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3698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3656/144643 (79%)
造访人次 : 51749605      在线人数 : 56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3698


    题名: 陸蠡散文研究
    作者: 洪怡珍
    贡献者: 張堂錡
    洪怡珍
    关键词: 陸蠡
    散文
    日期: 2013
    上传时间: 2014-02-10 14:54:35 (UTC+8)
    摘要: 本文旨在重新挖掘1930年代有「絕代散文家」之稱的陸蠡。追溯其生平及各個時期的散文創作,期能從四個面向的研究更貼近陸蠡其人其文。分別從「生平與創作背景」、「散文主題內涵」、「散文語言藝術特色」、「散文思想意涵」四大面向切入,以其三本散文集為主要研究主體,旁及未結集的科普文章、翻譯、小說作參考,分析其各時期的創作主題及意義對其內在幽微的生命歷程,透過文本做一番梳理。本論文共分六章,各章提要如下:

      第一章為「緒論」,概述研究動機及目的,並回溯文獻,整理歷年研究成果,界定研究範圍及說明研究方法。

      第二章為「陸蠡生平與文藝活動」,談及陸蠡生命史及創作歷程。會以大時代的文藝風潮為背景,略述1930年代的文藝風貌,以及在抗戰文藝旗幟下,文人與時代社會的互動。最後聚焦到陸蠡一生的文藝活動,包含創作、翻譯、編輯等。

      第三章為「陸蠡散文的創作類型」,本章節將其散文創作分為:「詩化散文」「哲思寓言」、「生活小品」、「批判雜文」。「詩化散文」類表現其文體越界的嘗試,文字詩意滿盈,表現青年浪漫之風;「哲思寓言」類已有極短篇的雛型,亦有小小說的質感,也是其創作具越界風格的一類;「生活小品」有個人的抒情流盪,最能表現其性情;「批判雜文」類有其對人不忍之仁、及對社會之觀察體悟,多流露不平噴發之氣。

      第四章為「陸蠡散文的創作主題」,並將其主題做一番探悉。分別以「回憶與幻境的塑造」、「現實關懷與批判」、「心靈掙扎的軌跡」分別論述,並挖掘各個時期反覆出現的主題對照其生命歷程,頗具意義。最後則以「創作主題的變化與探悉」總結其主題的深化。

      第五章為「陸蠡散文的藝術風貌」,此章第一節「語言技巧與篇章結構」探討其頗具風格的敘述語調,如:喜用長句造成緩慢精細的風格,並多以複線結構成文……等;第二節探討其藝術技巧,包括其意象與想像的經營、氣氛的渲染等;第三節挖掘其深埋的悲劇意識與反抗意識;第四節總論其散文的風格承繼與奠定,肯定其美文與雜文兩方面的努力與開拓。

      第六章為「結論」。對創作提出評價,說明其價值在於勇於暴露自我內在幽微,有個人的抒情,並肯定其文體的自覺與追求,最後論述未來展望。
    參考文獻: (一)陸蠡著作
    陸蠡,《海星》,收錄於熊融:《陸蠡集》,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
    陸蠡,《竹刀》,收錄於熊融:《陸蠡集》,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
    陸蠡,《囚綠記》,收錄於熊融:《陸蠡集》,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84年
    秦賢次編,《陸蠡散文集》,台北:洪範書店,1979年
    袁振聲編,《陸蠡散文選集》,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92年

