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499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873/144892 (79%)
造訪人次 : 51928175      線上人數 : 57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998


    題名: 中日關於山東問題之交涉(1921-1922)
    作者: 吳沛晃
    貢獻者: 李恩涵
    吳沛晃
    關鍵詞: 山東問題
    魯案
    中日交涉
    日期: 2001
    上傳時間: 2016-04-15 16:04:45 (UTC+8)
    參考文獻: 一、 中文部分
    檔案、年鑑、報紙、雜誌
    中華民國外交部,《外交檔案》,1912-1926,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藏。
    督辦魯案善後事宜公署秘書處,《魯案善後月報特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重印)。
    魯案中日聯合委員會,《魯案中日聯合會議紀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87(重印)。
    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中日關係史料—山東問題(上)、(下)》,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4。
    朱匯森主編,《中華民國史事紀要(初稿)—中華民國10年7月至11年12月》,台北:國史館,1971。
    郭廷以編著,《中華民國史事日誌》,第一冊(民國元年至民國十四年(1912-1925)),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79年7月。
    《申報》,上海:申報館,1921-1922。
    《東方雜誌》,上海:商務印書館,1919-1922。
    傳記文學編輯委員會編,《傳記文學》,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62—。
    專著、回憶錄
    《巴黎和會、1919年的凡爾賽和約、華盛頓會議、凡爾賽—華盛頓體系》,北京:三聯書局,1956。
    Pfalezgraff Jr., Robert L., and James E. Dougherty 原著,胡祖慶譯,《國際關係理論導讀》,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1993。
    山姆爾•比密斯(Samuel Flagg Bemis)著,鍾榮蒼譯,《美國現代外交史》,台北:中華文化出版事業委員會,1958。
    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推行委員會主編,《民初外交》(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出版年不詳。
    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北京:三聯書局,1982。
    王鐵崖,《中外舊約章匯編》,北京:三聯書局,1982。
    井上清著,閻伯緯譯,《日本歷史:〝國史批判〞》,北京:三聯書店,1957。
    吉田茂著,陳鵬仁譯,《決定日本的一百年》,台北:學術出版社,1970。
    史俊明,《中日國際史》,台北:文海出版社,重印1919年版。
    石源華,《中華民國外交史》,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
    米慶餘、熊沛彪主編,《日本百年外交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8。
    臼井勝美著,陳鵬仁譯,《中日關係史(1912—1926)》,台北:水牛出版社,1989。
    臼井勝美著,陳鵬仁譯,《近代日本外交與中國》,台北:水牛出版社,1989。
    朱心佛編,《還我青島》,台北:文海出版社,重印1919版。
    余偉雄,《王寵惠與近代中國》,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7。
    吳翎君,《美國與中國政治(1917—1928)》,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6。
    吳滄海,《山東懸案解決之經緯》,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7。
    李次民,《五強海縮會議全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李則芬,《中日關係史》,台北:中華書局,1970。
    李紹盛,《華盛頓會議之中國問題》,台北:水牛出版社,1973。
    李祥麟,《門戶開放與中國》,上海:商務印書館,1937。
    李毓澍,《中日二十一條交涉》(上),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66。
    沈雲龍,《徐世昌評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9。
    莫瓦特著,王逢時譯,《現代歐洲外交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9。
    武寅,《從協調外交到自主外交—日本在推行對華政策中與西方列強的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5。
    金問泗,《從巴黎和會到國聯》,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4。
