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48/144635 (79%)
Visitors : 51692520      Online Users : 564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605


    Title: ECFA簽訂與中共對台政經策略研究
    ECFA signing with communist China`s political and economic policy research
    Authors: 高文定
    Contributors: 邱坤玄
    高文定
    Keywords: 一中原則
    全球化
    區域協定
    ECFA
    Date: 2010
    Issue Date: 2013-09-09 11:14:18 (UTC+8)
    Abstract: 中共對台政策,牽涉到統一與國家建設的優先次序問題,毛澤東時期主張武力解決台灣問題,先求統一再建設;鄧小平強調和平統一,但不放棄使用武力;「十六大」之後仍維持這個基調,只是更強調自我發展的重要性,認為只要把自己實力提升,台灣問題就能順利解決。但其基本立場始終如一,那就是要「統一」。即便60多年來,兩岸在政治、經濟,軍事、社會及文化等方面已有相當落差,但是中共方面始終以為台灣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並認為雖然台灣方面繼續使用「中華民國」和「中華民國政府」的名稱,但它只是已消亡的舊政府在中國主權地域內的台灣這一局部地區的非法延續,台灣從來都是中國的一部分,「中華民國政府」也只是中國領土上的一個地方政府 。中國共產黨及中華人民共和國一直認為,「解決台灣問題,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是我們黨和國家的三大歷史任務之ㄧ。」
    中國大陸自2001年起正式加入WTO成為會員之後,隨著其經濟實力增強,積極推動與各國間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ree Trade Agreement, FTA),尤其不斷提供各種優惠措施,企圖以其經濟實力整合東亞區域貿易體系之政策日益明顯,使得近些年來東亞經濟板塊逐漸移轉,有取代日本成為東協國家出口產品最重要的吸納市場之趨勢。此外,2002年11月與東協(大陸簡稱東盟)10國間所簽署之「全面經濟合作框架協定」(亦即東協加一),業已自2010年元月1日起生效,預估可能至2015年時東協加三(中國大陸、日本、南韓)完成時,其將可能發展成為全球最大的自由貿易板塊。
    很顯然地,近些年來在東亞區域經濟逐漸整合發展趨勢下,對於仍依賴進、出口貿易帶動經濟成長的台灣而言,將可預見的是,今後產業所面對的環境勢必較前更加嚴峻。台灣在全球化的國際經濟環境中,面對中共強大經濟吸引力,為免未來遭到經濟邊緣化、產業空洞化,政府乃將兩岸簽署「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作為推動兩岸關係發展最重要的政策目標,發揮經濟「軟實力」站穩國際舞台。亦即希望透過兩岸資金、技術、貿易、投資等資源整合、分工,持續海峽兩岸關係正常、穩定發展,以及提高台商對於東亞及全球市場佈局之競爭優勢,所以簽署此一協議的確有其迫切性與必要性。
    在全球化理念下,追求和平,發展經濟是各國領袖的共識,也是人類追求的永久目標。經濟富庶,人類和平共存,自然不會發生戰爭,沒有安全的威脅,世界長治久安,和平共存。所以,對於台海兩岸關係發展,在兩岸領導人及人民均有共識的前提下,應以共謀經濟發展、維持和平穩定。
    Reference: (中文書籍)
    子 杉著,2005年,國家的選擇與安全,上海:上海三聯書店。
    中共國務院台灣事務辦公室,2006年,中國台灣問題外事人員讀本,北京:九州出版社。
    尹啟銘,2006年,斷鏈:前瞻台灣經濟新未來,台北:天下雜誌公司。
    王央城等12人,2007年,前瞻兩岸關係發展的趨勢,台北: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編印,。
    包宗和、張五岳等9人,2003年,爭辨中的兩岸關係理論,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巨克毅主編,2007年,當前全球戰略發展的新視野,台北:鼎茂書局。
    布里辛斯基著、高德源譯,2008年,美國的危機與轉機,台北:左岸文化。
    朱敬一主編,史惠慈等著,2009年,ECFA開創兩岸互利雙贏新局面,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江啟臣等,2009年,東亞經濟整合趨勢論叢,台北:太平洋經濟合作理事會中華民國委員會。
