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3447
|
Title: | 台灣民間「給神明作契子」的儀式-以雲林海豐堡和布嶼西堡為例 Rite of "Ho sing-ming tha kai-gya" in the Jun-Ling area |
Authors: | 李艾珍 Lee, Ai-Chen |
Contributors: | 黃維憲 Huang, Wei-Xian 李艾珍 Lee, Ai-Chen |
Keywords: | 過渡儀式 儀式 雲林 rites of passage rite Jun-Ling |
Date: | 2000 |
Issue Date: | 2016-03-31 16:43:51 (UTC+8) |
Abstract: | 本論文主要在探討雲林地區「給神明作契子」的現象,主要的研究地區是海豐堡和布嶼西堡二地。本研究針對廟方、契子和其家人三方面作深入的研究,從過渡儀式、傳統觀念中不潔的概念、民俗醫療為理論基礎,分析孩子「給神明作契子」的原因、儀式的進行、影響和社會意義。
本研究主要的發現有以下幾點:
1. 「給神明作契子」儀式的操控者是孩子的父母、家人,而儀式主要治療的對象除了契子以外,還有契子的家人。
2. 從契子家人的觀點出發,在「給神明作契子」的原因方面,可分為四種:「歹育飼」、家中男丁不旺、家族或地方上的傳統習慣、其它的原因。而父母讓孩子「給神明作契子」,主要的心態有二:一是治療性的心態,一是預防性的心態。
3. 在「給神明作契子」的社會意義方面,此儀式主要是處理社會上個人脫序的問題,經過儀式的進行,使個體恢復正常。所以無論在契子或其家人的身上,「給神明作契子」的儀式都展現了過渡儀式的意義。另一方面,從民俗醫療的觀點來看,「給神明作契子」的儀式是一種治療,對於契子來說,它主要是解決社會文化的疾病,同時它也對契子的家人,產生了心理治療的效果。
4. 除此之外,本研究也分析了不同類型的廟宇對於「給神明作契子」的態度。簡單的區分,廟方對於「給神明作契子」事宜的辦理,主要有三種型態:積極推銷型、維持傳統型、消極處理型。
最後,作者整合整個研究的發現,並提出未來研究的方向,認為可更進一步結合村落中的人、神和廟宇,描繪出一個真實生活的圖像。 |
Reference: | 一、雲林縣相關資料
仇德哉 編
1977 《雲林縣志稿》卷首大事紀。斗六:雲林縣政府。
1980 《雲林縣志稿》卷二人民志宗教篇。斗六:雲林縣政府。
1980 《雲林縣志稿》卷三事志地政篇。斗六: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寺廟文獻大觀編刊委員會 編
1972 台灣省雲林縣寺廟文獻大觀。斗六:雲林縣寺廟文獻大觀編刊委員會。
雲林縣政府 編
1994 雲林縣寺廟名冊。斗六:雲林縣政府。
1996 雲林縣統計彙編。斗六:雲林縣政府。
雲林縣發展史委員會 編
1997 雲林縣發展史。斗六:雲林縣政府。
五條港安西府管理委員會 編
1999 五條港安西府簡介。台西:五條港安西府。
馬鳴山鎮安宮管理委員會 編
1998 馬鳴山鎮安宮沿革誌。褒忠:馬鳴山鎮安宮。
麥寮拱範宮管理委員會 編
1999 麥寮鄉拱範宮沿革誌。麥寮:麥寮拱範宮。1
二、中文書目
安培明義
1992 台灣地名研究。台北:武陵。
李亦園
1972 從若干儀式行為看中國國民性的一面,李亦園、楊國樞合編<中國人的性格>,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1984 傳統民間信仰與現代生活,中華文化復興月刊 16(1):62-73。
1989 和諧與均衡-民間信仰中的宇宙詮釋與心靈慰藉模型,林治平編,<現代人心靈真空及其補償>,台北:宇宙光。
1992 文化的圖像-宗教與族群的文化觀察,台北:允晨。
1996 傳統中國價值觀與華人健康行為特性,曾文星編,<華人心理與治療>,台北:桂冠。
1998 宗教與神話論集,台北:立緒。
李豐楙
1989 鎮瀾宮建醮科儀之探討,民俗曲藝58:23-45。
1991 台灣儀式戲劇中的諧噱性-以逆教法教主的考察,民俗曲藝71:174-210。
1995 複合與變革:台灣道教拔度儀式中的目連戲。民俗曲藝94/95:83-116。
1996 台灣東港平安祭典的王爺繞境與合境平安,民俗曲藝85:273-323。
1998 東港迎王:東港東隆宮丁丑正科平安祭典,台北:台灣學生。
1999 煞:一個非常的宇宙現象,歷史月刊132:36-41。
宋錦秀
1986 蘭陽地傀儡戲的除煞儀式。台大人類學所碩士論文。
1987 傀儡戲祭典儀式之演出:簡說蘭陽地傀儡戲的除煞儀式,台灣文獻39(4):43-60。
1994 傀儡、除煞和象徵。台北:稻香。
呂理政
1991 宗教信仰與社會生活-談台灣民間信仰的幾個面向,民俗藝曲, 69:5-22。
林本炫
2000 社會網路個人宗教信仰變遷中的作用,思與言37(2):173-208。
林美容
1993 台灣人的社會與信仰 ,台北:自立晚報。
1995 從台灣南部的巖仔來看台灣的民間佛教,思與言33(2):1-37。
林瑋嬪
1990 火樹銀花耀通宵:鹽水蜂炮儀式分析。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99 漢人治病儀式-以一個台灣西南農村為例。「知識、研究與教學-人類學場域的對話」研討會論文,台灣大學人類學研究所。
周雪惠
1989 台灣民間信仰的宗教儀式行為之探討,東海大學社會學所碩士論文。
洪明灶
1995 信實可靠的上帝兒--淺談神人之間契約,台北:雅歌。
洪敏麟
1983 台灣舊地名沿革,台中:台灣省文獻會。
胡幼慧
1997 質性研究,台北:巨流。
徐宏圖
1999 浙江省磐安縣樹德堂道壇科儀彙編,台北:新文豐。
容世誠
1995 北斗戲的神話與儀式,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79:63-86。
高怡平
1993 澎湖離島果葉村的犒軍儀式與儀式象徵,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所碩士論文。
翁玲玲
1992 漢人婦女產後作月子儀式的行為探討,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所碩士論文。
夏建中
1998 文化人類學理論學派-文化研究的歷史,北京:中國人民大學。
許嘉明、蔡金蓉
1994 雲林縣「國姓公過股」研究。台北:漢學中心。
梁志輝
1996 區域歷史與族群:清代雲林地區平埔族群討論。平埔族群的區域研究學術研究會。中研院民族所。
