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60366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全文笔数/总笔数 : 114012/145044 (79%)
造访人次 : 52080276      在线人数 : 508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搜寻范围 查询小技巧:
  • 您可在西文检索词汇前后加上"双引号",以获取较精准的检索结果
  • 若欲以作者姓名搜寻,建议至进阶搜寻限定作者字段,可获得较完整数据
  • 进阶搜寻
    政大機構典藏 > 傳播學院 > 新聞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0366


    请使用永久网址来引用或连结此文件: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366


    题名: 部落格廠商贊助文書寫分析
    A study on blog sponsorship
    作者: 黃國蓉
    贡献者: 馮建三
    Feng, Chien San

    黃國蓉
    关键词: 部落客
    勞動
    自主性
    日期: 2010
    上传时间: 2013-09-05 14:31:16 (UTC+8)
    摘要:   本研究所討論的背景,在於近年來部落格發展的情況。起初的問題意識與關心的部分,是現今使用者創生內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的發展。
      
      由於此類媒體常常被大眾冠以「草根媒體」、代表消費者或使用者力量的崛起,以及生產內容的民主化,強調其內容是自主產製,不像大眾商業媒體會受到廣告主與組織的層層管控和壓力。因此,想要討論部落格在面對商業力量的滲透時,影響的層面和方式,是怎樣的樣貌。因此本研究以部落客的廠商贊助文章為觀察的切入點,並且著重於部落客的自主程度,也就是可以如何理解商業力量對部落格的影響。

      在文獻探討部分,以三個面向來探究。首先,整理對於網路「互動性」概念的討論。這是因為在草根媒體的相關論述中,常認為網路新媒體和傳統大眾媒體重要的不同之處在於此。另一方面,社群互動是形塑網路使用者內容生產以及部落格文化的重要面向。接著討論網路使用者與資本之間可能既存的生產關係,部落客作為網路內容的生產者,與資本家之間可以有怎樣的生產關係?一方面,多數網路使用者是無償地在網上貢獻內容,因此首先說明科技壯大的分享文化,使網上無償貢獻內容盛行;另一方面,部分使用者與企業之間也進展出薪資雇用或承攬契約的勞動關係。第三部分,則以「勞動過程中的控制」和相關文獻來看對研究問題的啟發。

    三、四章為訪談和資料的分析。第三章以文獻和訪談資料,陳述與分析部落格整體環境至今的發展與變遷。這些發展形成了今日部落客所處的結構。由於本研究所關注的問題,是資本與部落客之間的生產關係,對整體內容產製的影響,因此著重在和資本如何進入這個場域。目的是在對客觀結構有所認識之後,能夠指認部落客在這個體系之中,處在什麼位置,資本在此的獲利邏輯為何,作為下一章分析的基礎。

      商業力量一直以來都介入在部落格體系之中,掌握使用者曝光與交流的管道,而不是從贊助文才開始。除了在生產關係上可以利用部落客所創造出來的價值,另一方面也能由於平台與廣告商對前述管道有一定程度的掌握,因此可以進行某種意義上的管理、控制,與引導。在這樣的情況下,部落客自願投入為資本生產符合所需的內容,雖然在細部的、單項的資料呈現上可以擁有自己掌控的部分,也為自己爭取協商空間。
    參考文獻: 英文︰

