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77579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822/144841 (79%)
造访人次 : 51797982      在线人数 : 49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法學院 > 法律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77579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7579


    题名: 少年感化教育之理念與實踐
    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Reformatory Education for Juvenile
    作者: 潘曉萱
    Pan, Hsiao Hsuan
    贡献者: 謝如媛
    Hsieh, Ju Yuan
    潘曉萱
    Pan, Hsiao Hsuan
    关键词: 少年非行
    感化教育
    保護處分
    封閉機構
    在社會化
    少年輔育院
    少年矯正學校
    專門矯正機構
    少年虞犯
    少年院
    不完全封閉機構
    社會融合
    少年生活環境調整
    日期: 2015
    上传时间: 2015-08-17 14:12:16 (UTC+8)
    摘要: 感化教育是少年事件處理法保護處分中最為嚴厲的處遇內容,然而其性質的確立,卻始終在「刑罰」與「教育」間游盪,假若未定性感化教育的本質,則實際執行上恐會誤解感化教育的理念,甚而也無法達成少年事件處理法所欲追求少年健全成長的核心目標,且因為現行感化教育執行機構的強制性及封閉性,也非常容易誤解感化教育屬於懲罰的一環。因此本文從感化教育理念定性加以討論,確認感化教育的本質精神後,加以檢視我國目前實踐感化教育的過程,所遭遇到的五大問題。
    感化教育核心理念的確立,理解感化教育屬於教育的一種,在立法選擇下已經擺脫早期刑罰的色彩,重新檢討我國感化教育的理念如何在這五大問題下加以貫徹,且配合日本少年法的實踐與討論,希冀提供我國感化教育問題改善下有更加多元及豐厚的討論,同時理解感化教育「封閉」所代表的意義,讓感化教育處所不再僅是消極的封閉機構,可以積極的落實少年健全成長目的、培養少年未來離開院所面對社會肯認自我價值的態度。
    最後,討論感化教育值得改善的方向,藉由展望之討論,讓理念可以確切地貫徹於感化教育的未來發展,進而期待感化教育未來的執行機構不再是與社會隔絕的封閉場所,而是可以伴隨著少年狀態,動態地改變封閉性質,與社會大眾互相連結,以少年為主體的進行感化教育過程。
    參考文獻: 一、中文(依姓氏筆劃)
    (一)書籍
    1. 吳清山,《教育概論》,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1月。
    2. 吳明隆,《班級經營:理論與實務》,五南出版社,2013年10月。
    3. 何明晃,《少年司法實務論叢》,新學林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1月。
    4. 李清泉,《保安處分執行法要義》,自版,2009年4月。
    5. 林紀東,《少年事件處理法論》,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78年7月。
    6. 林山田,《刑罰學》,台灣商務印書館股份有限公司,1992年2月。
    7. 林山田,《刑法通論下冊》,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8年1月。
    8. 林鈺雄,《新刑法總則》,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9月。
    9. 周愫嫻,《少年犯罪》,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8年3月。
    10. 陳慈幸、蔡孟凌編著,《少年事件處理法學理與實務》,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8月。
    11. 郭豫珍,《量刑與刑量-量刑輔助制度的全觀微觀》,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13年7月。
    12. 賈馥茗,《教育的本質》,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月。
    13. 黃棟培,《少年事件處理與感化教育》,漢林出版社,1980年4月。
    14. 黃徵男,《21世紀監獄學-理論、實務與對策》,一品文化出版社,2005年12月。
    15. 黃仲夫,《刑法精義》,元照出版有限公司,2009年9月。
    16. 黃富源、范國勇、張平吾合著,《犯罪學新論》,台灣警察學術研究學會出版,2012年1月。
    17. 趙庸生,《社會變遷下的少年偏差與犯罪》,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7年3月。
    18. 劉玉玲,《青少年發展-危機與轉機》,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3月。
    19. 蔡德輝、楊士隆著,《少年犯罪-理論與實務》,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13年3月。
    20. 蘇益志,《觸法少年輔導實務:晤談室中的陳思、領悟與行動》,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12月。
    (二)翻譯書
    1. 瑪格麗特.K.羅森海姆,富蘭克林.E.齊姆林,戴維.S.坦嫩豪斯,伯納德.多恩編(高維儉譯),《少年司法的一個世紀》,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5月。
    2. 蔭山庄司等著(華意蓉譯),《現代青年心理學》,五洲出版社,1987年9月。
