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32518
Online Users : 583
|
|
|
Loading...
|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9461
|
Title: | 苗栗大埔農地區段徵收之爭議:以商議式民主為核心 Controversy over zone expropriation of Miaoli Dapu farmlands: exploring the issue of the deliberative democracy |
Authors: | 何雅群 Ho, Ya Chun |
Contributors: | 徐世榮 Hsu, Shih Jung 何雅群 Ho, Ya Chun |
Keywords: | 區段徵收 商議式民主 資訊公開 正當法律程序 公共利益 |
Date: | 2013 |
Issue Date: | 2014-09-01 13:49:21 (UTC+8) |
Abstract: | 1986年,為因應國家社會經濟經需要,通盤檢討修正「平均地權條例」,有關區段徵收之補償地價,被徵收土地所有權人除可領取現金補償費外,如經土地所有權人之申請,得以徵收後可供建築之土地折算抵付(即抵價地)。準此,創造出抵價地式區段徵收,政府視為「政府與民間合作開發,同霑開發利益」。1990年,行政院核定「凡都市計畫擴大、新訂或農業區、保護區變更為建築用地時,一律採區段徵收方式開發」,此後,區段徵收成為政府取得公共設施用地之主要方式之ㄧ。 由於地方政府財政困窘,已無法透過一般徵收取得公共設施用地,遂透過區段徵收以進行土地開發,地方政府將剩餘之可建築用地得予出售或標售,作為挹注地方財政的萬靈丹,浮濫圈地應運而生。如大埔、機場捷運A7等。為因應全球氣候變遷,各國莫不提高糧食自給率,日趨重視農業生產環境及生態保護;反觀臺灣,政府卻以經濟發展為由,啃蝕優良農地。 臺灣實施抵價地式區段徵收將近三十年,為何大埔農地區段徵收成為最經典,最主要係因劉政鴻之縣長任期將屆,急於完成各項重大縣政建設,他承認大埔案在執行前,欠缺與人民溝通及協商,才會引起農民極大的抗爭。現今的代議制度,選民對當選後的民意代表,缺乏督促究責的機制,又加上政黨的介入,主導整體的運作,無落實民意政治,致引發政治失靈;嗣有「商議式民主」的產生,鼓勵民眾與公共政策的商議,強調主動參與、公開透明及包容每個人的意見,彼此尋求共同的公共利益,以補強目前民主政治的運作。 目前政府辦理區段徵收欠缺公共利益、資訊公開、民眾參與及正當法律程序等,嚴重侵害基本人權,造成諸多社會問題,爰建議一一改正,以避免繼續衍生土地商品化、都市蔓延及工業用地等閒置等情形,應加強重視農民之工作權、財產權、生存權,以及農民對土地的情感等問題。 |
Reference: | 壹、中文部分 一、專書 王雲東,2007,『社會研究方法--量化與質性取向及其研究』,臺北:揚智。 吳定,2006,『公共政策』,台北:空大。 吳定,2006,『公共政策辭典』,臺北:五南。 吳庚,2012,『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臺北:三民。 李承嘉,2012,『農地與農村發展政策--新農業體制下的轉向』,臺北:五南。 李承嘉,2013,「百年土地政策再檢驗:土地、資本與危機」,收錄於『建國百年全國土地論壇論文集』,臺北:政大、臺北大學。 林美蓮,2005,「行政程序法有關聽證制度之檢討」,收錄於臺灣行政法學會編,『行政法人與組織改造、聽證制度評析』,臺北:元照。 殷章甫,2004,『土地經濟學』,臺北:五南。 許宗力,1993,「基本權的功能與司法審查」,收錄於氏著,『憲法與法治國家行政』,臺北:元照。 陳立夫,2007,『土地法研究』,臺北:新學林。 陳立夫,2011,『土地法研究(二)』,臺北:新學林。 陳新民,1999,「公共利益的概念」,收錄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臺北:元照。 陳新民,1999,「憲法財產權保障之體系與公益徵收之概念」,收錄於氏著,『憲法基本權利之基本理論(上)』,臺北:元照。 陳新民,2002,『中華民國憲法釋論』,臺北:三民。 湯德宗,2005,『行政程序法論』,臺北:元照。 湯德宗,2007,「政府資訊公開請求權入憲之研究」,收錄於廖福特主編『憲法解釋之理論與實務』第五輯,頁261-291,臺北:中央研究院法律學研究所籌備處。 楊日青、李培元、李文斌、劉兆隆(譯),2002,『政治學新論』(Andrew Heywood),臺北:韋伯。 劉介修、陳逸玲(譯),2012,『審議民主指南21世紀公民參與的有效策略』(John Gastil & Peter Levine),臺北:群學。 謝宗學、鄭惠文譯,2006,『商議民主(Gutmann Thompson著)』,臺北:智勝。 顏愛靜、楊振榮、張志銘,2002,「當前臺灣農地政策之檢討」,收錄於吳明敏主編,『變局與曙光:臺灣農業的現在與未來(下)』,臺北:臺灣智庫。 二、期刊論文 王俊豪、 劉小蘭,2010年12月,「生物多樣性公約對我國農地管制之啟示:兼論歐盟與德國之制度設計」,『農業推廣文彙』,第55 輯,頁179-199。 吳鋼立,1998,「規劃思潮與公共利益概念的演變--建構一個新的規劃典範來尋找公共利益」,『人與地』,第179/180期,頁74-86。 李承嘉,2011,「臺灣當前農地政策評議」,『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0卷第4期,頁12-27。 杜文苓,2007,「審議民主與社會運動:民間團體籌辦新竹科園區宜蘭基地公民會議的啟發」,『公共行政學報』,第23期,頁67-93。 林水波、石振國,1999,「以直接民主改革間接民主的論述與評估」,『立法院院聞』,第27卷第3期,頁33-43。 林火旺,2005,「審議民主與公民養成」,『臺大哲學論評』,第29期,頁99-143。 林森田、洪維廷,2009,「農地違規使用管理簽約外包之研究」,『臺灣土地研究』,第12卷第1期,頁1-29。 