    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編,1993年,加強實質關係至建立外交關係途徑之分析,台北:行政院研考會發行,。
    吳介民等,2007年,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李 非主編,2003年,海峽兩岸經濟一體論,台北:博揚文化公司。
    林中斌,2005年,中共建構中之國家發展戰略-和平崛起論,以智取勝,台北:全球防衛雜誌出版社。
    邵宗海,2004年,兩岸協商與談判,台北:新文京開發出版公司,。
    范 炯,1993年,戰爭沉思錄,台北:雲龍出版社。
    殷存毅,2006年,兩岸經濟關係,2006-2008年台海局勢研究報告,北京:九州出版社。
    趙春山,2007年,「大陸的兩岸政策演變」,陳重成主編,兩岸開放二十年回顧與展望,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頁183~204
    高 長,2009年,大陸經改與兩岸經貿,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顧問委員會編印,1996年,中共於國際雙邊關係中對台灣地位等問題的主張之研究(1949年10月-1996年3月),台北:政大國研中心。
    寇建文,2005年,中共菁英政治演變:制度化與權力的轉移,台北:五南圖書出版公司。
    張 春著,2007年,美國思想庫與一個中國政策,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張五岳主編,邱坤玄等著,2007年,中國大陸研究,台北:新文京出版社。
    張國城,2009年,兩岸關係概論,華梵大學人文教育研究中心,頁129
    莫大華主編,2002年,亞太安全的理論與實際—台灣的角色與作為,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
    許 勖、謝爾.霍羅威茨合編,2008年,亞洲衝突,台北:國防部史編局。
    許世銓著,2007年,激蕩中的台灣問題,北京:九州出版社。
    郭承天,2002年,國際政治與兩岸關係,台北:國立台灣大學。
    黃嘉樹、林紅著,2007年,兩岸“外交戰”—美國因素制約下的國際涉台問題研究,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楊保筠,郭國興,2009年,北大東南亞研究論文集,香港:社會科學出版社。
    楊開煌,2005年,出手—胡政權對台政策初探,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葉立誠、葉志誠,1999年,研究方法與論文寫作,台北:商鼎文化出版社,頁134~160
    劉大年,2009,「從大三通到ECFA:開展台灣發展新契機」,蔡朝明主編,馬總統執政後的兩岸新局:論兩岸關係新路向,台北:財團法人兩岸交流遠景基金會,頁125~141
    劉國深等著,2006年,台灣政治概論,北京:九州出版社。
    魯曙明、田憲生主編,旅美學者看臺灣—二十一世紀臺灣社會考察與分析,台北市:秀威資訊科技,2004年12月。
    黎安友、陸伯彬著,何大明譯,1998年,長城與空城計:中國尋求安全的戰略,台北:麥田出版社。
    盧世祥、呂一銘、楊士仁編撰,2006年,台灣的卓越,財團法人群策會李登輝學校,頁11
    盧曉衡著,2003年,中國對外關係中的台灣問題,台北:海峽學術出版社。
    穆懷閣,2006年,台灣局勢與兩岸關係觀察,北京:九州出版社。
    戴萬欽主編,2006年,世界新格局與兩岸關係:和平與發展的展望,台北:淡江大學國際研究學院,3月初版。
    羅致政、宋允文主編,2007年,解構「一個中國」國際脈絡下的政策解析,台灣智庫。
    嚴勝雄、吳連賞,2000年,中國發展.發展中國,台北:麗文文化公司。

    (期 刊)
    于有慧,2008年,「十七大後中共外交走向觀察」,國關學報,第25期,頁175~182。
    中共研究資料室編,2008年,「馬總統近期有關兩岸關係講話輯要」,中共研究,第42卷第6期。
    王健全,2004年,「台灣產業發展之瓶頸與尋求突破的新思維」,經濟前瞻,第95期。
    王學紅,2005年,「有關解決台灣問題的幾點建議」,重慶交通學院學報(社科版),第5卷第2期。
    伍向豪,2003年,「全球化下的路徑依賴;以國際關係理論與中共外交為例」,展望與探索,第1卷第3期,頁43-54。
    朱 浩,2004年,「東亞區域經濟整合—台灣的觀點」,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27卷,第1期。
