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6510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822/144841 (79%)
Visitors : 51768216      Online Users : 58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6510


    Title: 胡錦濤時期中共對外戰略之研究--從和平崛起到和平發展
    The Research of China`s Foreign Strategy of Hu Jintao. ---From Peaceful Emergence to Peaceful Development
    Authors: 王允中
    Wang, Yun Chung
    Contributors: 姜家雄
    王允中
    Wang, Yun Chung
    Keywords: 和平崛起
    和平發展
    國家發展戰略
    世界新秩序
    Peaceful Rise
    Peaceful Development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New World Order
    Date: 2006
    Issue Date: 2014-06-04 14:46:39 (UTC+8)
    Abstract: 中文摘要

    中國大陸改革開放至今已超過30年,期間在經濟上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果,亦使其國家綜合國力大增,連帶其國際地位也顯著的提升,並快速的崛起。然而,隨著其經濟實力的持續增強,中國在國際體係上不論從政治、軍事到區域安全各領域,其影響力也不斷的增強中。
    由於中國的崛起,讓國際社會對於中國也產生了諸多的疑慮,而「中國威脅論」也在這樣的情勢下於90年代中期逐漸產生。中國為了因應西方對於「中國威脅論」的疑懼,以及其伴隨而來的圍堵措施,於2003年底正式提出「和平崛起」論,用以降低和化解國際社會對於中國快速崛起的疑慮。
    2003年末,中共及領導人開始相繼於國內外各種公開場合發表「和平崛起」的相關論述,這標示著中國政府在胡錦濤新一代領導主政下向世界所提出的新外交政策。「和平崛起論」是現階段中國的大戰略,它試圖以此論述營造出一個穩定的周邊環境以配合國內的經濟發展所需。
    本篇試圖以中國和平崛起論為核心,探討胡錦濤時期中國和平崛起對外戰略的作為,並分別從周邊外交、多邊外交、大國外交以及對美外交等不同層面分別探討。
    雖然中國在「和平崛起論」提出之後,大部份都認為機遇要大過於挑戰,但是仍有部份學者對於「和平崛起」抱持疑慮的態度,其關鍵原因即在於中美關係的維持以及台灣問題的處理。
    中國大陸和平崛起已對世界新秩序產生影響,就台灣而言,中國和平崛起也必會壓縮台灣的生存空間。因此,台灣在全球化時代要如何因應中國崛起的現實情勢,是目前我國應該要認真面對的問題。本文最後同時提出研究發現,並就發現面向的重要意涵提出個人對未來趨勢之展望。
    Abstract

    China`s reform and opening up 30 years ago, the economy has made remarkable achievements, greatly enhance the country`s comprehensive. However, with its economic strength, China will have impacts in the international political, military and regional security and other fields.
    Such trend, combining with outstanding economic performance, tense the nerves of the international society, especially the neighbor countries. Therefore, under this international circumstance, “China Threat Theory” was born in the mid 90’s. To respond “China Threat Theory” and promote the goal, which is to control East Asia peacefully, the PRC government introduced the brand-new strategy, “the Theory of Peaceful Rise” in 2003.
    The end of 2003, the Chinese party and government leaders have delivered in public on the "peaceful rise" of the speech, which is a new generation of collective leadership with the Chinese government made a solemn promise to the world. Under the strategy, China’s government stimulates economic development mainly through stabilizing its nearby region. After the introduction of “the Theory of Peaceful Rise”, despite that most critics think China maintains highly possibility to success, some experts hold pessimistic attitude. Their negative points of views mainly base on two issues, which are the U.S.-China relation and the Taiwan issue.
    The study uses the concept of China’s peaceful rising. And to research of China’s foreign strategy of Hu Jin-Tao. Were discussed separately from the surrounding diplomacy, multilateral diplomacy, diplomacy and diplomacy of the United States at different levels.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on the impact of the new world order. To Taiwan,the rise of China will limit the development of Taiwan. In this thesis, excepting tracing back “the Theory of Peaceful Rise”, my focus also locates on the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which China may face in the future. The results also raised the important implications of findings, and future trend.

    Key words: Peaceful rise ; Peaceful development ; National Development Strategy ; New World Order
    Reference: 壹、 中文部分
    一、 專書
    薩德賽( D.R SarDesai)。《東南亞史》(Southeast Asia:Past and Present ),蔡百銓譯。台北:麥田出版社,民國90年。

    卡里札德(Zalmay Khalizad) 等合著。《美國與亞洲》,國防部史政編譯局譯。臺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頁32。

    丁松泉。《中國崛起與中美關係》。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5年。

    丁渝洲等。《台灣安全戰略評估》。台北:遠景基金會,2005年。

    丁樹範。《胡錦濤時代的挑戰:冷戰後中國外交發展的脈絡》。台北:新新聞出版社,民國91年。

    于有慧。《胡溫體制外交戰略初探》。臺北:政大國關中心叢書,2005年。

    子杉。《國家的選擇與安全:全球化進程中國家安全觀的演變與重構》。上海:上海三聯書局,2005年。

    雷克。《軍事戰略的含義》,軍事科學院外國軍事研究部譯。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86年。

    中國軍事科學院計劃組織部編。《戰爭與戰略問題研究》,1986年。

    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美歐研究中心。《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2004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政策研究室。《中國外交-2005年版》。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5年。

    伯斯坦(Daniel Burstein)、德凱基澤(Arne J.Dekeijzer)合著。《巨龍》(Big Dragon),孫英春等譯。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年。

    尹慶耀。《中共外交研究》。台北: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圖書館藏書。

    牛新春。《論布希政府對外政策中的單邊主義:反恐背景下美國全球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王文科。《教育研究法:教育研究的理論與實務》。台北:五南出版社,民國90年。

    王玉民。《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原理》。台北:洪葉文化事業,民國83年。

    王逸舟。《全球政治和大國外交》。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4年。

    王逸舟主編。《全球化時代的國際關係》。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年。

    王輝青。《國家安全戰略的制定》。北京:軍事科學出版社,1991年。

    卡里札德(Zalmay Khalizad)等合著。《美國與亞洲》(The United States and Asia: Toward a New U.S. Strategy and Force Posture),黃俊彥等譯。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民國90年。