    Andrejevic, M. (2002). The kinder, gentler gaze of Big Brother: Reality TV in the era of digital capitalism, New Media and Society, 4(2): 251-270.
    Andrejevic, M. (2002). The kinder, gentler gaze of Big Brother: Reality TV in the era of digital capitalism, New Media and Society, 4(2): 251-270.
    Andrejevic, M. (2008). Watching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The productivity of online fans. Television & New Media, 9(1), 24-46.
    Andrejevic, M. (2008). Watching television without pity: The productivity of online fans. Television & New Media, 9(1), 24-46.
    Andrejevic, M.(2009). Critical Media Research2.0: the interactive upgrade. Interactions: Studies in Communication and Culture Volume 1 Number 1
    Barbrook, R. (1998). The high-tech gift economy. First Monday, 3(12).
    Barry, A. (2001). Political machines: Governing a technological society. London: Athlone.
    Benkler, Y. (2006). The wealth of networks: how social production transforms markets and freedom. Yale University Press.
    boyd, d.(2007). Why Youth (Heart) Social Network Sites: The Role of Networked Publics in Teenage Social Life. MacArthur Foundation Series on Digital Learning – Youth, Identity, and Digital Media Volume (ed. David Buckingham). Cambridge, MA: MIT Press.
    Coté, M. & Pybus, J. (2007). Learning to immaterial labour 2.0: MySpace and social networks. ephemera: theory & politics in organization, 7(1), 88-106.
    Dijck, J. v. (2009). Users like you? Theorizing agency in user-generated content. Media Culture Society, 31(1), 41-58.
    Gane, N. & Beer D. (2008). New media: The key concepts. Oxford: Berg.
    Harvie, D. (2005). All Labour Produces Value for Capital and We All Struggle Against Value. The Commoner, 10, 132-171. Retrived May 12, 2008, from: http://www.le.ac.uk/ulmc/doc/dharvie_labour.pdf
    Jarrett, K. (2008). Interactivity is evil! A critical investigation of Web 2.0. First Monday, 13(3).
    Kiousis, S. (2002). Interactivity: A concept explication. New Media & Society 4(3): 355–83.
    Kücklich, J. (2005). Precarious Playbour: Modders and the Digital Games Industry. Fiberculture Journal, 5. Retrieved May 12, 2008, from:
    Lazzarato(1996). Immaterial Labour. (Colilli, P. & Emory, ED., Trans.) Retrieved May 12, 2008, From:
    Manovich, L. (2001). The language of new media. Cambridge, MA: MIT Press.
    Neff, Gina, Elizabeth Wissinger and Sharon Zukin (2005) “Entrepreneurial labor among cultural producers: ‘cool’ jobs in ‘hot’ Industries”, Social Semiotics 15(3): 307-334.
    Petersen, S. M. (2008). Loser generated content: From participation to exploitation. First Monday, 13(3).
    Postigo, H. (2003). From pong to planet quake: post-industrial transitions from leisure to work. Information, Communication & Society. 6(4), 593-607.
    Ryan, Bill (1991). Making capital from culture: The corporate form of capitalist cultural production. Berlin; New York: de Gruyter.
    Salaman, G.(1985). Factory work, in Work, Culture and Society, Deem, Rosemary and Graeme Salaman eds., pp. 1-21. Milton Keynes:Open University Press.
    Schultz, T. (2000). Mass media and the concept of interactivity: An exploratory study of online forums and reader Email. Media, Culture & Society 22(2): 205–21.
    Sotamaa, O. (2005). Have Fun Working With Our product!: Critical Perspectives On Computer Game Mod Competitions. In: Proceeding of DiRGA 2005 conference: Changing Views – worlds in play.
    Terranova, T. (2004). Network culture: Politics for the information age. London: Pluto.