    南海胤子編,《安福禍國記》,台北:文海出版社,重印1920年版。
    柯里,羅伊•沃森(Curry, Roy Watson)著,張瑋瑛、曾學白譯,《伍德羅•威爾遜與遠東政策》〔Woodrow Wilson and Far Eastern Policy, 1913-1921 (New York: Octagon Books Inc., 1968. )〕,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4。
    唐啟華,《北京政府與國際聯盟1919—1928》,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8。
    袁道豐,《顧維鈞其人其事》,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8。
    崔丕,《近代東北亞國際關係史研究》,長春:東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2。
    國史編輯社編,《吳佩孚正傳》,台北:文海出版社,1967。
    曹汝霖,《曹汝霖一生之回憶》,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0。
    葉恭綽(遐菴)述,俞城之筆錄,《太平洋會議前後中國外交內幕及其與梁士詒之關係》,香港:梁譚玉櫻,1970。
    賈士毅,《華會見聞錄》,台北:文海出版社,1975。
    張一志編,《山東問題彙刊》,台北:文海出版社,1986(重印)。
    張忠紱,《中華民國外交史》,台北:正中書局,1955。
    郭廷以,《近代中國史綱》,香港:香港中文大學,1986。
    陳固亭,《中日韓百年大事記》,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1。
    陳固亭,《日本論叢》,台北:中華叢書編審委員會,1971。
    陳治世,《國際法》,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0。
    陳籙,《止室(任先)先生年譜•詩存》,台北:文海出版社,1995。
    陸奧宗光著,龔德柏譯,《日本侵略中國外交秘史》,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
    陶文釗,《中美關係史(1911—1950)》,重慶:重慶出版社,1993。
    陶文釗、梁碧瑩主編,《美國與近現代中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6。
    程道德等編,《中華民國外交史資料選編二,1919-1931》,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
    彭明主編,《中國現代史資料選輯》,第一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1985。
    傅啟學,《中國外交史》,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4。
    費正清(Fairbank, John),張理京譯,《美國與中國》〔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83)〕,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0。
    項立岭,《中美關係史上的一次曲折—從巴黎和會到華盛頓會議》,上海:復旦大學,1997。
    楊玉聖,《中國人的美國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96。
    鳳岡及門弟子編,《民國梁燕孫先生士詒年譜》,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8。
    劉百閔等編,《中日關係條約彙釋》,長沙:商務印書館,1940。
    劉和平主編,《中國近代現代史大典》,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92。
    劉彥原著,李方晨增補,《中國外交史》,台北:三民書局,1962。
    潘英,《惡夢與幻夢交織下之近世中日關係》,台北:明文書局,1990。
    羅光,《陸徵祥傳》,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67。
    顏惠慶著,姚崧齡譯,《顏惠慶自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89。
    顏惠慶,上海市檔案館譯,《顏惠慶日記》,北京:中國檔案出版社,1996。
    顧維鈞,《參與國際聯合會調查委員會中國代表處說帖》,台北:文星書店,1962。
    顧維鈞(Koo, V. K. Wellington),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譯,《顧維鈞回憶錄》〔The Welling Koo’s Memoir (New York: Chinese Oral History Project of the East Asian Institute of Columbia University, 1978)〕,北京:中華書局,1982。
    論文、期刊
    丁中江,「巴黎和會與山東半島」,《春秋》,第15卷,第3期,1971年9月,頁1-5。
    丁中江,「巴黎和會與山東半島(續)」,《春秋》,第15卷,第4期,1971年10月,頁11-20。
    大島高精著,陳嘉異譯,「戰後三強與太平洋威脅論」,《東方雜誌》,第18卷,第18、19合號,1921年10月。
    半賓,「簡談日本侵華外交(2):出兵山東和田中奏摺」,《歷史月刊》,第19期,1989年8月,頁87-90。
    臼井勝美著,陳鵬仁譯,「滿洲與山東(一九二七年)-1、2、3-」,《日本研究》,第287、288、289期,1988年11月—1989年1月,頁45-48、52-54、46-49。
