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2581
|
Title: | 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The Study of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s |
Authors: | 張萩亭 |
Contributors: | 陳木金 張萩亭 |
Keywords: | 國民小學 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 教師教學效能 elementary schools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
Date: | 2014 |
Issue Date: | 2015-01-05 11:26:56 (UTC+8) |
Abstract: | 本研究旨在瞭解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與教師教學效能之間的關係。除瞭解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及教師教學效能之現況,分析不同背景變項在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及教師教學效能之差異情形外,亦探究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相關程度,以及探討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對教師教學效能之預測情形。
本研究採問卷調查法,研究對象為宜蘭縣國民小學主任、組長、級任教師及專任教師,共發出300份問卷,有效問卷計258 份,可用率達86%,問卷回收後分別以描述性統計、t 考驗、單因子變異數分析、Pearson 積差相關、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等統計方法進行研究。根據研究結果與分析後歸納之結論如下: 一、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表現為中高程度,其中以「學生學習共同 體」之知覺程度最高,「家長學習共同體」之知覺程度最低。 二、學校教育人員知覺教師教學效能為高程度,其中以「教學評量」之知覺 程度最高,「教學計畫」之知覺程度最低。 三、宜蘭縣國民小學以偏遠地區、學校規模在12班以下之學校教育人員知覺 「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的程度較高。 四、宜蘭縣國民小學以偏遠地區、學校規模在12班以下之學校教育人員知覺 「教師教學效能」的程度較高。 五、不同程度之國民小學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在教師教學效能上有顯著之差 異。 六、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與教師教學效能有顯著之正相關,知覺校長營造學 習共同體程度愈高,則教師教學效能則愈高。 七、校長營造學習共同體對教師教學效能具有正向的預測力。
最後,本研究根據研究結果,提出相關建議,俾提供教育行政機關、國民小 學校長以及未來研究參考。 This study aims at discussing the relationship of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elementary schools.The first is to expore the reality for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Second, investigating the differences of background variables among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Third, to analyze the relationships among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Finally, researching predictive power of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on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The research adopts the questionnaire method. The main participants of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are administrators in elementary schools inYilan County. The total number of questionnaires that were distributed to school is 300, and 258 of which are valid. That is, the percentage of availability is around 86%. The collected data is analyzed through the statistical method of descriptive statistics, t-test, one-way ANOVA, Pearson product-moment correlation coefficient and Multiple stepwise regression analysis. The findings of the study are as follows: 1. Principals have medium-high performance on pri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The score is the hightest in the dimension of “students’ learning community " and the lowest in the dimension of " partents’ learning community." 2. Administrators in Yilan elementary schools perceptions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s high. The score is hightest in the dimension of “instructional assessment " and the lowest in the dimension of “instructional plan." 3. Administrators in Yilan elementary schools where in remote districts, or scale under (including) 12 classes,perceive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higher than others. 4. Administrators in Yilan elementary schools where in remote districts, or scale under (including) 12 classes highly perceive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5.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in Yilan elementary schools with different dgree on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6.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and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The higher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is, the higher perceptions of the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7. The principals’ reform schools into learning community have the positive predictive power on teachers’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ccording to the above conclusions, the research is to provide some suggestions as future references for the institutions of education administration and schools. |