    中文︰
    (2010)《看達人玩創意4︰部落格玩樂達人》。台北︰丑魚媒體。
    《網路社會學通訊》,第73期。http://www.nhu.edu.tw/~society/e-j/73/73-2.htm
    尤傳莉譯(2008)。《你在看誰的部落格?一群打亂長尾、扼殺文化的業餘者》。台北:早安財經。(原書Keen, A. [2007]. The cult of the amateur: How today`s internet is killing our culture. Crown Business.)
    王怡文譯(2007)。《維基經濟學》。台北:商智。(原書Tapscott .D.& Williams, A. D. [2006]. Wikinomics: How Mass Collaboration Changes Everything. Penguin USA.)
    王昭正、朱瑞淵譯(1999)。《參與觀察法》。台北:弘智。(原書 Jorgensen, D. L. [1989]. Participant observation : A methodology for human studies. Newbury Park, CA: Sage.)
    朱楚文(2010)。《部落客不能說的秘密─揭開置入性行銷的神秘面紗》。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何家祥(2008)。<從政治經濟學觀點看Google AdSense>。
    吳家駟譯(1991),《資本論第一卷》,台北:時報文化。(Marx, K. & Engles, F.[1867]. Capitial,Volume one. Moscow: Foreign Language Publishing House.)
    呂雅麗(2009)。《手繪圖文部落客中的群我關係及社群形成》。臺北教育大學藝術與造型設計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皇萱(2010)。《部落格互動性機制使用影響因素探討─以udn部落格為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李美華、孔祥明、李明寰、林嘉娟、王婷玉、李承宇譯(2004)。《社會科學研究方法》。台北:時英。(原書Babbie, E. [2001]. The practice of social research. Wadsworth.)
    谷風編輯部(1988),《勞動與壟斷資本》,台北:谷風出版。(原書:Braverman,. H.[1974]. Labor and Monopoly Capital .)
    周恆甫(2005)。《臺灣地區網路媒體Blog發展與應用之初探研究-以『交通大學無名小站』為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宗弘等譯(2005),《製造甘願》。台北:群學。(原書Burawoy, M. [1979]. Manufacturing Consent : changes in the labor process under monopoly capitalism. Chicago :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林怡君(2009)。《美妝達人部落格商品置入探討》。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林昭妘(2005)。《Blog商業模式之研究》。政治大學國際貿易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昶宏(2010)。《365.5行:論營利部落客勞動階層及彈性勞動樣貌》。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林富美(2006)。《台灣新聞工作者與藝人:解析市場經濟下的文化勞動》。台北:秀威資訊科技。
    林靖堂(2010)。《無名小站商業化發展史—批判觀點》。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花逸文(2007)。《部落格裡的日常生活再現:以無名小站為例》。臺灣藝術大學應用媒體藝術研究所碩士論文。
    邱宥蓁(2010)。《資訊糖衣下的部落格置入︰部落客「商業撰寫文」之分析》。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力群(2005)。《想像的觀望:論網誌(blog)中的自我觀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施瑞瑄譯(2006)。《誰沒部落格》。台北:商周出版。(原書Fievet, C. & Turrettini, E. [2004]. Blog story. Paris: Eyrolles.)
    洪銘成(2008)。《玩家勞動:以商品化概念對線上遊戲玩家的反思》。淡江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唐士哲(2004)。<民族誌學應用於網路研究的契機、問題,與挑戰>,《資訊社會研究》,6:59-90。
    孫治本(2004)。《個人化與生活風格社群》。台北:唐山。