    林泉,「李紹盛著〈華盛頓會議之中國問題〉評介」,《憲政論壇》,第23卷,第1期,1977年6月,頁29-30。
    林宗賢,「威爾遜、中國與巴黎和會」,碩士論文,私立輔仁大學中國歷史研究所,1971。
    林明德,「華盛頓會議與中日關係」,《歷史學報》(師大),第6期,1978年5月,頁439-473。
    吳圳義,「華盛頓會議期間贖回膠濟鐵路之談判」,《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64期,1992年3月,頁33-67。
    吳相湘,「〈魯案善後月報特刊—鐵路〉前言」,《傳記文學》,第19卷,第4期,1971年10月,頁97。
    吳翎君,「北洋政府外交部對華盛頓會議之決策與民意參與—北洋外交初探」,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he Humanities,第7期,1997年10月,頁167-198。
    李佳白,「論日本外交政策之步驟」,《東方雜誌》,第12卷,第3號,1915年3月。
    李佳白,「論日本對於東亞之大志」,《東方雜誌》,第12卷,第3號,1915年3月。
    李俊熙,「日本對山東的殖民經營1914—1922」,博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1995。
    李恩涵,「研究中國近代史的趨勢與必要參考書目」,《近代中國史事研究論集》,台北:商務印書館,1982,頁561-585。
    李紹盛,「〈華盛頓會議之中國問題〉前言」,《國魂》,第336期,1973年11月,頁52-53。
    李紹盛,「華盛頓會議五十週年(中)—華盛頓會議討論中國問題之中外評論」,《民主憲政》,第42卷,第9期,1972年9月,頁16-18。
    沈雲龍,「參加太平洋會議之經過」,《傳記文學》,第24卷,第6期,1974年6月,頁97-104。
    沈雲龍,「山東問題與倒閣風潮(上、下)」,《傳記文學》,第25卷,第1、2期,1974年7月、8月,頁82-89、90-97。
    武育幹,「太平洋會議與中國」,《東方雜誌》,第18卷,第18、19合號,1921年10月。
    何貴菴,「濟順兩路與中國前途之關係」,《東方雜誌》,第16卷,第9號,1919年9月。
    金問泗,「山東問題之我見」,《傳記文學》,第9卷,第1期,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頁8-11。
    金問泗,「華盛頓會議對我國問題之處理」,《傳記文學》,第9卷,第3期,1966年9月。
    東方雜誌社編,「山東問題之經過事實」,《東方雜誌》,第16卷,第9號,1919年9月。
    胡學愚,「歐洲大戰中之日本」,《東方雜誌》,第14卷,第1號,1917年1月。
    施塔福,「山東問題乃道義問題」,《東方雜誌》,第16卷,第11號,1919年11月。
    袁成毅,「重評巴黎和會上的中國外交」,《杭州師範學院學報》,1995年2月,頁68-73。
    黃惟志,「華盛頓會議提倡之經過」,《東方雜誌》,第18卷,第18、19合號,1921年10月。
    黃尊嚴,「1914—1922年日本在山東的非法貿易和走私活動」,《齊魯學刊》,1994年6月,頁122-129。
    孫幾伊,「太平洋會議之面面觀」,《東方雜誌》,第18卷,第18、19合號,1921年10月。
    戚世皓,「山東問題與一九一九年巴黎和會」,《中國歷史學會史學集刊》,第19期,1987年7月,頁343-358。
    張玉法,「評〈德國侵略山東史〉(王守中著)」,《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第6期,1988年9月,頁209-211。
    張春蘭,「顧維鈞的和會外交—以收回山東主權問題為中心」,《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集刊》,第23期(下),1994年6月,頁29-52。
    陳昭璇,「幣原喜重郎的對華政策(一九二四—一九二七)」,碩士論文,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1984。
    彭先進,「段祺瑞推動中國參加歐戰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1970。
    廖敏淑,「巴黎和會與中國外交」,碩士論文,台中:國立中興大學歷史學研究所,1998。
    鄧平三,「青島之面面觀」,《東方雜誌》,第17卷,第18號,1920年9月。
    稻原勝治著,陳嘉異譯,「軍備限制與太平洋會議之提議」,《東方雜誌》,第18卷,第18、19合號,1921年10月。
    樂炳南,「日本第一次山東出兵」,《史原》,第3期,1972年9月,頁139-170。
    閻沁□,「英國在華盛頓會議中對於處理有關中國問題之態度」,《中國現代史專題研究報告》,第5期,1974年3月。
    劉彥,「太平洋會議與我國提案」,《東方雜誌》,第18卷,第17號,1921年9月。
    薛洛威(Miles M. Sherower)著,漁隱譯,「日本之帝國主義」,《東方雜誌》,第18卷,第18、19合號,1921年10月。
    藍辛著,東方雜誌社譯,「巴黎和會與山東問題」,《東方雜誌》,第18卷,第7號,1921年4月。
    瞿世英,「太平洋問題與太平洋會議」,《東方雜誌》,第18卷,第18、19合號,1921年10月。
    羅家倫,「我對於中國在華盛頓會議之觀察」,《東方雜誌》,第19卷,第2號,1922年1月。
    顧維鈞,「巴黎和會的回憶」,《傳記文學》,第7卷,第6期。
    二、 英文部分
    檔案、報紙
    E. L. Woodward and Rohan Butter ed., Documents on British Foreign Policy 1919-1930, London: Her Majesty’s Stationary Office, 1945.
