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497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24348      Online Users : 82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4977


    Title: 《老子》與《莊子》的天道政治思想
    Authors: 洪已軒
    Contributors: 蔡明田
    洪已軒
    Keywords: 天道
    政治思想
    老子
    莊子
    道家
    Date: 2001
    Issue Date: 2016-04-15 16:03:58 (UTC+8)
    Abstract: 老子與莊子提出天道政治的用意在於「崇本息末」,所崇之本者「天道」是也,所息之末者巧術、詐偽也。老子觀閱天地之變化,體知宇宙之常道,所以崇 「天道」以明「人事」,欲以天道之理想來提昇、美化現實的政治。因此天道政治是落實在現實層面而又有高遠理想的政治理論,是落實在人倫日用之中的,是不外日用飲食之間的「樸素之道」。
    天人關係可以說是天道政治最重要的基礎,大體而言老子與莊子的天人關係可以說是一種「法天」的思想,不過從《莊子》〈內篇〉中可以看出莊子對於天人關係可分為天人有「必然之分」、「本然之合」以及「應然之合」三種關係,而天人的應然之合就是透過德性的修養以及氣功的修煉以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然而商、周時期「天命王權」的政治型態卻是由巫現透過巫術以達到神人合一,又在「絕地天通」之後帝王變成為上帝在人世間唯一的代言人,也就是說帝王代替上帝來統治天下,他的權威是上帝(天)所賦予的,因此其權威是不容懷疑,不可挑戰的。然而周人從夏、商覆滅的經驗中得到了「天命靡常」的教訓,又從文王受命的經驗中得知只有敬德、保民才能受天之佑、得天之命,雖然周人仍然信仰「天命王權」,而且西周統治者敬畏天命的原因並不只是道德上的因素,不過由於敬、德觀念的滲入是以進一步促使了天道政治思想的萌芽。
    「天人合一」與「天命王權」可以說是天道政治的思想基礎,而天道治政思想的內涵在實質內容上則是「無為而治」;在理想型態上則是「太上之治」;在行動方略上則是「虛順而化」。從老子「動善時」的觀念來看,無為而治強調的是在問題發生之前能「為之於未有」,而如果是問題已經發生則處之以「曲全」之道,又在問題解決之後還要能「功成無名」。而此無為而治之道在《莊子》則是以「庖丁解牛」的寓言展現。其次,天道政治的理想則是太上之治「下知有之」的理想,也就是聖人以無為的方式來為政治國,而在功成事遂之後復能不居功,是以人民僅知有君王與政府的存在,卻不知其有什麼作為,而此「下之有知」的太上之治落實下來所呈現的就是「小國寡民」與「至德之世」。
    最後在行動方略上則是「虛順而化」的辦法,老子並不否認剛強能勝柔弱的經驗法則,但是柔弱能勝剛強也是眾所週知的經驗法則,老子以水作比喻,滴水不斷則能穿石,洪水過後木石不流。(另外「氣」的性質也與水一樣)因為剛強之上必定還有一個更剛強者,因此老子並不欣賞這種自以為是的強,他所欣賞的是如水、氣-樣能柔弱也能剛強的「柔強」,這種以柔克剛的方略在《莊子》則是 「順人而不失己」、「伴君如伴虎」的柔化方式。因此天道政治雖然也同意在不得已的情況下使用武力解決問題,然而「虛順而化」這種不流血的革命行動才是老子與莊子所欣賞的。
    總而言之,《老子》與《莊子》的天道政治思想可以歸結為以下五點特色:
    Reference: 一、 基本資料:(依作者年代先後順序排列)
    1、王弼,<道德真經註>。
    2、--,<老子微旨例略>。
    3、河上公,<道德真經注>。
    4、郭象,<莊子注>。
    5、傅奕,<道德經古本篇>。
    6、成玄英,<莊子疏>。
    7、范應元,<老子道德經古本集註>。
    8、吳澄,<道德真經注>。
    9、薛蕙,<老子集解>。
    10、釋德清,<老子道德經憨山解>。
    11、---,<莊子內篇憨山注>。
    12、焦竑,<老子翼>。
    13、--,<莊子翼>。
    14、王夫之,<莊子解>。
    15、---,<莊子通>。
    16、郭慶藩,<莊子集釋>。
    17、王先謙,<莊子集解>。
    18、俞越,<老子平議>。
    19、--,<莊子平議>。
    20、奚桐,<老子集解>。
    21、--,<莊子補註>。
    22、高亨,<老子正詁>。
    23、--,<莊子新箋>。
    (以上皆輯錄於嚴靈峰先生所編,藝文印書館印行的<無求備齋老子集成、初編>;<無求備齋老子集成、續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初編>;<無求備齋莊子集成、續編>之中。)
    24、嚴復,<評點老子道德經>,台北:廣文,民50、2。
    25、蔣錫昌,<老子校詁>,台北:東昇,民69、4。
    26、朱謙之,<老子校釋>,北京:中華書局,1996、8。
    27、屈萬里,<詩經詮釋>,台北:聯經,1999、4。
    28、---,<尚書集釋>,台北:聯經,民83、11。
    29、嚴靈峰,<道家四子新編>,台北:商務,民57、10。
    30、王叔岷,<莊子校詮>,台北: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民83、4。
    二、 一般資料:(依作者姓氏筆劃順序排列)
    1、丁原植,<郭店竹簡老子釋析研究>,台北:萬卷樓,民87。
    2、王叔岷,<先秦道法思想講稿>,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國文哲研究所,民81、5。
    3、---,<莊學管窺>,台北:藝文印書館,民61、3。
    4、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台北:黎明,民78。
    5、王建文,<奉天承運--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台北:東大,民84、6。
    6、王博,<老子思想的史官特色>,台北:文津,民82、11。
    7、王煜,<老莊思想論集>,台北:聯經,民82、10。
    8、王德有,<以道觀之--莊子哲學的視角>,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
