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26886      Online Users : 429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598


    Title: 中國與美國在朝核六方會談之策略研究-地緣政治角度的分析
    The strategies of China and the U.S. In the six-party talks concerning North Korea`s nuclear dispute: a geopolitical analysis
    Authors: 孫爾駿
    Contributors: 邱坤玄
    孫爾駿
    Keywords: 地緣政治
    北韓核武
    六方會談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3-09-09 11:12:54 (UTC+8)
    Abstract: 從全球地緣政治大格局來看,中國代表的陸權力量在崛起的過程中,與美、日所代表的海權勢力對抗中,朝鮮半島,尤其是北韓的地緣政治地位及其對中國地緣戰略考量,自古以來即位居一極為重要的地位。
    在全球化影響下,每個國家與其他國家互動更為頻密,如何在地緣政治上發揮影響力、爭取國家利益,就成了國家安全及生存發展重要項目。如何在強國地緣政治框架上尋求突破,建立一套完善的中長期發展策略,制衡強權控制或是發揮優勢參與權力分享,都是一項困難且不易達成的目標,也是關乎國家安全的嚴峻問題。
    東北亞地區各國之間的合縱連横、明爭暗鬥,幾乎是二千多年前戰國時期群雄爭霸的翻版。作為東北亞一員的臺灣,應認知到東北亞相關情勢的發展將對我國家安全造成影響外,對我國家安全影響甚鉅的美國新世紀亞太戰略中對中國是否從「圍堵」、「圍和」朝「交往」 (engagement)及「平衡」 (balancing)轉變,值予密切關注。
    美國與北韓2007年1月16日至18日期間,於柏林舉行雙邊會談,嗣後六方會談各造於2月間達成「213文件」,使北韓核武問題的解決初露出曙光。為確保區域穩定與和平,六方會談與會各國雖表同意與支持,但因各有戰略盤算,又使得東北亞安全機制建立之路充滿荊棘。六方會談機制恰好提供中美二國在東北亞地區競爭與合作的一個最佳舞台,中美二國在其間所扮演的角色、目標及策略深值吾人探究。
    Reference: 中文部份
    專書
    王長勝主編,中國與世界經濟發展報告:全球化下的經濟環境治理與市場開放(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
    伊豆見元,「朝鮮半島情勢及美國在東亞的定位」,張京育主編,台日論壇2008年台北會議論文集(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世界和平研究所,2008)。
    朱浤源,撰寫博碩士論文實戰手冊(台北:正中書局,2004)。
    呂亞力,政治學(台北:三民書局,1994)。
    李 明、何思慎,「地緣政治與中共東北亞外交戰略」,張京育主編,地緣政治與中共外交戰略(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2006)。
    李而炳主編,二十一世紀前期中國對外戰略的選擇(北京:時事出版社,2004)。
    李明峻,「朝鮮半島情勢及美國在東亞的定位」,張京育主編,台日論壇2008年台北會議論文集(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世界和平研究所,2008)。
    沈偉烈、陸俊元主編,中國國家安全地理(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門洪華,中國:大國崛起(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4)。
    門洪華,建構中國大戰略的框架-國家實力、戰略觀念與國際制度(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
    柏 楊,柏楊版資治通鑑2─吞併六國(台北:遠流出版,2007)。
    紐先鍾,戰略研究入門(台北:麥田出版社,1998)。
    耿慶武,中國區域經濟發展(北京:聯經出版事業公司,2001)。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世界發展研究所編,世界發展狀況(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張文木,世界地緣政治中的中國國家安全利益分析(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04)。
    張幼文、徐明棋等著,經濟強國-中國和平崛起的趨勢與目標(北京:人民出版社,2004)。
    張錫模,中亞區域安全淨評估(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
    陳一新、周煦、劉德海、黃奎博、許湘濤、吳東野、劉奇峰、陳仲志編,國際新形勢與中美臺關係(台北:遠景基金會,2004)。
    陳峰君、王傳劍,亞太大國與朝鮮半島(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陸忠偉主編,國際戰略與安全形勢評估2004/2005(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彭慧鸞主編,蕃薯與泡菜:亞洲雙龍台韓經驗比較(台北:亞太文化基金,2008)。