    Great Britain, Foreign Office, F. O. Confidential Print, 405.
    North-China Herald and Supreme Court and Consular Gazette. Shanghai.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States, Papers Relat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Foreign Affair, 1915, Washington D. C.: The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24.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the States, Foreign Relations of the United States, 1922, Vol. I, Washington D. 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38.
    W. W. Willoughby, China at the Conference-A Report, Baltimore: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22.
    專著
    Bailey, Thomas A., A Diplomatic History of the American People. New York: Appleton-Century-Crofts, 1970.
    Bau, Minchien Joshau, The Foreign Relations of China: a history and a survey. New York: Fleming H. Revell, 1922.
    Braisted, William R., The United States Navy in the Pacific, 1909-1922. Austin: University of Texas Press, 1971.
    Burns, Richard Dean and Edward M. Bennett, Eds. Diplomats in Crisis: United States-Chinese-Japanese relations, 1919-1941. Santa Barbara, Calif: ABC-Clio, 1974.
    Campbell, Charles S. Jr., Special Interests and Open Door Polic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51.
    Carr, E. H., The Twenty Years’ Crisis, 1919-1939. London: The Macmillan Press, 1981.
    Chi, Madeleine, China Diplomacy, 1914-1918.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70.
    Chin, Wen-ssu. (金問泗) China at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in 1919. New York: St. John’s University Press, 1961.
    Chu, Pao-chin. (朱寶縉) V. K. Wellington Koo: A Case Study of China’s Diplomat and Diplomacy of Nationalism, 1912-1966. Hong Kong: Chinese University Press, 1981.
    Clyde, Paul Hibbert, United States Policy Toward China: Diplomatic and Public Documents, 1839-1939. New York: Russell & Russell, 1964.
    Cohen, Warren I. America’s Response to China. 3rd ed.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0.
    Feng, Djen Djang, The diplomatic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Germany since 1898. Taipei: Ch’eng Wen Publishing Co., 1971.
    Fifield, Russell H., Woodrow Wilson and the Far East: the Diplomacy of the Shantung Questions. New York: Thomas Y. Growell, 1952.
    Griswold, Alfred Whitney. The Far Eastern Policy of the United State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1962.
    Iriye, Akira. (入江昭) After Imperialism: The Search for a New Order in the Far East, 1921-1931. Cambridge, Mass.: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1965.
    Iriye, Akira. (入江昭) Japan and the Wider World : From the mid-nineteenth Century to the Present. New York: Longman, 1997.
    Kawakami, K. K., Japan’s Pacific policy: especially in relation to China, the Far East, and the Washington Conference. New York: E. P. Dutton, 1922.
    Kenneth N. Waltz, Man, the State an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59.
    King, Wunsz. (金問泗) compiled. V. K. Wellington Koo’s Foreign Policy-Some Selected Documents. Arlington: University Publications of America, Inc., 1976.