    江憶恩,2006年,「中國外交政策研究:理論趨勢及方法辨析」,世界經濟與政治,第8期,頁1~16。
    李明峻,2005年,「中國和平發展與台韓關係的轉變」,中國和平發展與亞太安全,國立政治大學國際關係研究中心,民94年7月,頁104~110。
    汪曙申,2008年,「兩會復談開啟兩岸和平發展新局面」,台灣周刊,總第781期。
    邵宗海,2002年,「中共十六大後兩岸政治關係之走向」,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信 強,2008年,「權力政治、制度建構與未來兩岸關係:一種制度主義的分析邏輯」,全球政治評論,第21期,頁45-60。
    信 強,2009年,「建構命運共同體:大陸對台灣戰略之重構」,中國評論, 4月號。
    紀 欣,2004年,「從五一七聲明談寄希望於台灣人民」,中國大陸海峽評論,第162期。
    倪永杰,2009年,「兩岸和平發展的機遇管理爭議」,上海台灣研究,頁32~33。
    唐永紅,2010年,「海西區先行試戰略可與兩岸ECFA連接」,中國評論,2月號。
    高 朗,2004年,「後冷戰時期中共外交政策之變與不變」,政治科學論叢,第21期,頁19~48。
    張久營,2003年,「中國共產黨三代領導人在台灣問題上的談判思想初探」,理論與改革,2003年第5期。
    張祥山,2008年,「從中共『和平崛起』到『和諧世界』的國際戰略看當前台灣的外交戰略選擇」,展望與探索,第6卷第3期,頁22~41。
    盛九元,2008年,「把握發展機遇積極推動形成兩岸經濟合作框架」,兩岸關係,北京:2008年第12期。
    郭國興,2009年,「析論東亞區域經濟整合與台灣經貿策略」,展望與探討,第7卷,第11期。
    郭瑞華,2007年,「中共十七大之後的對台政策」,展望與探索,第5卷第12期,頁80~99。
    陳鴻鈞,2008年,「美國貿易授權法時期FTA的簽訂策略」,問題與研究,第47卷第4期,頁143~161。
    童振源,2003年,「中共十六大後對台政策分析」,中國大陸研究,第46卷,第2期。
    童振源,2008年,「十七大後中國對台政策評估與兩岸關係展望」,劉勝驥等編二十一世紀中國:中國十七大觀察報告,政大國關中心。
    賀衛平,2007年,「兩岸事務性談判模式選擇探析」,改革與開放,2007年第3期。
    楊志恆,1999年,「中共外交的策略與原則」,中國大陸研究,第42卷10期,頁29-44。
    楊毅周,2008年,「面對現象,建立互信:開創一個務實的兩岸關係」,台聲,總第283期。
    趙文衡,2001年,「台灣與東協締結FTA之政經分析」,台灣經濟研究月刊,第二十四卷第一期,頁84。
    劉春英,2007年,「商務談判中的僵局化解策略」,工會論壇,第13卷第5期。
    劉相平,2008年,「2008年台灣大選後的兩岸關係走向蠡測」,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3期。
    劉德海,2004年,「南韓民主化與國家安全」,台灣民主季刊,第一卷第三期,2004年9月,頁26~35。
    劉德海,2009年,「超越貿易的韓美自由貿易協定」,韓國學報,第二十期,民98年2月,頁60~69。
    蔡東杰,「兩岸外交競爭主軸之變遷與挑戰」,全球政治評論,第2期,2003年3月,頁45-66。
    賴怡忠,2005年,「從國際戰略看北京一中原則」,新世紀智庫論壇,第30期,頁31-43。
    戴肇洋,2009年,「簽署兩岸經濟合作架構協議之評估」,今日合庫,第35卷第4期。
    謝昌生,2000年,「中共對我『三光』外交圍堵政策之研析」,中華戰略學刊,4月,頁111~138。
    鍾 焰,2009年,「今後八年台灣經濟發展情勢評估,戒驕戒躁2009年」,中國大陸上海東亞研究所。
    蘇長和,2006年,「周邊制度與周邊主義—東亞區域治理中的中國途徑」,世界經濟與政治,第1期,頁7~14。

    (論 文)
    張北海,2007年,「胡溫體制下中共大國外交與睦鄰外交戰略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論文。
    葉定國,2004年,「論台灣的國家安全—一個國際關係建構主義觀點的研究」,國立中山大學中山學術研究所博士論文,。
    韓原化,2006年,「胡錦濤執政時期外交政策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外交學系戰略與國際事務碩士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王正旭,2006年,「不對稱結構下的對應:論2000年以來的兩岸政治互動」,全球化與兩岸交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致理技術學院、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主辦。
