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014/145046 (79%)
Visitors : 52070158      Online Users : 555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78095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8095


    Title: 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相關問題研究
    A Study on Restricted Stock
    Authors: 黃莎蘅
    Contributors: 林國全
    Lin, Kuo Chuan
    黃莎蘅
    Keywords: 限制員工權利新股
    限制型股票
    特別股
    無償配股
    資本維持原則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5-09-01 16:19:10 (UTC+8)
    Abstract: 公司法於2011年參酌國際趨勢增訂第267條第8項與第10項,明定公開發行股票之公司得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並規範其程序應經股東會特別決議通過,排除同條第1項至第6項所定員工承購權相關規定之適用;同時授權證券主管機關對發行數量、發行價格、發行條件及其他應遵行事項,得另為規定。而實務上,自2012年起上市櫃及興櫃公司即有46家公告決議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此後更逐年增加,顯示限制員工權利新股顯然成為近年公司用以獎勵員工之新方法。惟目前實務與學說對於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之相關法律議題研究甚少。

    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可能涉及之問題眾多,本論文擬參酌我國法類似制度之既有規定與美國法相關規定加以探討,先就我國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之制度簡介後,重點討論下列三項:
    一、發行公司與被授與員工之法律關係:
    即係公司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後並自行認股,再與員工締約,約定以公司持有之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為員工薪資?抑或是,公司與被授與員工間存有二契約關係,一為約定若干服務條件與績效條件之僱傭契約,同時尚訂有被授與員工以「前僱傭契約之薪資債權」認購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之認股契約?
    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之性質:
    如限制員工權利新股本質為特別股還是普通股?若為特別股,是否為我國既有之特別股類型,即為公司法第157條第幾款之特別股;若為普通股,則是否有股份不平等之情事等。
    三、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無償發行對資本維持之影響:
    基於我國實務多數公司係以無償發行限制員工權利新股,然無償發行股份給員工,是否損及公司資本之充實?而根本有違資本維持原則?如否,被授與員工又係以何種財產出資?
    Reference: 中文專書
    1. 王仁宏、王文宇、王志誠、王泰銓、余雪明、林仁光、林國全、柯芳枝、梁宇賢、曾宛如、黃銘傑、劉連煜、賴源河,新修正公司法解析,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2年3月,第二版。
    2. 王文宇,公司法論,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9月,第四版。
    3. 王文宇、林國全、王志誠、許忠信、汪信君,商事法,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6月,第二版。
    4. 王澤鑑,民法總則,作者自版,2011年8月,增訂版。
    5. 巫鑫、陳明海,資本會計─公司股東權益之累積與運用,作者自版,1995年6月,初版。
    6. 林蕙真、李宗黎,會計學─理論與應用,証業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6月,第八版。
    7. 柯芳枝,公司法論(上),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8月,修訂七版。
    8. 柯芳枝,公司法論(下),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9月,修訂八版。
    9.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IFRSs釋例範本,作者自版,2013年1月,初版。
    10. 黃政民、陳惠玲,財務報表分析與企業信用評等,台灣經濟新報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初版。
    11. 廖大穎,公司法原論,三民書局股份有限公司,2012年8月,增訂六版。
    12. 劉連煜,現代公司法,作者自版,2012年9月,增訂八版。
    13. 劉連煜,新證券交易法實例研習,作者自版,2009年9月,增訂七版。
    14. 劉連煜譯,美國模範商業公司法,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1994年2月,初版。
    15. 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上冊),作者自版,2013年2月,第十一版。
    16. 鄭丁旺,中級會計學(下冊),作者自版,2013年2月,第十一版。
    17. 賴源河,實用商事法精義,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3月,第六版。

    學位論文
    1. 江淑玲,我國上市公司股利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會計研究所博士論文,1998年6月。
    2. 林尹淑,我國公司企業無償配股問題之研究,國立成功大學企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3. 許坤皇,論股份有限公司資本制度─以具體規範之探討為核心─,國立政治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7月。
    4. 曾宛如,股份有限公司資本三原則之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6月。
    5. 廖元志,由員工分紅費用化論我國薪資獎酬制度,國立中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1月。
    6. 謝昀哲,論我國股份有限公司之資產分派與發還—資本三原則之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律研究所碩士論文,2010年7月。