Reference: | 丁亞雯(2012)。從學習共同體到連結於學生連結於學習彼此支持造就的生命共 同體。臺北市教育e週報。取自: http://enews.tp.edu.tw/paper_show.aspx? EDM=EPS20120920080943Y2I。 王成奎(2009)。期待学术共同体的回归和重塑。南京社会科學学,8,108- 112。 王志偉(2014)。一所偏遠國中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推動「合作學習」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灣首府大學,臺南市。 王受榮(1992)。我國國民中小學教師效能感及其影響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博 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教育學系,臺北市。 王英州(2008)。台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系所,臺東縣。 王亭惠(201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銘傳大學,臺北市。 王秋發(2007)。臺中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滿意度相關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王建智(2002)。國民小學教師知識管理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王雅貞(2002)。《合作性對話學習歷程之行動研究-以一個幼稚園大班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王舒慧(2008)。臺北市身心障礙資源班家長參與和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尤寬宏(2013)。以日本授業研究模式施行數學教學藉以提升學生學習數學興趣 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東吳大學,臺北市。 古玉鈴(2011)。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信念、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石曉玫(2009)。運用學習社群提升偏遠地區幼稚園教師專業成長之研究—以南 投縣國民教育幼兒班教師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朝陽科技大學,臺中 市。 左媛媛(2013)。学习共同体视野下的”教育学”教学改革。中国电力教育, 4,96-97。 江玉印、张英彥(2013)。教师学习共同体:教师专业发展的新视角。淮北师范 大学学报,34(2),143-146。 江志欣(2012)。高中第二外語之溝通式教學法實證研究--以台北市某公立高中 日語課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吳大學,臺北市。 江秋玫(1997)。國小教師專業承諾、自我效能感與專業踐行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嘉義縣。 呂淑惠(2005)。國民小學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屏東縣為例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屏東師範學院,屏東縣。 吳明隆(2007)。SPSS操作與應用-問卷統計分析實務。臺北市:五南書局。 吳明芬(2012)。雲嘉地區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吳心怡(2014)。資訊融入學習共同體在數學領域學習成效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華梵大學,新北市。 吳清基(1989)。教師與進修。臺北市:師大書苑。 吳清山(1992)。學校效能研究。臺北市:五南書局。 吳清山(1999)。初等教育(二版)。臺北市:五南書局。 吳曉律(2012)。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增能之行動研究-以海洋教育為例(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李月圓(2009)。對話教學應用於國小高年級課文閱讀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安明(2004)。學校領導理論之世紀探尋。臺北市:心理。 李明智(2009)。高雄縣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李幸穎(2013)。臺北市國小教師資訊專業學習社群之運作與資訊融入教學之現 況調查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李貞慧(2010)。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李俊湖(1992)。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李新寶(2001)。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李春杰(2013)。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的高校教学管理队伍建讥初探。教育与职 业,763,74-75。 吳珮瑩(2014)。新北市學校教育人員對「學習共同體」理念知覺情形及實施現 況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呂善道(2014)。應用學習共同體於國中國語文領域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 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佐藤學(2013)。看見21世紀的學習典範:學習共同體。取自: http://topic.parenting.com.tw/issue/2013/futurelearning/vide o3.aspx 吳婉甄(2011)。新北市、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吳筱莉(2010)。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發展關係之研究─以國立臺灣海洋大 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海洋大學,基隆市。 沈姍姍(2006)。英國教師專業發展進路之探討-兼論對我國教師進階制度構想 之意義。教育資料與研究雙月刊,72,67-78。 沈茏山、程雯(2012)。校长引领教师学习共同体的建构。課程教学研究,8, 12-16。 沈秀春、黃哲彬(2009)。淺析社會資本及其對教育政策與教育實踐之啟示。教 育趨勢導報,32,132-136。 周新富(1991)。