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584823      Online Users : 1030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143


    Title: 收視率之有效解讀與應用研究 —以科普傳播影片、節目與新聞為例
    Authors: 郭俞彣
    Kuit, Yee Wen
    Contributors: 關尚仁
    郭俞彣
    Kuit, Yee Wen
    Keywords: 收視率
    閱聽眾
    科普傳播節目
    Date: 2011
    Issue Date: 2013-09-04 16:17:41 (UTC+8)
    Abstract: 在多元頻道及多元類型的媒介環境中,收視率的數字被瓜分為微量收視,因此電視收視率調查不能再只是數據的高低,而是數字背後所蘊含的意義。眾多專家學者皆表示收視率並非表面數字的呈現,而是透過專業人員的解讀,解開數字背後的意義,剖析節目收視率的樣貌,了解觀眾收視行為與偏好,以作為了解自身所處於的觀眾市場環境,尋找合適的市場利基。然而目前大部分關於收視率的研究多以分析收視率調查該如何與「閱聽眾」、「節目編排」與「頻道經營策略」等扣連為主,強調收視率調查數據的應用是頻道經營如「節目規劃」及「廣告業務銷售」的重要關鍵;但收視率調查數據該如何正確的被解讀、被詮釋及分析,則鮮少被討論。因此,本研究將以「台灣科普傳播事業催生計畫」主軸計畫之一的「補助內容產製刊播」所產製的科普影視節目為分析對象,旨在透過分析這些節目的收視率數據,探究收視率調查資料的有效解讀與應用,解構其數字背後所代表的意義,以作為日後非營利媒介組織或教育類節目在確立市場利基及擬定節目策略的前饋參考。
    Reference: 中文文獻:
    1. 丁榮國(1999)。〈電視收視率量與質的探討〉,《復興崗學報》67: 191-222。
    2. 王承豪譯(2006)。《系統思考實用手冊》。台北:世茂。(原書O’ Connor, J. & McDermott, I. [1997]. The Art of System Thinking: Essential Skills for Creativity and Problem Solving. Thorsons.)
    3. 王毓芝(2002)。《廣播電台之閱聽人知識管理》。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4. 台灣凱絡媒體(2009)。《媒體名詞手冊(第一版)(Media Terminology Guide)》。台北。
    5. 江文軍(2004)。《論數位電視之收視率調查》。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6. 李玟譯(1997)。《電子媒體視聽率調查:將閱聽人變成有意義的數字及金錢》。台北:廣電基金。(原著Buzzard K. [1992]. Electronic Media Ratings: Turning Audiences Into Dollars and Sense. Boston: Focal Press.)
    7. 李盛雯(2005.04.01)。〈廣電人解散收視率調查AGB尼爾森獨大〉,《經濟日報》。
    8. 吳寶華、徐佳士、李瞻(1983)。《英漢大眾傳播辭典》。台北:新聞記者公會。
    9. 林永智(2008)。《電視收視調查於節目規劃運用之研究-以系統回饋與前饋為焦點》。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0. 林宜蓁(2002)。《收視率於廣告主、廣告代理商、媒體購買公司的電視媒體購買策略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11. 林照真(2009)。《收視率新聞學—台灣電視新聞商品化》。台北:聯經。
    12. 張依雯(1999)。《解構臺灣地區電視經營生態與收視率之關連》。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13. 張依雯(1999)。〈「三立頻道家族」之經營策略初探:一個收視率意義解讀取向的分析〉,《新聞學研究》61:179-222。
    14. 張素華(1999)。〈打開黑盒子—破除收視率的迷思〉,《廣告雜誌》,101: 50-57。
    15. 馮建三譯(1994)。《媒介經濟學》。台北:遠流。(原書Picard, Robert G. [1989]. Media Economics: Concept and Issues. UK: Sage Publications)
    16. 黃新華(1986)。《電視頻道忠誠度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17. 黃葳威(1999)。〈虛擬閱聽人?從回饋觀點分析台灣地區收視/聽率調查的現況〉,《廣播與電視》,14: 25-61。
    18. 葉相宜(2005)。《檢視廣電媒體生態與收視品質研究的發展契機》。南華大學傳播管理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19. 楊繼群(2004)。《電視收視調查資料於節目編排運用之探討—以綜合頻道週間黃金時段為例》。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研究所碩士論文。
    20. 楊惠晴(1990)。《解析收聽率的迷思—分析與應用之研究》。國立政治大學廣播電視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21. 虞晨曦、劉世筠(1994)。〈迎接收視率調查新紀元〉,《廣告雜誌》,38: 84-87。
    22. 蔡美瑛編譯(1997)。《廣播電視媒介銷售》。台北:亞太圖書。(原書Warner C.& Buchman J. [1993]. Broadcast and cable selling. Belmont, Calif.: Wadsworth Pub.)