    (二)專書
    (德)伊塞爾:《閱讀行為》,長沙:湖南文藝出版社,1991
    于君,《散文講稿》,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2012年
    中共中央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斯大林著作編譯局編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
    仇小房,《文章章法論》,台北萬卷樓出版社,1998年
    巴金,《巴金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9年
    王立,《中國古代文學十大主題》,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94年
    王光明,《散文詩的世界》,武漢:長江文藝,1992年
    王夢鷗,《中國文學理論與實踐》,台北:時報文化,1995年
    王得后、錢理群編,《魯迅雜文全編》,浙江:浙江文藝出版社,1993年
    白春仁,《文學修辭學》,長春:吉林教育出版社,1993年
    皮述民、邱燮友、馬森、楊昌年,《二十世紀中國新文學史》,台北:駱駝出版社,1997年
    伍蠡甫主編,《現代西方文論選》,上海:譯文出版社,1983年
    庄漢新,《中國二十世紀散文思潮史》,北京:學苑出版社,2004年
    朱立元《現代西方美學史》,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1993
    朱光潛,《談文學》,台北:開明書局,1958年
    朱光潛,《文藝心理學》,台北:開明書局,1993年
    朱棟林、丁帆、朱曉進,《中國現代文學史》(上、下冊),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米歇.傅柯著,王德威譯,《知識的考掘》,台北:麥田出版社,1993年
    佘樹森,《散文藝術初探》,福建:人民出版社,1984年
    佘樹森編,《現代作家談散文》,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6年
    佘樹森,《散文創作藝術》,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88年
    佘樹森,《中國現當代散文研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3年
    余光中,《中華現代文學大系》,台北:九歌出版社,1989年
    余光中,《散文的知性與感性》,廣州:濟南大學出版社,1997年
    吳小林,《中國散文美學》,台北:里仁書局,1995年
    李怡,《魯迅的精神世界》,台北:秀威資訊科技,2012年
    李春林,《東方意識流文學》,遼寧:遼寧大學,1987年
    李春雨,《出版文化與中國文學的現代轉型》,北京:北京語言大學出版社,2011年
    李素伯,《小品文研究》,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1996年
    李瑞騰,《抗戰文學概說》,台北:文訊月刊雜誌社,1987年
    李澤厚,《美學論集》,台北:駱駝,1987年
    李澤厚,《美學四講》,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1年
    李濟生,《巴金與文化生活出版社》,上海:上海文藝出版社,2003年
    汪文頂,《現代散文史論》,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1994年
    沈玲、方環海、史支炎,《詩意的語言》,上海:學林出版社,2007年
    沈謙,《修辭學》,台北:國立空中大學,1995年
    沈謙、趙衛民、張堂錡,《文學創作與欣賞》,台北:國立空中大學,2002年
    車鎮憲,《中國現代散文詩的產生發展及其對小說文體的影響》,北京:作家出版社,1999年
    周作人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
    周作人,《談虎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周作人,《永日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周作人,《看雲集》,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年
    周麗麗,《中國現代散文的發展》,台北:成文出版社,1980年
    季薇,《散文研究》,台北:益智出版社,1979年
    季薇,《鉛筆屑》,台北:水芙蓉出版社,1975年
    宗白華,《美從何處尋》,台北:駱駝出版社,1987年
    宗白華,《美學與意境》,台北:淑馨出版社,1989年
    林非,《中國現代散文史稿》,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新華書店北京發行所發行,1981年
    林非,《現代散文六十家劄記》,天津:百花文藝出版社,1982年
    邱言曦,《騁思樓隨筆》,台北:時報出版社,1978年
    金劍,《美學與文學新論》,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2003年
    阿英編,《現代十六家小品》上海:光明書局,1935年
    俞元桂,《中國現代散文史》,濟南:山東文藝出版社,1988年
    姚一葦,《藝術的奧秘》,台北:開明書店,1968年
    姚一葦,《美的範疇論》,台灣:開明書店,1982年
    姚一葦,《戲劇原理》,台北:書林出版社,1992年
    柯藍,《中國散文詩創作概論》,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年
    胡適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建設理論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
    范培松,《散文瞭望台》,台北:業強出版社,1993年
    范培松,《中國散文批評史》,南京:江蘇教育出版社,2000年
    郁達夫編,《中國新文學大系・散文二集導言》,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4
