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中文書目 王浩威,1998,《臺灣查甫人》,臺北市 : 聯合文學。 王浩威,2011,〈陳水扁的婚姻選擇與成就追求〉,收錄於王浩威策劃之《心理學家閱讀陳水扁》,頁50-81。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王銘義著,1998,《該出馬時就出馬:金魚缸裏的馬英九》,臺北市:商業周刊。 何春蕤,1994,《豪爽女人 : 女性主義與性解放》,臺北市 : 皇冠。 李維倫,2011,〈閱讀陳水扁:一種詮釋現象學的讀法〉,收錄於王浩威策劃之《心理學家閱讀陳水扁》,頁190-223。臺北市:心靈工坊文化。 周慶華,2005,《身體權力學》,臺北市:弘智文化。 林芳玫等作;顧燕翎主編,2000,《女性主義理論與流派》,臺北市 : 女書文化。 林鶴玲,2002,〈新聞報導中的男性形象〉,收錄於謝臥龍主編之《性別:解讀與跨越》,頁157-171,臺北市:五南。 邱天助,2002,《布爾迪厄文化再製理論》,臺北市:桂冠。 邱定一,1995,《少年李登輝》,臺北市:商周文化。 施明德,2006,《囚室之春》,臺北市:寶瓶文化。 孫智綺譯,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臺北市:麥田。 高宣揚,2002,《布爾迪厄》,臺北市:生智。 畢恆達、洪文龍,2006,《GQ男人在發燒》,臺北市:女書文化。 彭渰雯,2007,〈婦運與政治〉,收錄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之《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177-198。臺北市:巨流。 黃金麟,2000,《歷史、身體、國家 : 近代中國的身體形成. 1895-1937》,臺北市 : 聯經。 黃淑玲,2007,〈男子性與男子氣概〉,收錄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之《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267-292。臺北市:巨流。 楊芳枝,2007,〈流行文化裡的性別〉,收錄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之《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91-110。臺北市:巨流。 劉寶傑、郭淑媛著,1998,《該出手時就出手:金魚缸裏的陳水扁》,臺北市:商業周刊。 鄭自隆,2004,《競選傳播與台灣社會》,臺北市:揚智文化。 蕭蘋,2007,〈性別與媒介〉,收錄於黃淑玲、游美惠主編之《性別向度與台灣社會》,頁71-89。臺北市:巨流。
期刊論文 吳秀瑾,2007,〈身體在世:傅科和布爾迪厄身體觀和施為者之對比〉,《台灣社會研究季刊》,68: 75-117。 姚人多,2000,〈論傅科的《主體與權力》〉,《當代》,150: 108-131。 姜貞吟,2005,〈兩性參政之現況問題與未來展望〉,《國家政策季刊》,4(1):33-68。 張玉佩,2006,〈從媒體影像觀照自己:觀展⁄表演典範之初探〉,《新聞學研究》,82: 41-85。 張嘉倪,2009,〈電影中的觀看—男性窺視與女性自拍〉,《婦研縱橫》,89:34-41。 曹長青,〈馬英九和金溥聰是「同性戀夥伴」嗎?〉,《當代》復刊第四期,243(9): 20-31。 畢恆達,2002,〈男性性別意識之形成〉,《應用心理研究》,17: 105-127。 游美惠,2000,〈內容分析、文本分析與論述分析在社會研究的運用〉,《調查研究》,8:5-42。 黃冠華,2006,〈觀看不見:凝視的概念〉,《新聞學研究》,87: 131-167。 黃淑玲,2003,〈男子性與喝花酒文化:以Bourdieu的性別支配理論為分析架構〉,《台灣社會學》,5: 73-132。 戴育賢,2000,〈重返公共領域:哈伯瑪斯、女性主義、羅逖、文化研究〉,《新聞學研究》,62: 119-142。
研討會論文 王大維,2010,〈在言談中做男人?運用論述心理學方法分析男性氣概建構之初探研究〉,發表於「2010年女學會年度研討會」。 吳倍華,2010,〈消費文本中再現的性別論述:以《草食男VS.肉食女之戀愛營養學》網路行銷小說為例〉,發表於「2010年女學會年度研討會」。 林津如、郭耀隆,2010,〈男分男解的婆媳關係:藍領階級男性在婆媳關係中的陽剛特質研究〉,發表於「2010年女學會年度研討會」。 陳韻如,2009,〈後女性主義或尚未?大眾文化中的性與女體〉,發表於「女性、消費、歷史記憶國際學術研討會」。
翻譯書目 Benson, Susan著,1997,〈身體、健康及飲食失調〉,收錄於Woodward, Kathryn著;林文琪譯,2006。《認同與差異》,頁211-324,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Bonnewitz, Patrice 著;孫智綺譯,2002。《布赫迪厄社會學的第一課》,臺北市:麥田。 Burger, John著,1972;吳莉君譯,2010。《觀看的方式》,臺北市:麥田。 Butler, Judith.著,林郁庭譯,2008。《性/別惑亂 : 女性主義與身分顚覆》,苗栗縣三灣鄉:桂冠出版;臺北縣新店市:聯經總經銷。 Clatterbaugh, Kenneth著,1997;劉建台、林宗德譯,2003。《男性氣槪的當代觀點》,臺北市:女書文化。 Connell, R. W著,2004;劉泗翰譯,2004。《性/別:多元時代的性別角力》,臺北市:書林。 Featherstone, Mike著,2007;趙偉妏譯,2009。《消費文化與後現代主義》,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Foucault, Michel著,劉北成、楊遠嬰譯,2003。《歸訓與懲罰:監獄的誕生》北京市:生活.讀書.新知三聯書店。 