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22777      Online Users : 541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748


    Title: 父母管教方式、幼兒氣質與幼兒問題行為之相關研究
    A Study on Parenting Style and Children Temperament`s Relation to Early Childhood Problem Behavior
    Authors: 許乃尹
    Contributors: 王鍾和
    許乃尹
    Keywords: 父母管教方式
    幼兒氣質
    幼兒問題行為
    Date: 2012
    Issue Date: 2014-02-10 15:04:55 (UTC+8)
    Abstract: 為了解我國學齡前幼兒,父母管教方式與幼兒氣質對幼兒問題行為表現之間的關係,乃以北區及中區之幼兒124人為研究對象,使用個人基本資料、家庭社經地位調查表、幼兒問題行為量表、父母管教方式量表及幼兒氣質量表等工具,獲得研究所需資料,再以描述性統計、T考驗、ANOVA、皮爾遜積差相關及多元逐步迴歸分析統計方法分析。本研究結果如下:
    一、父母給予幼兒較多的要求及較少的反應。
    二、幼兒的氣質表現為活動量小、適應度高、趨避性高、情緒強度低、注意力分
    散度低及堅持度高。
    三、幼兒的問題行為表現以「焦慮情緒」之問題行為較常出現,而以「消沈退縮」
    之問題行為較少出現。
    四、父母年齡為 41歲以上比父母未滿41歲者,幼兒表現出更多的整體問題行
    為,尤其在「社會攻擊」之問題行為方面。
    三、男幼兒比女幼兒表現出較多的整體問題行為,尤其在「社會攻擊」、「消沈退
    縮」、「焦慮情緒」等問題行為及「學習問題」上。
    五、父母管教方式與幼兒問題行為表現間,有顯著相關的關係存在。
    六、幼兒氣質與幼兒問題行為表現間,有顯著相關的關係存在。
    七、幼兒的「情緒強度」、「活動量」及「趨避性」氣質皆能有效預測幼兒的問題
    行為表現。解釋力分別達為5.6 %、4.7 % 及4.8 %。
    本研究依據上述研究結果加以討論,並提出數點建議,以供未來相關實務工作及研究參考。



    關鍵字:父母管教方式、幼兒氣質、幼兒問題行為表現
    Reference: 壹、中文部分
    王珮玲(1992)。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兒童社會能力關係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鍾和、李勤川、陽琪(1983)。適應與心理衛生。台北:大洋。
    王鍾和(1993)。家庭結構、父母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國立政治大學教育研 究所博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月貞(2002)。一位幼稚園老師處理幼兒學習行為問題之策略分析。國立嘉義大 學幼兒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王珮玲與許惠萍(2000)。學前兒童氣質與問題行為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師範學院學報,31(7),209-228。
    王淑芬(2006)。幼兒耳溫、氣質與問題行為之探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在職進修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王鍾和(2009)。親職教育。台北:三民。
    田運虹(2001)。國小學童家庭社經地位、挫折容忍力與違規行為之關係。國立嘉義大學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余年梅(2007)。幼兒氣質與其關係攻擊行為之影響。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吳怡瑱(2010)。國小學童的父母教養方式與其正向情緒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吳忠蓉(2010)。幼兒的氣質與遊戲行為之相關。輔仁大學兒童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蕙美(1992)。父母教養方式對其子女情緒穩定及行為困擾影響之比較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家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彥霖(2007)。幼兒氣質與其食物選擇知覺知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李金珠(2011)。父母教養方式、子女同儕關係與子女偏差行為相關性之研究─以壢市六年級學童為例。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學習領域教學碩士學位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沙依仁(1971)。兒童發展與兒童行為。台北:中美。
    谷瑞勉(2006)。幼稚園班級經營第二版。台北:心理。
    邱華慧(2009)。幼兒行為問題與父母親職壓力相關性之探討。幼兒教育年刊,20(1),1-18。
    周舜瑩(2008)。國小兒童氣質與行為問題之相關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與諮商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林正弘(1993)。城鄉少年偏差行為成因比較分析----Hirsch and Gottfredson一般化犯罪理論之實證研究。中央警官學校警政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桃園縣。
    林佩蓉、湯湯梅英和王珮玲(1996)。馬氏幼兒氣質量表之初步修訂(國科會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編號:NSC80-0301-H133-004)。台北:中華民國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林瑞發(1988)。學前兒童行為與主要照顧者氣質特徵之相關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林生傳(2000)。教育社會學。台北:巨流。
    林佳敏(2005)。國小高年級學童性別、其所知覺的家庭功能及兒童氣質對兒童內化問題之影響。中原大學心理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中壢市。
    林婉玲(2009)。台中地區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社會能力之關係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林鳳琴(2010)。發展遲緩兒童情緒能力與父母管教態度之關係。國立台北護理學院嬰幼兒保育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金炫泰(2010)。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控制與偏差行為之相關性研究─以台中縣國中生為例。靜宜大學社會工作與兒童少年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施顯烇(2002)。情緒與行為問題─兒童青少年所面臨與呈現的挑戰。台北:五南。
