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81127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4/145046 (79%)
造访人次 : 52065664      在线人数 : 61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81127


    题名: 鹽分地帶文學的政治與美學─以《吳新榮日記》的閱讀為中心
    Politics and Aesthetics of Salt Zone Literature
    作者: 陳奕伶
    贡献者: 陳芳明
    Chen, Fang Ming
    陳奕伶
    关键词: 日治時代
    鹽分地帶
    寫實文學
    國族認同
    二二八事件
    鄉土文獻
    Japanese colonial era
    Salt Zone
    realistic literature
    national identity
    228 incident
    documents of country culture
    日期: 2015
    上传时间: 2016-02-03 11:19:57 (UTC+8)
    摘要: 本論文研究的時空範圍自一九三○年代日治時期起始,至二戰後國民黨接收台灣(約1967年)為止,以吳新榮日記(1933-1967)的閱讀為中心,擴展至鹽分地帶的政治思想、政治活動、地方派系等政治議題,與鹽分地帶所形成的文學團體、文學理念、創作手法等美學問題。在探討吳新榮的思想部分,首要關注的是吳新榮的左翼思想脈絡。本文將從吳新榮的成長背景開始介紹他的思想淵源,敘述他留日期間接受民族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啟蒙,進而與左翼社會運動接軌,形塑鹽分地帶文學集團的寫實風格。其次,吳新榮在戰後一度面臨國族認同的問題,本文對於參戰立場的態度將進行討論;另有語言轉換的困難、遭遇二二八事件逃亡歷程,對他打擊甚鉅,影響他於戰後轉入鄉土文獻考察的工作。而其歷經第一次世界大戰、第二次世界大戰、及二二八事件等重大史事,皆為特殊的生命經驗,對於研究日治時代的台灣戰爭史,或是戰後作家的心理轉折分析,具有相當深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一、原著

    吳新榮:《吳新榮回憶錄》,台北:前衛,1991年。
    吳新榮:《金唐殿善行寺沿革志》,台南:金唐殿,1963年。
    吳新榮:《南鯤鯓代天府沿革志》,台南:南鯤鯓代天府,1967年。
    吳新榮:《震瀛採訪錄》,台北:遠景,1977年。
    吳新榮:吳新榮全集卷一《亡妻記》,台北:遠景,1981年。
    吳新榮:吳新榮全集卷二《琑琅山房隨筆》,台北:遠景,1981年。
    吳新榮:吳新榮全集卷三《此時此地》,台北:遠景,1981年。
    吳新榮:吳新榮全集卷四《南台灣采風錄》,台北:遠景,1981年。
    吳新榮:吳新榮全集卷五《震瀛隨想錄》,台北:遠景,1981年。
    吳新榮:吳新榮全集卷六《吳新榮日記(戰前)》,台北:遠景,1981年。
    吳新榮:吳新榮全集卷七《吳新榮日記(戰後)》,台北:遠景,1981年。
    吳新榮:吳新榮全集卷八《吳新榮書簡》,台北:遠景,1981年。
    吳新榮:《吳新榮選集》,臺南縣新營市:南縣文化,1997年。
    吳新榮:《吳新榮日記全集》十一冊,張良澤編,台灣文學館,2008年6月初版一刷。