    郁達夫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 散文二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
    夏丏尊,《文心》,台北:大正書局,1991年
    孫光萱,《中國現代散文名家賞讀》,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0年
    孫紹振,《文學創作論》,瀋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年
    孫晶,《文化生活出版社與現代文學》,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9年
    席揚,《知識份子的心路歷程:中國現代散文名家新論》,太原:山西高校聯合出版社,1994年
    徐治平,《散文美學論》,南寧:廣西教育出版社,1990年
    徐開壘,《巴金和他的同時代人》,上海:學林出版社,2006年
    秦賢次,《抗戰時期文學史料》,台北:文訊月刊雜誌社,1987年
    張彥加,《散文詩新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張高評等著,《中國散文之面貌》,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84年
    張堂錡,《現代文學》,台北:空中大學,1997年
    張堂錡,《個人的聲音:抒情審美意識與中國現代作家》,台北:文史哲出版社,2011年
    張榮翼、李松,《文學理論新視野》,台北:新銳文叢,2012年
    張德明,《語言風格學》,高雄:麗文文化出版社,1994
    現代散文研究小組編,《中國現代散文理論》,台北:蘭亭出版社,1986年
    郭宏安編,《李健吾批評文集》,珠海:珠海出版社,1998
    郭紹虞,《漢語語法新探》(上冊),北京:商務印書館,1979年
    陳正治,《修辭學》,台北:五南圖書出版社,2003年
    陳良運,《新詩的哲學與美學》,廣州:花城出版社,1989年
    陳青生,《抗戰時期的上海文學》,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5年
    陳思和,《當代大陸文學史教程1949-1999》,台北:聯合文學,2001年
    陳劍暉,《中國現當代散文的詩學建構》,南昌:江西高校,2004年
    陳德錦,《中國現代鄉土散文史論》,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4年
    陳平原,《中國散文小說史》,台北:二魚文化出版社,2005年
    喻大翔,《現代中文散文十五講》,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08年
    貴志浩,《話語的靈性─現代散文語體格論》,杭州:浙江大學出版社,2010
    黃永武,《字句鍛鍊法》,台北:洪範書局,1986年
    黃永健,《中國散文詩研究:現代漢語背景下一種新文體的理論建構》,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6年
    楊守森,《20世紀中國作家心態史》,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1998年
    楊牧,《文學的源流》,台北:洪範書局,1984年
    楊昌年,《現代散文新風貌》,台北:東大出版社,1988年
    葉嘉瑩,《迦陵論詩叢稿》,北京:中華書局,2005年
    賈平凹,《散文研究》,保定:河北大學出版社,2000年
    靳以,《靳以選集》,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
    劉勇編,《中國現代文學史》,北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6年
    廚川白村,《苦悶的象徵》,台北:志文出版社,1979年
    蔡宗陽,《應用修辭學》,台北:萬卷樓圖書出版社,2001年
    蔣孔陽,《悲劇精神與民族意識》,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0
    鄭明娳,《現代散文縱橫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88年
    鄭明娳,《當代文學氣象》,台北:光復書局,1988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現象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構成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1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欣賞》,台北:東大圖書公司,1992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類型論》,台北:大安出版社,1992年
    鄭明娳,《現代散文》,台北:三民書局,1999年
    鄭秋水譯,《心理分析與批評》,台北:遠流出版社,1992年
    鄭振鐸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文學論爭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
    魯迅編選,《中國新文學大系 小說二集》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年
    魯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
    魯迅,《懷風月談》,台北:風雲時代出版社,1990年
    魯迅,《魯迅全集》,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5年
    錢理群,《精神的煉獄─中國現代文學從五四到抗戰的歷程》,廣西:教育出版社,1996年
    錢理群、溫儒敏、吳福輝,《中國現代文學三十年》,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
    錢理群,《魯迅入門讀本》,台北:社會研究雜誌社出版,2009年
    龍協濤,《文學讀解與美的再創造》,台北:時報文化出版社,1993年
    魏怡,《散文鑑賞入門》,台北:國文天地雜誌社,1989年
    蘇文瑜,《自己的園地》,台北:城邦文化出版,2011年
    蘇雪林,《抗戰時期文學回憶錄》,台北:文訊月刊雜誌社,1987年