    台灣經濟研究院。《東亞經貿整合的中長期趨勢與台灣定位》。台北:台灣經濟研究院,2004年。

    約翰斯頓(Alastair Iain Johnston)、羅斯編(Robert Ross)主編。《與中國接觸:對應一個崛起的大國》(Engaging China: the management of an emerging power)。新華出版社,2001年。

    江西元、夏立平。《中國和平崛起》。北京:中國社會科學院出版社,2004年。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報告》。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年。

    何增科。《反腐新路:轉型期中國腐敗問題研究》。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02年。

    克勞塞維茨(Karl Von Clausewitz)。《戰爭論》(Von Kriege),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7年。

    吳玉山。《共產世界的變遷:四個共產政權的比較》。台北: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1995年。

    李忠誠。《中國崛起的國際政治環境》。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李德哈特(B.H. Liddell Hart)。《戰略論》(Strategy: The Indirect Approach),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譯。北京:戰士出版社,1981年。

    沈立人主編。《中國經濟.重大決策始末》。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9年。

    沈偉烈、陸俊元。《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奈斯比(Johm Naisbitt)。《亞洲大趨勢》(Megatrends Asia),林蔭庭譯。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年。

    林德昌。《海峽兩岸援外政策之比較》。台北:成文出版社,民國91年。

    華茲(Kenneth N.Waltz)。《國際政治體系理論解析》(Theoryof International Politics),胡祖慶譯。台北:五南圖書公司,1997年。

    門洪華。《建構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俞正梁。《大國戰略研究:未來世界的美、日、俄、歐(盟)和中國》。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俞新天。《在和平、發展、合作的旗幟下:中國戰略機遇期的對外戰略縱論》。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

    俞新天。《倡導和推動東亞區域合作》。上海: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
    奈斯比(John Naisbitt)。《亞洲大趨勢》(Megatrends Asia),林蔭庭譯。台北:天下文化出版社,1996年。

    米而斯海默(John J.Mearsheimer.)。《大國政治的悲劇》(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王義桅、唐小松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徐成方。《和平方略:中國外交策略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1年。

    徐堅。《國際環境與中國的戰略機遇期》。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年。

    徐葵、馬勝榮主編。《跨世紀戰略選擇90年代中俄關係實錄》。北京:新華出版社,1999年。

    布里辛斯基(Zbigniew Brzezinski)。《大棋盤》(The Grand Chessboard),林添貴譯。台北:立緒出版社,民國87年。

    馬大正、馮席時。《中亞五國史綱》。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年。

    馬振崗。《世界大勢與中國和平發展》。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年。

    張五岳等。《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

    張幼文、黃仁偉。《2003年中國國際地位報告》。上海:上海遠東出版社,2003年。

    張亞中、孫國祥。《美國的中國政策:圍堵、交往、戰略夥伴》。台北:生智出版社,1999年。

    梁守德、洪銀嫻。《國際政治概論》。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4 年。

    伯恩斯坦(Richard Bernstein)、孟儒(Ross H. Munro)合著,《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The Coming Conflict with China)。許綬南譯,台北麥田出版2000年。

    陳永發。《中國共產革命七十年—下冊》。台北:聯經出版社,2001年。

    陳有為。《鄧小平外交戰略及鄧後中國外交》。台北:台北新聞文化出版社,1994年。

    陳佩源、夏立平。《新世紀機遇期與中國國際戰略》。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陳忠偉。《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3/2004》。北京:時事出版社,2003年。

    陳東曉。《聯合國:新議程和新挑戰》。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陳重城。《當前中國大陸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發現當代中國》。臺北:揚智出版社,2003年。

    傅耀祖、顧關福。《中國國際關係理論研究》。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年。

    勞森(SteinUgelvikLarsen)主編。《社會科學理論與方法》(Theory andmethodsin the sciences),任曉譯。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

    彭澎。《和平崛起論:中國重塑大國之路》。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5年。

    童振源。《全球化下的兩岸經濟關係》。台北:生智出版社,2003。

    鈕先鐘。《西方戰略思想史》。台北:麥田出版社,1999年。

    培麗(Earl Babbie)。《社會科學研究方法(下)》(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李美華、孔祥明、林嘉娟、王婷玉譯。台北:時英出版社,民國87年。

    黃仁偉。《2005年中國周邊形式分析》。北京:當代世界出版社,2006年。

    黃仁偉。《中國崛起的時間和空間》。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1998年。

    黃秋龍。《非傳統安全研究的理論與實際》。台北:法務部調查局,2004年。

    楊開煌。《出手—胡政權對台政策初探》。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2005年。

    裘兆琳。《美台中三角關係之挑戰與國家安全》,《台灣安全戰略評估2003-2004》。台北:遠景基金會,民國93年。

    翟曉敏。《伙伴與對手—中國對美戰略的基本定位》。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劉小彪。《唱衰中國的背後:從威脅到崩潰論》。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2年。

    劉光國。《2003年:中國經濟形勢分析與預測》。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2年。

    劉杰。《機制化生存—中國和平崛起的戰略抉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年。

    蔡東杰。《兩岸外交策略與對外關係》。台北:高立圖書出版社,2001年。

    蔡瑋。《中共和平發展對兩岸關係的戰略意涵》。臺北:政大國關中心,2005年。

    鄭必堅。《論中國和平崛起發展新道路》。北京: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2005年

    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年。

    錢剛鐔。《中共外交政策與策略》。台北:黎明文化公司,民國72年。

    閻學通。《中國崛起:國際環境評估》。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年。

    閻學通。《國際形勢與台灣問題預測》。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薑毅、鄭羽。〈世紀之交的中俄關係--1997─1998年重點課題研究報告〉。北京:中國社科院出版,1999年。

    史溫(MichaelD.Swaine)、特里斯(AshleyJ.Tellis)合著。《解釋中國大戰略:過去、現在和未來》(Interpreting China’s Grand Strategy:Past,Present,andFuture)。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顏聲毅。《當代中國外交》。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年。

    羅昭融。《國際新秩序與中國戰略大展望》。廣東:廣東經濟出版社,1997年。

    蘇長河。《多邊主義》。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3年。


    二、 期刊論文
    時殷弘。〈國際政治的世紀性規律和馬克‧布羅利的啟示〉。《世界經濟與政治》,第3期。1993年3月,頁67。

    張林宏。〈21世紀的中美關係:對抗還是合作?〉。《戰略與管理》,第3期。1997年9月,頁21-26。
    郭新寧。〈中國的崛起與中美關係〉。《太平洋學報》,第2期。1998年2月,頁32-35。

