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48946      Online Users : 37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9271


    Title: 行政與立法的政策論證―勞保年金改革個案研究
    Policy Argument Between Administration and Legitimation: the Case of Labor Pension Reform
    Authors: 林芳微
    Contributors: 黃東益
    林芳微
    Keywords: 政策論證
    論證模式
    勞保年金
    年金制度
    policy argument
    modes of argument
    labor pension
    pension system
    Date: 2013
    Issue Date: 2014-08-25 15:29:59 (UTC+8)
    Abstract:   民國101年10月初,勞保局公布最新勞保費率精算及財務評估報告指出,就勞保目前現金流量而言,民國107年將預期首次出現當期保費收入不足以支付各項給付之現象,之後保費收入與各項給付支出缺口將逐年增加,勞保基金資產累積餘額預期將於民國116年出現虧損,50年後勞保基金資產累積虧損更將達到33.73兆元,政府為了解決勞保基金的財務危機,特別成立「年金制度改革小組」,於民國101年4月25日提出《勞工保險條例部分條文修正草案》,該草案內容引起軒然大波,總統更在2013年4月30日接見全國模範勞工談話時,提出「六個一點點」,要求廣大勞工「保費多繳一點點、月退少拿一點點、退休時間晚一點點、投保年資長一點點、基金獲利多一點點、政府撥補穩定一點點」,立法委員因而質疑勞保年金改革方向根本就是要求勞工「繳多」、「領少」、「延退」,批評這樣的改革違反社會公平正義原則,迫使勞工未來必須受到不平等的對待,因而紛紛抱持反對意見。
      勞保被保險人人數目前已多達九百多萬,勞保制度提供的保障將影響所有被保險人及其所屬家庭,非但影響深遠且意義重大,更使得此次改革倍受關注,在政策合法化的過程中,行政部門與立法部門擔任兩大重要角色:行政部門身為技術官僚,本於專業知識提出政策方案,而立法部門則是站在公共利益的角度為民眾發聲,兩者各抱持著不同的立場進行互動,故有必要深入理解其理論基礎及論述內容,本研究因而以此次勞保年金改革草案做為研究案例,嘗試運用政策論證理論針對勞保年金改革草案進行論證分析,探究勞保年金改革草案的政策論證模式以及論證背後的考量因素。
    The latest "Labor Insurance Premiun Rate Actuarial and Financial Statement Estimated Report" was promulgated by Bureau of Labor Insurance in October, 2012. The report says, the premium will not correspond to the expense for the first time in 2018, when there will be a greater and greater financial distress between the premium and the expense, and the labor insurance fund will be in the red in 2017 as a result. Worst of all, the deficit of the labor insurance fund will be up to 33.73 trillion after fifty years. The Executive Yuan then set up the "Pension Reform Program" 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Also, the Executive Yuan proposed the revised bill of Labor Insurance Act on April 25, 2012, which caused a great uproar. The president suggested that labors should "pay more premium, get fewer benefits, retire later, participate in the labor insurance scheme longer, earn more fund prfits, and be made good by the government." The legislators queried and critisized the revised bill for the unfair terms, therefore, the revised bill is not supported by most legislators.
    The number of the labor insured persons is over 9 million, which means the labor pension reform will cause a hugh influence. The administrators and the legislators both play important roles during the process of policy legitimation, and they interact with each other in different positions. The administrators give off the policy alternatives based on their professional knowledge, while the legilators strive for people`s right. Therefore, it is necessary to explore their discourse and the reason. The author takes an example of the labor pension reform, trying to analyze the argument, so that we can find out the modes and the determination of the argument.