    柏珮瑀(2012)。父母教養方式與幼兒社會行為表現之相關研究~以臺北市與新北市地區為例。中國文化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洪巧(2005)。國小學生父母教養方式與社交技巧關係之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 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洪智倫(1993)。國小學生的行為困擾及其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師範學院初等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洪慈霙(2011)。高雄市幼托園所幼兒氣質與依附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徐綺櫻(1993)。父母管教態度與學齡兒童行為困擾之研究─以台北縣為例。私立東吳大學社會工作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徐麗湘(1994)。父母教養方式對幼兒認知性角色取代能力發展之影響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涂惠琴(2001)。母親工作因素對子女問題行為的影響。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孫碧蓮(2002)。雙親家庭父親管教方式與子女行為表現之探討。國立政治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翁正舜(2004)。國小學生次文化、人格發展及偏差行為之關聯性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翁雅雪(2004)。學齡兒童與父親父職實踐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高婉嘉(2005)。國小學齡兒童氣質與親子衝突關係之研究。國立嘉義大學家庭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教育部(1992)。性格及行為異常兒童輔導手冊。台北:教育部第二次全國特殊兒童普查工作執行小組。
    程又強(1995)。談影響校園暴力之家庭因素。學生輔導通訊,5(4),34-39。
    張麗梅(1993)。家庭氣氛、父母管教態度與兒童偏差行為關係之研究。文化大學兒童福利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張春興(1994)。心理學概要。台北:東華。
    張高賓(1998)。單親兒童父母教養方式、家庭環境與情緒穩定之關係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
    張惠琴(2009)。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方式與親子關係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兒童發展碩士學位學程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秀華(2006)。家庭結構與學生知覺之家庭關係對國中生偏差行為的影響研究-以基隆地區為例。銘傳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陳秀紋(2008)。兒童氣質、父母教養態度與入學準備度關係之探討。朝陽科技大學幼兒保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梁培勇(2004)。兒童偏差行為。台北:心理。
    許惠萍(1996)。幼兒氣質與問題行為之研究。私立中國文化大學生活應用科學研 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許憶真(2004)。父母管教方式及國小學生自我概念對其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靜宜大學青少年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陳亮吟(2009)。母親教養方式與幼兒欺騙行為。國立台南大學幼兒教育學系教學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陳春香(2012)。國小高年級學童知覺父母教養方式、家庭氣氛與校園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以高雄市為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郭靜晃(2005)。親職教育理論與實務。台北:揚智。
    曾淑華(2002)。國小學生行為困擾、求助對象與因應策略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曾慶玲(1998)。父母親婚姻暴力對兒童問題行為影響研究。國立師範大學家政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玉玟(2008)。國民小學音樂才能班高年級學生父母管教方式及教師期望音樂表現焦慮之相關研究。台中教育大學音樂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黃拓榮(1997)。國中生父母管教方式、自我概念、失敗容忍力與偏差行為之研究。高學師範大學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
    黃郁茹(2008)。幼兒氣質與注意力之相關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人類發展與家庭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黃德祥(1998)。親職教育。台北:偉華。
    楊國樞(1986)。家庭因素與子女行為:台灣研究的評析。中華心理學刊,28 (1),7-28。
    楊慧萍(1997)。兒童之衝動性、自我韌性、家庭因素與違犯行為之相關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楊騏嘉(2008)。中部地區父母教養態度相關因素之調查研究。國立台中教育大學幼兒教育學系碩士班碩士論文,未出版,台中市。
    趙小玲(1999)。國小學童所知覺的家庭暴力與行為問題的關連之研究。國立屏東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屏東市。
    劉淑媛(2004)。父母教養方式與青少年行為困擾之調查與訪談研究。國立成功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南市。
    歐妙苓(2010)。高雄市國小高年級獨生子女的父母教養方式與生活適應之相關研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教育學系碩士論文,未出版,高雄市。
    蔡明俊(1999)。一位國小實習老師處理學生行為問題的思考內涵。國立嘉義師範學院國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市。
    蔡松瑜(2003)。國中生父母親教養知覺、家庭生活適應與偏差行為之關係研究。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鄭金緞(2009)。台北縣幼兒問題行為、教師態度及管教措施之調查研究。國立台灣海洋大學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基隆市。
    賴坤瑞(2012)。父母管教方式、涉入線上遊戲與國小高年級學生校園霸凌行為之 關連性研究─以嘉義縣為例。國立中正大學犯罪防治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嘉義縣。
    謝佳芳(2006)。幼兒所知覺父母管教方式與創造力之關係。國立政治大學幼兒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簡志娟(1996)。影響父母教養方式之因素─生態系統理論之研究。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家政教育系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羅豐良(2000)。社會控制對兒童偏差行為影響之研究。中國文化大學兒童福利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蘇英玫(2007)。國小高年級學童同儕關係與校園偏差行為之相關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研究所碩士論文,未出版,台北市。


    貳、英文部分
    Achenbach, T.M.( 1979). The child behavior profile:empirically based system for assessing children’s behavior problem and competencies.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ntal Health,(7)24-42.