    中文期刊
    1. 方元沂,從美國員工限制型股票論我國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制度,政大法學評論,第137期,2014年6月,第151-216頁。
    2. 方嘉麟,公司回收自己股份法律效果之研究,政大法學評論,第75期,2003年9月,第123-215頁。
    3. 方嘉麟,論資本三原則理論體系之內在矛盾,政大法學評論,第59期,1998年6月,第155-226頁。
    4. 方鳴濤,股份有限公司特別股之發行(上),實用稅務,第309期,2000年9月,第70-76頁。
    5. 方鳴濤,股份有限公司特別股之發行(下),實用稅務,第310期,2000年10月,第67-74頁。
    6. 王文宇,技術出資之鑑價問題,月旦法學教室,第16期,2004年2月,第26-27頁。
    7. 王文宇,技術股與勞務股,月旦法學教室,第30期,2005年4月,第30-31頁。
    8. 王文宇,新公司法對於股份有限公司資產進出之規範,全國律師,第5卷第12期,2001年12月,第21-32頁。
    9. 王文宇、林仁光,公司資本制度與股票面額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2001年6月,第26-39頁。
    10. 王志誠,特別股股東之權利保障,月旦法學教室,第106期,2011年8月,第18-19頁。
    11. 王肇蘭、池祥萱、陳盈如,公司以不同的來源發放股票股利隱含不同的動機,投資人知道嗎?,經濟論文,第38卷第2期,2010年6月,第293-327頁。
    12. 吳志銘,淺談員工分紅費用化,今日合庫,第33卷第4期,2007年4月,第20-30頁。
    13. 吳欣亮、彭莉真,資本公積分配現金之課稅方式,稅務旬刊,第2202期,2012年11月30日,第33-35頁。
    14. 吳濬宏,建設股息與特別股之運用,實用稅務,第349期,2004年1月,第79-81頁。
    15. 宋義德,員工分紅費用化對我國稅制影響之探討,財稅研究,第40卷第6期,2008年11月,第175-196頁。
    16. 巫鑫,員工分紅費用化制度之影響與因應措施,證券櫃檯,第135期,2008年6月,第62-73頁。
    17. 巫鑫,員工限制型股票之發行及會計稅務處理作業,會計研究月刊,第318期,2012年5月,第81-87頁。
    18. 巫鑫,普通股及特別股之累積及運用,稅務旬刊,第1564期,1995年3月,第28-31頁。
    19. 巫鑫,資本公積累積與運用之修正變革,實用月刊,第329期,2002年5月,第27-33頁。
    20. 李伶珠,企業與員工如何因應員工分紅費用化後時代的薪酬制度,會計研究月刊,第272期,2008年7月,第54-64頁。
    21. 李瑞生、黃明聖、黃淑惠,員工分紅費用化之研究─以所得稅問題為中心,高大法學論叢,第6卷第1期,2010年9月,第139-163頁。
    22. 林仁光,資本維持原則之重新檢視,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33期,2002年4月,第47-60頁。
    23. 林宜男,關係企業交叉持股之弊端探討,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2卷第2期,2003年3月,第105-166頁。
    24. 林修葳、謝碧珠,股票股利與現金股利及證券交易所得性質之辨正─兼論補充健保費之來源問題,全國律師,第16卷第12期,2012年12月,第89-92頁。
    25. 林國全,2011年公司法修正條文簡析,台灣法學雜誌,第185期,2011年10月,第1-18頁。
    26. 林國全,公司法對公司資金運用之規範,月旦法學雜誌,第3期,1995年7月,第69-76頁。
    27. 林國全,建設股息,月旦法學教室,第22期,2004年8月,第32-33頁。
    28. 林國全,特別股之收回,月旦法學教室,第52期,2007年2月,第30-31頁。
    29. 林國全,轉換特別股,月旦法學教室,第78期,2009年4月,第26-27頁。
    30. 林麗香,企業取回自己股份之法律問題,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8期,2001年6月,第69-173頁。
    31. 邱秋芳,二○○一年日本商法法定公積制度修正之研究,月旦法學雜誌,第93期,2003年2月,第127-137頁。
    32. 邱秋芳,我國公司法法定資本公積制度之檢討,月旦法學雜誌,第96期,2003年5月,第186-199頁。
    33. 柯芳枝,股份有限公司取得自己股份問題之研究,收錄於氏著公司法專題研究,作者自版,1976年4月,初版,第49-93頁。
    34. 柯芳枝,償還股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卷第1期,1973年12月,第111-149頁。
    35. 柯菊,禁止公司取得自己股份緩和論之研究,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4卷第2期,1995年6月,第389-456頁。
    36. 洪秀芬、陳貴瑞,交叉持股對公司治理之影響,東海大學法學研究,第19期,2003年12月,第211-250頁。
    37. 洪嘉謙、溫芳郁,員工分紅制度對公司的影響及因應方法,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5卷第7期,2007年7月,第12-18頁。
    38. 唐春金,從公司治理觀點探討──企業員工分紅及董監酬勞之會計處理,稅務旬刊,第1842期,2002年11月,第7-13頁。
    39. 唐春金,資本公積轉增資配股與未分配盈餘轉增資配股課稅問題之比較,實用稅務,第3卷第15期,1984年2月,第12-14頁。
    40. 馬秀如,員工分紅配股既是股東的成本,也是公司的費用!,會計研究月刊,第214期,2003年9月,第62-70頁。
    41. 馬秀如、黃虹霞,員工分紅入股─制度及會計處理,會計研究月刊,第207期,2003年2月,第107-131頁。