Kaufmann, Jean-Paul著,謝強、馬月譯,2002。《女人的身體.男人的目光》,臺北市:先覺。 Mansfield, Harvey C.著,2006;鄧伯宸譯,2010。《虛無.中性.男子氣槪》,臺北縣:新店市立緖文化。 Mauser, Gary A.著,王淑女譯,1992。《政治行銷》,臺北市:桂冠。 Shilling, Chris,2005;謝明珊、杜欣欣譯,2009。《身體三面向:文化.科技與社會》,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Shilling, Chris著,1997,〈身體與差異〉,收錄於Woodward, Kathryn著;林文琪譯,2006。《認同與差異》,頁111-209,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Sontag, Susan著,黃翰荻譯,1997,《論攝影》,臺北市:唐山。 Stevenson, Nick著,趙偉妏,陳晏茵,陳秉逵譯,2009。《媒介.文化與社會理論》,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Wolf, Naomi著,1991;何修譯,1992。《美貌的神話》,臺北市:自立晚報。 Woodward, Kathryn著,1997;林文琪譯,2006。《認同與差異》,臺北縣永和市:韋伯文化國際。 Young, Iris Marion著,2005;何定照譯,2006。《像女孩那樣丟球-論女性身體經驗》,臺北市:商周。
學位論文 王元賢,2002,《候選人性別與競選文宣表現差異性研究-以 2001 年北縣第二選區立委選舉為例》,私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怡君,1998,《女性參政者之角色認同與政策議題--以第四屆女性立法委員候選人為例》,國立成功大學政治經濟研究所碩士論文。 王宣燕,1990,《電視廣告的性別角色分析》,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 李汝民,2009,《「壞男人論述」過程與「新」男性氣概的協商— 以「魅力壞男人」為例》,臺灣大學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馨,2005,《女男大不同?電視新聞如何報導政治人物》,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硏究所碩士論文。 邱士芬,2006,《化妝保養的身體實踐與「新男人味」的建構》,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 邱宜儀,2007,《「名人政治」的新聞框架-馬英九不同從政時期新聞報導之比較》,國立政治大學傳播學院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范家瑜,2006,《閱讀電視廣告中新女性形象的意涵》,國立交通大學傳播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 高穎超,2005,《做兵、儀式、男人類:台灣義務役男服役過程之陽剛氣質研究(2000-2006)》,國立台灣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道遠,2008,《「化」與「話」:男性彩妝師的職場經驗探究》,國立高雄師範大學性別教育硏究所碩士論文。 陳玫霖,2002,《性別,政治與媒體:報紙如何報導女性政治人物》,國立中山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美華,2003,《台北市議員女性候選人競選文宣內容之分析─以第九屆政黨提名候選人平面文宣為例》,私立中國文化大學政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嘉颺,2009,《男性身體的想像:健康資訊的報紙新聞論述分析》,佛光大學傳播學系碩士論文。 鄭又銘,2005,《新聞論述建構之馬英九語藝視野》,國立政治大學政治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 顧玉珍,1990,《解讀電視廣告中的女人》,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碩士論文。
網路資料 〈台灣民主化之路〉,2009,http://www.youtube.com/watch?v=WD70iQzXlxE。2011年5月7日查詢。 〈關於阿扁的藝術雜記〉,2009,http://mypaper.pchome.com.tw/mr7/post/1312035817。2011年4月5日查詢。 Nownews新聞資料庫,http://member.nownews.com/newsearch/searcher.php?p=。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7月28日查詢。 TVBS新聞資料庫,http://www.tvbs.com.tw/news/news_search.asp。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7月28日查詢。 中時報系知識庫,http://kmw.ctgin.com.ezproxy2.lib.nccu.edu.tw/kmw_v2/main.aspx。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7月28日查詢。 民視新聞資料庫,http://news.ftv.com.tw/。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7月28日查詢。 年代新聞,〈馬英九酒後又娘掉 還跟郝龍斌十指緊扣〉,http://www.youtube.com/watch?v=Wx53Uo9NkSU。2011年3月27日查詢。 