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166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961/144987 (79%)
造訪人次 : 51992920      線上人數 : 15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667


    題名: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臺澳流播之研究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of Ju Percussion Music School, Focus on the Market of Australia
    作者: 盧梅枝
    Lu, Mei Chih
    貢獻者: 李易諭
    Lee, Yi Yu
    盧梅枝
    Lu, Mei Chih
    關鍵詞: 國際化的動機
    國際化策略
    授權
    五力分析
    競爭優勢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016-03-01 17:19:49 (UTC+8)
    摘要:   國際化是許多產業都會面臨的議題,文化創意產業也不例外,母國市場的成功如何移轉至海外市場是個嚴峻的挑戰,其中的課題包括國際化的動機、國際化的時機、國際化的策略以及國際品牌的經營策略等,無不考驗管理者的管理能力。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是由打擊樂器作為音樂感知培育的媒介,進而提升幼兒至成人的音樂品味,不論其教學法及營運模式,皆為音樂教育產業開拓了嶄新的面貌。在成為臺灣市場的領導品牌之後,基於創辦人的理念以及海外市場的未來發展,開始在澳洲及中國市場設立教學中心。其中,澳洲「布里斯本教學中心」是「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國際化的第一站,又是非華語系市場,能夠在不同於東方思維模式及文化差異極大的地區站穩腳步,實屬不易。因此「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臺澳之間的流播過程非常具有研究價值,若能從中歸納出關鍵成功因素,可供未來音樂教育產業國際化之參考。

      因此,本研究以澳洲「布里斯本教學中心為主體,以個案研究法回溯當初教學中心籌備、成立、營運及行銷等面向,輔以過往國際化議題的文獻整理,發現「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以國際品牌為考量,利用澳洲當地經營者的市場知識,授權品牌經營,臺灣總部掌握教材及師資等關鍵資源,以維持產品及服務的品質,但又讓取得授權者保有回應當地市場的能力與彈性,再搭配外部環境的有利條件,雙方互相合作,共創價值,成為音樂教育產業國際化的成功案例。

      另外,本研究以系統化的歸納方式,整理出個案公司遭遇的困境與成功經驗,並說明個案公司提出的解決方案,希望本論文之付梓,能提供有志於國際化者之參考。
    摘 要 i
    目 次 iii
    表目錄 v
    圖目錄 vii

    第壹章  緒論 1
     第一節 研究背景與動機 1
     第二節 研究目的 3
     第三節 研究範圍 4
     第四節 研究流程 5
     第五節 論文結構 6

    第貳章  文獻探討 7
     第一節 價值鏈分析與五力分析 7
     第二節 Ansoff成長矩陣 11
      一、 市場滲透策略(Market Penetration) 11
      二、 市場開發策略(Market Development) 11
      三、 產品延伸策略(Product Development) 12
      四、 多角化經營策略(Diversification) 12
     第三節 國際化的動機 13
     第四節 國際化的時機 18
      一、 進入時間序列 18
      二、 組織內部適合的時間點 20
     第五節 國際化的策略 22
      一、 併購 22
      二、 直接投資設廠 23
      三、 授權或代理 24
      四、 合資生產 27
      五、 策略聯盟 27
     第六節 國際品牌之經營理論 31

    第參章  研究設計 33
     第一節 研究架構 33
     第二節 研究方法 34
      一、 個案研究法 34
      二、 個案的選擇 35
      三、 個案的資料蒐集 35
      四、 研究限制 37

    第肆章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 39
     第一節 教學系統所屬產業介紹 39
     第二節 朱宗慶打擊樂團隊 40
     第三節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 43
     第四節 教學總部與臺灣地區教學中心的關係 46
     第五節 教學系統國際化概述 49

    第伍章  教學系統、臺澳流播過程 51
     第一節 澳洲市場分析 51
      一、 政治環境 51
      二、 經濟環境 52
      三、 社會環境 53
      四、 科技環境 54
     第二節 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進入澳洲市場 55
      一、 國際化的動機:企業家願景及新市場 55
      二、 國際化策略:授權經營 59
      三、 營運分析 60
      四、 小結 74