    42. 張漢傑,員工分紅制度對公司價值的影響力,會計研究月刊,第272期,2008年7月,第65-70頁。
    43. 張德心,談員工分紅費用化對盈餘轉增資之影響,會計師季刊,第241期,2009年12月,第2-12頁。
    44. 莊傳成,觀念之挑戰:盈餘轉增資配股不作收益處理合理嗎?,實用稅務,第4卷第13期,1985年1月,第18-20頁。
    45. 許耕維,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簡介,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6卷第6期,2008年6月,第55-67頁。
    46. 許崇源,我國員工分紅與員工認股權課稅規定之探討,會計研究月刊,第233期,2005年4月,第72-81頁。
    47. 許崇源,員工分紅制度之探討,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5卷第7期,2007年7月,第5-11頁。
    48. 許崇源,員工分紅會計處理之探討─兼論相關之每股盈餘計算,會計研究月刊,第202期,2002年9月,第59-64頁。
    49. 許崇源、張仲岳、葉疏,我們認為員工分紅應列為費用!,會計研究月刊,第213期,2003年8月,第100-115頁。
    50. 陳文智,我國公司法特別股規範之檢視──以日本商法特別股規範最新修訂為材料,全國律師,第9卷第12期,2005年12月,第77-87頁。
    51. 陳怡靜,他山之石可以攻錯─從美國企業發行之限制員工權利股票看我國新修正公司法之運作,證券暨期貨月刊,第30卷第6期。2012年6月,第17-26頁。
    52. 陳彥良,法定盈餘公積轉增資之決議,月旦法學教室,第112期,2012年2月,第27-29頁。
    53. 陳彥良,連續虧損之公開發行公司得否以資本公積轉增資之問題─臺北高等行政法院判決九八年度訴字第三五三號─,臺灣法學講座,第1期,2010年2月,第92-101頁。
    54. 陳哲宏、劉建志,員工紅利股票實價課稅之法律分析,法令月刊,第51卷第9期,2000年9月,第34-39頁。
    55. 陳雅慧,員工分紅,凝聚台灣科技的力量,天下雜誌,第256期,2002年8月,第44-50頁。
    56. 曾宛如,有限責任與債權人保護,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5卷第5期,2006年9月,第103-159頁。
    57. 黃銘傑,交叉持股vs.公司監控,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30卷第1期,2001年1月,第201-247頁。
    58. 黃銘傑,自己股份買回與公司法—財政部「庫藏股」制度草案的問題點與盲點─,國立臺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8卷第1期,1998年10月,第217-258頁。
    59. 楊哲夫,淺談「限制員工權利新股」制度,證券暨期貨月刊,第30卷第6期,2012年6月,第5-16頁。
    60. 葉新民,由德國員工參與法制探討我國員工獎勵制度的相關法律問題─以公司法為中心,臺北大學法學論叢,第88期,2013年12月,第135-208頁。
    61. 廖大穎,作價入股與股東出資義務(二)─提供技術入股與獎勵員工酬勞入股的區別─,臺灣法學雜誌,第143期,2010年1月,第155-165頁。
    62. 廖大穎,特別股(一)──調整股東平等原則的約定,台灣法學雜誌,第126期,2009年4月,第153-157頁。
    63. 廖大穎,論公司法與保護債權人之機制,收錄於現代公司法制之新課題─賴英照大法官六秩華誕祝賀論文集,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5年8月,初版,第173-208頁。
    64. 廖大穎,論交叉持股─另類的財務操作與企業結合,月旦法學雜誌,第45期,1999年2月,第89-98頁。
    65. 趙繼壁,股票股利問題之研究,企業與經濟,第2卷第1期,1972年10月,第28-42頁。
    66. 劉紹樑,限制「限制型股票」就限制了競爭力,台灣銀行家,第28期,2012年4月,第80-81頁。
    67. 劉連煜,公司買回自己股份問題之研究—─再論證交法修正草案「庫藏股制度」,收錄於氏著公司法理論與判決研究(三),作者自版,2002年5月,初版,第159-195頁。
    68. 劉連煜,股份自由轉讓原則與限制之回顧與展望─以公司法第一百六十三條第一項規定之檢討為中心,月旦法學雜誌,第73期,2001年6月,第39-46頁。
    69. 劉渝生,公司資本與資本三原則,法學講座,第16期,2003年4月,第1-17頁。
    70. 蔡文雄、戴敏倉,國內外限制型股票實務運用,會計研究月刊,第318期,2012年5月,第72-80頁。
    71. 鄭丁旺,員工分紅成為會計原則的痛?,會計研究月刊,第206期,2003年1月,第12頁。
    72. 鄭惠之,員工分紅費用化時代來臨,會計研究月刊,第249期,2006年8月,第28-33頁。
    73. 賴英照,論公司轉投資,中興法學,第25期,1987年11月,第87-105頁。
    74. 賴源河,股份有限公司得否收回、收買或收質自己股份,月旦法學雜誌,試刊號,1995年3月,第67-68頁。
    75. 薛明玲,合理修正無償配股規定以健全股市,會計研究月刊,第186期,2001年5月,第71-74頁。
    76. 謝易宏,論技術作價與資本法制,月旦民商法,第10期,2005年12月,第25-39頁。
    77. 謝棋楠,我國員工分紅入股法制立法政策與修正爭議之研究,中國技術學院學報,第25期,2003年7月,第121-146頁。
    78. 謝碧珠,股票股利與員工分紅配股會計政策之省思,實用稅務,第350期,2004年2月,第99-103頁。
    79. 鍾惠珍,員工分紅制度探討,會計研究月刊,第202期,2002年9月1日,第44-58。
    80. 鍾惠珍,員工分紅費用化?爭論不休!,會計研究月刊,第205期,2002年12月,第91-96頁。
    81. 蘇淑卿,員工分紅費用化新制上路,證券暨期貨月刊,第25卷第7期,2007年7月,第39-46頁。