    9、尹振環,<帛書老子釋析--論帛書老子將會取代今本老子>,貴州人民出版社,1998、10。
    10、古隸、周英,<老子通>,台北:麗文,1995、7。
    11、江曉原,<天學真原>,遼寧教育出版社,1991、11。
    12、---,<天學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9。
    13、李杜,<中西哲學思想中的天道與上帝>,台北:聯經,民69、7。
    14、--,<中國古代天道思想論>,台北:藍燈,民81、9。
    15、李學勤 主編,<中國古代文明與國家形成研究>,雲南人民出版社,1997、12。
    16、李存山,<中國氣論探源與發微>,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0、12。
    17、李大華,<生命存在與境界超越>,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1。
    18、杜正勝,<周代城邦>,台北:聯經,1998、4。
    19、金白炫,<莊子哲學中天人之際研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民75、8。
    20、周桂鈿,<中國傳統哲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1990。
    21、吳光明,<莊子>,台北:東大,民81。
    22、胡楚生,<老莊研究>,台北:學生書局,民81、10。
    23、徐復觀,<中國人性論史>,台北:商務,1994、4。
    24、---,<中國藝術精神>,台北:學生書局,民65。
    25、---,<儒家政治思想與民主自由人權>,台北:八十年代出版社,民68。
    26、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導論篇>(修訂版),台北:學生書局,民75。
    27、---,<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修訂版),台北:學生書局,民67。
    28、---,<中西哲學思想之比較論文集>(修訂版),台北:學生書局,民77。
    29、高柏園,<莊子內七篇思想研究>,台北:文津,民81、4。
    30、高懷民,<大易哲學論>,作者自行出版,民77、7。
    31、---,<偉大的孕育>,作者自行出版,民88、2。
    32、袁保新,<老子哲學之詮釋與重建>,台北:文津,民80。
    33、崔仁義,<荊門郭店楚簡老子研究>,北京:新華,1993。
    34、崔大華,<莊學研究--中國哲學一個觀念淵源的歷史考察>,北京人民出版社,1992。
    35、陳鼓應,<老子今註今譯及評介>(修訂版),台北:商務,1995、4。
    36、---,<莊子今註今譯>(修訂版),台北:商務,1999、11。
    37、---,<老莊新論>,台北:五南,民82。
    38、張岱年,<中國哲學大綱>,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7、4。
    39、張榮明,<殷周政治與宗教>,台北:五南,民86、5。
    40、---,<中國古代氣功與先秦哲學>,台北:桂冠,1994、3。
    41、張世英,<天人之際--中西哲學的困惑與選擇>,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2。
    42、張精華,<莊子哲學辨析>,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4。
    43、張立文,<中國哲學發展範疇史><天道篇>、<人道篇>,台北:五南,民86。
    44、許抗生,<老子研究>,台北:水牛,民82、3。
    45、---,<帛書老子注釋與研究>(增訂版),浙江人民出版社,1985。
    46、---,<老子與道家>,北京:新華,1993。
    47、許倬雲,<西周史>(修訂版),台北:聯經,民82、2。
    48、黃公偉,<道家哲學體系探微>,台北:新文豐,民70、8。
    49、黃釗 主編,<道家思想史綱>,湖南師範大學出版社,1991、7。
    50、程兆熊,<道家思想--老莊大義>,台北:明文書局,民74、12。
    51、勞思光,<中國哲學史>,香港:友聯,1980、6。
    52、葉海煙,<老莊哲學新論>,台北:文津,1997、9。
    53、馮天瑜,<中華元典精神>,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5。
    54、傅佩榮,<儒道天論發微>,台北:學生書局,民77、8。
    55、賀榮一,<老子之道治主義>,台北:五南,民77、5。
    56、楊慧傑,<天人關係論--中國文化一個基本關係的探討>,台北:大林出版社,民70、1。
    57、蒙培元,<中國哲學主體思維>,北京:東方出版社,1993、8。
    58、蔡明田,<老子的政治思想>,台北:藝文印書館,民65、5。
    59、---,<莊子的政治思想>,台北:藝文印書館,民59、2。
    60、劉澤華 主編,<中國傳統政治思維>,吉林教育出版社,1991、10。
    61、劉笑敢,<莊子哲學及其演變>,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93、3。
    62、---,<老子>,台北:東大,民86、4。
    63、劉康德,<陰性文化>,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4。
    64、鄭世根,<莊子氣化論>,台北:學生書局,民82。
    65、錢穆,<莊老通辨>,台北:東大,民82、1。
    66、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民81、10。
    67、魏元珪,<老子思想體系探索>,台北:新文豐,民86。
    68、魏啟鵬,<楚簡老子柬釋>,台北:萬卷樓,民88。
    69、羅尚賢,<老子通解>,廣東教育出版社,1996、7。
    70、嚴靈峰,<老子達解>,台北:藝文印書館,民72、8。
    71、龐樸,<一分為三--中國傳統思想考釋>,深圳:海天出版社,1998、1。
    72、--,<稂莠集--中國文化與哲學論集>,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3。