    葉自成,中國大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葉自成,地緣政治與中國外交(北京:北京出版社,1997)。
    劉金質、潘京初、潘榮英、李錫遇編,中國與朝鮮半島國家關係文件資料滙編(1991-2000)上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劉金質、潘京初、潘榮英、李錫遇編,中國與朝鮮半島國家關係文件資料滙編(2001-2006)下卷(北京:世界知識出版社,2006)。
    劉清才、高 科等,東北亞地緣政治與中國地緣戰略,第1版(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
    劉雪蓮,地緣政治學(長春:吉林大學出版社,2002)。
    劉德海,「朝鮮半島對東北亞和平的衝擊」,蕭新煌、劉復國主編,2006 亞太和平觀察(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06)。
    劉慶元,解析中共國家安全戰略(台北:揚智文化事業股份有限公司,2003)。
    蔡東杰,東亞區域發展的政治經濟學(台北:五南圖書,2007)。
    談蕭,中國「走出去」發展戰略(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2003)。
    閻學通、金德湘,東亞和平與安全(北京:時事出版社,2005)。
    羅慶生、許競任,國家安全概論(台北:全華科技圖書有限公司,2004)。
    饒叔先,2004非傳統安全威脅研究報告(台北:國家安全叢書,2004)。
    譯著
    Art, Robert J.著,郭樹勇譯,美國大戰略。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5年。
    Brzezinski, Zbigniew K.著,林添貴譯,大棋盤:全球戰略大思考(The Grand Chessboard),台北:立緒文化,1998年。
    Gray, Colin S.著,王正己編譯,核子時代的地緣政治(The Geopolitics of the Nuclear Era.),台北:國防部史政編譯局,1981年。
    Kaplan, Robert D.著,杜默譯,戰之華(Warrior Politics: Why Leadership Demands a Pagan Ethos),台北:時報文化,2002年4月29日初版一刷。
    McDougall, Walter A.著,連惠幸、李惠珍、賴慈芸、周文萍譯,願海澎湃─北太平洋世紀風雲(Let The Sea Make A Noise: The Making of North Pacific from Magellan to MacArthur),台北:時報文化,1998年。
    Pastor, Robert A.著,董更生譯,二十世紀之旅(A Century’s Journey),台北:聯經,2000年。
    Schelling, Thomas C. 著,趙華、高銘淞等譯,入世賽局—衝突的策略,台北:五南圖書,2006 年。
    Shirk, Susan著,溫洽溢譯,脆弱的強權:在中國崛起的背後(Fragile Superpower: How China’s Internal Politics Could Derail Its Peaceful Rise),台北:遠流出版,2008年。
    期刊、雜誌
    于有慧,「中共外交政策走向與選擇」,問題與研究,第43卷第1期(2004年1、2月),頁105~124。
    王央城,「北韓核試對東北亞核武擴散的影響」,戰略安全研析,第19期(2006年11月),頁13~16。
    王志傳、孫 泓,「朝鮮經濟發展趨勢分析」,亞太經濟(2007年5月),頁81~84。
    朱松柏,「兩韓和解與東北亞新秩序」,問題與研究,第40卷第1期(2001年1、2月),頁1~13。
    吳心伯,「東北亞的抉擇:地緣政治與地緣經濟」,國際經濟評論,第42卷第1期(2001年9~10月),頁20~24。
    吳征宇,「重新認識心臟地帶理論及其戰略涵義」,現代國際關係,第3期(2005),頁59~60。
    吳德烈,「中朝經貿合作的機遇與發展思路」,亞非縱橫,第1期(2008),頁50~62。
    李 明,「近期朝鮮半島情勢觀察」,海峽評論,第202期(2007),頁16~19。
    李文志,「杭亭頓的戰略思想與美國全球戰略的關係」,問題與研究,第41卷第1期(2002),頁1~20。
    岳燕霞,「論朝鮮半島地緣戰略利益的再分配的危機—對朝核問題北京會談屢歷困境的解析」,天府新論,第5期(2007),頁1~4。
    林今淑,「中朝貿易的現狀與對策研究」,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2卷第1期(2009),頁37~43。
    林正義,「美、日對北韓核試爆反應」,戰略安全研析,第19期(2006),頁6~8。
    林利民,「對中國亞太地緣戰略的幾點思考」,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2008),頁26~27。
    邱立本、王健民、江迅、紀碩鳴、童清峰,「中國憂患意識防止經濟出軌」,亞洲週刊2月號(2003),頁106~108。
    邱坤玄,「十七大前後中共外交之總體形勢評估」,東亞研究,第38卷第1期(2007),頁213~274。
    邱坤玄,「中共對冷戰後美日安全關係的認知與新安全觀的形成」,東亞研究,第35卷第2期(2004),頁1~32。