    張莉聆(2009)。《部落客達人獲益模式與中介機制運作之探討》。世新大學傳播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郭宣靆(2007)。<「聰明行動族」研究者霍華德‧瑞德格介紹暨部落格、P2P發展大事紀>,《資訊社會研究》,12:1-48。
    陳仲豪(2010)。《網路社群口碑傳播行為研究--以mobile01網站「開箱文」為例》。文化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陳信宏(2006)。《從blog使用目的,探索部落格商機》。臺灣科技大學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奕慈(2011)。《網路社群資訊分享與互動的商品化--以iPeen愛評網為例》。世新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游潔如(2009)。《探討部落格行銷之應用-以無名小站為例》。輔仁大學大眾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馮建三(2008)。<網絡廣告殖民休閒時間>,《亞洲週刊》,2008年4月6日,頁39
    馮建三(2010)。<傳播、文化與勞動>,《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7期:369-385
    馮建三、程宗明譯(1998)。《傳播政治經濟學—再思考與再更新》。台北:五南)。(原書Mosco, V. [1996]. The political economy of communication: Rethinking and renewal. London: Sage.)
    馮建三譯(1992)。《廣告的符碼》。台北:遠流。(原書Jhally, S. [1987]. The codes of advertising. New York: Routledge.)
    楊偉龍、陳瓊華、劉玲君(2007)。《部落格行銷達人》。台北:碁峯資訊股份有限公司。
    劉一賜(1999)。《網路廣告第一課:蠻荒西部角力賽的生存之道》,台北:時報文化。
    劉江釗(2005)。《部落格之社會網絡與自我呈現初探》。中山大學資訊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劉昌德(2004),〈科技與文化工作者:網路與相關數位科技對台灣漫畫家勞動過程的影響〉。《傳播管理研究》,4(1),頁69-96。
    劉蕙苓(2009)。<習以為常?置入性行銷對電視新聞常規的影響>,「2009中華傳播學年會」,臺灣:玄奘大學。
    蔡幸真(2006)。《部落客為什麼連結?個人網誌連結的形成、實驗與實踐》。臺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百雅(2007)。《再探當代社會自戀意涵-從美妝部落格談起》。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鄭國威(2007)。《閱聽人2.0 --部落客來了》。中正大學電訊傳播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家福(2005)。《部落格經營獲利模式探討》。臺灣科技大學管理研究所碩士論文。
    蕭肇君(2004)。<置入性行銷對新聞專業的影響:市場新聞學下的專業性考察>,「2004中華傳播學年會」,澳門。
    蕭肇君(2006)。《論媒體勞動:閱聽人、記者與記者後備軍》。政治大學新聞所碩士論文。
    謝志昌譯(1999)。教堂與市集。原作Raymond, E. S.[1998] The Cathedral and the Bazaar. 取自http://www.cui-zy.cn/Recommended/Linux/%E6%95%99%E5%A0%82%E8%88%87%E5%B8%82%E9%9B%86.pdf
    謝國雄(1997)。《純勞動:台灣勞動體制諸論》,臺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籌備處。
    謝國雄(2006)。<從援引、運用、推新到挑戰:台灣勞動研究回顧,1973-2005>,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主辦「群學爭鳴:台灣社會學發展史」,桃園龍潭渴望園區會議中心。
    簡妙如、劉昌德(2009)。<消費即生產、娛樂即勞動?電視選秀節目的生產關係>,「2009台灣社會學年會」。台北:東吳大學。
    藍佩嘉(1998)。<銷售女體,女體勞動: 百貨專櫃化妝品女銷售員的身體勞動>,«台灣社會學研究»,第二期,頁47-81,南港:中研院社會所。
    藍佩嘉(2000)。<人際關係與經濟活動的辯證:傳銷商的網絡建構與權力關係>,《台灣社會學研究》,第四期,頁1-50,南港︰中研院社會所。
    羅耀宗譯(2011)。《玩家外包:社群改變遊戲規則》,台北︰天下。(原書︰Howe, J. [2008]. Crowdsourcing: Why The Power of The Crowd Is Driving The Future of Business. Crown Business.)