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承諾、教師效能信念與學生學業成就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邱曉音(2008)。中北部原住民族地區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小蘭、韋漫怡、張立、梁波、齊平(2005)。學習者共同體在英語教學實踐中 的應用研究。廣東藥學院學報,21(4),404-405。 林士傑(2013)。合作學習應用於體育教學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林東源(2006)。國民小學教師人際溝通能力與教學效能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林威年(2005)。國小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苗栗縣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海清(1994)。高中教師激勵模式與其工作滿意服務士氣教學效能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林家蓉(2005)。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文化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清山(1987)。認知心理學對教育研究的影響。現代教育,4(6),71-85。 林淑涵(2013)。臺東縣國民小學校長轉型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運作與教學 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林國賢(2004)。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知識管理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調查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林惠煌(2003)。台北縣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林麗莉(2011)。「對話式形成性評量」對國小三年級學童數學學習表現之影響 ~以分數概念教學歷程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慈濟大學,花蓮縣。 宜蘭縣政府(2014)。學校基本資料。取自: http://report.ilc.edu.tw/schde/。 范丹红(2013)。教师学习共同体的模式与策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学报,3, 97-98。 柯昭明(2013)。雲嘉地區國民中學教師自我效能與實施合作學習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紀家雄(2013)。中小學校校長推動學習共同體的教學領導核心技術之探討。學 校行政雙月刊,85,156-172。 施淑蓮(2011)。南投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專業表現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贾保方(2008)。困境与回归:让學校煥发出学习的活力-基于学习共同体理论 的启示。和田师范学科学校学报,28(4),76-77。 高珮綺(2014)。學習共同體對高職學生專業實習科目學習成效影響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高翠鴻(2012)。興味淋漓,其樂也陶陶:「學習共同體」理念在班級經營的應 用。新北市教育,5,35-39。 徐文彬(2005)。南投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徐吉盛(2006)。高高屏地區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風格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徐俊龍(2013)。「學習共同體」理念與實踐的對話。新北市教育,6,85-86。 徐瑀澴(2009)。臺北市優質學校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傳晃(2009)。臺北市國民小學校長領導行為與教師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高松景(2013)。學習共同體推動與執行。學校推動學習共同體學術研討會手 冊,45-71。 翁敏慧、黃純真、賴逸超(2013)。學習共同體試辦之體驗。臺灣教育評論月 刊,2(1),91-92。 孫志麟(1991)。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及其相關因素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馬琇容(2009)。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師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陳木金(1997)。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技巧、班級經營策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陳木金(2009)。學習地圖理論對有效學習策略的啟示。取自: http://ctld.nccu.edu.tw/ctld/?p=3254。 陳木金(1999)。班級經營。臺北:揚智。 陳文富(2009)。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相關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台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正達(2005)。澎湖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大學,臺南市。 許芳菊(2003)。趨勢,全球教育大革命。天下雜誌(111頁)。臺北市:天下雜 誌。 許凱筑(2014)。學習共同體對教師專業成長影響之個案研究--以國小教師對話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陳玟螢(2007)。臺東縣國小教師教學效能、專業發展評鑑態度與專業成長之關 係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陳怡云(2009)。臺北市國小教師對教育部補助試辦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知覺與 教學效能之相關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沛絲(2012)。教師專業發展評鑑續辦學校教師教學效能與工作壓力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華大學,新竹市。 陳俊雄(2009)。高雄市國小校長轉型領導、組織氣候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美鈴(2012)。高屏地區原住民國小家長參與學校教育、教師教學效能與學校 競爭力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陳美玲(2014)。結合學習共同體概念與心智圖於七年級學生閱讀教學之行動研 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陳家富(2010)。彰化縣國民小學實施教師專業發展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陳雅慈(2010)。