    第陸章  結論與建議 77
     第一節 個案結論 77
      一、 國際化的動機 77
      二、 國際化的策略 77
      三、 國際化的時機 78
      四、 國際品牌經營 78
      五、 營運分析 79
     第二節 對組織的建議 80
     第三節 未來研究方向 81

    參考文獻 83

    附 錄 89
    參考文獻: 中文部分(依第一作者筆畫順序)

    1. 于卓民 (2000),國際企業環境與管理,臺北:華泰文化。
    2. 方至民 (2000),企業競爭優勢,臺北:前程企管。
    3. 司徒達賢(2001),策略管理新論-觀念架構與分析方法,臺北:智勝文化。
    4. 朱宗慶 (2001),鼓動:朱宗慶的擊樂記事,臺北:遠流出版社。
    5. 李蘭甫 (1994),國際企業論,臺北:三民書局。
    6. 吳青松 (1996),國際企業管理-理論與實務,臺北:智勝文化。
    7. 吳慧文 (1999),「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研究,中國文化大學藝術研究碩士論文。
    8. 林霈蘭 (2006),從文化創意產業的觀點探討「朱宗慶打擊樂團隊」的多元發展,國立臺北藝術大學文化資源學院藝術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9. 林彩梅(1992),多國籍企業論,臺北:五南出版社。
    10. 施韻涵(2004),臺灣學校音樂教育之西化與本土化,國立成功大學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高登第譯(2002),David A. Aaker與Erich Joachimsthaler著,品牌領導,臺北:天下遠見。
    12. 陳綉里譯(2000),John B. Cullen著,國際企業管理,臺北:華泰文化。
    13. 陳昭穎 (2001),國內廠商品牌授權與代理之決策研究,國立政治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14. 張東隆與Philip D. Grub (1991),臺灣資訊業廠商國際化競爭策略之探討,臺灣經濟金融月刊,第27卷,第11期。
    15. 湯明哲 (2011),策略精論:進階篇,臺北:旗標出版社。
    16. 經濟部中心企業處(2004),2003年中小企業白皮書,臺北:經濟部。
    17. 趙郁文 (2000),國際企業管理:系統化理論與分析,臺北:華泰文化。
    18. 鍾昀圻 (2011),「朱宗慶打擊樂教學系統」經營發展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經營管理碩士學程碩士論文。
    19. 戴旭峰 (2008),臺灣補教產業分析,CSIS戰略產業週報,頁31。


    英文部分(依第一作者字母順序)