    沈驥如。〈簡論布里辛斯基的新著「大棋局」論21世紀的中美關係〉。《世界經濟與政治》,第6期。1998年6月,頁38-40。

    楚樹龍。〈撲朔迷離的美國內政,相對平穩的中美關係〉。《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期。1999年1月,頁43-47。

    俞正梁。〈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新世紀世界格局〉。《復旦學報--社會科學版》,第1期。2000年1月,頁4-5。

    翟曉敏。〈世紀之交的國際戰略觀:中美戰略關係反思〉。《戰略與管理》,第1期。2000年1月,頁33-37。

    閻學通。〈對中國安全環境的分析和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第2期。2000年2月,頁,頁10-18。

    金鑫。〈關於開拓新世紀我國多邊外交工作的幾點思考〉。《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0期。2001年10月,頁31-38。

    鄭羽。〈獨聯體國家與中國建立新型安全合作關係的歷史回顧〉。《國際資料信息》,第12期。2001年12月,頁9-11。

    唐世平、曹筱普。〈尋求中美日相互安全的基點〉。《戰略與管理》,第1期。2002年1月,頁20-22。

    章百家。〈改變自己,影響世界:二十世紀中國外交基本線索芻議〉。《中國社會科學》,第1期。2002年1月,頁18。

    王和興。〈全球化時代世界政治經濟十大趨勢〉。《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2年2月,頁8-16。

    王紹光、胡鞍鋼、丁元竹。〈經濟繁榮背後的社會不穩定〉。《戰略與管理》,第52期。
    2002年3月,頁26。

    李長久。〈經濟全球化與世界形勢〉。《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2年2月,頁18-20。

    楊洁勉。〈美國國家安全戰略報告和大國關係〉。《美國研究》,第4期。2002年4月,頁26-32。

    姜毅。〈安全兩難與中俄關係〉。《東歐中亞研究》,第五期。2002年5月,頁30-34。

    張登及。〈冷戰中共參與國際組織的歷程:一個概觀〉。《中國事務》,第9期。2002年 7 月,頁98-102。

    王緝思。〈美國全球戰略的調整與中美關系〉。《當代世界》,第7期。2002年7月,頁5-8。

    吳安家。〈論小布希政府的對華政策〉。《遠景基金會季刊》,3卷3期。2002年,頁137-160。

    胡鞍鋼。〈是威脅還是互利論:中國經濟崛起對中日經貿關係的影響〉。《世界經濟與政治》,第265期。2002年9月,頁33-38。

    江凌飛。〈關於國家安全戰略選擇的若干問題〉。《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1期。2002年11月,頁7-8。

    王緝思。〈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國外交研究〉。《中國社會科學》,第2期。2003年,頁136-142。

    周至琴。〈經濟全球化與國際關係〉。《當代世界》,第2期。2003年,頁8-14。

    門洪華。〈冷戰後美國大戰略的爭鳴及其啟示意義〉。《太平洋學報》,第2期。2003年2月,頁20-24。

    刑廣程。〈由中俄關係變化引發的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4期。2003年4月,頁17-18。

    楊潔勉。〈重要戰略機遇期與中國外交的歷史任務〉。《毛澤東鄧小平理論研究》,第12期。2003年4月,頁60-65。

    余一鳴。〈中共反腐工作的近期發展與困頓〉。《展望與探索》,第1卷。92年5月,頁18-28。

    夏立平。〈論中國實現和平崛起的國際戰略新理念〉。《國際問題研究》,第6期。2003年6月,頁31-35。

    張蘊玲。〈如何認識中國在太地區面臨的國際環境〉。《當代亞太》,第6期。2003年6月,頁3-5。

    鄭宇碩。〈中俄關係:現況與前景〉。《俄羅斯中亞東歐研究》,第6期。2003年6月,頁18-22。

    秦宣仁。〈中俄關係:戰略夥伴的求同存異〉。《學習時報》,第11期。2003年11月,頁10-12。

    楊潔勉。〈重要戰略機遇期與中國外交歷史任務〉。《中國外交》,第12期。2003年12月,頁6-15。

    詹世亮。〈從伊拉克戰爭剖析美國全球戰略〉。《國際問題研究》,第4期。2003年12月,頁4-11。

    郭樹勇。〈大國和平崛起研究的邏輯起點〉。《大國》,第1期。2004年,頁9-17。

    錢文榮。〈中俄關係中的美國因素〉。《和平與發展季刊》,第1期。2004年1月,頁30-31。

    徐堅。〈和平崛起是中國的戰略選擇〉。《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4年2月,頁22-27。