國小數理教學專業合作學習社群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陳淑鍾(2011)。國小班級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以新北市某國小高年級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朝琴(2006)。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對教師教學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陳逸敬(2009)。臺中市國民小學參與「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教師其教學效能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東海大學,臺中市。 許琪美(2003)。接通你我的頻道-建構國小「對話教學模式」之行動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陳煦梁(2008)。國小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嘉義縣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南華大學,嘉義縣。 張文祺(2011)。桃竹苗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學校組織文化與教師 專業成長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張文馨(2009)。教師評鑑試辦政策下的教師教學效能與學生學習成就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怡萍(2013)。彰化縣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態度與專業成長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張春興(1996)。教育心理學:三化取向的理論與實踐(修訂版)。臺北市:東華 書局。 陳秦敏(2010)。花蓮市國民小學家長參與教育事務與教師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陳源庚(2014)。學習共同體理論運用於互動式電子白板教學之成效分析(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亞洲大學,臺中市。 張淑涵(2008)。融入對談的探究教學對國中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成就影響知行 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許勝忠(2007)。高雄縣國民中學校長教學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許惠茹(2014)。國中一年級英語科實施分組合作學習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張雅妮(2008)。臺北縣市校長知識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張瑀倢(2010)。中部地區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功能知覺與教師教 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暨南國際大學,南投縣。 張馨芳(2014)。國中校長知識領導、學習共同體與教師幸福感關係之研究-以 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中原大學,桃園縣。 張德銳(2002)。以教學檔案提升教師教學效能。教育研究月刊,104,25- 41。 張碧娟(1999)。國民中學校長教學領導、學校教學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維倩(2004)。幼托園所主管教學領導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張銘峰(2005)。國中英語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臺中師範學院,臺中市。 陳慕賢(2003)。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以臺北縣 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政治大學,臺北市。 許釋心(2014)。國民小學教師進行知識螺旋、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樹德科技大學,高雄市。 許繼德(2014) 。結合網頁式教材和合作學習之教學模式研究─以6年級英語教 學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教育部(1995)。中華民國教育報告書—邁向二十一世紀的教育願景。臺北:教 育部。 教育部(2013)。教育部人才培育白皮書。臺北市:教育部。 單文經(1995)。班級經營策略研究。臺北市:師大書苑。 黃秀莉(2009)。對話學習社群的理論建構與實施-以閱讀理解為例。(未出版 之博士論文),國立花蓮教育大學,花蓮縣。 黃怡誠(2009)。高雄縣國民小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郁倫(2011)。激發學習的快樂與潛能—「學習共同體」在日本教育改革中的 導入及實行。教師天地,171,39-42。 黃郁倫、鐘啓泉(譯)(2012)。學習的革命—從教室出發的改革(原作者:佐藤 學)。臺北市:天下雜誌。(原著出版年:2012) 黃郁倫(譯)(2013)。學習革命的最前線:在學習共同體中找回孩子的幸福(原 作者:佐藤學)。臺北市:天下雜誌。 黃秋柑(2003)。彰化縣高職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國立中正大學,嘉義縣。 黃政傑(1993)。課程改革。臺北市:漢文書局。 曾振富(2013)。學校生活教育在「學習共同體」之探究。臺灣教育評論月刊, 2(2),52-57。 馮莉雅(2001)。國中教師教學效能評鑑之研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高雄 師範大學,高雄市。 黃健麟(2004)。國小一般智能優異班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 ,國立彰化師範大學,彰化縣。 黃識勳(2013)。國民小學教師人格特質、學校組織氣氛與專業學習社群關係之 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黃琳珊(2011)。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模式推動班級共讀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黃皓彥(2011)。屏東縣國民中學教師專業成長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市。 黃琤圈(2003)。合作學習在高中芭蕾教學之應用-以行動研究為主(未出版之碩 士論文)。中國文化大學,臺北市。 曾明玉(2013)。臺南市國民小學教師參與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學效能之關係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南教育大學,臺南市。 曾丽芬(2012)。校长学习共同体:让片区校长一起成长。中小学管理,11, 44。 楊式愷(2004)。國民小學教育人員知覺教務主任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 之研究----以中部四縣市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中師範學院,臺中 市。 楊宜涓(2012)。