    1. Ansoff, H.I. (1957), “Strategies for Diversification,”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35(5), pp.113-124.
    2. Bartlett, C. & Ghoshal, S. (1989), Managing Across Borders: The Transnational Solution,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3. Czinkota, M. R., Ronkaunen, L.A., & Rivoli, P. (1991),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hicago: Dryden Press
    4. Dunning, J. H. (1980), “Toward an Eclectic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Production: Some Empirical Test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11(1), pp. 9-31.
    5. Dunning, J. H. (1993), Multinational Enterprises and the Global Economy, New York: Addison-Wesley.
    6. Doz, Y., Santos, J. & Williamson, P.(2001), From Global to Metanational: How Companies Win in the Knowledge Economy, Boston: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ress.
    7. Erramilli, M. K. & Rao, C. P. (1990), “Choice of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s By Service Firms: Role of Market Knowledge,”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 Review, 30(2), pp.135-150.
    8. Erramilli, M. K. (1991), “The Experience Factor in Foreign Market Entry Behavior of Service Firms,”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2(3), pp.479-501.
    9. Erramilli, M. K. (1992), “Influence of Some External and Internal Environmental Factors on Foreign Market Entry Mode Choice in Service Firms,”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5(4), pp.263-276.
    10. Gaba, V., Pan, Y. & Ungson, G. R. (2002), “Timing of Entry in International Market: An Empirical Study of U.S. Fortune 500 Firms in China,”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33:1, pp.39–55.
    11. Ghemawat, P. & Spence, M. (1985), “Learning Curve Spillovers and Market Performanc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100, pp.839-852.
    12. Hennart, J. & Park, Y. R. (1993), “Greenfield Vs. Acquisition: The Strategy of Japanese Investors in the United States,” Management Science, 39(9), pp.1054-1070
    13. Hill, C. W. L. (2005), The Strategy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in International Business-Competing in the Global Marketplace, New York: McGraw-Hill.
    14. Hitt, M. A., Hoskisson, R.E., and Kim H. (1997), “International Diversification: Effects on Innovation and Firm Performance in Product-Diversified Firms,” 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 40(4), pp.767-798.
    15. Johanson, J. & Vahlne, J. E. (1990), “The Mechanism of Internationalisation”, International Marketing Review, 7(4), pp. 11-24.
    16. Keller, K. L. (2003), Strategic Brand Management: Building, Measuring, and Managing Brand Equity. (2 ed.), New Jersey: Prentice-Hall.
    17. Lambkin, M. (1992), “Pioneering New Markets: A Comparison of Market Share Winners and Loser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esearch in Marketing, 9, pp. 5-22.
    18. Lieberman, M. B. & Montgomery, D. B. (1988), “First-Mover Advantage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9, pp. 41-58.
    19. Oxenfeldt, A. R. & Kelly, A. O. (1969), “Will Successful Franchise Systems Ultimately Become Wholly-Owned Chan,” Journal of Retailing, 44, pp. 69-83.
    20. Pan, Y. & Chi, P.S.K. (1999), “Financial Performance and Survival of 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 in China,”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20, pp. 359-374.
    21. Pearce, J. A. & Robinson, R. B. (2005), Formulation, Implementation, and control of competitive strategy, 10th ed., Boston : McGraw-Hill.
    22. Phatak, A. V. (1992),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f Management, Boston: PWS-Kent Publishing Company
    23. Porter, M.E. (1979), “How Competitive Forces Shape Strategy,” Harvard Business Review, March/April.
    24. Porter, M.E. (1980), Competitive Strategy,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25. Porter, M.E. (1985), Competitive Advantage,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26. Punnett, J. B. & Ricks, D.A. (1992), International Business, NewYork: Wardsworth Publishing Company.
    27. Robinson, W. T., Fornall, C. & Sullivan, M. W. (1992), “Are Market Pioneers Intrinsically Stronger than Later Entrants,” 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 13, pp. 609-624.
    28. Tan, B. & Vertinsky, I. (1996),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by Japanese electronics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Canada: Modeling the timing of entry,”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Studies, 27(4), pp.655–681.
    29. Vernon (1966),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International Trade in the Product Cycle,” 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 pp. 190-207.


    網站部分

    1. 美國行銷協會(American Marketing Association),網址(http://www.marketingpower.com/Pages/default.aspx)
    2. 經濟部臺商網,網址http://twbusiness.nat.gov.tw/countryPage.do?id=17&country=AU
    3. 經濟部投資業務處,網址 http://www.dois.moea.gov.tw/content/pdf/Australia.pdf
    4. 澳洲統計局,網址http://www.abs.gov.au/
    5. 「朱宗慶打擊樂團」,網址 http://www.jpg.org.tw/index.html
    6. 朱宗慶的文化觀察,網址 http://blog.udn.com/jublog
    7. 行政院主計處,網址http://www.dgbas.gov.tw/ct.asp?xItem=15409&CtNode=4595&mp=1
    8. 行政院文化建設委員會,網址 http://web.cca.gov.tw/creative/page/page_09.htm
    9. 教育部全國短期補習班資訊系統,網址http://bsb.edu.tw/afterschool/html/statistics.html
    10. 臺灣服務業聯網,網址 http://www.twcsi.org.tw/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10093208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32085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經營管理碩士學程EMBA]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index.html0KbHTML2393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