    羅英杰、常思純。〈俄羅斯能源外交淺析〉。《國際政治》第2期。2004年2月,頁16-18。

    閻學通。(和平崛起與保障安全:論中國崛起的戰略與策略)。《國際問題研究》,第3期。2004年3月,頁12-16。

    龐中英。〈中國崛起的和平性判讀:關於「和平崛起」的理論性問題〉。《國際觀察》,第3期。2004年,頁4-7。

    尹承德。〈布希蟬聯總統後的政策走向〉。《領導科學》,第23期。2004年5月,頁50-52。

    門洪華。〈中國崛起與國際秩序〉。《太平洋學報》,第4期。2004年,頁3-5。

    李文。〈中國和平崛起:何以能與何以為〉。《當代亞太》,第5期。2004年,頁3-6

    蔣新苗、鄭遠民。〈和平崛起:時代國際私法的定位〉。《法學家》,第6期。2004年,頁21-24。

    嚴家祺。〈和平革命‧和平消化‧和平崛起:二十一世紀中國和平發展的三大趨勢〉。,《前哨論壇》。2004年10月,頁42-50。

    李和。〈中國大陸的改革路徑與意涵〉。《中國大陸研究》,47卷4期。民國93年12月。頁1-19。

    于麗。〈中國的和平崛起與東亞安全合作〉。《太平洋學報》,第12期。2004年12月,頁33-39。

    朱新民、譚偉恩。〈中國改革開放之政策評析:經濟、政治的改革與外交政策的調整及挑戰〉。《東亞研究》,第36卷1期。民國94年1月,頁3-45。

    張克華。〈中國崛起挑戰美國政策與地位〉。《中共研究》,39卷1期。2005年1月,頁21-25。

    尹承德。〈對世界戰略格局的幾點思考〉。《國際問題研究》,第2期。2005年2月,頁28-32。

    姜長斌。〈論中國和平崛起與美國國際戰略〉。《國際經濟評論》,第2期。2005年,頁12-26。

    李敏。〈民工權益保障與短期雇佣契約的第三方實施〉。《經濟問題探索》,第3期。2005年,頁27-30。

    施哲雄。〈從一號文件探討大陸當前三農問題〉。《展望與探索》,3卷3期。2005年3月,頁11-15。

    楊開煌。〈「反分裂國家法」對兩岸關係之影響〉。《展望與探索》,3卷4期。2005年4月,頁1-4。

    裴遠穎。〈亞洲安全合作形勢和中國新外交〉。《和平與發展》,第4期。2005年4月,頁52-58。

    何思慎。〈靖國神社參拜與兩岸的「對日觀」〉。《新聞深度分析簡訊》,第116期。94年5月20日,頁8-10。

    陳岳。〈中國威脅論與中國和平崛起—種層次分析法的解讀〉。《外交評論》,第82期。民國94年6月,頁93-99。

    劉宜友。〈論中共和平崛起對區域強權之影響〉。《中共研究》,39卷7期。民國94年7月,頁75-90。

    方向。〈中國重整海權與和平崛起〉。《軍事文摘》,第9期。2005年9月,頁20-24。

    王昆義、蔡裕明。〈和平崛起:轉型中的中國國際戰略與對台戰略思維〉。《全球政治評論》,第9期。民國94年9月,頁43-84。

    李學林。〈留城或返鄉:對當前中國大陸民工問題的探討〉。《展望與探索》,第3卷12期。94年12月,頁21-36。

    王緝思。〈淺論中美關系的大環境和發展趨勢〉。《美國研究》,第1期。2006年1月,頁91-93。

    連弘宜。〈世紀之交的俄羅斯東亞政策〉。《國際關係學報》,第21期。2006年1月,頁85。

    錢文榮。〈從聯合國改革看2005年國際形勢特點〉。《和平與發展季刊》,第1期。2006年1月,頁2-12。

    藍建學。〈後冷戰時期的中印關係:正常化與戰略和諧〉。《南亞研究》,第2期。2006年2月,頁32-36。

    何正斌、邢丞。〈中國和平崛起對國際分工的影響〉。《集團經濟研究》,第2期。2006年2月,頁26-28。

    伊承德。〈中美關係走向良性互動〉。《瞭望新聞週刊》,第16期。2006年4月,頁56。

    高朗。〈如合理解中國崛起〉。《遠景基金會季刊》,7卷2期。2006年4月,頁70-77。

    巴瑞.布贊(Barry Buzan)。〈中國崛起過程中的中日關係與中美關係〉。《世界經濟與政治》,第7期。2006年7月,頁3-5。

    三、 碩博士畢業論文
    王世明,〈中共大國外交與伙伴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碩士論文,民國92年。

    羅元志,〈冷戰後中國的戰略選擇對亞太安全體制形成之影響〉。東海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民國92。

    四、 報紙專文、雜誌(週刊)
    《人民日報》,〈人民日報專訪:唐家璇外長〉, 2001年12月20日,第1版。
    《人民日報》,〈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2002年11月9日,第1版。
    《人民日報》,〈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開幕〉,2002年11月9日,第3版。
    《人民日報》,〈美中不能偏離合作軌道:布里辛斯基看當今世界〉, 2004年1月18日,第3版。
    《人民日報》,古平。〈偉大民族復興的道路選擇:論中國的和平崛起〉,2004年2月17日,第1版。
    《人民日報》,李衛星。〈從戰略角度看機遇〉, 2002年7月9日,第1版。
    《人民日報》,李曉春。〈中亞多元外交謀穩定〉,2006年9月22日,第7版。
    《人民日報》,曾培炎。〈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歷史性變化〉,2002年9月17日,第6版。
    《中央日報》,〈社論:中共與日本緊張關係升高〉,民國94年5月25日,第2版。
    《中央日報》,徐東。〈中共阻絕第三者的戰略設計〉民國86年7月13日),第3版。
    《中國時報》,〈香格里拉對話中的硝煙味〉, 民國94年6月6日,A2版。
    《中國時報》,陸以正。〈開放務實的中共「新外交」〉, 2003年10月27日,A15版。
    《中國評論》,崔海智。〈中國和平崛起的外部挑戰與外交新任務〉,12月號。2005年12月,頁43。
    《中國評論》,陳德民。〈和平崛起:中國探索新的世界強國模式〉,第12月號。2004年12月,頁18。
    《文匯報》,黃仁偉。〈如何理解和抓住「今後20年的戰略機遇期」〉,2002年11月8日,第1版。
    《世界日報》,〈和平崛起戰略升格為中國國策〉,2004年7月11日,第3版。
    《北京之春》,2002年5月號,頁17。
    《光明日報》,江澤民。〈加強亞洲團結合作促進世界和平發展〉,2002年5月11日,第1-2版。
    《亞洲週刊》,〈遠華案專題報告〉,第15卷8期。2001年2月,頁14。
    《亞洲週刊》,江迅。〈中日對撞高層決策內幕〉,第23期。
    《兩岸共同市場基金會通訊》,賴怡忠。〈中國大陸和平崛起是問題還是事實?〉,2004年6月,頁20。
    《星島日報》,2001年11月25日,第14版。
    《解放軍報》,阮宗澤。〈睦鄰、安鄰、富鄰:建構新時期中國的大周邊外交〉,2003年10月20日,第9版。
    《環球時報》,王義桅。《和平崛起的三重內涵》,2004年2月13日,第2版。
    《瞭望》,阮宗澤。〈實現中國外交「話語權」〉,第32期。2005年8月,頁29
    《瞭望東方週刊》,韓旭東。〈中俄關係解讀:中國與俄羅斯誰依賴誰〉,5月號。2004年5月。
    《聯合報》,〈中國威脅論:日漸成真〉,民國94年6月13日,A13版。
    《聯合報》,〈布希:兩岸問題得靠時間來解決〉,民國94年6月10日,A13版。
    《聯合報》,〈美提人權案:挺中共國創新高〉,民國93年4月17日,A13版。
    《聯合報》,民國90年3月23日,A13版。