    3. 戴維.賈里,朱莉亞.賈里著(周業謙,周光淦譯),《社會學辭典》,貓頭鷹出版社,1999年。
    4. August Aichhorn著(陳砥瀾譯),《少年犯罪之心理分析與矯治》,1966年1月。
    5. David Garland著(劉宗為,黃煜文譯),《懲罰與現代社會》,城邦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6年5月。
    6. Karen Farringdon著(陳麗虹、李臻譯),《刑罰的歷史》,究竟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
    7. Michel Foucault(劉北成等譯),《規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5月。
    8. Neil Postman著(蕭昭君譯),《童年的消逝》,遠流出版出版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7年1月。
    9. Peter C. Kratcoski & Lucille Dunn Kratcoski 著(彭海青、袁彬、袁小萍、葉希善、朱立恒等譯),《青少年犯罪行為分析與矯治》,中國輕工業出版社,2009年2月。
    10. Robert L. Berger/James T. McBreen/Marilyn J. Rifkin 著(陳怡潔譯,郭靖晃校閱),《人類行為與社會環境》,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98年。
    (三)期刊
    1. 〈立法院公報〉,第50卷第28期,1961年10月。
    2. 〈立法院公報〉,第60卷第21期,1971年3月。
    3. 〈立法院公報〉,第94卷第17期,2005年4月。
    4. 李茂生,〈我國少年犯罪與少年司法〉,《律師通訊》第184期,1995年1月。
    5. 李茂生,〈新少年事件處理法目的規定釋疑〉,《月旦法學雜誌》第40期,1998年9月。
    6. 李茂生,〈新少年事件處理法的立法基本策略-後現代法秩序序說〉,《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8卷第2期,1999年1月。
    7. 李茂生,〈少年犯罪的預防與矯治制度的批評-一個系統論的考察〉,《國立台灣大學法學論叢》第29卷第2期,2000年1月。
    8. 李茂生,〈我國少年事件處理法的檢討與展望-以刑事司法與福利行政兩系統的交錯為論點〉,《月旦法學雜誌》第74期,2001年7月。
    9. 李建良,〈學之逃、家之逃、法之逃?釋字第六六四號解釋〉,《台灣法學雜誌》第140期,2009年11月。
    10. 何賴傑,〈少年法院組織不合法或無管轄權?〉,《月旦法學教室》第36期,2005年10月。
    11. 林東茂,〈評少年事件處理法修正〉,《月旦法學雜誌》第50期,1999年7月。
    12. 林千岑,〈陪伴非行少年之社工觀點:社會工作應用於觀護制度〉,《社區發展季刊》第137期,2012年3月。
    13. 周愫嫻,〈少年輔育院學生社會化模式研究〉,《犯罪學期刊》第二期,1996年12月。
    14. 施慧玲,〈少年非行防治對策之新福利法制觀-以責任取向的少年發展權為中心〉,《國立中正大學法學集刊》第1卷,1998年7月。
    15. 施慧玲,張旭政,〈論國家介入親權行使之法理基礎-以兒童人權為中心價值的論證體系〉,2002年人權報告,2003年2月。
    16. 施安琪、鈕文英,〈台灣少年矯正學校暨輔育院對身心障礙犯罪學生之教育服務現況〉,《國立東華大學特殊教育學系特殊教育中心東台灣特殊教育學報》第16期,2014年。
    17. 涂淑瑩,〈矯正機關收容少年使用黑話之社會語言學分析〉,《犯罪與刑事司法研究》第8期,2007年4月 。
    18. 陳玫伶、李自強,〈安置輔導少年重返家庭與資源連結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第126期,2009年7月。
    19. 陳慈幸,〈日本少年矯正處遇之探究-歷史沿革與政策發展〉,《月旦法學雜誌》第220期,2013年9月。
    20. 蔡坤湖,〈禁錮少年的不是高牆,而是你我的眼睛!-釋字第664號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76期,2010年1月。
    21. 蔡坤湖,〈少年刑事案件與少年保護事件〉,《月旦法學教室》第125期,2013年3月。
    22. 蔡坤湖,〈少年保護事件〉,《月旦法學教室》第136期,2014年2月。
    23. 賴擁連、許春金、陳玉書,〈形塑青少年中止犯與持續犯原因之縱貫性研究-整合控制性理論觀點〉,《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15期,2012年9月。
    24. 賴擁連、曾淑萍、彭士哲,〈矯正定向對於矯正人員工作環境意象之研究〉,《中央警察大學犯罪防治學報》第14期,2011年12月。
    25. 賴擁連,〈當前少年矯正機構矯正模式之研究〉,《犯罪、刑罰與矯正研究》第3卷第1期,2011年11月。
    26. 謝如媛,〈日本における非行少年の社会內处遇〉,2012年度公益財団法人交流協会フェローシップ事業成果報告書,2013年4月。
    (四)學位論文
    1. 呂孟翰,〈以社會融合觀點重新省思我國刑事政策〉,國立中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7月。
    2. 李昭蓉,〈「壞」/Why女孩發聲:輔育院青少女的生活經驗與身體規訓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研究所,2005年。
    3. 吳培綺,〈輔導工作對犯罪少年生活適應成效之相關研究-以少年矯正學校為例〉,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2002年。
    4. 吳佳真,〈父權思維下的抗拒與順服:談少輔院女性少年犯之生存處境及策略〉,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2002年7月。
