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bstract: | 以預防勝於治療的精神而言,探討勞工因職業災害導致殘廢的原因,以避免或減少災害的發生,應為研究者努力的方向。然而防災措施應從何著手,有賴於對勞工職業災害資料之掌握與運用,藉由職業災害之分析,找出災害發生之原因並加以去除,乃本研究之主要目的。由於職業災害殘廢以部位來區分,其中以手部(上肢)殘廢為最多,因此本研究以勞工手部殘廢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探討手部殘廢的原因。 本研究針對北部地區手部殘廢勞工之調查發現: (一)勞工手部殘廢之傷害類型以被夾被捲為最多,高達九成以上,受傷的部位則以手指最為常見,占97.1%。如以手指各指節作為區分,最容易受到傷害的部位為遠位指骨至中位指骨,占手指傷害的六成以上。 (二)就受傷原因加以分析,導致手部受傷之機器以一般動力機械中之沖床、剪床為最多。有關受傷之原因,大多數勞工均自承係不小心所致,然而調查結果則顯示,「不小心」這個理由似乎有被濫用之嫌。未來有必要在教育訓練、防護裝置以及工作環境如噪音、溫度、光線等等因素與職業災害發生之相關性上作更深入之分析。 (三)有關殘廢審定方面,目前係由醫生認定其殘障等級後,依照勞工保險給付標準表為給付。然殘廢給付之目的,一方面為勞動者生活保障,另一方面則為勞動者工作能力減損或喪失時損害之填補。勞動能力之喪失係抽象的計算勞動者在勞動市場上可能喪失之價值,因此殘廢等級之審定,並非單純醫學鑑定生理機能障礙程度之問題。然而現行殘廢給付等級標準表在多年未修訂之下,已脫離與勞動能力相關性,導致給付額度與保險費率成為毫無理論依據的「純政策」決定,與工資補償或生活保障之旨大異其趣。 因此本研究建議,行政機關應針對不同行職業及不同傷害類型進行更深入之研究分析,以澈底了解職業災害之成因,有效提出預防職業災害的對策,並強化安全衛生法規的執行,在安全衛生教育中更應加強實際操作訓練。有關給付方面並應就生理機能障礙在勞動者之職業能力上之影響,以及其於勞動市場上所得能力減損程度進行分析,以藉由分析之結果儘速修訂殘廢給付標準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