邱靖鈜,2010,「商議民主與政策民主化--對美國學習圈機制的觀察」,『國會月刊』,第38卷第11期,頁47-70。 徐世榮,2010,「違背土地正義的濫權徵收--土地淪為政府發展經濟的金雞母」,『當代雜誌』,第242期,頁102-105。 徐世榮,2013年11月7日,「從大埔徵收與南線鐵路東移談徵收之人民權益保障」,『現代地政』,頁4 許國賢,2000,「商議式民主與民主想像」,『政治科學論叢』,第13期,頁61-92。 陳一姍,2010,「農田變工廠徵收浮濫臺灣還需要更多工業區嗎?」,『天下雜誌』,第452期,頁46-53。 陳立夫,2010,「大埔.相思寮土地徵收事件雜感」,『臺灣法學雜誌』,第158期,頁4-7。 陳立夫,2014,「區段徵收之若干法律議題」,『環境與土地』,第2卷第2期,頁1-18。 陳東升,2006,「審議民主的限制--臺灣公民會議的經驗」,『臺灣民主季刊』,第3卷第1期,頁77-103。 陳武雄,2011,「回顧與前瞻--99年終記者會」,『農政與農情月刊』,第223期,頁6-20。 陳恆鈞,2009,「參與治理是趨勢?或是迷思?」,『文官制度季刊』,考試院80周年慶特刊,頁113-144。 黃東益,2006,「商議式民主行政理論的建構與制度設計」,『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黃東益、陳敦源,2004,「電子化政府與商議民主之實踐」,『臺灣民主季刊』,第卷第2期,頁1-34。 黃鼎倫,2007,「論環境倫理的法律價值與環境行動的意義」,『通識學刊』,第1卷第2期,頁215-232。 楊松齡,2012,「土地徵收之公共利益判斷」,『臺灣環境與土地法學雜誌』,創刊號, 頁41-52。 楊重信、施順意等,2002,「 因應自由化對農地利用與農村發展之影響」,『行政院經建會都市及住宅發展處委託計畫』。 劉厚連,2011,「我國農地變更使用管理問題之研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0卷第4期,頁45-57。 蔡秀婉,2004,「我國農地釋出原則與作法」,『農政與農情』,第145期,頁29-34。 賴宗裕,2006,「國土規劃前置作業辦理計畫 子計畫7農地釋出土地未來發展利用之研究」,『財團法人國土規劃及不動產資訊中心』。 賴宗裕,2011,「臺灣農地保護問題與應有作為」,『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0卷第4期,頁28-35。 鍾麗娜,2011,「區段徵收制度之政經分析」,『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0卷第3期,頁32-53。 鍾麗娜、徐世榮,2012,「夜宿凱道是農民的宿命!從土地徵收條例修法探究土地徵收之結構性問題」,『土地問題研究季刊』。第10卷第3期7-22。 三、學位論文 李建良,1986,「從公法學的觀點論公益之概念與原則」,中興大學法律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李韋廷,2008,「審議式民主與大眾傳播媒體新角色初探」,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科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北。 洪青瑞,2005,「農地釋出對臺灣整體經濟影響之研究--可計算一般均衡模型之應用」,國立中興大學應用經濟學研究所碩士論文:臺中。
貳、西文部分 Bohman, James (1997).Deliberative Democracy and Effective Social Freedom. in James Bohman and William Rehg (eds.), Deliberative Democracy, Cambridge, Mass.:The MIT press. Gutmann, Amy and Dennis Thompson.(1996). Democracy and Disagreement. Cambridge, Mass.: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Hardin, Russell(1999). Deliberation: Method, Not Theory in Stephen Macedo (ed.), Deliberative Politics, Oxford: Oxford Univ. press. Young, I. M.(2001). Activist Challenges to Deliberative Democracy. In 2001Year Book of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Champaign, IL: the Philosophy of Education Society. pp.:41-55. |
Description: |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地政學系碩士在職專班 100923005 102 |
Source URI: |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0923005 |
Data Type: | thesis |
Appears in Collections: | [地政學系] 學位論文
|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
Size | Format | |
300501.pdf | 1934Kb | Adobe PDF2 | 411 | View/Open |
|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
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
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