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69348      Online Users : 532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76598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6598


    Title: 從郭店儒簡看孔、孟思想中的君臣關係
    On the Guodian Confucian hole Confucius,s and Mencius’s monarch relationship
    Authors: 丁淳薇
    Ting, Chun Wei
    Contributors: 陳麗桂
    丁淳薇
    Ting, Chun Wei
    Keywords: 孔子
    孟子
    郭店楚簡
    郭店儒簡
    君臣關係
    君道
    臣道
    Date: 2015
    Issue Date: 2015-07-14 11:16:50 (UTC+8)
    Abstract: 「政治思想」一直是儒家學說的核心。而「仁政」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精髓,仁政的順利施行,有賴於「君」、「臣」間的合作,故「君臣關係」為探究儒家政治思想的重要議題。
    先秦儒家以孔、孟為中心,孔子過世之後將其學說傳給弟子曾子,曾子傳子思,孟子受業於子思門人,因此又有「思孟學派」一稱。孟子對於「君臣關係」的獨到見解,提出了類似近代所言的「革命」之論、「以德抗命」、「民貴君輕」之說等。孔子反對僭越、弒君,不稱諸侯為「王」,一百多年後的孟子卻直呼諸侯梁惠王為「王」,主張暴君可誅。故要釐清孔、孟思想中「君臣關係」的轉變與過渡,就必須從孔、孟之間的儒家文獻去尋找線索。
    1993年冬,湖北省荊門市郭店一號楚墓出土了800餘枚竹簡,其中730枚竹簡載有文字。經荊州市博物館和荊門市博物館研究學者解讀、整理,其中關於儒家的文獻資料共有十四篇為研究先秦儒家學術發展的重要依據。
    所以,要推論孔子與孟子思想中「君臣關係」的轉變,必須透過郭店儒簡。如此,也有助於我們拼湊先秦儒家君臣思想的全貌,進而更深刻的理解儒家政治思想之精神,此亦為本文所欲達成的論述目標。
    Reference: 一、 古籍著作
    1. [漢]鄭玄注,[唐]賈公彥疏,[清]阮元校勘:《周禮注疏》,《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
    2. [漢]鄭玄注,[唐]孔穎達等正義,[清]阮元校勘:《禮記正義》,《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
    3. [漢]趙岐注,[宋]孫奭疏,[清]阮元校勘:《孟子注疏》,《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
    4. [魏]何晏等注,[宋]邢昺疏,[清]阮元校勘:《論語注疏》,《十三經注疏附校勘記》(臺北:藝文印書館,1955)嘉慶二十年重刊宋本。
    5. 〔清〕劉寶楠:《論語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0)。
    6. [宋]朱熹:《朱子全書》,(上海:上海古籍,2002)。
    7. [宋]朱熹:《朱子語類》,(北京:中華書局,2007)。
    8. [宋]朱熹:《四書章句集注》,(北京:中華書局,2008) 。
    二、 近人著作(依出版年份順序排列)
    (一) 先秦思想相關專書
    1. 梁啟超:《先秦政治思想史》,(台北:中華書局),1956年5月台一版。
    2. 胡適:《中國古代哲學史》,(台北:商務印書館),1958年3月台一版。
    3.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性篇》,(臺北:學生書局),1968年2月。
    4. 梁漱溟:《中國文化要義》,(台北:正中書局),1969年4月台四版。
    5. 薩孟武:《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1969年。
    6. 曾繁康:《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大中國圖書),1971年。
    7. 陳立夫:《孟子之政治思想》,(台北:中華書局),1973年。
    8. 徐復觀:《周秦漢政治社會結構之研究》,(臺北:學生書局),1975年3月。
