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5224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22/144841 (79%)
造访人次 : 51781069      在线人数 : 58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5224


    题名: 台灣當代音樂電台的音樂生產機制:從音樂社會學與媒介產製觀點出發
    The Comtemporary Music Production Dynamics of Taiwan`s Music Radio: The Viewpoint from Sociology of Music and Media Production
    作者: 蔡若津
    Tsai, Zuo-Jin
    贡献者: 黃葳威
    Vivian Huang, Wei-Wei
    蔡若津
    Tsai, Zuo-Jin
    关键词: 音樂社會學
    媒介產製
    播出單
    播歌循環率
    音樂決策
    唱片促銷
    sociology of music
    media production
    playlist
    rotation
    music decisiom making
    record promotion
    日期: 2000
    上传时间: 2016-04-18 16:21:31 (UTC+8)
    摘要: 台灣廣播媒體生態自進入頻道開放以來,目前除電台數目增加為118家以外,也出現了許多以音樂頻道為經營型態的類型音樂電台。過去部分的音樂文化論述在談及廣播電視媒體時,論點不乏多所批評其與唱片公司勾結來配合打歌宣傳,對於音樂文化的負面影響甚巨。但是如今,電台經營越趨專業化的情況下,似乎在台灣,廣播電台與流行音樂工業間的關係,也逐漸有了轉變。
    參考文獻: 報紙、雜誌
    王亞玲(1999年十月二日):〈武林高手藏身台北愛樂電台:黎時潮爵士神功〉,《中國時報》,第41版。
    王美珠(1996年11月):〈音樂社會學:一門研究音樂與社會之間交互關係的學問簡介〉,《古典音樂》,57:139-144。
    台大人文報編輯部(1993):《台大人文報:流行音樂專題》。台北:台大人文報社。
    吳正忠(1994):〈我們的地下室發霉了嗎?〉,《非古典音樂雜誌》,8:118-124。
    李令儀(1998):〈任將達揮別水晶的陰影在大樹下搖滾高歌〉,《新新聞》,578:80-83。
    音樂月刊編輯部(1988):〈我們需要一座古典音樂電台:從國外的古典音樂電台反溯國內電台中的古典音樂節目〉,《音樂月刊》。70:25-37。
    徐昌國(1997年7月12日):〈最具人文精神的DJ徐凡:乖乖牌中文教師竟然是二十三年的老搖滾客〉,《中國時報》,第41版。
    馬國光(1981):〈廣播與電視對中國現代民歌之推廣與發展產生的作用〉,《中美技術》,26(2):9-17。
    陸中明(1994):〈類型電台在美國及台灣的發展〉,《藝術學報》。54:165-178。
    黃秀慧(1998年1月11日)〈外國音樂早就不等於西洋音樂了:歌壇哈日族壯大、哈韓族誕生〉,《中國時報》,第28版。
    黃維明(1999):〈台灣唱片席捲亞洲〉,《天下雜誌》。216:53-56。
    黃雅琴(1999):〈台灣類型音樂電台的現況〉,《廣電人》。49:47-50。
    張湘蓉(1998):〈音樂很多話很少:廣播新浪潮〉,《廣播月刊》。199:41-42。
    廣告雜誌編輯部(1997):《廣告雜誌》。81:76。
    廣播月刊編輯部(1998):〈台灣音樂電台的未來趨勢〉,《廣播月刊》。193:34-36。
    廖國慶(1994):〈看不見的影響力〉,《廣電人》,試刊號:54-58。
    書籍
    小知堂編採組(1998):《嗑藥搞團:台灣創作樂團紀事》。台北:小知堂文化。
    林東泰(1997):《大眾傳播理論》,台北:師大師苑。
    朱全斌(1998):《媒體、認同與傳播新科技:關心本土傳媒發展的文化研究》。台北:遠流。
    金經言(1994):〈外國音樂社會學歷史發展脈絡〉,《音樂學文集》,頁1189-1342。山東:友誼出版社。
    李岳奇(1998):〈有聲出版錄音〉,《大眾傳播概論》。台北:五南。
    阿諾德 豪澤爾(1980):《藝術社會學》,居延安譯。台北:雅典出版社。
    俞人豪(1997):《音樂學概論》。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
    莊克仁(1998):《電台管理學:ICRT電台策略性管理模式》。台北:正中。
    陳學明(1996):《文化工業》,台北:揚智。
    郭曉玲、傅仰止(1998):〈音樂會的社會性:比較兩場鋼琴獨奏會〉,《台灣社會學研究》。2:83-118。
    張釗維(1984):《誰在那邊唱自己的歌》。台北:時報。
    曾遂今(1997):《音樂社會學概論:當代社會音樂生產體系運行研究》。北京:文化藝術。
    曾慧佳(1999):《從流行歌曲看台灣社會》。台北:桂冠。
    廖炳惠(1995):〈導讀:噪音或造音〉,《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頁x-xvi。台北:時報。
    瞿海源(1997):〈社會階層、文化認同與音樂喜好〉,張笠雲、呂玉瑕、王甫昌(編)《九0年代的台灣社會:社會變遷基本調查研究系列二(上)》,189-228。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研究所。
    鐘適芳(1998):〈世界音樂在台灣〉,《87年中華民國出版年鑑》,頁52-61。台北:新聞局。
    Arnheim, Rudolf.(1992):《藝術心理學新論》,郭小平、翟燦譯。台北:台灣商務。
    Attali ,Jacques.(1995[1977]):《噪音:音樂的政治經濟學》,宋素鳳、翁桂堂譯。台北:時報。
    Baskvrville, D.(1985).Music business handbook and career guide(6th ed.). London: Sage.
