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7025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2/145044 (79%)
造访人次 : 52076231      在线人数 : 25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70253


    题名: 臺灣地區勞動市場的年齡結構成因探討
    Study on Age Structure of Labor Market in Taiwan
    作者: 劉育誠
    贡献者: 陳信木
    劉育誠
    关键词: 年齡結構
    人力資源調查資料
    勞動力結構
    多元尺度方法
    日期: 2013
    上传时间: 2014-10-01 13:22:30 (UTC+8)
    摘要:   近年來臺灣地區因面臨勞動力縮減的問題,使勞動力運用的議題受到重視。根據本研究運算,從民國67年到101年(1978-2012)中,共計35年間,臺灣地區人口的年齡平均數增加8.35歲,代表人口年齡結構的重心,逐漸往中高齡的年齡層移轉。為因應未來勞動力縮減、人口紅利消退的問題,本研究從勞動力年齡結構出發,藉由探討職業的年齡結構,瞭解勞力市場機制與從業者特徵之間的關聯。

      本研究運用民國67年至101年(1978-2012)的人力資源調查資料,進行勞動力結構的探討。為使職業能夠進行重新分類,本研究運用多元尺度方法,瞭解各個職業的年齡結構。因職業眾多且有資料上的限制,所以,本研究挑選了三種職業進行分析,分別為教學專業工作人員、公共安全工作人員、運輸工具操作人員。

      研究結果顯示,在退休制度規範越明確的職業當中,如教學專業工作人員,35-44歲年齡組人數比例便會越高;而退休制度規範越不明確的職業,如運輸工具操作人員,35-44歲及45歲以上的年齡組人數比例則會偏高。在性別層面而言,因不同職業的法規變革、勞力市場機制等因素,進而形成不同的性別分布情形。例如,在教學專業人員的職業當中,女性的人數高於男性;而在公共安全工作人員與運輸工具操作人員的職業中,男性人數皆高於女性。

      在一個勞動條件健全的社會中,每種職業的年齡限制應降到最低,使各個年齡層的從業者,皆能擁有相同的職業選擇機會。因此,若能夠對不同的職業量身打造其專屬的年齡政策,例如退休年齡、從業門檻、就業福利等,想必能夠對從業者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網站資料
    行政院主計總處統計專區人力資源統計
     http://www.dgbas.gov.tw/np.asp?ctNode=2824(取用日期:2013.07.12-2014.07.14)
    內政部戶政司人口資料庫
     http://www.ris.gov.tw/zh_TW/346(取用日期:2013.07.12-2014.07.14)
    全國法規資料庫
    http://law.moj.gov.tw/Index.aspx (取用日期:2013.07.12-2014.07.14)
    內政部警政署全國資訊網
    http://www.npa.gov.tw/NPAGip/wSite(取用日期:2014.05.01-2014.07.20)
    中華消防協會
    http://www.cafp.org.tw/front/bin/home.phtml(取用日期:2014.05.01-2014.07.20)

    英文文獻
    Blau, David M., and Ryan Goodstein (2007). “What explains trends in labor force participation of older men in the united states?” IZA Discussion Papers 2991, Institute for the Study of Labor (IZA), August.
    Blau, P. M., & Duncan, O. D.(1967). “The American Occupation Structure.” New York: Free Press.
    Borg, I., Groenen, P. J. F., & Mair, P. (2012). “Multidimensional Scaling.” New York: Springer, pp.21-35.
    Cain, Leonard D. (1964). “Life Course and Social Structure.” In Robert E. L. Faris (ed.), Handbook of Modern Sociology, pp. 272-309. Chicago: Rand McNally & Co.
    Elder, Glen H.(1995). “The Life Course Paradigm: Social Change and Individual Development.” In Phyllis Moen, Glen H. Elder, Jr. and Kurt Lüscher (eds.), Examining Lives in Context. Perspectives on the Ecology of Human Development, pp. 101-139. Washington DC: American Psychological Association.
    Kohli, Martin, ed. (1986). “The World We Forgot: A Historical Review of the Life Course.” In Victor W. Marshall (ed.), Later Life: The Social Psychology of Aging, pp. 271-303. Beverly Hills: Sage.
    Riley, Matilda W. (1979). “Introduction: Life Course Perspectives.” In Matilda W. Riley (ed.), Aging from Birth to Death, pp. 3-13. Boulder: Westview Press.
    Ryder, Norman B. (1965). “The Cohort as a concept in the Study of Social Chang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30, pp. 843-861.

    中文文獻
    Gary S. Becker著,梁小民譯(1987),《人力資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成之約(2006),《高齡化與少子化的人力資源運用》,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2012),《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樓玉梅(2011),《我國人口推計工作之評析與國際比較》,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陳信木、林佳瑩(2009),《從調控勞動參與行為分析少子化下我國人口依賴關係及因應對策》。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委託計畫案。
    陳政寬(2009),《人口老化的原因與結果》,編入羅紀琼主編之《台灣人口老化》,頁7-30。台北:中央研究院經濟研究所。
    彭台臨(1989),《人力發展理論與實施》。台北:三民書局。
    黃志敏(2009),《台灣高齡人力資源運用與就業歧視之探討》。國立中央大學人力資源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楊靜利、林沛瑾(2012),《年齡與就業機會的關係》。台灣老年學論壇,第13 期。
    盧昱瑩(2006),《年齡歧視為中高齡勞工就業殺手?》。國立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深度報導論文。
    張晉芬(2013),《勞動社會學》,頁150-189。台北:國立政治大學。
    周文賢(2002),《多變量統計方法SAS/STAT使用方法》。台北:智勝文化。
    周祝瑛(2003),《誰捉弄了臺灣教改?》。臺北:心理。
    蔡宏政(2007),《台灣人口政策的歷史形構》。臺灣社會學刊,第39期,頁65-106。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社會學研究所
    101254009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254009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社會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index.html0KbHTML2484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