    9. 宇野精一主編,林茂松譯:《中國思想》,(台北:幼獅出版社),1977年11月初版。
    10. 牟宗三:《歷史哲學》,(台北:學生書局),1978年5月初版。
    11. 唐君毅:《人文精神之重建》,(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79年3月初版。
    12. 杜正勝編:《中國上古史論集》,(台北:華世出版社),1979年11月。
    13. 徐復觀:《學術與政治之間》,(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0年4月台一版。
    14. 韋卓民:《孟子之政治思想》,(華中大學韋卓民紀念館),1981年。
    15. 蘇新鋈:《先秦儒家論集》,(台北:文津),1981年。
    16. 余英時:《史學與傳統》,(台北:時報文化),1982年1月。
    17. 蕭公權:《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3月初版。
    18. 黃俊傑等著:《天道與人道》,(台北:聯經出版社),1982年11月初版。
    19. 牟宗三:《中國哲學十九講》,(台北:學生書局),1983年10月初版。
    20. 余英時:《歷史與思想》,(臺北:聯經出版),1984年。
    21. 蔡仁厚:《孔孟荀哲學》,(臺北:學生),1984年。
    22. 吳瓊恩:《儒家政治思想與中國政治現代化 --- 其內在結構關係轉化關係》,(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5年2月初版。
    23. 傅佩榮:《儒道天論發微》,(臺北:學生書局),1985年。
    24.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10月。
    25.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11月增定再版。
    26. 江金太:《歷史與政治》,(台北:桂冠圖書),1987年3月初版再版。
    27. 方東美:《原始儒家道家哲學》,(台北:黎明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1987年11月3三版。
    28. 張金鑑:《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三民書局),1989年1月初版。
    29. 牟宗三:《中西哲學之會通十四講》,(台北:台灣書局),1990年3月初版。
    30. 傅武光:《孔孟老莊思想的平等精神》,(台北:文津出版社),1990年3月初版。
    31. 黃俊傑:《孟學思想史論‧卷一》,(台北:東大),1991年1月。
    32. 劉澤華:《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天津:南開大學),1992年。
    33. 張佛泉:《自由與人權》,(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93年12月初版。
    34.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一》,(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
    35.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二》,(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
    36. 唐君毅:《中國哲學原論‧原道篇‧卷三》,(臺北:學生書局),1993年。
    37. 鄒文海:《自由與權力 --- 政治學的核心問題》,(台北:三民書局),1994年4月初版。
    38. 沈清松:《現代哲學論衡》,(台北:黎明文化事業),1994年10月四刷。
    39. 王國維:《古史新證》,(北京:清華大學),1994年。
    40. 譚宇權:《孟子學術思想評論》,(台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2月初版。
    41. 王健文:《奉天承運 --- 古代中國的「國家」概念及其正當性》,(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6月初版。