陳緯華
1997 基隆中元祭-儀式、文化與記憶,政治大學民族所碩士論文。
張苙雲
1998 醫療與社會:醫療社會學的探索,台北:巨流。
張珣
1993 台灣人收驚儀式與魂魄觀,黃應貴編,<人觀、意義與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所。
1994 疾病與文化-台灣民間醫療人類學研究論集,台北:稻鄉。
1995 光復後台灣人類學漢人宗教研究之回顧,中央研究院民族所期刊,81:163-251。
張傳璽
1995 中國歷代契約會編考釋,北京:北京大學。
黃文博
1991 台灣風土傳奇 ,台北:台原。
黃金麟
1996 儀式與論述-民初科玄論戰的論述分析,國科會研究彙刊:人文與社會,5(2):231-249。
黃美英
1994 台灣媽祖的香火與儀式。台北:自立晚報。
游謙
1994 宿命與非宿命:以宜蘭地區神明收契子的習俗為例,莊英章、潘英海主編,<台灣與福建社會文化論文集(二)>。
董芳苑
1975 台灣民間宗教信仰,長青。
1982 台灣民間信仰的認識,台灣文獻 33(4):93-103。
1994 台灣民間信仰的正視,台灣神學論刊 16:49-74。
1995 台灣民間信仰的社會功能,歷史月刊86:74-80。
熊鈍生主編
1980 辭海,台北:台灣中華。
蔡金蓉
1998 跨部落的祭祀活動及人群結合-以雲林縣「國姓公過股」為例。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蔡懋棠
1975 本省民間信仰雜談 , 台灣風物 25(3):3-5。
劉枝萬
1972 台灣台北縣中和鄉建醮祭典,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33:135-164。
1983 台灣民間信仰論集,台北:聯經。
1989 台灣的民間信仰 ,台灣風物 39(1):79-107。
1994 台灣民間信仰之調查研究,台灣風物 44(1):15-29。
鄭志明
1998 神明的由來-台灣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1999 台灣新興宗教現象-傳統信仰篇,嘉義:南華管理學院。
簡美玲
1994 疾病行為與文化詮釋-阿美族的醫療體係與家庭健康文化。清華大學社會人類學所碩士論文。
Kleinman ,Arthur著 張珣譯
1999 文化建構病痛經驗與行為:中國文化內的情感與症狀,思與言37(1):241-272。
三、 英文書目
Babbie, Earl R
1998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CA:Wadsworth.
Crabtree, Benjamin & Miller, William
1992 Doing Qualitative Research.London:SAGE.
Douglas, Mary
1973 Natural Symbols:Explorations in cosmology. New York:Vintage Books.
1995 Purity and Danger:an analysis of the concepts of pollution and taboo. New York:Routledge.
Douglas, Mary & Wildavsky, Aaron
1981 Risk and culture:an essay on the selection of technical and environmental dangers. Berkeley: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Durkheim, Emile
1995 The Elementary Forms of Religion. New York:Free Press.
Geertz, Clifford
1974 The Interpretation of Culture. New York:Basic Book.
Gennep, Arnold
1960 The Rite of passage. Chicago:University of Chicago.
Jorgensen, Danny L
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Calif.:Sage.
Kleinman, Arthur
1988 Rethinking psychiatry:from cultural category to personal experience. New York:Free Press.
Morris, Brian
1987 Anthropological Studies of Religion:An Introductory Text. New York: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Silverman, David
1997 Qualitative research:Theory, Method and Practice. London:SAGE.
Turner, Victor
1976 The Ritual Process. Chicago:Aldine.
1977 Symbols in African Ritual. Janet Dolgin , David Kemnitzer & David Schneider editors..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
1992 From Ritual to Theatre. New York:PAJ.
Wolf, Arthur
1978 Studies in Chinese Society. California:Stanford University press.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系 87254004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A2002001850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index.html | 0Kb | HTML2 | 524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