    Barnard, S.(1988). On the radio. music radio in Britain. Milton keynes : Open University Press.
    Bocock, R.(1995[1993]):《消費》,張君玫、黃鵬仁譯。台北:巨流圖書。
    Bogue, J.D. (1973). The radio audience for classical music : The case of station WEFM. Chicago. Community and Family Study Center : University of Chicago.
    Carroll, L. R., & Davis, M. D.,(1993). Electronic media programming : 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king . NY : McGraw Hill.
    Frith , Simon.(1978[1994]).《搖滾樂社會學》,彭倩文譯。台北:萬象。
    Frith , S.(1987). The Industrialization of Popular Music.In James Lull(Eds.). Popular Music and Communication .Newbury Park:Sage.
    Gallagher, M.(1994[1982]):〈媒體組織與媒體職業的控制協商〉(戴育賢譯),In Michael, Gurevitch., Tony, Bennett., James, Curran., & Janet, Woollacott.(編)《文化、社會與媒體:批判性觀點》,頁211-245。台北:遠流。
    Gouldner , A .(1997[1990]):〈論意識型態、文化機器與新興的視聽感官工業〉(李紀舍譯),Jeffrey, C. Alexander., & Steven, Seidman.(Eds.).《文化與社會》,頁365-380。台北:立緒。
    Grossberg, L., Wartella, E., & Whitney, D.Charles.(1999[1998]):《媒體原理與製造》,楊意菁/陳芸芸譯。台北:韋伯。
    Halper , Donna. L.(1997):《廣播音樂節目導播》,張淑華譯。台北:廣電基金。
    Harker, R.(1985). Keeping Close to the Customer Through Music Research. In Bernadette McGuire(Eds.). Radio In search of excellence : Lessons from Americans best run radio stations ( pp97-104). Washington, DC :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roadcasters.
    MacFarland, T. D.(1997). Future radio programming strategies : Cultivating listenership in the digital age. London :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McQuail , D.(1996[1994]):《大眾傳播理論》,潘邦順譯,台北:風雲論壇。
    O’Donnel, B. L., Carl, H., & Philip, B.(1989). Radio station operations. CA : Wa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Paiva, B.(1983).The Program Director’s Handbook. Blue Ridge Summit TAB Books.
    Peatman, J. G.(1943). Radio and Popular Music. In Paul Lazarafeld & F.N.Stanton(Eds.).Radio Research (pp.335-393). New York : Duell , Sloan & Pearce.
    Picard, G.R.(1994[1989]):《媒介經濟學》,馮建三譯。台北:遠流。
    Pringle , Peter K . Starr , Michael. & McCavitt , William E.(1998[1995]):《電子媒體經營管理》,陳芊圭譯。台北:亞太。
    Scoot, K.R.(1998). Human resource management in the electronic media. London : Quorum Books.
    Silbermann, A.(1963). The sociology of music . London : Routledge.
    Supicic, I.(1987). Music In society : A guide to the sociology of music. NY : Pendragon.
    Taylor, Lisa & Willis Adrew.(1999[1999]):《大眾傳播媒體新論》,簡妙如等譯。台北:韋伯。
    Turow, Joseph.(1997[1991]):〈大眾傳播觀點下的娛樂工業〉(謝慰雯譯)In James Curran & Michael Gurevitch(Eds.),《大眾媒介與社會》,頁227-247。台北:五南。
    Wallis, R., & Malm, K.(1992). Media policy and music activity . London : Routledge.
    Wilby, P., & Conroy, A.(1994). The radio handbook . London : Routledge.