    42. 鄭昌淦:《中國政治學說史》,(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8月。
    43. 高柏園:《孟子哲學與先秦思想》,(台北:文津出版社),1996年10月初版。
    44. 孫廣德、朱浤源:《中國政治思想史》,(台北:空中大學),1997年。
    45. 俞榮根:《儒家法思想通論》,(廣西:廣西人民出版社),1998年2月二版。
    46. 俞榮根:《道統與法統》,(北京:法律出版社),1999年1月初版。
    47. 孫廣德:《中國政治思想專題研究集》,(台北:桂冠),1999年。
    48. 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9月初版。
    49. 慈濟偉:《正義的兩面》,(北京:三聯書店),2001年12月初版。
    50. 勞思光:《新編中國哲學史》(一),(臺北:三民書局),2001年。
    51. 葛兆光:《中國思想史》,(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 ,2001年。
    52. 龐朴:《先秦儒家研究》,(武漢:湖北教育),2002年。
    53. 蔣慶:《政治儒學》,(台北:養正堂文化出版事業),2003年1月初版。
    54. 朱敬一、李念祖:《基本人權》,(台北:時報文化出版企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7月初版。
    55. 牟宗三:《道德的理想主義》,選自《牟宗三先生全集》,(台北:聯經出版社),2003年初版。
    56. 錢永祥等:《自由主義與人文傳統 --- 林毓生先生七秩壽慶論文集》,(台北:允晨文化),2005年6月初版。
    57. 林啟屏:《從古典到正典:中國古代儒學意識之形成》,(臺北:臺灣大學出版中心),2006年。
    58. 傅佩榮:《傅佩榮《四書》心得》,(上海:上海三聯書店),2007年。
    59. 劉澤華:《中國政治思想史集》,(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年6月一版。
    60. 余英時:《東漢生死觀》,(台北:聯經),2008年6月。
    (二) 出土文獻相關專書
    1.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臺北:時報文化),1994年。
    2. 鄭良樹:《竹簡帛書論文集》,(臺北:學海),1994年。
    3. 荊門市博物館編《郭店楚墓竹簡》,(北京:文物出版),1998年。
    4. 丁四新《郭店楚墓竹簡思想研究》,(北京:東方),2000年。
    5. 塗宗流、劉祖信:《郭店楚簡先秦儒家佚書校釋》,(臺北:萬卷樓),2001年。
    6. 王 博:《簡帛思想文獻論集》,(臺北:臺灣古籍),2001年。
    7. 丁原植:《楚簡儒家性情說研究》,(臺北:萬卷樓),2002年。
    8. 丁四新:《楚地出土簡帛文獻思想研究年 (一) 》,(武漢:湖北教育出版社),2002年。
    9. 郭沂:《郭店竹簡與先秦學術思想》,(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2年。
    10. 劉釗《郭店楚簡校釋》,(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3年12月。
    11. 劉樂賢:《簡帛數術文獻探論》,(臺北:萬卷樓),2003年。
    12. 駢宇騫、段書安:《本世紀以來出土簡帛概述 ─ 資料篇、論著目錄篇》,(臺北:萬卷樓),2003年。
    13. 林素英《從《郭店簡》探究其倫常觀念》,(臺北:萬卷樓),2003年。
    14. 沈頌金:《二十世紀紀簡帛學研究》,(北京:學苑),2003年。
    15. 歐陽禎人:《郭店儒簡論略》,(臺北:台灣古籍),2003年初版。
    16. 李憲堂:《先秦儒家的專制主義精神》,(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17. 淺野裕一著、佐藤將之監譯:《戰國楚簡研究》,(臺北:萬卷樓),2004年。
    18.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19. 李零:《簡帛古書與學術源流》,(北京:三聯書店),2004年。
    20. 李學勤:《簡帛佚籍與學術史》,(南昌市:江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