    23. 廖秋香等譯(2005)。《廣告媒體辭典》。台北:麥格羅希爾。(原書Surmanek, J. [2003]. Advertising Media A-to-Z: The Definitive Resource for Media Planning, Buying and Research. New York: McGraw-Hill Professional.)
    24. 鄭明椿(2003)。《換個姿勢看電視》。台北:揚智文化。
    25. 劉幼琍、劉美琪(1997)。《多頻道環境下的電視經營:問題與對策》。行政院研究發展考核委員會專題研究。
    26. 劉幼琍(1997)。《多頻道電視與觀眾》。台北:時英出版。
    27. 劉建鳴、胡運芳(2000)。《收視率透視》。大陸:中國廣播電視。
    28. 鍾起惠(1997)。〈蛻變中的收視率概念〉,《廣電人》,26: 18-20。
    29. 鍾起惠(1999)。〈閱聽眾研究的過去、現在與未來〉,《廣電人》,50: 17-20。
    30. 鍾起惠、陳炳宏(1999)。〈公共電視新聞性節目編排策略之研究──節目類型與收視率研究結構之觀點〉,《廣播與電視》,14: 63-87。
    31. 魏宏展(2002)。《收視質於廣告媒體企劃之應用探討》。國立政治大學廣告研究所碩士論文。
    32. 簡森垣(2006)。《台灣地區收視率調查產業之比較研究-台灣基礎國際網路股份有限公司與AC尼爾森之比較為例》。東海大學管理碩士在職研究所,碩士論文。
    33. 羅世宏譯(1992)。《傳播理論:起源、方法與應用》。台北市:時英。(原著Werner J. Severin&James W. Tankard)
    34. 關尚仁(1992)。〈節目策略研究初探〉,《廣播與電視》,1: 15-33。
    35. 關尚仁(1999)。〈廣電節目品質管理研究〉,《廣播與電視》,14: 1-24。
    36. 關尚仁(2004)。〈從媒介經營角度看收視率〉。廣電人教育訓練講習。
    37. 蘇蘅(1986)。《傳播研究調查方法》。台北:三民。

    英文文獻:
    1. Ang, I. (1991). Desperately Seeking the Audience. London: Ithaca Press.
    2. Bellive, H. M. Jr. (1988). Audience Rating: Radio, Television & Cable.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3. Carroll, R. L. & Davis, D. M. (1993). Electronic Media Programming: Strategies and Decision Making. New York: McGraw-Hill.
    4. Ellmore, R. T. (1990).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s Mass Media Dictionary. Lincolnwood, IL: National Textbook Company.
    5. Fletcher, J. E. (1989). Profiting from Radio Ratings: A Manual for Radio Managers, Sales Managers and Programmers. Washington, D.C.: National Association of Boradcasters.
    6. Jensen, K. B. & Rosengren, K. E. (1990). Five Traditions in Search of the Audience, in European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5( 2 ): 207-238.
    7. Lasswell, H. (1948). Th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Communication In Society. New York: Harper.
    8. McQuail, D. (1994). Mass Communication Theory: An Introduction. London: Sage.
    9. McQuail, D. (1997). Audience Analysis. Thousand Oak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0. Stavisky, A. G. (1998). Counting the House in Public Television: A History of Ratings Use, 1950-1980, in Journal of Broadcasting & Electronic Media, 42(4): 520-534.
    11. Surmanek, J. (1995). Media planning: A Practical Guide. Lincolnwood, Ill.: NTC Business Books.
    12. Webster, J. G. & Lichty, L. W. (1991). Rating Analysis: Theory and Practice.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
    13. Webster, J. G.& Phalen, P. F. (1997). The Mass Audience: Rediscovering the Dominant Model. Hillsdale, New Jersey: Lawrence Erlbaum Associates.
    14. Weiner, R. (1990). Webster`s New World Dictionary of Media and Communications. New York: Macmillan.
    15. Williams, R. (1961). Culture and Society. Harmondsworth: Penguin.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廣播電視學研究所
    94453021
    100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944530211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廣播電視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Description SizeFormat
    021101.pdf1003KbAdobe PDF2380View/Open
    021102.pdf1003KbAdobe PDF2360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