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787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筆數/總筆數 : 113656/144643 (79%)
造訪人次 : 51706878      線上人數 : 49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尋範圍 查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檢索詞彙前後加上"雙引號",以獲取較精準的檢索結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尋,建議至進階搜尋限定作者欄位,可獲得較完整資料
  • 進階搜尋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中國文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7876
    請使用永久網址來引用或連結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7876


    題名: 茅坤《史記鈔》之研究
    作者: 房性宏
    貢獻者: 高莉芬
    房性宏
    關鍵詞: 茅坤
    史記
    史記鈔
    日期: 2013
    上傳時間: 2014-07-29 16:06:07 (UTC+8)
    摘要: 茅坤為明代唐宋派古文健將,編選《唐宋八大家文鈔》使其成為家喻戶曉的古文大家,他以督導兒姪輩為文辭為出發點,所刊刻的《史記鈔》,在當時此書是讀書士子們研讀《史記》詞章與為文法則的讀本,此後卻在文學的領域中很少被提及,僅被《四庫全書》歸入史部史鈔類,評為「刪削《史記》之文,略施評點」之作而已,因而沉寂近四百年。但觀其對太史公《史記》為文的章法結構細細尋思,找出其脈絡勾連的線索,對人物刻畫及故事情節波瀾轉折用心感受、悉心提煉文章要旨、仔細體會太史公為文神理的作法,實不該受到忽視,因而引起筆者的研究動機。
    本論文分為七章:第一章緒論,說明研究動機、研究方法及前人研究成果;第二章茅坤其人與其書,了解茅坤生平事蹟,以求達到知人論事之目的;第三章明代復古文風與《史記》論述,從明代的復古文風來探究明人《史記》研究的相關論述;第四章及第五章聚焦於《史記鈔》體例及評點章法研究,分析《史記鈔》如何釋讀《史記》行文的章法;第六章探討《史記鈔》與茅坤古文主張的關係;第七章以《史記鈔》的評價與學術價值作為本文結論。藉由文獻研究分析法,大量研讀明代《史記》研究相關選本、筆記、雜著、文集等資料,進行《史記》文學性論述的探討,從中探求明代《史記》研究發展等面向。其次以學術史研究方法,進一步尋繹《史記》對茅坤文學理論及古文創作的影響。
    經由本文研究梳理,探究《史記鈔》對《史記》詞章學研究所作的努力,進而發掘《史記鈔》在《史記》文學研究的價值與意義。
    參考文獻: 一、主要參考書目
    1.【漢】司馬遷撰,【日】瀧川龜太郎著:《史記會注考證》,臺北:洪氏出版社,1983年。
    2.【漢】班固撰,【唐】顏師谷注:《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3.【明】張廷玉撰:《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4.【明】茅坤:《史記鈔》,臺北:莊嚴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96年。
    5.【明】茅坤:《徐海本末》一卷,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6.【明】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收入《淵閣四庫全書》第1383-1384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7.【明】凌稚隆輯校,李光縉增補:《補標史記評林》,臺北:地球出版社,1992年。
    8.張大芝、張夢新校點:《茅坤集》,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二、古籍
    1.【漢】揚雄:《法言》,臺北:臺灣中華書局,1966年。
    2.【漢】王充撰、劉盼集解:《論衡集解》,臺北:世界書局,1962年。
    3.【晉】杜預註:《春秋經傳集解》,臺北:新興書局,1979年。
    4.【南朝‧宋】范曄:《後漢書》,北京:中華書局,1999年。
    5.【南朝‧梁】劉勰撰,周振甫注:《文心雕龍注釋》。臺北:里仁書局,1982年。
    6.【宋】李綱著,王瑞明點校:《李綱全集》,湖南:長沙嶽麓書社,2004年。
    7.【宋】洪邁:《容齋隨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1冊,臺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8.【宋】朱熹集注、趙順孫纂疏:《四書纂疏》,臺北:文史哲出版社,1984年。
    9.【宋】朱熹:《朱子語類》,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70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0.【宋】李耆卿撰,王雲五主編:《文章精義》,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
    11.【宋】王應麟著,翁元圻注:《困學紀聞》,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8年。