    21. 劉祖信:《郭店楚簡綜覽》,(臺北:萬卷樓),2005年。
    22. 沈建華編:《饒宗頤新出土文獻論證》,(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
    23. 駢宇騫:《簡帛文獻概述》,(臺北:萬卷樓),2005年。
    24. 龐樸:《龐樸文集》(全4冊),(濟南市:山東大學出版社),2005年。
    25. 顧史考:《郭店楚簡先秦儒書宏微觀》,(臺北:臺灣學生),2006年。
    26. 湯淺邦弘著、佐藤將之監譯:《戰國楚簡與秦簡之思想史研究》,(臺北:萬卷樓),2006年。
    27. 馮勝君:《二十世紀古文獻新證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6年。
    28. 李零:《郭店楚簡校讀記—增訂本》,(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7年。
    29. 郭梨華:《出土文獻與先秦儒道哲學》,(臺北:萬卷樓),2008年。
    30. 梁濤:《郭店竹簡與思孟學派》,(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8年。
    31. 謝君直:《郭店楚簡儒家哲學研究》,(臺北:萬卷樓),2008年初版。
    32. 謝耀亭:《從出土簡帛看思孟學派的内聖外王思想》,(北京:科學),2011年第一版。
    三、單篇論文(依出版年份順序排列)
    (一)期刊論文
    1. 繆全吉:〈孔子君臣正義〉,(《幼獅學誌》:第3期),1969年,頁1-69。
    2. 高緒價:〈孔子的政治思想〉,(《新竹師專學報》:第1期),1974年,頁1-33。
    3. 馮麗珍:〈先秦諸子之君臣關係論〉,(《東吳大學中國文學系系刊》:第8期),1982年,頁30-34。
    4. 王武治:〈孔孟荀政治思想之比較研究〉,(《黃埔學報》:第17期,1985年,頁21-36。
    5. 黃陶陶:〈孔子論春秋以前君臣、逸民與春秋諸候、時人〉,(《新竹師專學報》:第13期,1986年,頁123-141。
    6. 黃俊傑:〈古代儒家政治論中的「身體隱喻思維」〉,(《鵝湖學誌》:第9期,1992年12月,頁1-25。
    7. 林啟屏:〈「孟子學國際研討會」紀要〉,(《中國文哲研究通訊》:第3卷第3期,1994年09月,頁35-47。
    8. 遊喚民:〈孔子德治思想探源〉,(《中國文化月刊》:第181期),1994年。
    9. 楊宇勛:〈從君臣關係看孔、孟、荀的政治思想(上)〉,(《嘉南學報》:第22期),1996年,頁211-220。
    10. 楊宇勛:〈從君臣關係看孔、孟、荀的政治思想(下)〉,(《嘉南學報》:第23期),1997年,頁200-206。
    11. 甘懷眞:〈中國中古時期君臣關係初探〉,(《臺大歷史學報》:第21期),1997年12月,頁19-58。
    12. 蔣忠益:〈論孔孟荀三儒的君主與臣民倫理關係〉,(《國立高雄海專學報》:第12期),1997年,頁155-173。
    13. 藍麗春:〈論孔孟之「忠君」思想〉,(《孔孟月刊》:第36卷第11期),1998年7月,頁21-29。
    14. 蔡淑閔:〈黃宗義《明夷待訪錄》君臣關係論研究〉,(《哲學與文化》:第25卷第2期),1998年,頁173-183。
    15. 蔣忠益:〈孔、孟、荀三儒之政治思想歧異〉,(《國立高雄海技學報》:第13期),1998年,頁128-187。
    16. 董鐵柱:〈從〈唐虞之道〉談「禪讓」〉,(《學園》:第1期),1999年,頁119。
    17. 王美鳳:〈郭店楚簡看中國先秦的德治思想〉,(《西北大學學報》:第2期),2000年。
    18. 錢遜:〈對堯舜禪讓意義的認識〉,(《國際儒學研究》:第10輯),2000年,頁350-366。
    19. 范學輝、項楊:〈《春秋繁露》與儒學臣道觀的形成——兼談儒士政治的演進〉,(《西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01期),2000年7月。
    20. 陳麗桂:〈郭店儒簡的外王思想〉,(《臺大文史哲學報》:第55期),2001年11月,頁239-274。
    21. 甘懷真:〈中國古代君臣間的敬禮及其經典詮釋〉,(《臺大歷史學報》:第31期),2003年6月,頁13-56。
    22. 林啟屏:〈先秦儒學思想中的「遇合」問題―以〈窮達以時〉爲討論起點〉,(《鵝湖學誌》:第31期),2003年12月,頁85-121。
    23. 王世舜:〈論孔子的君臣觀〉,(山東:《聊城大學學報》:第3期),2003年。