自由時報新聞資料庫,http://iservice.libertytimes.com.tw/IService2/search.php。 洪淑蓉,2009,〈「鋼琴家」與「鋼琴家教」〉,刊登於蘋果日報, http://tw.nextmedia.com/applenews/article/art_id/32106418/IssueID/20091121。2011年3月27日查詢。 壹週刊新聞資料庫,http://wisesearch.wisers.net.tw/ws5/index.do?srp_restore=discard&new-login=true。2011年4月1日至2011年7月28日查詢。 新台灣新聞周刊第636期,〈扁、馬、薩柯奇 搞不定老婆搞不定國政〉,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80005。2011年4月5日查詢。 聯合報系知識庫,http://udndata.com.ezproxy2.lib.nccu.edu.tw/udn/。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7月28日查詢。 蘋果日報新聞資料庫,http://tw.nextmedia.com/index/search。2010年12月1日至2011年7月28日查詢。
英文文獻 Bourdieu,P. 2000. Pascalian Meditations.trans. by Richard Ni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Bourdieu,P. 2001. Masculine Domination. trans. by Richard Nice. Cam-bridge: Polity Press. Carroll, S. J. and Schreiber, R., 1997. Media coverage of women in the 103rd congress. In P. Norris(Eds.), Women, Media and Politics, pp.131-148. N.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Connell, R. W., 1995. Masculinities. Berkeley and Los Angel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examination of gender differences in U.S. senate campaign coverage. The Annuals of the American Academy of Political and Social Science, 515, May,104-113. Goffman, E., 196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N.Y. : Doubleday. Kahn, K. F., & Goldenburg, E. N. (1991b). Women candidates in the news: An Kahn, Kim Fridkin. 1994b. The Distorted Mirror: Press Coverage of Women Candidate for Statewide Office. Journal of Politics 56(1): 154-174. Kiesling, S. ,2007. Men, masculinities, and language.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 Compass, 1:653-673. Messner, Michael A., 1997. Politics of Masculinities: Men in Movements. University of Southern California: Sage. Narayan, Uma, 1997. Towards a Feminist Vision of Citizenship: Rethinking the Implications of Dignity, Political Participation, and Nationality. In Mary Lyndon Shanley and Uma Narayan (eds), Reconstructing Political Theory. Polity Press. Schiffrin, D., 1996. Narrative as self-portrait: Sociolinguistic constructions of identity. Language in Society, 25: 167-203. Siim,Birte., 2000. Gender and Citizenship. Politics and Agency in France, Britain and Denma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West, Candace and Don H. Zimmerman, 1987. Doing Gender. Gender and Society 1(2):125-151. Whitehead, S. M., and Barrett, F.J.,2001. The sociology of masculinity. In S. M. Whitehead and F.J. Barrett(Eds), The Masculinities reader(pp. 1-26). Cambridge, UK: Polity. Yuval-Davis, Nira, 1997. Gender & nation. London : Sag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