    三、 期刊、論文
    1、丸山敏秋,<中國古代氣論的特質>,收錄於:<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1993、3。
    2、王德有,<簡論「道法自然」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影響>,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6。
    3、王世舜、王蒨,<莊子氣論發微>,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1。
    4、王博,<關於郭店楚墓竹簡老子的結構與性質--兼論其與通行本老子的關係>,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
    5、石元康,<自發的秩序與無為而治>,收錄於:<當代自由主義理論>,台北:聯經,1998、4。
    6、成中英,<邁向和諧化辨證觀的建立--和諧及衝突在中國哲學內的地位>,輯錄於:<知識與價值--和諧、真理與正義之探索>,台北:聯經,民78、10。
    7、朱伯崑,<莊學生死觀的特徵及其影響--兼論道家生死觀的演變過程>,道家文化研究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
    8、---,<道家的思維方式與中國形上學傳統>,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9、池田知久,<中國古代哲學中的混沌>,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1。
    10、----,<老子的「道器論」--基於馬王堆漢墓帛書本>,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二輯,1998、1。
    11、余英時,<唐、宋、明三帝老子註中之治術發微>,收錄於:<歷史與思想>,台北:聯經,1997、6。
    12、李存山,<從郭店楚簡看早期道儒關係>,中國哲學第二十期,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1。
    13、---,<莊子的薪火之喻與「懸解」>,道家文化研究第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6。
    14、杜維明,<論儒家的「體知」--德性之知的涵義>,收錄於:<儒家倫理研討會論文集>,新加坡:東亞哲學研究所,1987、1。
    15、沈清松,<郭店竹簡老子的道論與宇宙論--相關文本的解讀與比較>,中國哲學第二十一期,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1。
    16、吳相武,<老子小國寡民新解>,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
    17、吳光明,<莊子的身體思維>,收錄於:<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1993、3。
    18、林鎮國,<莊子轉俗成真之理論結構>,台灣師範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集刊第二十二期,民67、6。
    19、林聰舜,<論莊子的「大小之辯」與「齊物」及其關係>,漢學研究第五卷第二期,民76、12。
    20、胡家聰,<帛書「道原」和老子論道的比較>,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8。
    21、---,<道家黃老學的「天、地、人」一體觀>,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1。
    22、金吾倫,<道實在的雙重結構>,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1。
    23、柳存仁,<道家與道術>,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
    24、孫廣德,<先秦儒道法三家的無為而治思想>,收錄於:<第一屆中國思想史討論會論文集>,東海大學文學院,民78、12。
    25、---,<我國古代政治思想中的天道觀>,收錄於:<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台北:桂冠,1999、6。
    26、高柏園,<就無為而治,論儒道法三家之異同>,收錄於:<第一屆中國思想史討論會論文集>,東海大學文學院,民78、12。
    27、卿希泰、姜生,<「天之道」與「人之道」--道家倫理的二元結構對中國倫理的影響>,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六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4。
    28、張亨,<「天人合一」的原始及其轉化>,收錄於:<思文之際論集--儒道思想的現代詮釋>,台北:允晨文化,民86、11。
    29、--,<莊子哲學與神話思想--道家思想溯源>,同上。
    30、張立文,<論簡本老子與儒家思想的互補互濟>,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
    31、許抗生,<初讀郭店竹簡老子>,中國哲學第二十期,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1。
    32、陳鼓應,<道家的和諧觀>,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五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3。
    33、---,<從郭店簡本看老子「尚仁」及「守中」思想>,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
    34、葉海煙,<「太一生水」與莊子的宇宙觀>,中國哲學第二十一期,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1。
    35、馮天瑜,<「終極關懷」的儒道兩走向>,道家文化研究第八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11。