    12.【元】馬端臨:《文獻通考》,北京:中華書局,1986 年。
    13.【明】宋濂:《文原》,收入《學海類編》,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14.【明】王禕:《王文忠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5.【明】朱右:《白雲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6.【明】胡翰:《胡仲子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2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7.【明】高啟:《鳧藻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3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8.【明】王直:《抑庵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19.【明】何喬新:《椒邱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4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0.【明】李東陽:《懷麓堂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1.【明】程敏政:《篁墩文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2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2.【明】邵寶:《容春堂前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5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3.【明】胡居仁:《胡文敬公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4.【明】祝允明:《懷星堂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5.【明】陸深:《儷山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6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6.【明】楊慎:《升蓭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書第127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7.【明】沈鍊:《青霞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78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8.【明】王世貞:《弇州四部稿》,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79~1281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29.【明】海瑞:《備忘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6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30.【明】歸有光:《震川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89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31.【明】胡應麟:《少室山房集》,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1290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32.【明】楊慎:《丹鉛總錄》,收入《景印文淵閣四庫全書》,第855冊,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83年。
    33.【明】何喬新:《何文肅公文集》,臺北:偉文圖書出版社有限公司,1976年。
    34.【明】王鏊:《震澤長語》,臺北:文海出版社,1967年。
    35.【明】鄭瑗:《井觀瑣言》,收入《寶顏堂秘笈》,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36.【明】王畿:《龍谿王先生全集》,臺北:中文出版社,1975年。
    37.【明】何良俊:《四友齋叢說》,北京:中華書局出版社,1997年第3刷。
    38.【明】王世貞著,陸潔棟、周明初批註:《藝苑卮言》,南京:鳳凰出版社,2009年。
    39.【明】李贄:《續藏書》,北京:中華書局,1959年。
    40.【明】詹景鳳:《詹氏小辯》,海口市:海南出版社,故宮珍本叢刊,2000年。
    41.【明】屠隆:《鴻苞》,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2012年。
    42.【明】陳于陛:《意見》,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43.【明】孫能傳:《剡溪漫筆》,臺北:台灣學生書局,1971年。