    King, Wunsz. (金問泗) China at the Paris Peace Conference in 1919. New York: St. John’s University Press, 1961.
    King, Wunsz. (金問泗) China at the Washington conference 1921-22. New York: St. John’s University Press, 1963.
    Langer, William L., The Diplomacy of Imperialism, 1890-1902. New York: Alfred A. Knopf, 1951.
    Li, Tien-yi, Woodrow Wilson’s China Policy: 1913-1917. New York: Octagon Books, 1969.
    Lowe, Peter, Great Britain and Japan 1911-1915: A Study of British Far Eastern Policy. New York: St. Martin’s, 1969.
    MacNair, Harley Farnsworth and Morse, Hosea Ballou, Far Eastern International Relations. New York: Russell & Russell, 1967.
    Neu, Charles E., The Troubled Encounter: The United States and Japan. New York: John Wiley, 1975.
    Nevins, Allan and Hacker, Louis M. ed., The United States and Its Place in World Affairs. Boston: D. C. Heath and Company, 1943.
    Nish, Ian H., Alliance in Decline: A Study in Anglo-Japanese Relations, 1908-1923. London: Athlone Press, 1972.
    Pollard, Robert Thomas, China’s Foreign Relations, 1917-1931. New York: Arno Press, 1970.
    Pratt, Julius W., A History of United States Foreign Policy. New Jersey: Printice-Hall, 1980.
    Toynbee, Arnold J., Survey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1920-23. London: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25.
    Van Alstyne, Richard W., The United States and East Asia. New York: W. W. Notern & Company, Inc., 1973.
    Varg, Paul A., The Making of a Myth: The United States and China. East Lansing: Michigan State University Press, 1968.
    Willoughby, W. W., Foreign Rights and Interests in China, Vol. I. Baltimor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27.
    Wood, Ge-Zay, The Shantung question: a study in diplomacy and world politics. New York: Revell, 1922.
    Woodhead H. G. ed., The China Year Book 1921-1923. Nendeln, Liechtenstein: Kraus Reprint ; Division of Kraus-Thomson Organization, 1969-1974.
    Yu, Te-jen, The Japanese Struggle for World Empire. New York: Vantage Press, 1967.
    論文
    Gowen, Robert J., “Great Britain and the Twenty-one demands: Cooperation versus Effacement,” Journal of Modern History, No. 63. March 1971, pp. 76-106.
    May, Ernest R., “American Policy and Japan’s Entrance into World War I,” Mississippi Valley Historical Review, No. XL. September 1953, pp. 270-290.
    Pugach, Noel, “Making the Open Door Work: Paul S. Reinsch in China, 1913-1919,”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No. 38. May 1969, pp. 157-175.
    Wei, Liang-tsai, “Sino-American Relations, 1913-1945: Years of Uneasy Friendship,” 《國立政治大學歷史學報》,6期,民國77年9月,頁185-219。
    Yim, Kwanha., “Yuan Shih-k’ai and the Japanese,” Journal of Asian Studies, Vol. XXIV, No.1. 1964, pp. 63-73.
    三、 日文部分
    檔案
    日本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大正十年(1921)第二冊,東京:外務省,1975。
    日本外務省編,《日本外交文書》,③Ё⑦Ь⑦會議(下),東京:外務省,1978。
    日本外務省編,《日本外交年表並主要文書(上、下)》,東京:原書房,1966。
    專著
    小幡酉吉傳記刊行會編,《小幡酉吉》,東京:小幡酉吉傳記刊行會,1957。
    鹿島守之助,《日本外交政策ソ史的考察》,東京:鹿島研究所,1959。
    葛生能久,《日支交涉外史》,東京:黑龍會出版部,1938。
    幣原喜重郎,《外交五十年》,東京:讀賣新聞社,1951。
    幣原平和財團編,《幣原喜重郎》,東京:幣原平和財團,1955。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外交學系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206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外交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293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