    24. 朱榮智:〈孟子論君臣〉,(《孔孟月刊》:第42卷第9期),2004年,頁13-14。
    25. 陳秀平:〈先秦儒、墨、道、法家君臣關係理論淺析〉,(《三峽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7卷第5期),2005年9月,頁91-96。
    26. 虞萬裡:〈竹簡《緇衣》與先秦君臣、君民關係索隱〉,(上海:《社會科學》:第10期),2005年10月。
    27. 梁振傑:〈對孔子“君君臣臣”思想的再審視〉,(《雲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8卷第2期),2006年3月,頁6-74。
    28. 林素娟:〈春秋戰國時期為君父復讎所涉之忠孝議題及相關經義探究〉,(《漢學研究集刊》:第24卷第1期),2006年6月,頁35-70。
    29. 邱立波:〈秦漢時期君臣關係性格的演化〉,(《社會科學》:第11期),2006年11月,頁104-115。
    30. 林素英:〈從施政策略論〈緇衣〉對孔子理想君道思想之繼承--兼論簡本與今本〈緇衣〉差異現象之意義〉,(《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3期),2007年3月,頁15-34。
    31. 林啟屏:〈出土文獻與中國思想研究的相關課題〉,(《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3期),2007年3月,頁3-14。
    32. 陳麗桂:〈導言:出土文獻研究〉,(《哲學與文化》:第34卷第3期),2007年3月,頁1-2。
    33. 鄭聖樑:〈談孔、孟仁政與現代民主政治〉,(《孔學與人生》:第39期),2007年3月,頁4-5。
    34. 黃俊傑:〈論東亞儒家經典詮釋與政治權力之關係-以《論語》、《孟子》為例〉,(《臺大歷史學報》:第40期),2007年12月,頁1-18。
    35. 張軍強:〈孟子的“貴民說”與“牧民說”〉,(《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第20卷第8期),2008年8月,頁28-31。
    36. 陳怡君:〈孟、荀臣道觀探析〉,(《逢甲中文學刊》:第2期),2009年1月,頁63-79。
    37. 梁立勇:〈郭店簡以“孝”釋“仁”平議〉,(《湖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期),2009年1月,頁34-37。
    38. 秦國楊:《論語•為政》篇的政治學意蘊〉,(《內江師範學院學報》:第25卷第1期),2010年1月,頁33-36。
    39. 陳麗桂:〈從傳世儒典與郭店儒簡看先秦儒學的忠信之德〉,(《國文學報》:第47期),2010年6月,頁1-36。
    40. 張朵:〈上博簡《孔子詩論》第二十三簡論析〉,(《中州學刊》:第4期),2010年7月,頁205-207。
    41. 趙玉:〈黃宗羲的君、臣、法思想及啟蒙意義〉,(《商業文化》:第7期),2010年7月,頁95-96。
    42. 萬光軍:〈儒法歧義與合流:以孟子三綱為中心〉,(《貴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期),2010年7月,頁78-82。
    43. 郭富餘:〈淺析孔子的政治倫理思想〉,(《商業文化》:第1期),2011年1月,頁328-328。
    44. 林啟屏:〈先秦儒學思想中的「君」「臣」與「民」〉,(《政大中文學報》:第15期),2011年6月,頁143-168。
    45. 廖于萱:〈郭店楚簡〈六德〉中的儒學思想初探〉,(《問學集》:第19期),2012年1月,頁225-233。
    46. 陳麗桂:〈先秦儒學的聖、智之德-從孔子到子思學派〉,(《漢學研究》:第30卷第1期),2012年3月,頁1-25。
    47. 郭梨華:〈早期儒學的道德倫理哲學探析-以郭店儒簡為中心的討論〉,(《政大中文學報》:第17期),2012年6月,頁17-49。
    48. 余治平:〈忠、孝的兩難選擇與統一─作為儒家道德與倫理的一個複雜問題〉,(《孝感學院學報》:第32卷第4期),2012年7月,頁5-11。
    49. 孫德華:〈子思學派的“君道”觀——以郭店楚簡為考察物件〉,(《瀋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6期),2012年7月。
    50. 楊舒雲:〈余英時的士人論及其歷史思維--以宋代「君臣同治天下」觀為切入點〉,(《史原(復刊)》:第3=24卷),2012年9月,頁123-166。