    44.【明】胡應麟:《少室山房筆叢》,臺北:世界書局,1963年。
    45.【明】馮時可:《雨航雜錄》,收入《寶顏堂秘笈》,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46.【明】董其昌:《畫禪室隨筆》,臺北:廣文書局,1977年。
    47.【明】陳繼儒:《狂夫之言》,收入《寶顏堂秘笈》,臺北:藝文印書館,1965年。
    48.【明】謝肇淛:《五雜俎》,臺北:新興書局有限公司,1971年。
    49.【明】陳懿典:《讀史漫筆》:臺北:藝文印書館,1967年。
    50.【明】黃淳耀:《陶庵全集》,臺北:商務印書館,1972年。
    51.【明】顧炎武:《原抄本日知錄》,臺北:明倫出版社,1970年。
    52.【清】錢謙益:《列朝詩集小傳》,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
    53.【清】王夫之撰,戴鴻森箋註:《姜齋詩畫箋註》附錄,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54.【清】方苞:《方望溪全集》,北京:中國書店出版,1991年。
    55.【清】張廷玉等撰:《廿四史─明史》,北京:中華書局,1997年。
    56.【清】永瑢、紀昀等撰:《四庫全書總目提要》武英殿本,臺北:商務印書館,1983年。
    57.【清】永瑢、紀昀等撰:《文津閣四庫全書總目提要匯編》,北京:商務印書館,2006年。
    58.【清】王鳴盛:《十七史商榷》,臺北:廣文書局,1971年。
    59.【清】趙翼:《廿二史箚記》,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年。
    60.【清】錢大昕:《廿二史考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61.【清】段玉裁著:《說文解字注》,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
    62.【清】章學誠著,葉瑛校注:《文史通義校注》,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63.【清】周學濬:《湖州府志》,臺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70年影印清同治十三年刊本。
    64.【清】缪荃孫、吳昌綬、董康等撰:《嘉業堂藏書志》,上海:復旦大學出版,1997年。
    65.【清】周世昌:《重修崑山縣志》,臺北:成文出版有限公司,1983年影印明萬曆四年刊本。
    三、近人專著
    1.王民信編:《史記研究之資料與論文索引》,臺北:學海出版社,1976年7月。
    2.王雲五主編、呂新昌著:《歸震川評傳》,臺北:臺灣商務印書館,1979年。
    3.王運熙、顧易生主編:《中國文學批評史》,臺北:五南圖書出版有限公司,2006年10月第2版。
    4.王立‧劉節英編,《中國古代俠義復仇史料萃編》,濟南:齊魯書社,2009年2月。
    5.台灣銀行經濟研究所:《研堂見聞雜記》,臺北:臺灣銀行,1968年。
    6.江榮寶撰:《法言義疏》,臺北:藝文印書館,1968年6月再版。
    7.【美】宇文所安著、田曉菲譯:《他山的石頭記》,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6年7月。
    8.何炳松:《老北大講義—通史新義;歷史研究法》,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9年7月。
    9.李長之:《司馬遷的人格與風格》,臺北:漢京文化事業有限公司,1983年3月。
    10.貝京:《歸有光研究》,北京:商務印書館,2008年8月。
    11.吳見思:《史記論文‧史記評議》,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12月。
    12.林紆著,沈雲龍主編:《畏廬文集‧詩存‧論文》,臺北:文海出版社,1973年。
    13.林慶彰:《明代考據學研究》,臺北:臺灣學生書局,1986年。
    14.胡亞敏:《敘事學》,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2月第6版。
    15.袁行霈:《中國文學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
    16.浦安迪:《中國敘事學》,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第2版。
    17.崔適:《老北大講義—史記探源》,長春:時代文藝出版社,2009年5月。
    18.陳致平:《中華通史》,臺北:黎明文化事業公司,1980年。
    19.陳順馨:《中國當代文學的敘事與性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7年5月。
    20.許結等編:《中國古代文學研究導引》,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6月。
    21.黃毅:《明代唐宋派研究》,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年3月。
    22.張大可:《史記文獻研究》,北京:民族出版社,1999年12月。
    23.張大可等編著:《史記研究集成》,北京:華文出版社,2005年1月。
    24.張桂萍:《史記與中國史學傳統》,重慶:重慶出版社,2004年12月。