    邱坤玄,「中共與朝鮮半島核武危機」,韓國學報,第14期(1996),頁233~243。
    邱坤玄,「冷戰後中共與朝鮮半島的權力平衡」,中國事務,第4期(2001),頁90~102。
    金景一、金強一,「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意義及其對我國的影響研究」,延邊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第41卷第4期(2008),頁5~12。
    倪世雄、潛旭明,「中美關係新特點-一種基於新地緣關係視角的分析」,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第45卷第5期(2008),頁99~106。
    高 長、吳瑟致,「中國崛起對東亞區域主義的影響」,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2期(2009),頁1~48。
    婁曉歡、張 韶,「從世界地緣政治體系看中國未來安全」,長春大學學報,第18卷第4期(2008),頁72~74。
    張少文,「南北韓與朝鮮半島周邊國家的關係」,歷史月刊(2000年9月),頁45~54。
    張亞中,「中共強權之路:地緣政治與全球化挑戰」,遠景季刊,第3卷第2期(2002),頁1~42。
    張政亮,「地緣政治的演變與發展」,發表於第六屆「公共事務」研究生論文發表會(國立臺灣大學:國立臺灣大學政治學系,2007年3月10日),頁1~19。
    張敏謙,「朝鮮半島的地緣政治意義及其對我國的影響研究」,現代國際關係,第5期(2008),頁18~19。
    許志嘉,「911事件後美國對中共政策的調整」,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3期(2003),頁79~102。
    陳一新,「布希政府亞太戰略的構想與部署」,遠景季刊,第2卷第4期(2001),頁1~27。
    陶常梅、李曉光,「『一條線』外交政策下的中朝關係」,安徽教育學院學報(中國),第24卷第5期(2006),頁30~33。
    楊志恆,「中共及日本在東北亞的角色」,遠景季刊,第2卷第4期(2001),頁29~55。
    葛騰飛,「大國競逐與朝鮮半島的政治走勢」,國際政治研究,第3期(2004),頁104~141。
    趙建明、許志嘉,「中共第四代領導集體的『和諧世界觀』:理論與意涵」,遠景基金會季刊,第10卷第1期(2009),頁1~42。
    劉金質,「中國對朝鮮半島國家的政策」,世界經濟與政治論壇,第5期(2007),頁78~84。
    劉德海,「一九九二年以來的中共與兩韓關係」,國際關係學報,第15期(2000),頁241~237。
    劉德海,「九0年代中共的朝鮮半島政策與兩韓研究」,韓國學報,第13期(1995),頁183~195。
    劉德海,「中共對北韓政策之變遷-從戰略合作到政治支持」,韓國學報,第12期(1993),頁193~207。
    劉德海,「後冷戰時代北韓的戰略外交、外交戰略及其對東北亞的影響」,戰略與國際研究,第1卷第2期(1999),頁71~92。
    劉德海,「從北韓退出六方會談析東北亞局勢」,展望與探索,第7卷第5期(2009),頁27~31。
    劉德海,「朝鮮半島對東北亞和平的衝擊」,蕭新煌、劉復國主編,2006 亞太和平觀察 (台北:中央研究院人文社會科學研究中心亞太區域研究專題中心,2006),頁123~149。
    劉德海,「變遷中的朝鮮半島國際環境特徵與東北亞的和平與安定」,國際事務研究,創刊號(2007),頁113~164。
    蔡東杰,「東北亞安全問題與區域治理機制發展」,全球政治評論,第19期(2007),頁1~20。
    薑龍範,「朝核問題與中國的戰略選擇」,東疆學刊,第24卷第3期(2007),頁62~69。
    謝奕旭,「 論國際關係理論中的權力平衡理論」,復興崗學報,第78期(2003),頁107-136。
    顧立民,「新世紀中共地緣戰略思想」,問題與研究,第42卷第3期(2003),頁57~78。
    研討會論文
    王慶榮,「六方會談對朝鮮半島區域安全之影響:從權力平衡觀點」,國防大學八十三週年校慶基礎學術研討會專刊(舉辦地點:國防大學,2007年6月1日)。
    伊豆見元,「朝鮮半島情勢及美國在東亞的定位」,張京育主編,台日論壇2008年台北會議論文集。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世界和平研究所,2008年),頁199~205。
    沈明室、謝奕旭,「911事件後中亞權力平衡與區域安全」,發表於國家安全與軍事戰略研討會(舉辦地點:國防大學,2002年11月)。
    邱坤玄,「當前中國的外交思維:美國的認知與東亞和平」,張京育主編,台日論壇2008年台北會議論文集。台北:中華歐亞基金會.世界和平研究所,2008年,頁93~101。
    陳欣之,「美國獨霸地位與其東亞政策:國際權力分配極化(polarity)的分析」,發表於2005年中國政治學會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舉辦地點:中央研究院,2005年10月1~15日),頁5,http://capstaipei.org.tw/2005/中政會論文/PANEL%203/P3陳欣之.doc。

    英文部份
    Books
    Allen, Kenneth W., Krumel, Gleen and Pollack, Jonathon D., China’s Air Force Enters the 21st Century ( Santa Monica, Calif.: RAND, 1995).