高雄市國民小學教師工作價值觀、教學效能與參與教師專業發 展評鑑意願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楊界雄(2009)。國民小學家長參與班級事務與教師工作士氣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楊淙富(2012)。國民小學教師領導、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學校效能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楊靜怡(2008)。學前教育機構園/所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葉惠如(2013)。國中數學學習共同體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中 正大學,嘉義縣。 新北市教育局(2013)。新北市102學年度學習共同體先導學校實施計畫。取 自:http://www.ntpc.edu.tw/web/Home? command=display&page=flash。 臺北市教育局(2013)。臺北市學習共同體實施的遠景與效益初探。取自: http://www.edunet.taipei.gov.tw/ct.asp? xItem=42343230&ctNode=63006&mp=104001 廖会云(2013)。玩转赏析策略建构学习共同体。美术教育研究,8,161。 廖美芬(2010)。臺北縣國民小學教師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臺北市。 廖雪吟(2007)。桃竹苗四縣市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工作士氣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新竹市。 廖淑妙(2011)。新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發展評鑑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溫雅雯(2008)。國民小學教師對教師專業發展評鑑指標認知與教學效能關係之 研究-以桃園縣為例(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熊传榮(2012)。基于学习共同体的校长培訓模式与反思。中小学教師培訓, 12,23-25。 趙宜媺(2011)。臺北市國民小學教師專業學習社群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淡江大學,新北市。 趙振國(2012)。國民小學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對班級經營效能影響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潘慧玲(2013)。看見21世紀的學習典範:學習共同體。取自: http://topic.parenting.com.tw/issue/2013/futurelearning/vide o3.aspx 歐用生(1996)。教師專業成長。臺北市:師大書苑。 歐用生(2008)。日本新自由主義及其教育改革。教育資料集刊,36,79- 100。 蔡伸章(譯)(1993)。未來的衝擊(原作者:Alvin Toffler)。臺北市:時 報。 劉芳(2012)。基隆市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態度與組織承諾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臺北市立教育大學,臺北市。 蔡佩真(2013)。營造學習社群的班級經營之行動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 立臺北教育大學,臺北市。 劉貞似(2013)。變革歷程中教師關注之個案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輔仁大 學,臺北市。 劉威德(1994)。國中教師教學成敗歸因、社會支持與教學自我效能相關之研究 (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蔡家廷(2004)。國民小學學校本位管理、組織氣氛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東大學,臺東縣。 鄧景文(2013)。有效教學與差異化教學實務。學校推動學習共同體學術研討 會手冊,33-43。 鄭群楷(2013)。高雄市國民中學教師知覺家長參與學校教育、心理契約與教學 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蔡慶文(2005)。國小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文)。 國立花蓮師範學院,花蓮縣。 盧佳鋒(2013)。國中體育課實施學習共同體之行動研究-以籃球學習為例(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臺灣師範大學,臺北市。 盧慧玲(2012)。以教師專業學習社群建構國小各年段學生閱讀理解策略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東華大學,花蓮縣。 簡玉琴(2002)。桃園縣國民小學教師自我效能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 之碩士論文)。國立臺北師範學院,臺北市。 謝百亮(2006)。後現代脈絡下國民中學校長課程領導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 究(未出版之博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戴余金(2013)。以共生方式创建“有效的学习共同体”。宁波大学学报,35 (4),124-127。 謝明俸(2004)。國民小學教師文化與教師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嘉義大學,嘉義市。 鍾昀珊(2013)。屏東縣偏遠地區國小教師、專業學習社群、組織承諾與教學效 能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國立屏東教育大學,屏東縣。 謝美雲(2010)。國小教師知識分享與教學效能之相關性研究─以彰化縣為例(未 出版碩士論文)。明道大學,彰化縣。 謝惠萍(2014)。運用學習共同體教學對國中生數學學習成效之影響(未出版碩 士論文)。國立臺中教育大學,臺中市。 謝豐宇(2012)。國民中學校長服務領導、教師組織公民行為與教師教學效能關 係之研究(未出版碩士論文)。逢甲大學,臺中市。 謝寶梅(1997)。教師效能。載於黃政傑(主編),教學原理(363-402頁)。臺北 市:師大書苑。 顏淑惠(2000)。國民小學教師情緒管理與教師效能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論 文)。臺北市立師範學院,臺北市。 羅于茜(2013)。以數學對話方式施行國中數學補救教學之研究(未出版之碩士 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羅建忠(2004)。國民小學教師對實施九年一貫課程的滿意度與教學效能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師範學院,新竹市。 蘇益生(2003)。高雄市國小教師e-Learning教學信念與教學效能關係之研究 (未出版之碩士論文)。國立高雄師範大學,高雄市。 蘇峻男(2008)。合作學習在國中英語文法多媒體電腦輔助教學效能之研究(未 出版之碩士論文)。雲林科技大學,雲林縣。 鐘晨方(2008)。國民小學校長教學領導與教師組織公民行為關係之研究(未出 版之碩士論文)。國立新竹教育大學,新竹市。 Apple (2001).Apple introduces iTunes — World``s best and easiest to use jukebox software. Retrieved from http://www.apple.com/pr/library/2001/jan/09itunes.html Ashton, P., &Webb, R. (1982).