    其他
    1. 董監事酬勞、員工紅利改列為費用後之會計處理,經濟部商業司委託,財團法人中華民國證券暨期貨市場發展基金會執行,95年度健全商業會計制度非公開發行公司治理輔導計畫,2006年11月。

    外文專書
    1. ALAN PALMITER & FRANK PARTNOY, CORPORATIONS : A CONTEMPORARY APPROACH (2010).
    2. ALAN R. PALMITER, CORPORATIONS : EXAMPLES AND EXPLANATIONS (6th ed. 2009).
    3. ANDREAS CAHN & DAVID C. DONALD, COMPARATIVE COMPANY LAW : TEXT AND CASES ON THE LAWS GOVERNING CORPORATIONS IN GERMANY, THE UK AND THE USA (2010).
    4. BAYLESS MANNING & JAMES J. HANKS, JR., LEGAL CAPITAL (4th ed. 2013).
    5. JAMES D. COX & THOMAS LEE HAZEN, CORPORATIONS (2nd ed. 2003).
    6. JAMES D. COX, ROBERT W. HILLMAN & DONALD C. LANGEVOORT, SECURITIES REGULATION : CASES AND MATERIALS (6th ed. 2009).
    7. K. R. SUBRAMANYAM & JOHN J. WOLD, FINANCIAL STATEMENT ANALYSIS (10th ed. 2009).
    8. IRA T. KAY, MYTHS AND REALITIES OF EXECUTIVE PAY (2007).
    9. REINIER KRAAKMAN ET AL., THE ANATOMY OF CORPORATE LAW : A COMPARATIVE AND FUNCTIONAL APPROACH (2004).
    10. ROBERT CHARLES CLARK, CORPORATE LAW (1986).
    11. ROBERT W. HAMILTON, CORPORATIONS (2nd ed. 1986).
    12. STEPHEN M. BAINBRIDGE, CORPORATE LAW (2nd ed. 2009).
    13. WILLIAM A. KLEIN & JOHN C. COFFEE, JR, BUSINESS ORGANIZATION AND FINANCE : LEGAL AND ECONOMIC PRINCIPLES (10th ed. 2007).