    5. 吳孟瑾,〈少年矯治機構霸凌現象之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3年7月。
    6. 卓雅苹,〈從貧窮、犯罪與社會排除論少年問題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博士論文,2014年10月。
    7. 林昭宏,〈認輔關係對機構式處遇中受輔少年之影響〉,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論文,2000年。
    8. 翁國峰,〈非行同儕、負向情緒與效能影響少年偏差行為發展之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所就博士論文,2008年7月。
    9. 孫苑芬,〈從誠正中學檔案看我國少年矯正教育之變遷〉,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6月。
    10. 陳孟萱,〈少年司法保護制度之契機-以美國少年法制為借鏡〉,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1年。
    11. 陳振盛,〈矯正學校學生與矯正人員對矯正行為的建構〉,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2004年12月。
    12. 陳依農,〈論少年司法之定位與功能〉,國立台北大學法律學系碩士論文,2011年。
    13. 陳竹君,〈從司法院釋字第664號解釋探討少年虞犯之立法政策〉,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2013年1月。
    14. 黃麗慎,〈「九天將團」經驗-另類的少年安置輔導處遇〉,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12年。
    15. 葉思漢,〈監獄文化對短期自由刑受刑人生活適應影響之研究〉,玄奘大學公共管理學系在職專班碩士論文計畫書,2009年6月。
    16. 葉眉伸,〈論少年之感化教育〉,國立中正大學法律所碩士論文,2012年2月。
    17. 劉芳安,〈非行少年進入觀護體系之歷程與經驗〉,東海大學社會工作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2009年6月。
    18. 廖健凱,〈我國非行少年司法與矯治原理之探討〉,國立台灣大學科際整合法律學研究所,2013年。
    19. 鄭安凱,〈少年竊盜初犯與再犯差異性及影響因素之比較研究〉,國立台北大學犯罪學研究所碩士論文,2005年1月。
    20. 謝如媛,〈日本現行少年法運用之變化歷程-以非行統治與非行現象之關係為中心〉,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所碩士論文,1996年6月。
    (五)其他
    1. 少年自立生活適應協助暨後續追蹤輔導業務講習,2013年4月, http://goo.gl/fkmQ3D(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 司法統計,網路資料:http://www.judicial.gov.tw/juds/index1.htm(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3. 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304099(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4. 自由時報,http://news.ltn.com.tw/news/society/breakingnews/1301214(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5. 李珮瑜,〈感化少年家長親職教育團體〉,http://ksy.judicial.gov.tw/Upload/RelFile/Publish/568/634461628349062500.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6. 李宥樓,〈法官,你為何流淚〉,http://www.jrf.org.tw/newjrf/rte/myform_detail2.asp?id=1063(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7. 李宥樓,〈愛,是唯一的武器〉, https://www.jrf.org.tw/newjrf/rte/myform_detail2.asp?id=1058(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8. 李進雄,〈台灣高雄少年法院感化教育處遇計畫實施狀況〉,http://ksy.judicial.gov.tw/Upload/RelFile/Publish/567/634461626625000000.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9. 李茂生,〈新少年司法與矯治制度實施十年的光與影〉,http://ksy.judicial.gov.tw/Upload/RelFile/Publish/182/634026231844218750.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10. 李茂生,〈釋字六六四號解釋評析-憲法的顢頇與天真〉,網路資料: 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465111/%E9%87%8B%E5%AD%97664%E8%99%9F%E8%A7%A3%E9%87%8B%E8%A9%95%E9%87%8B.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11. 李自強,〈觸法少年安置輔導處遇之現況與檢討〉, http://www.pbaroc.org.tw/link6.asp?p=1-6-1(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12. 