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Toward an ecological model. American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New York. Bandura, A. (1977).Self-efficacy: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Psychological Review, 84(2), 191- 215. Borich, G.D. (1994).Observation skills for effective teaching. New York: Macmillan. Brophy, J. &Porter, A. (1988). Syntheses of research on good teaching: Insights from the work of the institute for research on teaching. Education Leadership, 45,74-78. Buskist, W. (2002). Effective teaching: Perspectives and insights from division two’s 2-and4-year awardees.Teaching of Psychology, 29, 188-194. Dembo, M. H, &. Gibson, S. (1984). Teacher efficacy: Aconstruct validatio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76, 569-582. Evertson.C. M. & Green, J.L. (1986).Observation as inquiry and method.In M. C.Wittrock (ed.). 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 (3rd ed.).New York:Macmillan. Hoy, W. K., &Woolfolk, A. E. (1990). Prospective teacher’s sense of efficacy and beliefs about control.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82, 81-91. Hill, F. H. (1991). Assessing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eflective practices, content knowledge and teaching effectiveness of student teacher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338565) Marsh, H. W.(1991).Multidimensional students` evaluations of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 test of alternative higher- order structures.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83 (2) ,285。 Moneys, S. M.(1992).What is teaching effectiveness?(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51 056). Newman, F. M., Rutter, R. A., & Smith, M. S. (1989). Organiza-tional factors that affect school sense of efficacy, community and expectation. Sociology of Education, 62, 221-238. Protheroe, N. (2002). Improving instruction through teacher observation,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EJ 650423). Stronge, J. H(2002).Qualities of effective teachers. Alexandria, VA:ASCD. Tang, L. P. (1994). Teaching evaluation in the college of business. (ERIC Document Reproduction Service No. ED 374716). U.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83). A Nation at Risk: The imperative for educational reform. Retrieved from http://datacenter.spps.org/uploads/SOTW_A_Nation_at_Risk_198 3.pdf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4a). 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gov/legislation/GOALS2000/TheAct/index.html.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1994b). 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Retrieved from http://www.ed.gov/legislation/GOALS2000/TheAct/sec102.html.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2a).No Child Left Behind.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gov/nclb/landing.jhtml U. S. Department of Education. (2002b). No Child Left Behind Act of 2001. Retrieved from http://www.ed.gov/nclb/overview/intro/execsumm.pdf UNESCO (1996). Learning: the treasure within. Paris: Author. UNESCO(2003). Nurturing the treasure: Vision and strategy 2002-2007. Hamburg, Germany: Author. Wittrick, M.C. (1986). Students’ thought processes. In M.C.Wittrock (Ed.),Handbook of research on teaching(3rd ed.).New York: Macmillan Young, M. (2006).Education, knowledge and the role of the state, In A. Moore (Ed.),Schooling, society and curriculum (pp.19-30). London: Routledge.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100171006 103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171006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教育行政與政策研究所 ]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100601.pdf | 935Kb | Adobe PDF2 | 1092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