達綱領批判》,《選集》第三卷。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53年六月二日)》,《全集》第二十八卷。
馬克思:《馬克思致恩格斯(1853年六月十四日)》,《全集》第二十八卷。
Marx, Karl, “A Review of Guizot`s Book, Why Has the English Revolution been Successful?” in: Marx, Karl, and Engels, Frederick, On Britain, Moscow: Foreign Language Publishing House, 1953
Marx, Karl, Pre-Capitalist Economic Formation, trans. Jack Cohen, New York: International Publishers, 1965
Marx, Karl, Critique of Hegel`s “Philosophy of Right,” trans. Joseph O`Malley,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70
Marx, K. and Engels, F., Selected Correspondence, trans. Dona Torr, Westport, Connecticut: Greenwood Press, Publishers, 1975
Marx, Karl, Grundrisse: Foundations of the Critique of Political Economy, trans. Martin Nicolaus, New York: Vantage, 1973
二、恩格斯著作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全集》第二卷。
恩格斯:《德國的制憲問題》,《全集》第四卷。
恩格斯:《普魯士憲法》,《全集》第四卷。
恩格斯:《共產主義原理》,《全集》第四卷。
恩格斯:《德國的革命與反革命》,《全集》第八卷。
恩格斯:《反杜林論》,《選集》第三卷、《全集》第二十卷。
恩格斯:《卡爾•馬克思》,《選集》第三卷。
恩格斯:《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選集》第三卷。
恩格斯:《家庭、所有制與國家的起源》,《選集》第四卷、《全集》第二十一卷。
恩格斯:《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選集》第四卷、《全集》第二十一卷。
恩格斯:《恩格斯致馬克思(1853年六月六日)》,《全集》第二十八卷。
恩格斯:《恩格斯致約•布洛赫(1890年九月二十一日)》,《選集》第四卷。
恩格斯:《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十月二十七日)》,《選集》第四卷。
恩格斯:《恩格斯致法•梅林(1893年七月十四日)》,《選集》第四卷。
恩格斯:《恩格斯致瓦•博爾吉烏斯(1894年一月二十五日)》,《選集》第四卷。
Engels, Frederick, The Conditions of the Working Class in England, London: Penguin Books, 1987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哲學系 84154005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B2002000953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哲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466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