    (三)期刊文章
    文娟,〈理智與情感交鋒的心靈獨語——細讀《囚綠記》〉,《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第2期,2007年2月
    王吉朋、張娟,〈過客與獨語者―魯迅《野草》和何其芳《畫夢錄》比較研究〉,《揚州大學學報》第3期,2004年5月
    王家倫,〈漫評李廣田的散文〉,《徐州教育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3期,1998年3月
    王景科、崔凱旋,〈洞悉靈魂之聲的窗口―論獨語與散文獨語的審美特質〉,《理論學刊》,2004年10月第10期
    王樹文,〈理智與情感的錯位——陸蠡《囚綠記》魔念之審美價值分析〉,《現代語文》(文學研究版),2007年10月
    王澤龍,〈新詩散文化的詩學內蘊與意義〉,《中國社會科學》,2007年第5期
    王穆之,〈陸蠡譯拉瑪爾丁的《葛萊齊拉》〉,《滄州師范專科學校學報》,1994年4月
    王美榮,〈淺談魯迅雜文的藝術特色〉,《陝西師範大學學報》第30卷,2001年9月
    古大勇,〈獨具特色的散文批評實踐和散文理論研究──評曾煥鵬《中國當代散文論》、《當代散文再論》〉,《泉州師範大學學報》,2011年1月
    平穎,〈全知視角下敘述心靈的聲音——談陸蠡《囚綠記》〉,《福建教育學院學報》,2009年2月
    朱云才,〈暗夜里的心靈憩地——論《海星》蘊含的兩個象征世界〉,《廣西師范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 ,1997年1月
    宋琦,〈抗戰前現代派個人抒情在詩歌審美建構方面的特點〉,《固原師專學報》,2005年4月
    杜福磊,〈林非散文理論範疇體系構成論〉,《河南教育學院學報》第5期,2008年
    杜福磊,〈林非對我國現當代散文理論建設的貢獻〉,《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4期,2008年
    阮中,〈劉熙載散文理論研究〉,《佛山科學技術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月
    周甜,〈試論接受美學影響下的藝術創作〉,《安徽文學》第3期,2009年
    季愛娟,〈獨特感悟與豐厚意象的完美融合——陸蠡散文集《海星》解讀〉,《齊齊哈爾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2005年1月
    李怡,〈不僅是匕首,不僅是投槍―雜文魯迅對人生和文學定位〉,《首都師範大學學報》第5期,2012年6月
    汪衛東,〈魯迅雜文:何種文學性?〉,《文學評論》第5期,2012年
    林高峰,〈試析陸蠡散文創作主題〉,《福建廣播電視大學學報》第4期,2007年8月
    邱天君,〈悲劇意識在寫作的有意識運用〉,《長春學學報》第3期,2006年5月
    邵凱云,〈尋尋覓覓的腳跡——評《陸蠡傳》〉,《臺州學院學報》,1998年5月
    范培松,〈文化人性:散文的變革與可能〉,《當代作家評論》第2期,2012年
    范衛東,〈探詢現代化的中國固有精神——論周作人抗戰時期的散文創作〉,《江蘇社會科學》,2008年4月
    孫紹振,〈文本分析的七個層次〉,《福建師範大學》,2008年4月
    孫紹振,〈評陳劍暉《中國現當代散文的詩學建構》〉,《文學評論》第5期,2006年
    孫麗芬,〈新課程下《囚綠記》主題探究〉,《現代語文》 (教學研究版),2009年10月
    秦海鷹,〈互文性理論的源起與流變〉,《外國文學評論》第3期,2004年
    高文波,〈論抗戰時期散文的美學風貌〉,《泰安教育學院學報岱宗學刊》,2001年4月
    張光全,〈茅盾、陸蠡散文創作比較〉,《固原師專學報》,2001年4月
    張志連,〈陸蠡散文的文本解讀和心路歷程探析〉,《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2期,2001年6月
    張俊山,〈散文詩文體溯源與考變〉,《河南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2000年
    張龍福,〈寂寞中的人生獨語——論陸蠡的散文〉,《青島大學師范學院學報》,2002年1月
    莊來來,〈以死觀生 尋找自我——讀巴金的挽悼散文〉,《當代文壇》,2006年4月