    外文判決
    1. Baron v. Allied Artist Pictures Corp., 337 A.2d 653 (Del. Ch. 1975).
    2. Burk v. Ottowa Gas &Electric Co., 123 P. 857 (Kan. 1912).
    3. Coit v. N. C. Gold Amalgamating Co., 119 U.S. 343 (1886).
    4. Donahue v. Rodd Electrotype, 328 N.E.2d 505 (Mass. 1975)
    5. Klang v. Smith’s Food & Drug Centers, Inc., 702 A.2d 150 (Del. 1997).
    6. Koppel v. Middle States Petroleum Corp., 96 N.Y.S.2d 38 (Sup. Ct. 1950).
    7. Maclary v. Pleasant Hills, 109 A.2d 830 (Del.Ch.1954).
    8. Morris v. Standard Gas & Electric Co., 63 A.2d 557 (Del. Ch. 1949).
    9. Randall v. Bailey, 23 N.Y.S.2d 173 (N. Y. Sup. 1940).
    10. Strassburger v. Earley, 752 A.2d 557 (Del. Ch. 2000).
    11. Van Cleve v. Berkey, 44 S.W. 743 (Mo. 1898).
    12. Wabash Ry. v. Barclay, 280 U.S. 197 (1930).
    13. Wall v. Alcon Laboratories Inc., 2014 WL 97287 (2014).
    14. Wm. E. Dee Co. v. Proviso Coal Co., 125 N.E. 24 (Ill. 1919).

    外文期刊
    1. Craig A. Peterson & Norman W. Hawker, Does Corporate Law Matter? Legal Capital Restrictions on Stock Distributions, 31 AKRON L. REV. 175 (1997).
    2. David I. Walker, Is Equity Compensation Tax Advantaged?, available at http://papers.ssrn.com/sol3/papers.cfm?abstract_id=491162 (last visited: 2015.01.01).
    3. Edward B. Rock, Adapting To The New Shareholder-Centric Reality, 161 U. PA. L. REV. 1907 (2013).
    4. James J. Hanks, Jr., Legal Capital and Model Business Act: An Essay for Bayless Manning, 74 LAW & CONTEMP. PROBS. 211 (2011).

    網站資料
    1. 2013年版國際財務報導準則(IFRSs)下載專區─中文版,http://61.57.47.154/ifrs_2013/index.htm
    2. Business Contracts from SEC Filings, http://www.onecle.com/
    3. IFRS,http://www.ifrs.org/Pages/default.aspx
    4. 公開資訊觀測站,http://mops.twse.com.tw/mops/web/index
    5. 司法院法學資料檢索系統,http://jirs.judicial.gov.tw/Index.htm
    6. 立法院法律系統,http://lis.ly.gov.tw/lgcgi/lglaw
    7. 全國法規資料庫,http://law.moj.gov.tw/
    8. 財團法人中華民國會計研究發展基金會,http://www.ardf.org.tw/index.html
    9. 經濟部商工行政法規檢索系統,http://gcis.nat.gov.tw/elaw/query/index.htm
    10. 證券暨期貨法令判解查詢系統,http://www.selaw.com.tw/Default.ht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100651006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100651006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006101.pdf2608KbAdobe PDF21026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