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 中文部份
1. 江明龍,「台灣上市公司發生經營權爭奪的決定因素」,國立中正大學財務金融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2. 余尚武與楊政麟,「台灣企業借殼上市之經濟行為與股價報酬之關係」,經濟情勢暨評論,第三卷第三期,民國八十六年十一月
3. 柳漢宗,「董(監)事改選與財東財富─台灣」,國立臺灣大學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七十八年六月
4. 洪麗芬、黃栗屏、曾玫瑛、葉涵華與鄭宗豪,「借殼上市的弔詭」,國立臺灣大學財務金融學系企業合併與收購課程之期末報告,民國八十六年六月
5. 財政部證券暨期貨管理委員會,證券暨期貨管理法令摘錄,民國八十五年九月
6. 郭天賜,借殼上市股,福爾摩沙出版社喜閱文化事業部,民國八十七年五月第一版
7. 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編輯部,「淺談事件研究法」,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民國八十七年五月,第42-47頁
8. 陳一珊,「借殼上市投資人是輸家,還是贏家?」,天下雜誌203期,第248頁
9. 許秀惠,「借殼炒股現行記──廿支借殼股現金增資花樣百出」,財訊月刊193期,第285頁
10. 彭杏珠,「漢陽借殼上市,國揚股價飛揚」,商業週刊418期,第48頁
11. 謝劍平,財務管理─新觀念與本土化,智勝文化,民國八十六年九月再版,第664-689頁
12. 謝劍平與周昆,投資銀行,華泰書局,民國八十五年四月,第145-176頁
13. 顏月珠,無母數統計方法,民國八十三年十一月再版,第76-82頁
14. 顏錫銘,「臺灣企業國際併購宣告對股東財富影響之實證研究」,臺灣銀行季刊第四十四卷第二期,第139-173頁
15. 羅靖霖,「利用事件研究法分析新上市股票之報酬」,貨幣觀測與信用評等,民國八十七年五月,第36-41頁
其他眾多報章雜誌,在此不一一備載
二、 英文部份
1. Fama, David Booth, and Rex Sinquefield, 1993, Difference in the risks and returns of NYSE and NASD stocks, Financial Analysts Journal 49, p37-41
2. Jay RRitter, 1991, The Long-Run Performance of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Journal of Finance, Vol XLVI, No 1, p3-27
3. M C Jensen, and R S Ruback, 1983, The Market for Corporate Control : The Scientific Evidence, Journal of Financial Economics 11, p5-50
4. Patrick A Gaughan, 1996, Mergers, Acquisitions, and Corporae Restructurings
5. Tim Loughran and Jay R Ritter, 1995, The New Issues Puzzle, Journal of Finance, Vol L, No 1, p23-51
6. Todd Houge and Tim Loughran, 1998, Growth Fixation and the Performance of Bank Initial Public Offerings, 1983-1991, working pap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