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24280      Online Users : 45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6887


    Title: 行動通訊產業軟硬體整合策略分析
    Strategy analysis of Hardware and Software integration in mobile industry
    Authors: 邱筱婷
    Chiu, Hsiao Ting
    Contributors: 尚孝純
    邱筱婷
    Chiu, Hsiao Ting
    Keywords: 行動通訊
    軟硬體整合
    智慧型手機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5-07-27 11:25:27 (UTC+8)
    Abstract: 近三年的行動通訊產業正面臨重大改變。隨著Apple在2007年1月發表了第一支iphone,成功改寫了通訊產業的遊戲規則,更帶動整體智慧型手機的成長。不僅Apple成功從資訊與消費性電子跨足行動通訊,並重新定義產業界線,Google也從軟體跨足作業系統平台,以開放性平台取得除了Nokia外的各大品牌紛紛投入資源進行產品開發,Android的崛起亦使HTC成功拓展智慧型手機市場。傳統的手機製造大廠,如Nokia、Samsung、LG、Sony Ericsson、Motorola無一不面臨從手機製造商轉型至行動服務供應商的壓力。傳統資訊產業製造大廠,如HP、Dell、Acer、Asus也紛紛投入智慧型手機製造行列,更讓市場競爭更加激烈。

    通訊產業正面臨百家爭鳴的年代,本研究主要探討之內容為行動通訊產業業者須具備的軟體與硬體核心能力,並進行軟硬體核心能力整合以求在市場競爭中脫穎而出。本研究透過實務界十四個研究個案的個案分析與歸納,有以下之研究發現:

    一、行動通訊產業在市場變化與競爭下,改寫過去通訊與資訊的產業價值鏈。隨著智慧型手機等行動上網裝置的成長與使用者行為的改變,使用者不易區分各類產品間的屬性,因為其多少都有其他不同類別技術的融合,且更依賴廠商將相關軟體、介面、內容與應用緊密融合產品,體驗不同以往的數位經驗。

    二、行動通訊產業業者須具備「行動通訊技術與硬體創新」、「作業系統與使用者介面」、「服務與內容」與「跨平台整合」等四種軟硬體核心能力。

    三、行動通訊業者可藉由其中一到三個核心能力為基礎,透過併購、策略聯盟等不同策略運作取得其他缺乏的核心能力,進行軟硬體整合。從個案分析中,共可歸納為六種策略組合。

    本研究之建議如下:
    一、行動通訊產業競爭激烈,市佔率排名變化快速。由於Google與Microsoft的長期策略未定,為了不受限於其發展策略,建議行動通訊製造商短期持續以產品創新做為競爭策略,並搭配雲端服務提供跨平台的無縫使用經驗,長期則需以「發展自有作業系統eco-system」為方向,藉由既有平台手機開發過程,累積自有作業系統開發實力,並透過持續產品創新,累積用戶數,以此招募自有作業平台之軟體開發商,做為Eco-system開發基礎,逐漸取得其自有作業系統的「用戶網路優勢」,維持長期競爭力。

    二、實機體驗的行銷方式是零售通路經營的「最後一哩」(Last Mile)。透過專賣店開架式的實機操作,讓通路能發揮最大的覆蓋率,並讓消費者有最佳的體驗,進行全方位的品牌管理及整合行銷,為價值鏈中的電信營運商、手機製造商、作業系統商、軟體開發商與消費者創造差異化的價值,並建立品牌在消費者的形象與忠誠度,維持長期競爭優勢。
    Reference: 英文文獻:
    1. “Mobile Broadband Evolution: the roadmap from HSPA to LTE”, UMTS forum,
    February 2009
    2. “The World in 2009: ICT facts and figures”, ITU, October 2009
    3. Mark Beccue, “Mobile Data Roaming:3G Drives Growth Opportunity for MNOs“, ABI
    Research, Quarter 1 2009
    4. Mobile Broadband Evolution:the roadmap from HSPA to LTE, UMTS Forum, February
    2009
    中文文獻:
    1. 張雨婷、王英裕,「回顧2009年全球行動通訊服務發展」,工研院IEK,2010年4月
    2. 吳善同,「行動通訊服務產業未來發展特徵雙向互動、標準、開放及分享的Mobile2.0」,資策會MIC,2007年4月
    3. 李延華,「改善手機UI體驗的幕後推手」,iThome ,2008年8月
    4. 「智慧型手機平臺大舉擴展至平板裝置-Galaxy Tab掀起競局改寫首幕」,DIGITIMES, 2010年9月
    5. 楊勝帆,「新興應用趨勢下台灣ICT產品發展變革趨勢」,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年4月
    6. 彭建航 ,「商業模式多元的RIM平板亮相:Playbook肩負平台更替與擴大用戶族群重任」,DIGITIMES,2010年10月
    7. 「Apple數位音樂產業創新三步曲」,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05年3月
    8. 「iPhone將成為行動生活硬體與軟體平台新標準」,財團法人國家實驗研究院科技政策研究與資訊中心,2008年3月
    9. 「移動互聯網發展趨勢」,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年12月
    10. 張雨婷、王英裕,「回顧2009年全球行動通訊服務發展」,工研院IEK,2010 年4月
    11. 「HTC快速成長的原因-以三大優勢領先行動電話市場」,Nikkei Electronics Taiwan Edition,2009年4月
    12.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自由軟體焦點議題評析 (評NONOKIA開放SYMBIAN對行動通訊產業之發展意涵) 」,經濟部工業局,2008 年6 月
    13. 財團法人資訊工業策進會,「自由軟體焦點議題評析 (評Google成立開放手機聯盟對台灣自由軟體廠商之影響) 」,經濟部工業局,2008 年3 月
    14. 侯鈞元,「Microsoft併購智慧型手機平台廠商Danger 策略暗藏玄機」,工研院IEK,2008 年4 月
    15. 林俊劭、楊之瑜,「雲端運算為何改變10億人」,商業周刊(1146),2009 年 11月
    16. 林建勳,「核心能力指標之實證研究-以台灣行動電話製造廠為例」,國立台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2005 年5 月
    17. 林俊吉,「2010年全球主要智慧型手機平台競爭現況與趨勢」,DIGITIMES ,2010 年8月
    18. 謝雨珊,「以軟帶硬-手機行動上網新趨勢」,拓墣產業研究所,2010 年3月
    19. Dan Steinbock (李芳齡譯),Nokia!:小國競爭者的策略轉折路,商智文化,2002年10月
    20. 洪聖新,「數位匯流下台灣第四代行動通訊發展-演化及系統思考觀點」,2010年6月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AMBA)
    9638003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38003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管理碩士學程/商管專業學院碩士學位學程 AMB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003301.pdf4378KbAdobe PDF2593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