    二、專書

    《台南縣文學史》上編,台南縣立文化中心,2006年。
    《台灣詩人研究論文集》,台南市立文化中心,1995年。
    George Kerr著,陳榮成譯:《被出賣的台灣》,前衛出版社,初版四刷,1992年2月。
    Shih-jung Tzeng:From Hontojin to Bensheng Ren, University Press of America Inc,2009年。
    王乃信等譯:《台灣社會運動史》,台北:海峽學術,2006年。
    王詩琅:《日本殖民地體制下的台灣》上、下冊,臺北:眾文圖書公司,1980年12月。
    王曉波:《台灣抗日五十年》》,台北:正中書局,1997年7月。
    台灣分館特藏資料編委會《台灣文獻書目解題》方志類
    矢內原忠雄:《日本帝國主義下之台灣》,台北:帕米爾,1985年。
    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加州;蓬島文化,1980年。
    羊子喬主編:《郭水潭集》,台南縣立文化中心出版,1994年12月。
    吳文星:《日據時期台灣社會領導階層之研究》,台北:正中,1992年3月初版。
    呂紹理:《水螺響起:日治時期台灣社會的生活作息》,臺北:遠流,1998年。
    宋冬陽:《放膽文章拚命酒》,臺北市:林白,1988年。
    李若鶯、林佛兒:《鹽分地帶文學》,臺南縣新營市:台南縣政府文化處,2010年。
    李筱峰:《二二八消失的台灣菁英》,臺北:自立晚報,1990年。
    周婉窈:《台灣歷史圖說》,台北,中央研究院台灣史研究所籌備處,2002年。
    林佛兒、羊子喬:《鹽分地帶文學選》,林白叢書122。台北:林白,1979年。
    林忠勝撰,朱昭陽口述:《朱昭陽回憶錄》,台北:前衛,1994年。
    林忠勝撰,陳逸松口述:《陳逸松回憶錄》,台北:前衛,1994年。
    林芳年:《林芳年選集》,台北:中華日報,1983年。
    林柏維:《台灣文化協會滄桑》,台原出版社,1998年1月一版二刷。
    林書揚:《從二二八到五零年代白色恐怖》,時報文化出版,1993年2月25日初版二刷。
    林德龍輯註,陳芳明導讀:《二二八官方機密史料》自立晚報社文化出版部,一版二刷,1992年3月。
    林慶彰等編:《日治時期台灣知識份子在中國》台北市文獻委員會,2004年12月31日。
    林慧姃:《吳新榮研究─一個台灣知識份子的精神歷程》。「南瀛重要作家研究文集」1,台南:台南縣政府,2005年。
    邱吉爾:《第二次大戰回憶錄》,高雄市:大眾書局,1976年。
    施懿琳:《吳新榮傳》,南投:省文獻會,1999年。
    張良澤:《吳新榮日記》,臺南市:國立台灣文學館,2007年。
    張良澤編:《臺灣文學評論》,臺南縣麻豆鎮:私立真理大學台灣文學資料館,2001年。
    張炎憲、胡慧玲、高淑媛採訪紀錄:《悲情車站二二八》,自立晚報文化出版部,一版二刷,1993年3月。
    張炎憲、胡慧玲、黎澄貴採訪紀錄:《台北都會二二八》,一版二刷,1997年2月。
    張炎憲編:《嘉義北回二二八》,臺北市:自立晚報,1994年。
    莊永明:《台灣醫療史》,遠流,1998年6月。
    莊嘉農:《憤怒的台灣》,前衛出版社,台灣版第二刷,1991年6月1日。
    陳木杉:《二二八真相探討》,台北市:陳木杉,1990年。
    陳永興:《台灣醫療發展史》,新自然主義,2003年6月。
    陳芳明:《左翼台灣:殖民地文學運動史論》,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年。
    陳芳明:《殖民地摩登:現代性與台灣史觀》,台北:麥田出版社,2004年。
    喜安幸夫:《日本統治台灣祕史:霧社事件至抗日全貌》,台北:武陵,1983年。
    楊碧川:《二二八探索》,克寧出版社,1993年2月。
    葉石濤:《台灣文學史綱》,高雄:文學界,1987年。
    葉秀菊:《文學陳千武》,晨星出版社,初版,2004年3月30日。
    葉榮鐘:《台灣民族運動史》,台北:自立晚報,1971年。
    臺灣總督府警務局編,徐國章譯注:《臺灣總督府警察沿革誌》,南投市 : 臺灣文獻館,2005年。
    蔡慧玉編:《走過兩個時代的人》,台北:中央研究院,1997年11月。
    蔡篤堅:《台灣外科醫療發展史》,台北:台灣外科醫學會,唐山,2002年。
    鄭喜夫:《吳新榮先生年譜初稿》,臺中縣潭子鄉:鄭喜夫,1977年。
    盧建榮:《台灣後殖民國族認同1950-2000》,台北:麥田,2003年出版。
    盧修一:《日據時代台灣共產黨史》,前衛出版社,1992年9月初版三刷。
    簡炯仁:《台灣共產主義運動史》,台北:前衛,1997年。
    藍博洲:《沉屍、流亡、二二八》,時報文化出版, 1993年3月5日初版五刷。
    蘇新:《未歸的台共鬥魂:蘇新自傳與文集》,臺北市:時報文化,1993年。
    蘇新:《永遠的望鄉:蘇新文集補遺》,時報文化出版,1994年。
    凃淑君:《南瀛二二八誌》,台南縣文化局,2006年5月初版。