    Reference: 王石番(1991)。傳播內容分析法―理論與實證(第二版)。台北:幼獅文化事業
      公司。
    王孟彥(2009)。公眾參與地方文化產業發展之政策論證―以臺南市為例。國立臺
      南大學行政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臺南。
    內政部統計處(2013)。內政部統計年報,2013年7月25日,取自:
      http://sowf.moi.gov.tw/stat/year/list.htm。
    立法院公報處(2013a)。立法院公報,102(4),259-367。
    立法院公報處(2013b)。立法院公報,102(6),71-148。
    立法院公報處(2013c)。立法院公報,102(27),443-518。
    立法院公報處(2013d)。立法院公報,102(40),324-390。
    立法院(2013)。立法院議事暨公報管理系統,2014年2月28日,
      取自:http://lci.ly.gov.tw/LyLCEW/lcivComm.action#pageName_searchResult=1。
    立法院議案關係文書(2013),院總第468號,政府提案第14570號。
    石泱(2005)。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之探討。社區發展季刊,110,260-274。
    丘昌泰(2008)。公共政策:基礎篇(第三版)。台北:巨流圖書股份有限公司。
    古允文、詹宜璋(1998)。台灣地區老人經濟安全與年金政策:社會排除觀點初探。
      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0(2),191-225。
    古登美、沈中元、周萬來(2000)。立法理論與實務(修訂三版)。台北:國立空中
      大學。
    行政院年金制度改革小組(2013)。勞保年金制度及軍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規劃,2014
      年1月12日,取自:http://www.cepd.gov.tw/att/files/1020130勞保年金制度及軍
    教人員退休制度改革規劃(總統府報告)[1]_2.pdf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2013a)。勞工保險統計年報,2013年7月25日, 
      取自:http://www.bli.gov.tw/reportY.aspx?y=101&f=h020。
    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編)(2013b)。業務專輯。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
      會勞工保險局。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編)(2012)。中華民國2012年至2060年人口推計。台北:
      行政院經濟建設委員會。
    朱灼文(2003)。社論的論證結構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 
      出版,台北。
    吳定(2006)。公共政策辭典(第三版)。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吳嘉苓(2012)。訪談法。載於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編),社會及
      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36-60頁)。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有限公司。
    吳慧子(2010)。政策論證模式分析小型學校整併政策之研究:以南投縣為例。國
      立暨南國際大學教育政策與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南投。
    李玉君(2008)。從老年經濟安全探討國民年金制度之基本問題。台灣法學雜誌,113,
      61-73。
    李明寰(譯)(2002)。公共政策分析(初版)(William N. Dunn原著)。台北:
      時英出版社。
    林水波、莊文忠(1998)。政策問題的建構與決策議程的啟動。立法院院聞,26(10),
      19-39。
    林水波(1999)。公共政策新論(初版)。台北:智勝文化事業有限公司。
    林水波(2008)。威脅潛存國會與填補課責落差。台灣民主季刊,5(1),149-159。
    林崇熙(2008)。科技就是風險。科技發展,421,60-63。
    林雅婷(2007)。政策論證與政策論述之研究―以國中小教育人員退休所得合理化
      方案為例。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
    林義男、陳淳文(譯)(1989)。內容分析導論(一版)(Robert P. Weber原著)。
      台北:巨流圖書公司。
    林萬億(2012)。臺灣的社會福利:歷史與制度的分析(修訂二版)。台北:五南圖  
      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周怡君(2004)。台灣的政治變化與社會政策發展―以全民健保與國民年金規劃為例。
      育達學院學報,7,79-98。
    邵靄如(2012)。勞工保險局101年度委託研究勞工保險普通事故保險費率精算及財 
      務評估。台北:行政院勞工委員會勞工保險局。
    柯木興(2005)。淺談世界銀行多層次「老年經濟保障模式」,國政分析,社會(析)
      094-011號,102年11月23日,取自:http://www.npf.org.tw/post/3/3488#
    柯木興(2006)。談年金保險改革的替代策略—一種無財務準備式的個人帳戶制 
      (NDC),國政分析,社會(析)095-004號,102年7月25日,取自: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SS/095/SS-B-095-004.htm
    柯木興(2007a)。社會保險(修訂版)。台北:中國社會保險學會。
    柯木興(2007b)。談年金保險財務負擔問題的解決方式。台灣勞工,14,18-23。
    柯雅齡(2011)。台灣各類老年年金給付之適足性與公平性差異。國立成功大學老
      年學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南。
    范祥偉、朱鎮明(1998)。政策論證、議程建構與公共管理:離島觀光園區附設賭場
      之分析。立法院院聞,26(20),71-86。
    紀進財(2009)。勞保年金展延或減額之比較分析。逢甲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
      碩士在職專班,未出版,台中。
    洪嘉宏(2010)。台灣年金政治與政策發展―理念與新制度主義的爭論。國立中正大
      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施佳良(2007)。從政策論證類型檢視審議民主實踐過程:以二代健保法人論壇為
      例。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胡滌生(2005)。高雄港自由貿易港區政策論證之研究。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
      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
    胡滌生、魯炳炎(2005)。從政策論證模式觀點對我國與西方古代論辯之比較研究。
      行政暨政策學報,41,1-34。
    徐振國(2012)。內容及文本內容分析。載於瞿海源、畢恆達、劉長萱、楊國樞(編),