    網路資料︰

    部落客百傑網站︰
    第一屆︰http://blog.xuite.net/ideasweek/2008/17590038
    第二屆︰http://blog.xuite.net/ideasweek/blog/25468738
    第三屆︰http://ideas.org.tw/blogger100/activityintro.html
    第四屆︰http://www.ideas.iii.org.tw/ideasweek2011/blogger100/activityintro.html

    全球華文部落格大獎(一至六屆)官方網站
    http://blogaward.chinatimes.com/2011/winnerlist.htm

    Alice(2007)。<台灣BSP成立年表暨網路、部落格諸事記>,取自http://www.askareiko.com/archives/1017

    Yahoo! 奇摩企業部落格。(2011年6月28日)。<她! 決定了你今天在網路要看甚麼!!---Yahoo!奇摩首頁編輯>。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ycorpblog/12349679
    李怡志(2007年3月17日)。<Google Gmail的Blogger記者會>。取自http://www.richyli.com/blog/2007/03/google-gmailblogger.html
    李怡志(2007年4月1日)。<Google Adsense的真實成本>。取自http://blog.richyli.com/?p=458
    黃紹麟(2007年1月21日)<廣告聯盟市場觀察>,取自http://www.digitalwall.com/scripts/display.asp?UID=362
    Nate Silver(2011/02/12). The Economics of Blogging and The Huffington Post.取自
    http://fivethirtyeight.blogs.nytimes.com/2011/02/12/the-economics-of-blogging-and-the-huffington-post/
    Jeff Bercovici(2011/04/12). AOL, Arianna Huffington Hit with Class Action Suit. 取自http://blogs.forbes.com/jeffbercovici/2011/04/12/aol-arianna-huffington-hit-with-class-action-suit/
    Jeff Bercovici(2011/04/12). AOL-Huffpo Suit Seeks $105M: ‘This Is About Justice’取自http://blogs.forbes.com/jeffbercovici/2011/04/12/aol-huffpo-suit-seeks-105m-this-is-about-justice/
    林克寰(2006年4月23日)。<如果部落客沒有做部落客的事>,取自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5419.html
    林克寰(2004年5月11日)。<妳不能不知道的部落格 ── blog是甚麼碗糕啊?>,取自 http://jedi.org/blog/archives/003856.html
    DearJohn(2008年7月14日)。<別人的部落格文章廣告化,究竟關你什麼事?>。取自 http://www.wretch.cc/blog/drlaw/11582333
    李怡志(2008年7月14日)。<精準有效置入部落客/記者的大絕招:Junket>。取自http://www.richyli.com/blog/2008/07/junket.html
    傅瑞德(2008年7月16日)。<我為什麼寫不好廣告文?>。取自http://fred.ipod.to/blog/?post;1603
    艾瑪(2008年7月12日)。<我寫部落格的理由&部落格行銷發燒年>。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amarylliss/21941864
    (2010年12月22日)。<12/23 感謝大家參加 「中油、奇美實業 - 高雄部落客參訪活動」>。http://crazyxp.blogspot.com/2010/12/1223.html
    (2011年1月12日)。<funP 瘋體驗對媒體不實報導的澄清與說明 >。取自http://crazyxp.blogspot.com/2011/01/funp.html
    凱莉(2008年12月4日)。<部落客可以賣東西嗎?>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freefish94/11014819
    花猴(2009年2月16日)。<Yahoo的力量>。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benshee/14610632
    花猴(2011年1月24日)。<給所有網友的一封信>。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benshee/16519540
    Honey(2011年1月18日)。<[私語] 我想我們必須談談>。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honeyqueen/10991263
    小熊(2010年1月28日)。<很想跟你說的一些事…>取自http://www.wretch.cc/blog/ikai123/13156023