    郭立彬,〈試論抗戰時期華北淪陷區文學〉,《時代文學》,2009年6月
    郭繼毅,〈鄭振鐸抒情散文的真實觀理論〉,《語文學刊》,2011年12月
    陳江平,〈20世紀30年代的散文家陸蠡與泉州平民中學〉,《蘇州大學學報》 (哲學社會科學版)第6期,2009年6月
    陳幸蕙,〈再見常春藤─陸蠡與其散文名篇〈囚綠記〉〉,《明道文藝》第284期,1999年11月
    陳順宣,〈三星閃燁天臺山(續)──許杰、王以仁與陸蠡的比較研究〉,《浙江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1995年3月
    陳順宣,〈三星閃燁天臺山──許杰、王以仁與陸蠡的比較研究〉,《浙江師大學報》 (社會科學版) ,1995年2月
    陳劍暉,〈現代批評視野與詩性散文理論建構〉,《當代視野》,2011年2月
    陳劍暉,〈斷裂中的痛苦與困惑──20世紀散文裡論批評評述〉,《華南師範大學學報》,2004年1月
    陳劍暉,〈略論魯迅雜文的曲筆藝術〉,《廣西民族學院學報》,2006年6月
    陳嘯,〈論京派純散文理論的本體性〉,《南通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25卷第2期,2009年3月
    程錫麟,〈互文性理論概述〉,《外國文學研究》第1期,1996年
    舒敏,〈《淪陷時期北京文學八年》漫談〉,《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6年1月
    閔靜,〈《囚綠記》中綠的多重象征含義〉,《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年8月
    黃永健,〈散文詩的審美意識和審美功能〉,《文藝理論與批評》第3期,2006年
    黃建,〈靈魂的獨語―《野草》魯迅的心路歷程〉,《名家讀經典》2010年6月
    黃香媛,〈掙扎的內核,從容的表達——論陸蠡散文之藝術風格〉,《麗水師範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2004年6月
    黃健,〈魯迅與抗戰時期的雜文創作〉,《抗戰文化研究》第1期,2007年
    楊向東,〈《囚綠記》詩意探微〉,《語文教學與研究》,2007年10月
    楊景龍,〈用典擬作與互文性〉,《文學評論》第2期,2012年4月
    筱嘉,〈現代散文個性人格的生成、失落與復歸〉,《湛江師範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期,1997年12月
    賈曉榮,〈陸蠡研究述評〉,《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1999年4月
    賈曉榮,〈陸蠡散文的外來影響與比較研究〉,《連云港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3期,2008年9月
    賈曉榮,〈陸蠡散文的宏觀掃描與歷史定位〉,《連云港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第4期,2005年4月
    劉鐵群,〈穿越黑暗的飛翔—論巴金桂林文化城時期的散文創作〉,《東方叢刊》,2008年4月
    蔡志標,〈綠色之畫,心靈之歌─《囚綠記》藝術構思管窺〉,《惠州大學學報》,1997年1月

    (四)學位論文
    吳祉瑩,〈陸蠡散文和散文詩研究〉,香港大學碩士論文,2008
    周天威,〈陸蠡論〉,華東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11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99912001
    102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9912001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國文教學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200101.pdf2186KbAdobe PDF2297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