    學位論文
    王家慶(1997):《從符號學詮釋批判台灣的流行音樂文化》,台南藝術學院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佩華(1999):《環境與組織因素對產品多樣性的影響:以台灣地區國語流行音樂市場為例》,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怡玲(1995):《台灣流行音樂產製之研究》,政大新聞所碩士論文。
    林長青(1999):《文化品味高尚者音樂品味多元化之研究》,私立東吳大學社會所碩士論文。
    葉淑明(1998):《全球與本土:台灣流行音樂工業的演變》,輔大大傳所碩士論文。
    蔡雅純(1995):《階級和文化消費關係之探討:以台灣古典音樂文化工業產品消費為例》,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淑儀(1992):《台灣流行音樂與大眾文化》。輔大大傳所碩士論文。
    Ahlkvist, Jarl A.(1996).Around The Dial : commercial radio and the production of popular music.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56. 11, may.
    Burns, Joseph E.(1996). Agenda Setting Reconsidered : The Process At Work In Music Radio. Doctor dissertation of Bowling Green of State University.
    Kelliher , D.B.(1981).The Decision Making Process of the Radio Music Gatekeeper:A path Analytical Approach. Doctor dissertation of University of Oregin.
    Moreno , Elsa.(1999).Music On Radio : transformation of a content in a programming concept. Dissertation Abstracts International, 60. 02, summer.
    期刊文章、論文
    江文瑜(1996):〈從抓狂到笑魁:流行歌曲的語言選擇之語言社會學分析〉,《中外文學》。25(2):61-81。
    亦咸(1991):〈台灣新音樂的顛覆與矛盾〉,《聯合文學》。82:95-98。
    許常惠(1968):〈漫談傳播、再現、製作音樂的機器與未來的機器音樂〉,《廣播與電視》。6:51-52。
    張育章(1996):〈望花補夜:台灣地下音樂發展的歷史脈絡〉,《中外文學》。25(2):107-129。
    關尚仁(1993):〈廣播電台經營策略〉,《廣播與電視》,1(3):1-22。
    Baldwin, L. & Mizerski, R.(1985).A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concerning the comparative influence of MTV and radio on consumer market responses to new music. In E. C. Hirshman & M. B. Holbrook(Eds.). Advances in Consumer Research. 12 : 476-481.
    Carroll , R., Silbergleid , M., Beachum , C., Perry , S., Pluscht , P., & Pescatore , M.(1993). Meanings of Radio to Teenagers in a Niche-Programing Era.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and Electronic Media . 37 : 159-176.
    Erdelyi, M.(1940).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adio plugs”and sheet music sales of popular music.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24 : 696-702.
    Fathi , A . & Heath , C.L.(1974).Group influence , mass media and musical taste among Canadian studen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28 , 122-142.
    Frith , Simon .(1994[1987]):〈邁向民眾音樂美學〉,《島嶼邊緣》,張釗維譯,11:11-27。
    Ganzert, Charles F.(1997).Hot Clocks , Jingles , and Top Tunes : The Bartell Group Stations and Development of Top 40 Radio.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21(4):51-62.
    Hirsch , Paul . M .(1971).Sociological Approaches to the Pop music phenomenon, American Behavioral Scientist 14(3):371-399.
    Intintoli , Michael.(1985).Ethnography and Media Production. Communication , 8 : 245-263.
    Lull , James .(1978).Audiences for Contemporary radio formats.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22(4), 439-453.
    Melton G., & Galician, M. (1987). A sociological approach to the pop music phenomenon : Radio and music utilization for expectation , motivation , and satisfaction. Popular Music and Society , 11(3),35-46.
    Negus ,K.(1993)Plugging and programming : pop radio and record promotion in Britain and United States. Popular Music , 12(1) : 57-68.
    Rothenbuhler , Eric.W.(1985). Programming Decision Making Popular Music Radio. Communication Research. 12(2) : 209-233.
    Rothenbuhler, Eric E.(1996). Commercial Radio As Communicatio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46(1) : 125-143.
    Rothenbuhler , Eric.W.(1987).Commercial Radio and Popular Music:Processes of Selection and Factors of Influence. In James Lull(Eds.). Popular Music and Communication , pp.79-93.Newbury Park : Sage.
    Turow , Joseph.(1985).Cultural Argumentation Through the Mass Media : Aframework for organizational research. Communication , vol.8, P.139-164.
    Weibe , G.(1940).The Effect of Radio Plugging on Students Opinion of Popular Songs. 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 . 24 : 721-727.
    會議論文
    黃葳威(1999):〈台灣地區廣播產業定位分析〉,「1999傳播管理新思潮研討會」論文。
    莊永明(1995):〈百年來台灣歌謠傳略〉,「台灣近百年史研討會(1895-1995)」論文。
    其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5):《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6):《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7):《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艾思帕編輯小組(1998):《ICP行銷資料年鑑》。台北:卓越文化。
    新聞局(1998):《87年中華民國出版年鑑》,台北:新聞局。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系
    86453001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72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廣播電視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529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