    五、 網路資料
    鄭必堅,〈再釋“和平崛起”〉,中國思維網, http://www.chinathink.net.
    鄭必堅,〈中国和平崛起的新道路與中歐關係〉,中國網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OP-c/520713.htm#a2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中國網http://www.china.org.cn/chinese/OP-c/448115.htm
    New York Times, 28 June 2002, http;//www.sullivan_country/id2/china.html
    ,http://www.fmprc.gov.cn/chn/22521.html.
    黃仁偉,〈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和平統一〉,華夏經緯網http://www.huaxia.com/20040803/00228423.html
    裴幸謙,〈專論:中國的和平發展不應有遺珠之憾〉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fics.org.tw/publications/monthly/paper.php?paper_id=1053&vol_id=117
    人民日報社論,〈努力構建和平穩定發展的兩岸關係〉,人民網http://politics.people.com.cn/GB/1026/4070355.html2006/1/29
    陳敦傑,〈反分裂法逼美國表態〉http://www.tssdnews.com.tw/daily/2005/03/13/text/940313a4.htm
    羅致政,〈美國、中國與歐盟關係的近期互動〉,《和平論壇》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110&webitem_no=1287
    http://hd.66net.net/wz/cn1n/default1.asp?lan=gb&catid=1214&contentid=2809。
    李慶四,〈中國「和平崛起」及其國際意義〉,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2005/node_5530363.htm
    〈追蹤中共退黨潮--我們正處在歷史的重要時刻〉希望之聲網站http://big5.soundofhope.org/category-526-1.htm
    〈每日退黨退團聲明精選〉,大紀元時報http://www.epochtimes.com.tw/bt/6/7/23/n1395785.htm 。
    寇健文,〈2005年中國大陸政治〉,政大國關中心http://iir.nccu.edu.tw/hpolicy/2005report/2-1寇建文.pdf。
    王昆義個人網站,〈中國新外交觀與兩岸關係--中國社會科學研究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訪談記錄〉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pbgid=22448&entryid=78101
    王義桅,〈從“和平崛起”到“和諧世界”〉,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comments/2006-02/23/content_4215250.htm
    透明國際網站 http://www.transparency.org/about_ti/年度報告
    〈聯合國人權專員譴責中共迫害法輪功--質問“610 辦公室”系統與對法輪功學員的非法起訴〉,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5/5/3/n908632.htm
    楊賾俊,〈中國農民、農村和農業問題〉,經濟學家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10338 。
    陳重城,〈三農問題—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http://www.mac.gov.tw/big5/risk/4-3.pdf。
    劉大年,〈中國大陸經濟發展轉型的挑戰〉,中華歐亞基金會,http://www.peaceforum.org.tw/onweb.jsp?webno=33333332:5&webitem_no=1500
    〈中國經濟發展加速環境惡化〉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3/12/7/n425052.htm
    〈困擾中國的十大環境問題〉,中國科技公眾網http://big5.sedu.org.cn/gate/big5/database.cpst.net.cn/popul/natur/envir/artic/50310085404.html
    〈中國“兩會”須直面八大國際挑戰〉,多維新聞網http://www5.chinesenewsnet.com/MainNews/Forums/BackStage/2006_2_28_1_30_40_306.html
    〈預計2010年中國的石油進口依存度將達到50%〉,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6-07/18/content_4848759.htm
    黃仁偉,〈中國的和平崛起與和平統一〉,《環球雜誌》“A Hungry Dragon,” September 30, 2004, http://www.economist.com/PrinterFriendly.cfm?Story ID=3219503.
    Mark Hertsgaard, “The Real China Threat,” Newsreal, http://archive.salon.com/news/1997/10/29news.html
    陳有為〈中國和平崛起,美國怎麼看〉,聯合早報http://www.zaobao.com/special/china/sino_us/pages4/sino_us051004a.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軍力年度報告」(Annual Report on the Military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http://www.defenselink.mil/news/Jun2000/china06222000.htm
    中國2004年《國防白皮書》,千龍網:http://www.qianlong.com/4919/2004/12/27/228/@2444014_1
    王昆義,〈台灣議題兩岸政策的再思考--復旦大學國際關係與公共事務研究所訪談記錄〉http://blog.sina.com.tw/wang8889999/article.php?pbgid=22448&entryid=78101
    維基百科網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B0zu98lt5zYJ:zh.wikipedia.org/wiki/%E5%85%B0%E5%BE%B7%E5%85%AC%E5%8F%B8+%E8%98%AD%E5%BE%B7%E5%85%AC%E5%8F%B8rand&hl=zh-TW&ct=clnk&cd=3
    宋小莊,〈如何解讀美國提倡的中美關係〉,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12/19/content_3939361.htm
    徐斯勤,〈美中臺三角關係」的新發展〉http://www.ntpu.edu.tw/pa/news/93news/attachment/940415/940430-3.pdf
    李慶春,美國的「中國通」如何看中國,新華網,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4323&typeid=40
    林碧炤等,〈2004年政策建言--我國外交暨大陸政策的機會與挑戰〉,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
    http://www.ettoday.com/2004/05/22/328-1633736.htm
    鄭瑞耀,〈2005年度評估報告--美中台關係〉,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http://iir.nccu.edu.tw/hpolicy/2005report/1-2鄭端耀.pdf
    蔡瑋,〈2005年度評估報告—兩岸關係〉,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2006http://iir.nccu.edu.tw/hpolicy/2005report/2-10蔡瑋.pdf
    蔡瑋,〈美中臺三邊關係的演變與展望〉中國報導首頁http://www.mlcool.com/info/02601.htm
    庄紅韜,〈藏匯於民--與外匯儲備的結構和比例關系〉,人民網http://finance.people.com.cn/BIG5/1045/4274742.html
    〈中國商務年鑑〉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綜合司網頁http://www.yearbook.org.cn/
    〈國家統計局總經濟師:我國人均GDP將超1000美元〉中國國家統計局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3-12/25/content_1246994.htm
    美國國防部,〈美利堅合眾國國家安全戰略〉,美國參考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2/0923intro.htm。
    裴幸謙,〈專論:中國的和平發展不應有遺珠之憾〉中華歐亞基金會網頁http://www.fics.org.tw/publications/monthly/paper.php?paper_id=1053&vol_id=117