    25.張智華:《南宋的詩文選本研究》,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2年5月。
    26.張新科:《史記學概論》,北京:商務印書館,2003年。
    27.張新科主編:《史記概論》,陜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9年7月。
    28.傅修延:《先秦敘研究─關於中國敘事傳統的形成》,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9月。
    29.楊家駱主編:《新校本史記三家注並附編二種》,臺北:鼎文書局,1986年。
    30.楊燕起、陳可靑、賴長揚編:《歷代名家評史記》,臺北:博遠出版社,1990年2月。
    31.楊燕起‧高國抗主編:《中國歷史文獻學》,北京:北京圖書館出版社,2007年8月第3版。
    32.過常寶:《原史文化及文獻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8年3月。
    33.趙生群:《史記文獻學叢考》,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2000年1月。
    34.劉寧:《史記敘事學研究》,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1月。
    35.錢鍾書:《管錐編》,香港:中華書局,1990年。
    36.賴明德:《司馬遷之學術思想》,臺北:洪氏出版社,1983年。
    37.應三玉:《史記三家注研究》,南京:鳳凰出版社,2008年12月。
    38.韓兆琦:《史記博議》,臺北:文津出版社,1995年。
    39.韓兆崎:《史記講座》,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1月。
    40.羅書華:《中國敘事之學—結構、歷史與比較的維度》,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8年12月。
    四、期刊論文
    1.于立君‧王安節,〈評點的現實與性質〉,《語言文字應用》第4期,2000年11月。
    2.方銘,〈從《史記》研究到《史記》學研究──《史記學概論》與《史記》學研究的新起點〉,《中國文化研究》,2005年春之卷。
    3.王涵,〈韓愈的「文統」論〉,《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4年 6月。
    4.王者利,〈論司馬遷與班固不同的史學風格〉,《大連大學中國古代社會與思想文化研究中心科教文匯中旬刊》,2008年11月。
    5.王記錄、王青芝,〈評乾嘉學者的馬班異同論〉,《商丘師範學院學報》第20卷第6期,2004年12月。
    6.王佩弦,《茅坤在胡宗憲幕府中活動考》,《太原大學學報》,2012年12月。
    7.石素真,〈宋初作家論韓愈〉,《河南商業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7年5月。
    8.石素真,〈歐陽修等北宋中葉文家論韓愈研究〉,《長城》,2011年4月。
    9.付瓊,〈唐宋八大家選本與明清文學教育的適配〉,《天府新論》,2008年第5期。
    10.付瓊,〈唐宋八大家選本與明清文學教育格局的轉變〉,《社會科學戰線》,2008年11月。
    11.付瓊,〈簡論明清學人對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的負面評價〉,《文學評論》,2012年第6期。
    12.朱志先,〈淩稚隆《史記評林》探析〉,《古籍整理研究學刊》第4期,2009年7月。
    13.全華淩,〈論唐宋派對韓文的接受〉,《中國文學研究》,2010年1月。
    14.全華淩,〈明代士人接受韓文述論〉,《理論與創作》,2010年3月。
    15.李浩,〈苦心孤詣,征實逆志——評鄧國光著《韓愈文統探微》〉,《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1997年4月。
    16.李浩,〈評鄧國光著《韓愈文統探微》〉,《中國文化研究》春之卷,1998年1月。(總第19 期)。
    17.李宜蓬,〈試論吳澄的文統論〉,《牡丹江師範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4月。
    18.貝京,〈歸有光散文與《史記》關係辨析〉,《中國文化研究》,2006 年夏之卷。
    19.肖瑞峰,〈張伯行與《唐宋八大家文鈔》〉,《古典文學知識》,1995年第4期。
    20.林春虹,〈茅坤文學思想研究——從《唐宋八大家文鈔》談起〉,《柳州師專學報》,2005年2月。
    21.林春虹,〈茅坤散文觀中情與物之關系闡釋〉,《江西科技師範學院學報》,2011年2月。
    22.林春虹,〈茅坤與明代古文評點的興盛〉《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1年3月。
    23.林春虹,〈茅坤風神論與古代散文敘事美學的形成〉,《福州大學學報》,2011年6月。
    24.林春虹,〈《唐宋八大家文鈔》與茅坤的文統觀〉,《宜賓學院學報》,2011年10月。
    25.吳承學,《四庫全書與評點之學》,《文學評論》,2007年第一期。
    26.周建渝,〈從史記評林看明代文人的敘事觀〉,《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年第3期。
    27.韋暉,〈高嵣《史記鈔》研究〉,《西安社會科學》第27卷第3期,2009年9月。
    28.洪本健,〈論唐宋古文運動的差異〉,《周口師專學報》第14卷第2期,1997年6月。