吳孟竹,〈我國少年司法保護制度之實踐與展望-以安置輔導為例〉,頁2804-2805, http://ja.lawbank.com.tw/pdf2/139%E5%90%B3%E5%AD%9F%E7%AB%B9.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13. 邱煥棠,〈我國少年矯正工作與回顧展望〉,http://www.corrections-cca.org.tw/index.php?do=new_knowledge_info&id=13035(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14. 法務部「少年矯正學校之現況與展望座談會」會議實錄【初稿】,https://dl.dropboxusercontent.com/u/465111/%E5%B0%91%E5%B9%B4%E7%9F%AF%E6%AD%A3%E5%AD%B8%E6%A0%A1%E4%B9%8B%E7%8F%BE%E6%B3%81%E8%88%87%E5%B1%95%E6%9C%9B%E5%BA%A7%E8%AB%87%E6%9C%83%E7%B4%80%E9%8C%84%E5%88%9D%E7%A8%BF1.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15. 姚建龍,〈少年司法的起源:美國少年矯正機構運動的興起〉,2010年11月, http://www.legaldaily.com.cn/fxy/content/2010-11/05/content_2341622.htm?node=21413(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16. 侯崇文,〈社會控制論〉,http://goo.gl/qLgzeX(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17. 時越,〈少輔院的悲歌唱給誰聽〉,蘋果日報即時新聞,2015年6月8日,網路資料:http://m.appledaily.com.tw/realtimenews/article/new/20150608/624861/(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18. 陳玉梅,〈給他一個好名字,就有奇蹟發生-專訪台北地方法院少年法庭法官蔡坤湖〉, http://www.jrf.org.tw/newjrf/rte/myform_detail2.asp?id=1060(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19. 陳貞夙,〈感化教育處遇計畫書執行成效之初探〉,網路資料: http://ksy.judicial.gov.tw/Upload/RelFile/Publish/566/634461625360312500.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0. 張裕榮,〈論我國感化教育處遇計畫書與裁定前處遇-一個比較法觀察之論述〉, http://ksy.judicial.gov.tw/Upload/RelFile/Publish/565/634461623704218750.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1. 教育維基百科: http://goo.gl/Hi03O(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2. 維基百科:http://en.wikipedia.org/wiki/Resocialization(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3. 監察院調查報告,http://humanrights.cy.gov.tw/AP_HOME/Op_Upload/eDoc/%E8%AA%BF%E6%9F%A5%E5%A0%B1%E5%91%8A/103/103000297103%E5%B0%91%E8%BC%94%E6%A1%88%E8%AA%BF%E6%9F%A5%E5%A0%B1%E5%91%8A%EF%BC%88001%EF%BC%890709.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4. 監察院最新消息:http://www.cy.gov.tw/sp.asp?xdUrl=./di/message/message_1.asp&ctNode=903&msg_id=5257(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5. 蔡坤湖,〈機構處遇?社區處遇?法官抉擇的難題〉,網路資料: http://ksy.judicial.gov.tw/Upload/RelFile/Publish/439/634040109294047500.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6. 鄭凱榕,〈風中微顫的醡醬草-關懷青少女監所人權〉,網路資料: http://forum.yam.org.tw/bongchhi/old/tv/tv295.htm(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7. 聯合新聞網,http://goo.gl/XtO9WL (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8. Ken Robinson. Lou Aronica, 〈好的老師就像園丁,他的任務不是命令植物長大,而是創造一個適合生長的環境〉,網路資料: http://www.thenewslens.com/post/180132/(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二、日文(依五十音順序)
    (一)書籍
    1. 赤羽忠之,《非行と教育を考える》,北樹出版有限会社,1984年1月。
    2. 井上公大,《非行臨床-实踐のための基礎理論》,創元社株式会社, 1983年3月。
    3. 葛野尋之編,《少年司法改革の検証と展望》,日本評論社株式會社,2006年3月。
    4. 樋口幸吉,《新訂非行少年の心理》,大日本図書株式會社,1983年。