    51. 張瑩菁:〈從《論語》淺析孔子之臣道觀〉,(《華章》:第15期),2013年8月。
    52. 張瑩菁:〈從《論語》淺析孔子之君道觀〉,(《北方文學(中旬刊)》:第1期),2013年8月。

    (二)專書論文
    1. 李存山:〈先秦儒家的政治倫理教科書-讀楚簡〈忠信之道〉及其他〉,《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1999年1月。
    2. 陳明:〈〈唐虞之道〉與早期儒家的社會理念〉,《郭店楚簡研究》(《中國哲學》第20輯),(瀋陽:遼寧教育),1999年1月。
    3. 丁四新:〈愛賢與尊親的統一-郭店楚書〈唐虞之道〉思想論析〉,《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一冊,(湖北:武漢大學),1999年10月。
    4. 井丿口哲也:〈中國古代的「遇不遇」論〉,《郭店楚簡思想史的研究》(第三卷),(東京大學郭店楚簡研究會編),2000年1月。
    5. 羅運環:〈郭店楚簡有關君臣論述的研究— 兼論《語叢四》的問題〉,《郭店楚簡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第二冊,(湖北:武漢大學),2000年5月。
    6. 李存山:〈忠信:儒家「以德治國」的重要思想-《論語》與郭店楚簡論「忠信」〉,《古墓新知-紀念郭店楚簡出土十週年論文專輯》,(香港:國際炎黃文化),2003年11月。
    7. 歐陽禎人:〈從〈魯穆公問子思〉到《孟子》〉,《郭店儒簡論略》,(臺北:台灣古籍),2003年4月。
    8. 李成律:〈郭店楚簡〈魯穆公問子思〉的忠臣觀〉,《戰國楚簡與秦簡之思想史研究》,(臺北:萬卷樓),2006年6月。

    (三)論文集論文與學位論文(依出版年份順序排列)
    1. 李匡郎:《論語、孟子思想比較研究: 性仁、孝、君臣修為政治》,(輔仁大學哲學所,碩士論文,1977年月),指導教授:羅光教授、周紹賢教授。
    2. 吳哲毅:《孟子的仁政思想》,(政治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2001年6月),指導教授:蔡明田教授。
    3. 莊佳芳:《孔子與孟子政治思想異同之辨》,(東海大學政治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指導教授:紀俊臣教授。
    4. 謝素菁:《郭店儒簡之內聖外王思想》,(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04年6月),指導教授:陳麗桂教授。
    5. 吳宗孟:《《左傳》王者形象研究》,(中國文化大學中國文學所,碩士論文,2003年月),指導教授:應裕康教授。
    6. 劉瑋剛:《孔孟政治思想研究》,(台南師院社會科學教育碩士班,碩士論文,2004年6月),指導教授:陳一峰教授。
    7. 陳明恩:《東漢讖緯學研究》,(臺灣師範大學國文所,博士論文,2005年7月),指導教授:陳麗桂教授。
    8. 莊坤成:《先秦儒法忠論研究》,(中山大學中文所暑期專班,碩士論文,2006年11月),指導教授:劉文強教授。
    9. 洪靖婷:《先秦儒家臣道思想研究》,(中山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9年7月),指導教授:林素清教授、劉文強教授。
    10. 黃慧萍:《孟子君臣觀之研究》,(高雄師範大學國文所,碩士論文,2011年月),指導教授:許老雍教授。
    11. 黃育翎:《結合近現代出土文獻的《孔子家語》研究》,(臺北大學古典文獻與民俗藝術所,碩士論文,2013年7月),指導教授:王國良教授。
    12. 徐其寧:《結合近現代出土文獻的《孔子家語》研究》,(清華大學中國文學所,博士論文,2014年1月),指導教授:林聰舜教授、車行健教授。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系
    98151020
    103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1020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102001.pdf3082KbAdobe PDF21182View/Open
    102002.pdf349KbAdobe PDF294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