    36、楊儒賓,<道與玄牝>,收錄於:<先秦道家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哲學系,民87、4。
    37、---,<支離與踐形--論先秦思想裡的兩種身體觀>,收錄於:<中國古代思想中的氣論及身體觀>,台北:巨流,1993、3。
    38、廖名春,<老子「無為而無不為」說新證>,中國哲學第二十期,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1。
    39、蒙培元,<老莊哲學思維特徵>,道家文化研究第二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2。
    40、---,<自由與自然--莊子的心靈境界說>,道家文化研究第十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8。
    41、---,<論自然--道家哲學的基本觀念>,道家文化研究第十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7。
    42、蔡明田,<老子德治思想論略>,政治學報第九期,中國政治學會,民70、12。
    43、---,<論老子的善道>,收錄於:<第一次道學會議會後論文集>,中華民國老莊學會,民77、1。
    44、---,<論老子的無為思想>,收錄於:<慶祝朱建民先生七十華誕論文集>,台北:正中書局,民67、4。
    45、---,<莊子逍遙遊篇的聖王思想>,東方雜誌副刊第十三卷第十一期,民69、5。
    46、---,<莊子應帝王篇的應治思想>,政治大學學報第四十二期,民69、12。
    47、---,<論莊子的混沌寓言>,東方雜誌副刊第十八卷第十一期。
    48、---,<論應帝王的道術--莊子內篇管窺>,政治學論叢,台北:聯經,民69、1。
    49、---,<德合天地、道濟天下--先秦儒道思想中的理想人格>,收錄於:<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一)理想與現實>,台北:聯經,民 85、6。
    50、---,<先秦政治思想中的禪讓觀念>,國立政治大學學報第六十期,民78、12。
    51、蔡英文,<天人之際--傳統思想中的宇宙意識>,收錄於:<中國文化新論--思想篇(二)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民85、12。
    52、劉蔚華,<論道家的自然哲學>,道家文化研究第四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4、3。
    53、劉福增,<老子的「柔弱勝剛強」>,收錄於:<先秦道家思想研討會論文集>,台灣大學哲學系,民87、4。
    54、龐樸,<古墓新知--漫讀郭店楚簡>,中國哲學第二十期,遼寧教育出版社,1999、1。
    55、--,<「太一生水」說>,中國哲學第二十一期,遼寧教育出版社,2000、1。
    56、--,<一種有機的宇宙生成圖式--介紹楚簡「太一生水」>,道家文化研究第十七輯,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8。
    四、 學位論文
    1、毛忠民,<莊子氣論思想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民86。
    2、任金子,<老子「聖人之道」研究>,輔仁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76、6。
    3、吳濟安,<孔子與老子政治思想之比較研究--以無為而治論為主軸>,政治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5。
    4、李志勇,<孟子與莊子修養論之比較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79、6。
    5、林俊宏,<莊子的政治觀--一個思想典範的詮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0、12。
    6、婁世麗,<莊子氣論探微>,台灣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1。
    7、郭應哲,<莊子明王之治>,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80、5。
    8、張安東,<莊子天道思想之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民73、6。
    9、黃漢青,<莊子內篇與外雜篇比較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民73、6。
    10、黃漢光,<老子「無」的哲學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72、12。
    11、曾崑崙,<老子哲學中自然無為思想之研究>,台灣大學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72、5。
    12、楊慶豐,<孔子與老子思想之比較研究>,文化大學哲學研究所博士論文,民80、6。
    13、盧瑞鍾,<先秦天道觀念之研究>,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63、6。
    14、謝耀國,<論莊子之「成心」與「道心」>,香港大學新亞研究所哲學組碩士論文,民78。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政治學系
    8725201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18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Department of Political Science]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index.html0KbHTML236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