    王志民,2006年,「和平發展道路與兩岸關係之影響」,全球化與兩岸交流學術研討會論文集,致理技術學院、中華歐亞教育基金會主辦。
    王昆義、李黎明,2006年,「攻心為上-解構中國對台與論戰」,第九屆國軍軍事社會科學研討會論文。
    顧瑩華,2008年,「東協加一對台灣的影響」,兩岸經貿合作及發展研討會。
    初國華,2006年,「不對稱權力結構下的兩岸談判: 辜汪會談個案分析」,國立政治大學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博士論文。
    李國林,2007年,「馬英九兩岸政策走向觀察」,第三屆北京台研論壇─論文彙編,北京聯合大學台灣研究所主辦。
    李啟龍,2003年,「中國共產黨與1978年以來台灣海峽兩岸關係」,中共中央黨校博士論文,2003年6月。
    宿振裕,2005年,「2000年以來中共的對台政策研究」,清華大學法學碩士論文(北京)。
    孫亞夫,2006年,「中國政府和平解決台灣問題的基本主張」,亞太地區的和平發展與地區安全─中國軍事科學學會國際論壇(2006)論文集。
    張曉芳,「議論兩岸關係中的政治談判問題」,首都師範大學碩士論文學位,2007年4月。

    (中文報紙)
    李 春,「港失業率微跌 『困難時刻已過去』」,聯合報,2003年11月18日,第43版。
    「論兩岸經貿與自由貿易協定」,工商時報,2006年8月18日,第A2版。
    趙文衡,「韓美FTA衝擊台灣經貿」,蘋果日報,2007年4月13日。
    王孟倫,「東協加六 一旦成形 衝擊台灣最大」,自由時報,2007年12月09日,第C02版。
    于國欽,「美消亞長 區域經濟快速躥升」,工商時報,2008年2月13日,第A2版。
    于國欽,「首度超越美國占我外貿總值比重直逼13% 東協躍登我第三大貿易夥伴」,工商時報,2008年02月13日,第A2版。
    杜巧霞,「兩岸共同市場和談重要契機」,工商時報,2008年03月23日,第A7版。
    史惠慈,「『WTO與企業』台灣不能自外於亞洲區域整合」,工商時報,2008年4月20日,第D2版。
    李 春,「港失業率 10年來最低」,聯合報,2008年5月20日,第55版。
    鄭漢良,「兩岸簽CEPA? 政治框架成難題」,中國時報,2008年9月10日,第A13版。
    「CEPA模式將禍延台灣人民」,自由時報,2008年9月16日,第A02版。
    朱婉寧,尹啟銘,「將與歐盟簽FTA」,聯合報,2008年09月24日,第42版。
    于國欽,「兩岸關係改善台灣與東南亞國家交往層級與互動頻率明顯提升」,工商時報,2008年10月12日,第A3版。
    周慧如,「台、美經貿 楊甦棣:歐巴馬對台海議題不陌生」,工商時報,2008年11月13日,第A4版。
    于國欽,「歐巴馬看重WTO 我邊緣化紓解」,工商時報,2008年11月14日,第A16版。
    趙春山,「自我防衛 不迫美參戰」,中國時報,2010年5月5日,A15版。
    「和平協議就是中程方案」,聯合報,2011年6月24日社論, A2版

    (網路資源)
    「群策會『ECFA答客問』,」自由時報電子報, http://www.libertytimes.com.tw/2009/specials/ecfa/ecfa.htm,上網時間:2011年5月10日。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年2月,「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xwfb/zfbps/t55531.htm
    中共國務院新聞辦公室,2000年2月,「一個中國的原則與臺灣問題」,http://big5.fmprc.gov.cn/gate/big5/www.fmcoprc.gov.hk/chn/xwfb/zfbps/t55531.htm,上網時間:2011年5月10日。
    中國台灣網:http://big51.chinataiwan.org/wxzl/zhyyl/hjt/200906/t20090603_911640.htm,上網時間:2011年6月18日
    巨克毅,「全球化下:兩岸和平戰略互動省思」,中國評論, 2010年6月26日,http://mag.chinareviewnews.com/crn-webapp/mag/docDetail.jsp?coluid=0&docid=101364250&page=9
    李允傑,2010年,「後ECFA時代 打造台灣黃金十年,國政評論財金(研) 099-013號,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2/8019,上網時間:2011年5月10日