    佐利克(Robert oellick),〈中國往何處去—從正式成員到承擔責任〉南方快報 http://w1.southnews.com.tw/snews/Taiwan_China/taiwan_china_01/00/010126.htm
    孫學峰,〈中國對美政策的戰略效應〉,人民網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3419&typeid=40
    鄭京平,〈30年內就將超過美國? 中國經濟增速再驚世界〉,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06-07/21/content_4862053.htm
    美國國防部,〈國防部美將中國視為崛起中的世界強國〉,美國之音中文網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6-02/w2006-02-04-voa12.cfm
    張林宏,〈21世紀的中美關係:對抗還是合作?〉,國際關係網http://www.52ir.com/area/usa/200412/104.html。
    〈布希訪華聚焦四大問題 雙邊關係成重中之重〉,新世紀週刊http://www.sina.com.cn。
    黃琳、舒泰峰,〈中美關係關鍵時刻胡布會〉,瞭望東方週刊http://news.sina.com.cn/c/2005-09-08/13317714467.shtml
    〈人民日報評論員文章:推動中日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的根本指針〉,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4/29/content_2897120.htm
    〈闡述中國對日政策--我駐日大使舉行記者招待會〉,中央通訊社http://140.119.115.35/cnaweb/frame.asp
    〈中日第四輪東海問題磋商將舉行中方將提新提案〉,人民網http://world.people.com.cn/BIG5/1029/42354/4156456.html
    亞太軍事情勢,中華民國93年國防報告書,http://report.mnd.gov.tw/chinese/1-2.htm,
    蔡增家,〈擺盪在國際與國內勢力之間--九一一之後日本防衛政策的轉變〉,台灣日本綜合研究所,http://www.japanresearch.org.tw/index.asp
    樊勇明,〈日本要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必須過三關〉,《解放日報》東方新聞網http://61.129.65.8:82/gate/big5/world.eastday.com/eastday/news/xwzxzt/node5085/node54084/node54094/node56228/userobject1ai1001090.html
    劉江永,〈恪守三個政治文件--維護中日關系大局〉,人民網http://opinion.people.com.cn/BIG5/8213/50107/50108/3605243.html2005.8.10
    〈APEC會議:中美再握手,中日尋轉機〉,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herald/2004-11/19/content_2236319.htm
    〈唐家璇表示中日關係已對小泉不具期待〉,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6/2/9/n1217143.htm
    〈中日關係/陸委會:中共急於建立雙邊事務階層對話〉,東森新聞網http://www.ettoday.com/2005/07/13/91-1816494.htm。
    漢和評論,〈俄售新一批S300PMU和Su-30MK給中國〉http://mil.anhuinews.com/system/2004/11/20/001051843.html。
    〈中俄關係因石油更密切—能源合作雙贏的前景可期〉,中國石油網http://161.207.1.13:82/gate/big5/www.oilnews.cn/gb/misc/2004-04/12/content_568742.htm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中俄睦鄰友好合作條約〉,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2-08/21/content_532202.htm。
    馬軼群,〈二○○四年第三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4-11/17/content_2227056.htm
    〈歐中關係在歷史上的進展〉,歐洲委員會駐華代表團網頁http://www.delchn.cec.eu.int/cn/eu_and_china/Milestones.htm
    〈中歐關係發展新動力〉,歐盟中國通訊http://www.delchn.cec.eu.int/newsletters/200507/012_zh.htm
    〈歐洲媒體重點報道溫家寶出席第七次中歐領導人高峰會〉,美國之音中文網http://www.voanews.com/chinese/archive/2004-12/a-2004-12-08-22-1.cfm
    吳黎明,〈中歐全面戰略夥伴關係成果豐富 前景廣闊〉,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9/04/content_3441257.htm
    姚中原,〈歐盟與美國在「解除對中武禁」的戰略角力〉,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5/12/2/n1140572.htm
    許友芳,〈經貿利益優先--歐盟離人權越來越遠〉,歐洲聯盟研究協會,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q2C8LlefvtkJ:www.eusa-taiwan.org/News_Analysis/Taiwan%2520News%2520weekly/Taiwan%2520News%2520Forum/TNF060127%E6%AD%90%E7%9B%9F%E4%BA%9E%E6%B4%B2%E6%94%BF%E7%AD%96.doc+%E6%AD%90%E7%9B%9F%E6%9F%94%E6%80%A7%E5%8A%9B%E9%87%8F&hl=zh-TW&ct=clnk&cd=4
    吳黎明,〈建交30年,中歐籌建新基石——專訪關呈遠大使〉,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5/13/content_2953557.htm
    吳志中,〈歐盟考慮解除對中國武器禁運之背景、動機與時機評估〉,中華民國外交部, http://72.14.235.104/search?q=cache:F8Zog28ffTMJ:www.mofa.gov.tw/webapp/public/Attachment/49141705558.doc+1997%E5%B9%B4%E9%96%8B%E5%A7%8B%E7%9A%84%E3%80%8C%E4%BA%9E%E6%AD%90%E9%AB%98%E5%B3%B0%E6%9C%83&hl=zh-TW&ct=clnk&cd=9
    鐘志明,〈歐盟全球戰略利益下之台海政策〉,政大國關中心歐洲聯盟研究論壇http://iir.nccu.edu.tw/eurf/pic/postpic/060106all.doc
    美國國防部,〈美利堅合眾國國家安全戰略〉,美國參考http://usinfo.org/mgck/usinfo.state.gov/regional/ea/mgck/archive02/0923intro.htm
    〈中國重大的練兵、演習--中印聯合登山訓練〉,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7/23/content_1633752.htm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歷久彌新〉,新華國際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6/16/content_1529454.htm
    〈中印海軍聯合海上搜救演習(2003年11)月〉,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7/23/content_1633752.htm
    溫家寶,〈溫家寶出席亞洲合作對話外長會議:中國永不稱霸〉,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4/07/content_2796480.htm
    朱邦造,〈朱邦造談上海五國〉,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chinese/kuaixun/37045.htm
    顏色革命
    http://hk.knowledge.yahoo.com/question/?qid=7006090200603&others=1
    「中亞博奕格局複雜詭異,中俄日美各國對策大盤點」,時事頻道http://ss.rednet.com.cn/articles/2004/09/606958.htm。
    人民日報,〈中亞:多元外交謀穩定〉新華網2006年9月22日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6-09/22/content_5122515.htm
    〈中國不搞亞洲版「門羅主義」〉國際先驅導報,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0/28/content_1145817.htm
    〈中國大陸和東協將啟動自由貿易區計劃〉,大紀元 http://www.epochtimes.com/b5/2/11/2/n241515.htm
    US-ASEAN Economic coopratiion,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and other areas of ASEAN Economic Cooperation,”