    Achenbach, T.M.( 1991). Manual for the youth self-report and profile. Burlington: University of Vermont Department of Psychiatry.
    Annalise Caron, Bahr Weiss, Vicki Harris, &Tom Catron.(2006). Parenting Behavior Dimensions and Child Psychopathology: Specificity, Task Dependency, and Interactive Relations.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and Adolescent Psychology, 35 ,34-45.
    Baumrind, D.(1991).The influence of parenting style on adolescent competence and substance use. Journal of Early Adolescence,11(1),56-95.
    Campbell, S.B.(1990).Behavioral problems in preschool children. New York: Guilford Press.
    Canadian Mental Health Association.(2012).Children and Difficult Behaviour. Retrieved January 26, 2012, from http://www.cmha.ca/mental_health/children-and-difficult-behaviour/
    Dallaire,D.H. ,Pineda,A.Q.,Cole,D.A.,Ciesla,J.A.,Jacquez,F.,LaGrange,B.&Bruce,A.(2006). Relation of Positive and Negative Parenting to Children`s Depressive Symptoms. Journal of Clinical Child & Adolecent Psychology35(2),313-322.
    Darling, N.,& Steinberg, L. (1993). Parenting style as context: An integrative model. Psychological Bulleti,113(3),487-496.
    De Schipper, J. C., Tacecchio, L. W. C., Van I Jzendoorn, M. H.,& Van Zeijl, J.(2004).Goodness-of-fit in center day care: relations of temperament, stability, and quality of care with the child’s adjustment. Early Childhood Research Quarterly,19,257-272.
    Eva L. Essa, PH.D. (1990). A practical guide to solving preschool behavior problem.
    New York: Delmar.
    Goldsmith, H. H., & Buss, A. H., Plomin, R. Rothbart, M. K., Yhomas, A., Chess., Hinde, R. A. & McCall, R. B.(1987). Roundtable: What is temperament? Four approaches. Child Development, 58,505-529.
    Jensen, P. S., Bloedau, L., Degroot, J., Ussery, T. & Davis, H.(1990). Children at risk:Risk factor and child symptomatology. Jouranal of American Academy Child and Adolescence Psychiatry.29(1),51-59.
    Klaus Wahl & Cornelia Metzner.(2012). Parental Influences on the Prevalence and Development of Child Aggressiveness. J Child Fam Stud, 21,344–355.
    Marcus, R.F.(1999). A gender-linked exploratory factor analysis of antisocial behavior in young adolescents. Adolescence, 34, 33-46.
    Moccaby, E.E ,& Martin,J.A.(1983). Socializtion in the content of The family:Parent-child interaction. In P. h. Mussen(Ed.).Handbook of child psychology,4,(pp1-100),New York:John Wiley & Sons.
    Quay,H.C.&John ,S.W(1986). Psychopathological disorders of childhood. New York : Wiley.
    Wendy, C.,Amie L,N.&Marjorie, M.(2012).Parent attachment, school commitment, and problem behavior trajectories of diverse adolescents. Journal of adolescence, .35(6), 1629-1639.
    Solís-Cámara, P.R.,& Fox,R.A.(1996).Parenting practices and expectations among Mexican mothers with young children. Journal of Genetic Psychology,157(4),465-477.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幼兒教育所
    98157008
    101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157008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幼兒教育研究所]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700801.pdf369KbAdobe PDF2285View/Open
    700802.pdf1288KbAdobe PDF236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