    Andrews-Speed, C. P., The strategic implications of China`s energy needs (Oxford [England] ; New York : Oxford Universit).
    Blumenthal, Dan and Friedberg, Aaron, An American Strategy for Asia(Washington, DC: American Eeterprise Institute, Jan, 2009)
    Bush, Richard and Dalpino, Catharin., Brookings Northeast Asia Survey 2002-2003 (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2003.).
    Downs, Erica Strecker, China`s quest for energy security (Santa Monica, Calif. : RAND, 2000).
    Gary Hart, The Fourth Power: A Grand Strategy for the United States in the Twenty-First Century(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Gray, Colin S., The geopolitics of super power. ( Lexington, Kentucky : University Press of Kentucky, 1988).
    Jordan, Amos A., Taylor, William J. Jr., and Mazarr, Michael J.,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5th ed. (Maryland: The 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 1999.)
    Jordon, Amos A. and Taylor, William J. Jr., American National Security: Policy and Pr ocess ( Baltimore: The John Hopkins University, 1984).
    Ness, Peter Van, “China and the Third World: Patterns of Engagement and Indifference,” in Samuel S. Kim ed., China and the World: Chinese Foreign Policy: Faces the New Millennium(Colorado: Westview Press, 1998.), 4th ed., .
    Pang, Zhongying, The Six-Party Process, Regional Security Mechanisms, and China-U.S. Cooperation: Toward A Regional Security Mechanism for A New Northeast Asia?(Washington, DC: The Brookings Institution, March 2009)
    Smil, Vaclav, China`s Energy : achievements, problems, prospects (New York : Praeger, 1976).
    Articles
    Andrew Eungi Kim & John Lie, “SOUTH KOREA in 2006,” Asian Survey, Vol. XLVII,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7.
    Ball, Desmond, “Signals Intelligence in China,” 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Vol. 7, No. 8 (August 1st, 1995), pp.365~370.
    Butler, Nicola, “One Step Forward, Two Steps Back: Six-Party Talks on North Korea’s Nuclear Program,” Disarmament Diplomacy, No.78 (July/August 2004).
    Chang, Tenchi, “Sino-American Geographical Competition in Northeast Asia after the Cold War.” Journal of Northeast Asian History, vol. 5, no. 2(Dec 2008), pp.169~211.
    Chiou, Chien-Kai, “North Korea Nuclear Proliferation: an Evaluation of U.S. Strategies.” (Master’s thesis, The 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Affairs, National Defense University, FT. McNair, Washington, D.C., 2008-2009).
    Lowell Dittmer, “ASIA in 2006,” Asian Survey, Vol. XLVII, No. 1 (January/February 2007).
    Ziad Haider, “Oil Fuels Beijing`s New Power Game,” Yale Global, (11 March 2005).
    Zoellick, Robert B., “A Republican Foreign Policy,” Foreign Affairs, Vol.79, No.1(2000), pp.68~70.

    報章及網路資源
    BBC中文網,http://news.bbc.co.uk/。
    中共外交部,http://www.mfa.gov.cn。
    中國時報,http://news.chinatimes.com/。
    中國網,http://big5.china.com.cn/。
    中新網,http:// www.chinanews.com.cn/。
    台灣英文新聞, http://www.etaiwannews.com/。
    朝鮮日報中文網,http://chinese.chosun.com/big5/site/。
    新華網, http://chanye.finance.sina.com.cn/。
    聯合報,http://udnnews.udn.com/。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97981007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7981007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國家安全與大陸研究碩士在職專班]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100701.pdf1336KbAdobe PDF2682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