    http://www.us-asean .org/afta.asp
    劉青建,〈挑戰、應對、構建--國多邊外交探析〉,《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05年9月,中國國際關係研究網,http://www.sinoir.com/diplomacy/ShowArticle.asp?ArticleID=1857。
    〈中國成南韓最大貿易夥伴貿易額有望破千億美元〉,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網站 http://big5.mofcom.gov.cn/gate/big5/henan.mofcom.gov.cn/aarticle/sjshangwudt/200511/20051100872051.html
    江啟臣,〈正視中國的門羅主義〉,中華歐亞基金會網頁http://www.fics.org.tw/issues/docDetail.php?doc_id=92&issue_id=30
    溫家寶,〈溫家寶總理出席東盟商業與投資峰會並發表演講〉,新華網7日,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3-10/07/content_1111951.htm
    《2002年中國的國防》白皮書,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12/10/content_655124.htm
    〈和平共處五項原則〉,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ziliao/2004-06/09/content_1515866.htm
    胡錦濤,〈胡錦濤在聯合國安理會首腦會議上的講話〉,新浪網http://news.sina.com.cn/c/p/2005-09-15/05347770916.shtm
    胡錦濤,〈胡錦濤在美國耶魯大學的演講全文),新華網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4/22/content_4460879.htm
    胡錦濤,〈胡錦濤在上合組織成員國元首理事會第六次會議上的講話全文〉,新華網 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6-06/15/content_4701974.htm
    胡錦濤〈攜手建設持久和平、共同繁榮的和諧亞洲--胡錦濤出席並發表重要講話〉北方網-新聞在線http://news.enorth.com.cn/system/2006/06/17/001333757.shtml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
    http://www.gov.cn/xwfb/2005-12/22/content_133974.htm
    胡錦濤,〈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走和平發展道路〉,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5-04/21/content_2861859.htm
    胡錦濤,〈加強務實合作 共謀和平發展--胡錦濤在上海合作組織塔什幹峰會上的講話〉,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world/2004-06/18/content_1532550.htm
    胡錦濤,〈中國的發展 亞洲的機遇—在博鰲亞洲論壇2004年年會開幕式上的演講〉,人民網
    http://www.people.com.cn/GB/qiche/2466687.html。
    〈專家分析「和平崛起」的權力鬥爭〉大紀元http://www.epochtimes.com/b5/4/9/19/n665553.htm 。
    李肇星〈和平、發展、合作--新時期中國外交的旗幟〉,新華網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5-08/22/content_3389425.htm.
    〈李顯龍訪台對中共和平崛起戰略之考驗〉,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http://www.kmt.org.tw/Content/HTNL/periodical/MainLand/20040805_20_7285.html
    劉箴、樊雲芳,〈為中國和平崛起歡呼——來自博鰲論壇的聲音〉,人民網http://www.people.com.cn/BIG5/jingji/1045/2466982.html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與中美關係——在紐約出席美中關係全國委員會午餐會上的講演〉,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zhuanti/115/hpdl/txt/2006-02/16/content_6125443.htm
    任晶晶,〈順應時代潮流走和平發展之路〉,中國社會科學院網站,http://www.cass.net.cn/file/2006062961293.html。
    江澤民,〈江總書記在建黨80週年慶祝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新華網—新聞中心
    http://news.xinhuanet.com/newscenter/2002-09/11/content_558215.htm
    李明,〈中國崛起與朝鮮半島安全〉,國立政治大學外交系,http://www3.nccu.edu.tw/~minglee/china_arising.doc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七:國際形勢和對外工作—於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中國網—網上中國
    http://www.china.com.cn/chinese/zhuanti/233876.htm。
    溫家寶,〈把目光投向中國—於美國哈佛大學演講〉,中國網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hp/531130.htm
    溫家寶,〈全國人大政協十屆二次會議答覆記者說明〉,新華網—新聞中心http://big5.xinhuanet.com/gate/big5/www.xinhuanet.com/zhibo/20040314c/zhibo.htm
    胡錦濤〈胡錦濤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次集體學習上的講話〉,北方網--新聞前線 http://www.enorth.com.cn
    〈外匯存底,大陸加香港,世界第一〉,聯合新聞網
    http://www.udn.com./NASApp/rightprt/prtnews?newsid=2941778/
    歷年統計資料,2005年11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商務部規劃財務司網站
    http://devdata.worldbank.org/dataonline/SMResult.asp。
    江澤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九、國際形勢和對外工作—於中國共產黨第十六次全國代表大會報告〉http://www.gwytb.gov.cn:82/16d/16drpt.htm
    〈中國和平崛起的由來〉,國際先驅時報http://www.china.org.cn/chinese/MATERIAL/540646.htm,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OP-c/448115.htm
    朱鋒,〈美國能和中國一起反“台獨”嗎?〉,新華網http://news.163.com/2003w12/12390/2003w12_1070513951796.html.
    胡錦濤,〈博鰲論壇年會開幕胡錦濤演講:中國的發展 亞洲的機遇〉,新華社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hp/530367.htm
    胡錦濤,〈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就要堅持和平崛起〉,新華網 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hp/531166.htm
    胡錦濤,〈堅持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分析形勢〉,新華網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hp/531182.htm
    曹剛川,〈中國决心以和平手段完成崛起〉--於泰國演講,中新社,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hp/531266.htm
    溫家寶,〈把目光投向中國—哈佛大學演講〉,人民網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hp/530367.htm
    鄭必堅,〈中國和平崛起新道路和亞洲的未來—2003年博熬亞洲論壇演講〉,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http://www.mac.gov.tw/
    財團法人海峽交流基金會,http://www.sef.org.tw/
    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部,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prc.gov.cn/chn/
    中國網(中國和平崛起),http://www.china.org.cn/chinese/zhuanti/hp/530363.htm
    高貴祖,〈中國的和平崛起與中美關係〉,世界新聞報,2004年04月21日,http://www.sina.com.cn