    29.祝尚書,〈論宋代理學家的「新文統」〉,《文化遺產》,2006年4月。
    30.胡曉紅,〈茅坤文學思想研究——從《唐宋八大家文鈔》談起〉,《柳州師專學報》第20卷第2期,2005年6月。
    31.馬茂軍,〈廬陵學與六一風神〉,《東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卷第4期,2004年7月。
    32.馬茂軍‧張海沙,〈中國古典散文風神論〉,《清華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5月。
    33.徐興海,〈劉知幾對《史記》的批評〉,《陜西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28卷第1期,1999年3月。
    34.徐元南,〈清人《史記》研究的成就〉,《中國典籍與文化》,2003年第3期。
    35.孫琴安,〈試論中國評點文學的兩個來源〉,《寧夏大學學報》總第153期,1998年第5期。
    36.孫良同,〈《唐宋八大家文鈔》成書探因〉,《飛天》,2011年6月。
    37.崔銀際,〈唐宋八大家稱名說繹〉,《南開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4月。
    38.夏咸淳,〈《唐宋八大家文鈔》與明代唐宋派〉,《天府新論》,2003年第3期。
    39.閔澤平,〈茅坤與唐宋八大家學術譜系的構建〉,《長江學術》,2010年3月。
    40.張自然,〈宋明筆記對《史記》文學成就的總體評價〉,《華北水利水電學院學報》(社科版)第26卷第6期,2010年12月。
    41.張夢新,〈茅坤文論芻議〉,《浙江學刊》總第59期,1989年第六期。
    42.張夢新,〈茅坤著述考〉,《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29卷第5期,1999年10月。
    43.張夢新,〈論茅坤的散文創作〉,《浙江學刊》,2000年第2期。
    44.張新科、蔣文傑,〈《史記》學:21世紀研究之展望〉,《河南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1卷第1期,2001年1月。
    45.張新科,〈《史記》學體系的建立及其意義〉,《中國典籍與文化》,2004年第1期。
    46.張新科、陳瑩,〈當今《史記》研究應走綜合化之路〉,《社會科學評論》,2009年第1期。
    47.馮小祿‧張歡,〈從論爭看唐宋派的文學思想建設和文派要求——以茅坤為中心〉,《中華文化論壇》,2010年2月。
    48.黃毅,〈茅坤《唐宋八大家文鈔》述評〉,《古典文學知識》,1997年第4月。
    49.黃一權,〈「六一風神」稱謂的來源及其闡釋〉,《中國文學研究》,1998年第4期。
    50.曾子魯,〈宋明兩代評韓綜論〉,《中國文學研究》,2000年4月。(總第59期)。
    51.喻見,〈「文」、「道」關系演變對唐宋古文創作的影響〉,《鄖陽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5年5月。
    52.鄒旭光,〈劉知幾文史關係論指要〉,《南京社會科學雜誌》,2000年6月。
    53.溫志拔,〈東漢文章的文統與文氣論略〉,《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08年1月。
    54.鄭萬耕,〈揚雄的史學思想〉,《史學史研究》,1998年第2期。
    55.劉尊舉,〈唐宋派的分化、演變及其流派屬性問題〉,《文學評論》,2008年1月。
    56.劉尊舉,〈唐宋派師法唐宋辨析〉,《文藝評論》,2011年8月。
    57.劉靈西,〈《史記》對唐宋時期文獻整理與編纂的影響〉,《蘭台世界》,2010年3月。
    58.劉寧,〈敘事與「六一風神」——由茅坤「風神」觀切入〉,《文學遺產》,2011年2月。
    59.劉昶,〈茅坤編選《八大家文鈔》與明時文取士關係考〉,《求索》,2012年10月。
    60.鄧國光,〈古文批評的「神」論——茅坤《史記鈔》初探〉,《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總第168期,2006年第1期。
    61.錢茂偉,〈論明中葉史學風氣的變化〉,《史學史研究》總102期,2001年第2期。
    62.盧敦基,〈一部明代文學研究的堅實專著─評張夢新《茅坤研究》〉,《浙江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第32卷),2002年6月。
    63.蕭登福,〈公安派文學論〉,《中華文化復興月刊》第12卷,第4期。
    五、學位論文
    (一)、臺灣博士論文
    1.朴宰雨,《史記、漢書傳記文比較硏究》,臺灣大學中文所博士論文,1990年。
    (二)、台灣碩士論文
    1.王玉潔,《史記封禪書硏究》,南華大學文學所碩士論文,2005年。
    2.王越,《史記刺客列傳硏究》,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3.朴宰雨,《史記的寫作技巧硏究》,臺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82年。
    4.何炳泉,《從漢書因襲史記部分比較馬班之才學識》,香港大學新亞硏究所史學組碩士論文,1985年。
    5.李壽林,《史記殷本紀疏證》,師大國文硏究所碩士論文,1976年。
    6.李寅浩,《史記文學價值與文章新探》,師大國文硏究所碩士論文,1991年。
    7.李素珍,《史記列傳人物人格特質之探討》,彰師大教硏所碩士論文,2003年。
    8.李敏瑋,《史記女性形象考述》,私立銘傳大學應用中文所碩士論文,2004年。