    李華球,2003年,「由歷史、政治、戰略的角度談 中共武力犯台」,國政評論國安(評)092-239號,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 http://old.npf.org.tw/PUBLICATION/NS/092/NS-C-092-239.htm
    李華球,2011,「兩岸的禁忌 仍值得開創新機會」,國政評論,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2011/6/27,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1/9354
    林祖嘉、譚瑾瑜,「ECFA效益迅速顯現」,國政評論科經(評) 100-077 號,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1/9205,2011/5/24
    孫效孔,「銀行再出發,要靠ECFA!」,財團法人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國政評論,財金(評)098-088號,網址:http://www.npf.org.tw/post/1/5825。
    馬準威,「ECFA之簽署對兩岸關係的影響:政治層面分析」,網址:http://tpsa.hcu.edu.tw/ezcatfiles/b083/img/img/1181/B1-2.pdf。
    張五岳(2007),「胡錦濤報告涉台部分的表述值得肯定與重視」,中國評論新聞網址: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劉碧珍,2010,「推動ECFA的經濟思維」,台灣WTO中心WTO電子報,
    鄭又平,2010年,「 從兩岸簽署ECFA看中國大陸『經略東亞』大戰略」, 國政評論國安(研) 099-009 號,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2/8377,上網時間:2011年5月10日
    戴肇洋,「兩岸簽署ECFA的策略思維及影響之評估」,http://www.tri.org.tw/research/impdf/1108.pdf,上網時:2011.06.14
    謝明瑞,2011,「台灣黃金十年與中國大陸十二五規劃」,國政評論, 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2/9276
    謝明瑞,2011年,「後ECFA時代對台灣經濟及金融業的影響之探討」,國政評論,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2/9095】
    謝明瑞,2011年,「後ECFA時期的台灣經濟發展」,國政評論財金(研) 100-004 號,國家政策研究基金會,網址: http://www.npf.org.tw/post/2/8998
    (網站)
    經濟部網址:http://www.ecfa.org.tw/intro.aspx。
    經濟部國貿局網址:http://www.trade.gov.tw/
    行政院大陸委員會網址:http://www.mac.gov.tw/。
    聯合新聞網址:http://udn.com/NEWS/mainpage.shtml
    中時電子報網址:http://news.chinatimes.com/
    自由電子報網址:http://www.libertytimes.com.tw/。
    台灣智庫網:http://www.taiwanthinktank.org/。
    中國大陸國台辦網站:http://www.gwytb.gov.cn/lajm/tzqyxh.asp。
    中國大陸新華網址:http://big5.xinhuanet.com/。
    中國大陸華夏經緯網址: http://www.huaxia.com/ 。
    中國大陸文匯網址:http://sp.wenweipo.com/。
    中國大陸人民網址: http://translate.google.com.tw/。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8981015
    99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8981015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1501.pdf893KbAdobe PDF2177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