      社會及行為科學研究法:質性研究法(271-311頁)。台北:台灣東華書局股份
      有限公司。
    孫本初、劉祥得(2000)。政策論證興起之探討。中國行政,67,1-28。
    馬群傑(譯)(2011)。公共政策分析(初版)(William N. Dunn原著)。台北:  
      台灣培生教育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盛杏湲(2003)。立法機關與行政機關在立法過程中的影響力:一致政府與分立政
      府的比較。台灣政治學刊,7(2),51-105。
    盛杏湲(2005)。選區代表與集體代表:立法委員的代表角色。東吳政治學報,(21),
      1-40。
    盛杏湲、黃士豪(2006)。臺灣民眾為什麼討厭立法院?台灣民主季刊,3(3),
      85-128。
    郭明政(2006)。社會保險之改革與展望(初版)。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法學院勞
      動法與社會法研究中心。
    張世賢(1994)。公共政策研究的新挑戰:國際新政經秩序的觀點。中國行政評論,
      3(3),1-36。
    張世賢(1996)。政策論證對話模式之探討。中國行政評論,5(4),1-62。
    張雨馨(2010)。我國年金制度整合之研究-以國民年金之實施為出發。玄奘大學
      法律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新竹。
    張欽凱(1997)。政策論證的程序規範與策略。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學
      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張樹禮(2008)。我國推行單一募兵制之政策論證研究。義守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
      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許清閔(2003)。變遷中的行政―立法關係:以立法院為研究。東吳大學政治學系
      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許禎元(2003)。內容分析法的研究步驟與在政治學領域的應用。師大政治論叢,
      創刊號,1-29。
    陳宏銘(2011)。行政機關與國會的相對立法影響力―以2008年後台灣「一致政府」
      為例證。人文社會科學研究,5(2),77-103。
    陳怡惠(2009)。政策論證與語藝策略之研究:2008年總統副總統候選人政見發表
      會個案分析。國立東華大學公共行政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花蓮。
    陳淑婷(2010)。振興經濟消費券發放特別條例政策論證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
      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陳陸輝、耿曙(2008)。政治效能感與政黨認同對選民投票抉擇的影響―以2002年
      北高市長選舉為例。台灣民主季刊,5(1),87-112。
    陳敦源(2002)。民主與官僚(初版)。台北:韋伯文化。
    陳聽安(2003)。國民年金制度(初版)。台北:三民書局。
    連春長(1994)。政策論證―以立法院公報核四興建議題為例。國立中山大學公共
      事務管理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高雄。
    莊竣名(2003)。勞工保險老年給付年金制之資產負債管理探討。國立政治大學風
      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萬文隆(2004)。深度訪談在質性研究中的應用。生活科技教學月刊,37(4),17-23。
    黃東益(2006)。審議日:治理的烏托邦或務實的民主創新工程?公共行政學報,
      18,137-142。
    黃東益、施佳良、傅凱若(2007)。地方公共審議說理過程初探:2005年宜蘭社大
      公民會議個案研究。公共行政學報,24,71-102。
    黃煥榮(2000)。政策合法化過程所應用的政策論證―全民健康保險法的個案分析。
      立法院院聞,28(4),69-87。
    黃銘惇(譯)(2000)。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上)-社會關係研究取向(初版)(Charles
      M. Judd & Eliot R. Smith & Louise H. Kidder原著)。台北:桂冠圖書股份有限公
      司。
    曾貴璋(2004)。二〇〇四總統選舉「公民投票」議題之探討―政策論證的觀點。
      國立台北大學公共行政暨政策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傅從喜(2007)。從轉型國家與開發中國家年金改革經驗論台灣年金體系的建構。
      台灣社會福利學刊,5(2),31-66。
    楊永芳(2004)。建立我國老年經濟安全保障制度之研究。國立台灣大學政治學研
      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廖豐億(2005)。行動與立法互動下的民主課責―以全民健保雙漲事件為例。世新
      大學行政管理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魯炳炎、林玥秀、吳碩文(2010)。從政策論證的技術理性到政策對話的溝通理性
      ―民宿管理政策個案分析。中國行政,82,1-22。
    劉志雄(2008)。勞工保險老年給付一次給付與年金制之選擇。國立政治大學行政
      管理碩士學程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宜君(2013)。台灣社會年金保險政策之執行研究(第一版)。台北:商鼎數位
      出版有限公司。
    劉姵吟(2009)。行政官員與立法委員之政策合法化論述―審議民主觀點的內容分
      析。國立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劉祥得(1994)。現階段我國外籍勞工政策之分析。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
      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潘淑滿(2013)。質性研究理論與應用(初版)。台北:心理出版社股份有限公司。
    賴俊帆(2010)。臺灣年金系統的比較研究:福利階層化的觀點。國立臺灣大學國
      家發展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謝怡嬅(2011)。我國勞保老年給付年金化制度之演進及挑戰。國立中正大學勞工
      關係學系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嘉義。
    簡守邦(譯)(2003)。最新社會科學研究的理論與方法(Derek Layder原著)。台
      北:韋伯文化國際出版有限公司。
    蘇偉業(譯)(2010)。公共政策分析(初版)(Kevin B. Smith & Christopher W. Larimer 
      原著)。台北:五南圖書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蘇黃亮(2011)。開放陸生來臺就學政策之研究―以政策論證為基礎。台北市立教
      育大學教育行政與評鑑研究所碩士學位論文,未出版,台北。
    Berelson, B. (1952). Content Analysi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Glencoe, Ill.: The
      Free Press.