    新聞︰
    董啟章(2007年7月20日)。<致同路人:作為生活演出的寫作>,《自由時報》
    黃書緯(2007年3月8日)。<廣告收益 先清醒一下吧>,《中國時報》。
    Cheryl Wu(2011年3月30日)。<誰是大A?席捲6萬粉絲空降暢銷書排行榜第一名>。取自http://techorange.com/2011/03/30/miss-big-a-billboard-no-1/
    蕭博文(2011年6月23日)。<質疑崔咪賣假包 網友獲不起訴>。《中國時報》。
    朱正庭(2011年3月6日)。<有特色 人氣旺 400部落客聚首 正妹教撇步>。《蘋果日報》。
    周小仙、林哲良(2011年3月6日)。<部落客憑專長暴紅 名利雙收>。《聯合報》。
    周小仙、林哲良(2011年3月6日)。<工程師、主播棄高薪 轉當部落客>。《聯合報》。
    郭和杰(2010年12月1日)<團購業務加持,地圖日記快速竄紅吸引Groupon>。IThome online。取自http://www.ithome.com.tw/itadm/article.php?c=64821
    鍾玉玨(2008年4月7日)。<減眠搶快 部落客拿命換銀子>,《中國時報》,F1版。
    張稚昀(2010年2月5日)。<就是愛漂亮 蘇花猴部落格找自我>。中央社。
    王珮華(2009年2月23日)。<知名部落格 文章一篇值萬元>,《自由時報》。
    王莫昀(2007年4月18日)。<google部落客 月賺70萬廣告費>,《中國時報》。
    王莫昀(2007年4月26日)。<ec2.0時代來臨 掀起部落客賺錢狂潮>,《中國時報》。
    何定照(2007年9月5日)。<部落客在跟你博感情 還是拚業績?>。《聯合新聞網》。
    何定照(2007年9月5日)。<誰當紅? 網路搜尋排名不準啦>。《聯合報》。
    何英煒(2010年3月3日)。<網路廣告市場>。《工商時報》。
    何英煒(2007年4月19日)。<Web 2.0時代 商務網站利潤下放>。《工商時報》,A13版。
    何英煒(2007年5月10日)。<複雜的分紅拆帳就靠他 網路會員服務提供商興起>。《工商時報》,
    何信彰(2009年3月15日)。<一手拿甜頭,一手寫評論 部落客當槍手 韓商惹爭議>。《工商時報》,C2版。
    林嘉琪、楊久瑩、廖千瑩(2010年7月1日)。<部落客薦證廣告 消基會促查>。《自由時報》。
    高凱新(2006年7月12日)。<最新鮮 部落客 角色媒體化>,《蘋果日報》。
    張殿文(2007年2月)。<我拿到google的支票>。《數位時代雙週刊》。
    莊琇閔(2010年3月3日)。<貴婦奈奈po文 遭檢舉打廣告>,《聯合報》。
    陳奕筑(2008年8月22日)。<部落客變身成藝人>。《中國時報》,E3版。
    陳靜宜(2009年4月2日)。<部落客經紀公司 炒熱黃金寫手>,《聯合報》。
    黃文正(2009年4月24日)。<寫部落格賺錢 美熱門行業>,《中國時報》。
    黃哲斌(2008年12月6日)。<真實第一 不能輸掉信任關係>,《中國時報》。
    黃哲斌、郭石城、何榮幸(2008年12月6日)。<部落格經濟 滑鼠點出大生意>,《中國時報》。
    史書華(2008年2月)。<用部落格口碑贏業績>。《Cheers》,89。
    夏君誠、王偊菁(2011年1月20日)。<知名部落客當「試用寫手」 一篇文章拿五萬>。中天新聞。http://www.ctitv.com.tw/news_video_c16v29062.html
    <Skii耕耘部落 錢景可期>。(2008年1月)。《動腦雜誌》,381
    何英煒(2007年4月19日)。<web 2.0時代 商務網站利潤下放>,《工商時報》。
    林國賓(2006/12/18)。<時代風雲人物 網民登金榜>。《工商時報》,A3版。
    劉楚惠(2007/03/16)。<台灣部落客 人味重於錢味>。《工商時報》,D3版。
    劉聖芬(2009/03/15)。<線上倫理成熱門話題 貝爾金使詐 行銷鬧災難>。《工商時報》,C2版。
    鄭朝陽、何定照、梁玉芳(2007/09/05)。<箇中有利基 記得老實貼>。《聯合新聞網》。
    諶悠文(2009/10/07)。<美國FTC提出規範:部落客發廣告文 不明說 要罰>,《中國時報》。
    夏明珠(2009/07/06)。〈令傳統媒體又愛又恨的Twitter〉。上網日期:2009年10月8日。取自http://infohankaoa.pixnet.net/blog/post/26165147
    <2010年台灣100大網站揭曉!Facebook首度入榜險奪冠軍>。(2010年2月)。《數位時代雙週刊》。
    彭慧明(2010/12/02)。<Groupon提親 地圖日記嫁了>。《聯合報》。
    洪夢霜(2005年5月5日)。<部落格邁入商業模式>。ZDNET,取自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098866,00.htm
    洪夢霜(2005年6月9日)。<部落格收費之路難行>。ZDNET,取自
    http://www.zdnet.com.tw/news/software/0,2000085678,20101234,00.htm
    描述: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新聞研究所
    96451010
    99
    資料來源: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451010
    数据类型: thesis
    显示于类别:[新聞學系] 學位論文

    文件中的档案:

    档案 大小格式浏览次数
    101001.pdf5163KbAdobe PDF2808检视/开启


    在政大典藏中所有的数据项都受到原著作权保护.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回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