    三、單篇期刊論文

    王曉波:〈兩腳立地的醫生作家—論吳新榮和他的思想〉,《台灣史和中國近代民族運動》,台北:帕米爾書店,1986年。
    羊子喬:〈鹽田裡的詩魂—日治時期台灣寫實文學的重鎮「鹽分地帶」〉,《第26 屆鹽分地帶文藝營研習手冊》,吳三連台灣史料基金會,2004 年。
    吳文星:〈試論鄉土誌之編纂─以《頭城鎮誌》為例〉,《史聯雜誌》22期,1993年5月。
    羊子喬:〈從鹽分地帶文學看台灣農村的變遷〉〉,「雲嘉南地區文學會議」,嘉義市立文化中心主辦,嘉義,1993年5月8日。
    黃勁連:〈略述「鹽分地帶」的文學傳統〉〉,「雲嘉南地區文學會議」,嘉義市立文化中心主辦,嘉義,1993年5月8日。
    陳千武:〈論吳新榮先生的文學思想〉〉,「吳新榮文學作品討論會」論文,1997年3月15日。
    陳芳明:〈吳新榮與日據時期左翼文學〉,「吳新榮文學作品討論會」論文,1997年3月15日。
    葉笛:〈紮根於鄉土深耕的詩人─試論鹽分地帶的前輩詩人吳新榮〉,「吳新榮文學作品討論會」論文,1997年3月15日。
    陳瑜霞:〈日治時期郭水潭詩歌—「融合」觀的形成及實踐軌跡〉,《南台應用日語學報》第3號,2003年6月。
    侯作珍:〈自我困境與抵抗異化:現代主義在新世代小說中的呈現〉,東華大學中國語文學系《東華漢學》第10 期,361-394頁,2009 年12 月。