    Bonoli, Giuliano. (1997). Classifying Welfare States: A Two-dimension Approach.
      Journal of Social Policy, 26(3), 351-372.
    Budd, R. W., Thorp, R. K., and L. Donohew. (1967). Content Analysis of 
      Communications. New York: The Macmillan Co.
    Burke, Edmund. (1969). The Representative as Trustee. In Hanna F. Pitkin (Ed.),
    Representation: 157-176. New York: Atherton Press.
    Byrne, Bridget. (2004). Qualitative Interviewing. In C. Seale (Ed.), Researching Society
      and Culture (pp.179-192). London: Sage.
    Campbell, Donald T. (1988). Degree of Freedom and the Case Study. In E. Samuel
      Overman, Methodology and Epistemology for Social Science.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Davisdon, Roger H. & Oleszek, Walter J. (2002). Congress and Its Members. 8th ed.
    Washington, D. C.: A Division of Congressional Quarterly, Inc.
    Davring, K. (1954). Quantitative Semantics in 18th Century Sweden. Public Opinion
      Quarterly,18, 389-394.
    deLeon, Peter. (1998). Models of Policy Discourse: Insights versus Prediction. Policy
      Studies Journal, 26(1), 147-161.
    Dunn, William N. (1982). Reforms as Arguments. Knowledge Creation and Diffusion,
    Utilization 3, 293-326.
    Dunn, William N. (199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Dunn, William N. (2004).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Dunn, William N. (2008). Public Policy Analysis: An Introduction.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Dunn, William N. (2010). Public Policy Analysis. Englewood Cliffs, N. J: Prentice-Hall.
    Fischer, Frank. (1998). Beyond Empiricism: Policy Inquiry in Post-Positivist Perspective.
      Policy Studies Journal, 26(1), 129-146.
    Holsti, O. R. (1969). Conten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and Humanities. Reading,
      Mass.: Addison-Wesley Publishing Co.
    Holzmann, Robert & Hinz, Richard. (2005). Old Age Income Support in the 21st Century:
      An International Perspective on Pension System and Reform. Washington D. C.:
      World Bank Press.
    Kvale, Steinar. (1996). Interviews: An Introduction to Qualitative Research Interviewing.
      Thousand Oaks, CA: Sage.
    Keough, C. M. (1992). Bargaining Arguments and Argumentative Bargainers. In L. L.
      Putnam (Ed.), Communication Journal. Newbury; Sage Publications.
    Lerner, Daniel & Lasswell, Harold D. (1951). The Policy Sciences: Recent Development
      in Scope and Method. Standford, CA: Standford University Press.
    Lowell, A. Lawrence. (1910). The Physiology of Politics. The American Political Science
      Review, 7.
    Majone, G. (1989). Evidence, Argument, and Persuasion in the Policy Proces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Mason, Richard O. & Mitroff, Ian I. (1981). Policy Analysis as Argument. Policy Studies
      Journal, 9(4), 579-585.
    Raiffa, Howard. (1968). Decision Analysis. M. A.: Addison-Wesley.
    Ricci, D. M. (1984). The Tragedy of Political Science; Politics, Scholarship, and   
      Democracy.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Roberts, Carl W. (Ed.). (1997). Text Analysis for the Social Science: Method of Drawing
      Statistical Inferences from Texts and Transcripts. Hillsdale NJ: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Publishers.
    Scott, W. R. (1992). Organizations: Ration, Natural, and Open System. Englewood, NJ:
    prentice Hall.
    Skocpol, T. (1992). Protecting Mothers and Soldiers. Cambridge: The Belknap Press of
      Harvard University Press.
    Toulmin, Stephen. (1958). The Uses of Argument.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United Nations. (1948). The Universal Declaration of Human Rights. Retrieved July
      25,2013, from http://www.un.org/en/documents/udhr/index.shtml
    Van Emeren, F. H., Grootendorst, R. & Kruiger , T. (1987). Handbook of Argumentation
      Thory. Dordrecht, Holland: Foris.
    Weber, R. P. (1985). Basic Content Analysis.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Wiberg, M. (1995). Parliamentary Questioning: Control by Communication? In H.
      DÖring(ED.), Parliaments and Majority Rule in Western Europe, 179-222.
      New York: St. Martin`s Press.
    World Bank. (1994). Averting the Old Age Crisis. 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Woodhouse, D. (1994). Minister and Parliament: Accountability in Theory and Practice.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行政管理碩士學程
    101921329
    102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101921329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行政管理碩士學程(MEPA)]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32901.pdf2357KbAdobe PDF287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