    5. 広田照幸、古賀正義、伊藤茂樹,《現代日本の少年院教育》,名古屋大学屋出版会,2012年9月。
    6. 平尾靖,《非行-補導と矯正教育》,有斐閣株式会社,1974年10月。
    7. 藤岡淳子編,《犯罪‧非行の心理學》,有斐閣株式会社,2007年3月。
    8. 丸山雅夫,《少年法講義》,成文堂株式會社,2012年3月。
    9. 坂本敏夫,《実録!少年院.少年刑務所》,二見書法株式会社,2003年6月。
    (二)期刊
    1. 浅野正,〈被害者の視点を取り入れた教育の効果的な実践―再犯抑止と被害者支援の観点から―〉,《『人間科学研究』文教大学人間科学部》第33号,2011年。
    2. 大貝葵,〈少年院法改正について〉,《金沢法學》57卷2号,2015年3月。
    3. 太田達也,〈新.少年院法の制定と少年矯正の課題〉,《刑事法ジャーナル》第41期,2014年。
    4. 小西暁和,〈「虞犯少年」概念の構造-公正さと教育的配慮の矛盾相克する場面として〉,《早法》81卷1号,2005年。
    5. 武內謙治,〈少年への厳罰化〉,《法學セミナー》第722期,2015年3月。
    6. 內藤晋太郎、橋口英明,〈新しい少年院法.少年鑑別所法について〉,《刑事法ジャーナル》第41期,2014年。
    7. 鷲野薰,〈生きている少年法-少年院の处遇〉,《法學セミナー》第714期,2014年7月。
    (三)其他
    1. 医療少年院とは? 医療生活の実態, http://xn--0et88cjx0g.com/%E5%8C%BB%E7%99%82%E5%B0%91%E5%B9%B4%E9%99%A2%E3%81%A8%E3%81%A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三、英文
    (一)書籍
    1. Du Boulay, Francis Robin Houssemayne. An Age of Ambition: English Society in the Late Middle Ages. New York: Viking Press(1970)
    2. Anthony M. Platt ,The Child Savers – The Invention of Delinquency, Towards a Sociology of Education ,3(1978).
    (二)期刊
    1. Bullis . M & Yovanoff . P.,Idle hands : Community employment experiences of formerly incarcerated youth,Journal of Emotional and Behavioral Disorders 14 ,2006。
    (三)其他
    1. All You Need to Know about Juvenile Boot Camps,http://children-laws.laws.com/juvenile-law/juvenile-boot-camp(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2. Erik K. Laursen,The Evidence Base of Positive Peer Culture,2010年,https://reclaimingjournal.com/sites/default/files/journal-article-pdfs/192%20Laursen.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3. European Union, Joint Report by the Commission and the Council on Social Inclusion, http://ec.europa.eu/employment_social/soc-prot/soc-incl/final_joint_inclusion_report_2003_en.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4. John Ashcroft, Deborah J. Daniels, Sarah V. Hart,Correctional Boot Camps: Lessons from a Decade of Research,https://www.ncjrs.gov/pdffiles1/nij/197018.pdf(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5. Juvenile Boot Camps Vs. Juvenile Delinquent Programs,http://goo.gl/hWmBQ9 (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6. Sandy Banks , Camp Kilpatrick an acclaimed youth sports program is sidelined, http://www.latimes.com/local/la-me-0225-banks-camp-kilpatrick-sports-20140225-column.html(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7. Shock Incarceration and Boot - Camp Prisons,http://www.encyclopedia.com/doc/1G2-3403100421.html (最後瀏覽日:2015年6月25日)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法律學研究所
    10165104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651049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法律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4901.pdf3618KbAdobe PDF2280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