    六、 研討會論文
    丁永康。〈和平崛起與兩岸關係〉,兩岸和平穩定架構之倡議研討會。中華歐亞基金會主辦,民國93年7月12日。

    于洪君。〈中國崛起的外部環境〉,中國和平崛起的國際環境與國際戰略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主辦,2004年3月13日。

    吳志中。〈21世紀歐盟與中國外交關係之地緣政治展望〉,了解崛起中的中國學術研討會。國家展望文教基金會主辦,2006年11月12日。

    吳志中。〈歐盟對中國武器禁運〉,外交部研究設計委員會第93次「國際現勢新聞研析座談會」。中華民國外交部主辦,民國93年8月17日。

    宋學文。(中國在台灣議題上對美國外交政策分析),現階段海峽兩岸關係研討會。高雄市政府主辦(國立中山大學大陸研究所承辦),94年9月21日。

    林碧炤。〈我國外交及大陸政策的機會與挑戰〉,我國外交暨大陸政策的機會與挑戰」政策建言暨新書發表會。政大國際關係研究中心主辦,2004年5月16日。

    姜長斌。〈崛起的中國與當代世界〉,中國和平崛起的國際環境與國際戰略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主辦,2004年3月13日。

    胡鞍鋼。〈中國崛起:歷史軌跡與大戰略〉,2005年許遠東先生紀念基金會。台灣大學社會科學院政治系主辦,2005年6月8日。

    陳文賢。〈中共在南亞之睦鄰政策〉,中共南亞、東南亞睦鄰政策對兩岸關係之影響研討會。中華歐亞基金會主辦,民國92年9月5日。

    陳明通。〈國際環境下的兩岸關係〉,2005年兩岸關係的回顧與展望研討會。中華歐亞基金會主辦,2005年12月19日

    陳鴻瑜。〈中印觀點摘整〉,中共南亞、東南亞睦鄰政策對兩岸關係之影響研討會。中華歐亞基金會主辦,民國92年9月5日

    楚樹龍。〈中國和平發展的外交戰略〉,2005年度國際形勢研討會。中國國際問題研究所主辦,2005年12月12日

    潘抱存、徐聰敏。〈中國「和平崛起」與當代國際法),中國的和平發展道路與國際法研討會。中國國際法學會主辦,2004年3月。

    閻學通。〈對和平崛起的理解〉,中國和平崛起的國際環境與國際戰略研討會。中國人民大學主辦,2004年3月13日。

    貳、 西文部分
    Books
    Ashely J. Tellis, et al., Measuring National Power in the Postindustrial age (Santa Monica CA;Rand Corpoation,2000)

    Brzezinski, Zbigniew. The grand Cheseboard : American Primacy its Geostrategic Imperatives. New York: Basic Book,Inc. 1997.

    Chang, Golden. The Coming Collapse of China. New York: Random House, 2001.

    Neher, Clark D. Southeast Asia in the New International Era. (Boulder, Co; Westview Press,1999)

    Vogeled, Ezra F. Living with China:-U.S-China Relatiion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New York : W.W.Norton,1997)

    Treverton, George F. and Jones, Seth G. Measuring National Power, (Santa Moica CA: Rand Corporation, 2005)

    Mearsheimer, John J. The Tragedy of Great Power Politics (New York: Norton, 2001.)
    Waltz, Kenneth N. Man, the state, and War (New York: Columbia University Press,1959)

    Palmer, Richard E. Hermeneutics. Northwestern University Press, 1996.

    Huntington, Samuel P. 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 and the Remaking of World Order (New York: Simon and Schuster,1996)

    Kim, Samule S. “China’s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al Behaviour”,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Theory and Practice ,edited by Thomas W. Robinson and David Shambaugh(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Inc.,1998)

    Cohen, Stephen P. India:Emerging Power,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1

    Periodicals
    Bio, Yoichi Funabashi. “China is preparing a `peaceful ascendancy” International Herald Tribune (12th December 2004): 5.

    Bromwich, David. “Action Alone.”Dissent Magazine,NO. 50 (Winter 2003): 25-29.

    Roy, Eenny.“China’s Reaction to American Predominance,”Survival,Vol.45,no.3,(Autumn 2003): 66

    Rumer, Eugene B. “Flashman’ s Revemge: Central Asia after September 11”, Strategic Forum, No.195,( December 2002): 3.

    Mederiros, Evan S. and Fravel, Taylor“China’s New Diplomacy”Foreign Affars (Novembrer/December 2003): 20-24.

    Munro, Ross H. “Awakening Dragon : The Real Danger in Asia is form China”Policy ReviewNO. 62(Fall 1992): 10-17.

    Kim, S.“International Orgamization in Chinese Foreign Policy,”Annual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Vol.19,(January 1992):140-157.

    Huntington, Samuel P.“The Clash of Civilizations”Foreign Affairs(Summer 1993v72), 35-42.

    Shabbaugh, David. “China’s New Diplomacy In Asia”Foreign Service Journal (May 2005): 30-46.

    Spence, Jonathan D. “The Once And Future China.”Foreign Policy (January/February 2005): 44-58.

    Sutter, Robert.“Congressional Pressures and U.S.-China Policy”Foreign Service (Journal/May 2005): 24-29.

    Xiang, Lanxin. “China’s Eurasian Experiment”Survival 46 (Summer 2004): 109-122.

    Newspapers
    “China’s New Power”The New York Times,7 May, 2005.

    Wolf, Charle Jr.“China’s Rising Unemployment Challenge,”Asian Wall Street Journal, 7 July, 2004.

    “Changes in Major Economic Indicators” China Daily, 7 October 2004,A5.

    Reports
    Thomas, Alan. The Peaceful Rise Of China : What Does It Mean For Australia And The Region? Australian Ambassasor to China : Speech to the Asialink Centre. Tuesday 27 July 2004.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3981003
    95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39810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Master Program in NAtional Security and Mainland China Studies]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There are no files associated with this item.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