    9.李洪源,《史記‧遊俠列傳析論》,私立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7年。
    10.巫淑如,《千姿百態的人物畫卷史記人物形象塑造技法論析》,興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6年。
    11.金聖日,《史記修辭技巧硏究》,高雄師範學院國文所碩士論文,1984年。
    12.金苑,《史記列傳義法硏究》,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年。
    13.林珊湘,《史記「太史公曰」之義法硏究》,成大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14.林慧君,《史記中的復仇書寫》,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年。
    15.林雅眞,《史記體例及章法結構之硏究》,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年。
    16.吳惠珍,《茅坤文學批評研究》,東海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年。
    17.胡艷惠,《史記之春秋書法硏究》,成大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18.梁文璿,《史記義例探微》,臺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19.曾志雄,《史記語法硏究:變換律語法初探》,臺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74年。
    20.許淑華,《兩宋史記評點硏究》,輔大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21.許璧,《史記稱代詞與虛詞硏究》,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74年。
    22.麻愛琪,《司馬遷的人生際遇與史記書寫》,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2008年。
    23.郭瓊瑜,《史記的褒貶義法》,文化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1995年。
    24.陳民裕,《淩稚隆史記評林硏究》,高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2007年。
    25.陳雅萍,《由左傳、國語看史記人物形象的特出:以吳越爭霸相關人物為例》,政大國文教學碩士學位班,2003年。
    26.陳樹雯,《史記「太史公曰」硏究》,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3年。
    27.黃原華,《史記秦始皇本紀硏究》,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6年。
    28.詹崴茹,《史記秦楚之際項羽劉邦兩大集團人物硏究》,彰師大國文硏究所碩士論文,2006年。
    29.範文芳,《史記齊太公世家疏證》,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1971年。
    30.潘秀玲,《詩經存古史考辨:詩經與史記所載史事之比較》,政大中文所碩士論文,1989年。
    31.蔡雅惠,《史記悲劇人物與悲劇精神硏究》,成大中文所碩士論文,2001年。
    32.劉昶亨,《史記列傳論太史公之創建》,銘傳大學應用中文所碩士論文,2005年。
    33.劉麗芳,《史記列傳語言藝術硏究》,彰師大國文所碩士論文,2004年。
    34.藍朗月,《史記項羽本紀硏究》,玄奘大學中文所碩士論文,2004年。
    (三)、大陸博士論文
    1.林春虹,《茅坤與明中期散文觀的演進》,首都師範大學博士論文,2009年。
    2.張自然,《宋明時期筆記中的史記考評述論》,河南大學博士論文,2008年。
    (四)、大陸碩士論文
    1.張鵬,《歸有光與唐順之之比較研究》,山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8年。
    2.賀知菁,《史記文學評點研究──從《史記評林》到金聖嘆《史記》評點》,復旦大學碩士論文,2012年。
    3.虞黎明,《論史記在兩宋的接受》,浙江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3年。
    4.劉藝琴,《明代文化中的唐宋八大家批評研究》,中南大學碩士論文,2011年。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中國文學研究所
    96912023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912023
    資料類型: thesis
    顯示於類別:[中國文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檔案:

    檔案 大小格式瀏覽次數
    202301.pdf1072KbAdobe PDF2972檢視/開啟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資料項目都受到原著作權保護.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