    四、學術論文

    王秀珠:〈日治時期鹽分地帶詩作析論:以吳新榮、郭水潭、王登山為主〉,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教學碩士班,2005年。
    王昭文:《日據末期的台灣知識社群(一九四○─一九四五年)─《文藝台灣》、《台灣文學》及《民俗台灣》三雜誌的歷史研究》,清華大學歷史研究所,1991年。
    王美惠:《1930年代台灣新文學作家的民間文學理念與實踐——以《台灣民間文學集》為考察中心》,成功大學文學院歷史研究所,2008年。
    井手勇:《決戰時期台灣的日人作家與皇民文學》,成功大學文學院歷史研究所,1996年。
    村田雄二郎《漢字圈的近代:語言與國家》,東京:東京大學出版會,2005年。
    李文卿:《共榮的想像:帝國日本與大東亞文學圈(1937-1945)》,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8年。
    李文卿:《殖民地作家書寫策略研究──以皇民化運動時期《決戰台灣小說集》為中心》,暨南大學中文研究所,2001年。
    何義麟:《皇民化政策之研究—日據時代末期日本對台灣的教育政策與教化運動》,中國文化大學日本研究所,1986年。
    余玉琦:〈詩人與戀愛─水蔭萍詩作中的女性形象〉,台師大《海岸線》第四期,2008年5月7日。
    周麗娜:《台南縣佳里鎮的土地開發與聚落發展》,高雄師範大學地理研究所,2003年。
    林佩蓉:《抵抗的年代‧交戰的思維─蔡培火的文化活動及其思想研究(以日治時期為主)》成功大學文學院台灣文學研究所,2005年。
    林宗賢:《十九世紀末日本輿論界之台灣論述-以福澤諭吉與內藤湖南為研究對象》,政治大學日文研究所,2006年。
    林素珍:《日治後期的理蕃--傀儡與愚民的教化政策(1930-1945)》,成功大學歷史研究所,2003年。
    林雅鈴:《日本皇民化政策與台灣文學的反動精神》,東華大學教育研究所,2003年。
    林蔚儒:《帝國左翼與台灣書寫──伊藤永之介台灣作品研究》,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8年。
    邵每招:《論1940年代《南方》中新舊文學論爭的起因與發展》,成功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6年。
    邱雅芳:《南方作為帝國慾望:日治時期日人作家的台灣書寫》,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8年。
    邱雅萍:《從日刊報紙「漢文欄廢止」探究「臺灣式白話文」的面貌》,成功大學文學院台灣文學研究所,2006年。
    柳書琴:《戰爭與文壇──日據末期台灣的文學活動》,台灣大學歷史研究所,1994年。
    柳書琴:《荊棘之道:旅日青年的文學活動與文化抗爭》,清華大學中文研究所,2001年。
    崔末順:《現代性與臺灣文學的發展》,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3年。
    張雅惠:《日治時期的醫師與台灣醫學人文──以蔣渭水、賴和、吳新榮為例》,台北醫學院醫學研究所,2001年。
    張靜宜:《台灣拓殖株式會社與日本軍國主義》,成大歷史研究所,2003年。
    莊曉明:《日治時期鹽分地帶詩人群和風車詩社詩風之比較研究》,台北教育大學台灣文化研究所,2008年。
    許光武:《帝國之眼:日本殖民者與他的「它者」台灣》,政治大學東亞研究所,2005年。
    許倍容:《30年代啟蒙「左翼」論述──以劉捷為觀察對象》,成功大學文學院台灣文學研究所,2006年。
    曾巧雲:《未完成進行式─戰前、戰後的皇民文學論爭/述》,成功大學文學院台灣文學研究所,2005年。
    黃修文:《世紀之交的臺灣糖業與蔗農》,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2005年。
    黃惠禎:《左翼批判精神的鍛接:四○年代楊逵文學與思想的歷史研究》,政治大學中國文學研究所,2004年。
    趙勳達:《「文藝大眾化」的三線糾葛:一九三○年代台灣左、右翼知識份子與新傳統主義者的文化思維及其角力》,成功大學文學院台灣文學研究所,2009年。
    趙勳達:《「台灣新文學」(1935~1937)的定位及其抵殖民精神研究》,成功大學文學院台灣文學研究所,2003年。
    劉方瑀:《被選擇的台灣—日治時期台灣形象建構》,成功大學文學院歷史研究所,2005年。
    鄭雅黛:《冷澈的熱情者─吳新榮及其作品研究》,中興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7年。
    賴松輝:《日據時期台灣小說思想與書寫模式之研究(1920-1937)》,成功大學文學院中國文學系碩博士班,2002年。
    簡明海:《五四意識在台灣》,政治大學歷史研究所,2008年。
    簡炯仁:《日據時期台灣知識份子的抗日運動 : 台灣民衆黨之硏究》,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硏究所,1977年6月。
    羅詩雲:《郁達夫在台灣:從日治到戰後的接受過程》,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08年。
    徐千邦:《日據時期檢閱制度下的台灣左翼文學》,政治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2013年12月。
    五、其他
    洪培修:〈吳新榮詩作的「台灣意象」之地方現代性研究〉,中正大學台灣文學研究所。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7912015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12015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1501.pdf1247KbAdobe PDF22220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