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4205/145239 (79%)
Visitors : 52626009      Online Users : 946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政大機構典藏 > 文學院 > 歷史學系 > 學位論文 >  Item 140.119/60097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60097


    Title: 嘗試與突圍--成舍我與中國近代報業(1919-1949)
    The attempt with breaks through--Cheng She-Wo and the Chinese modern times newspaper industry (1919-1949)
    Authors: 唐志宏
    Contributors: 林能士
    唐志宏
    Keywords: 成舍我
    世界日報
    立報
    民生報
    媒體知識分子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3-09-04 15:29:28 (UTC+8)
    Abstract: 以往對近代知識分子的討論,多數是集中在傳統型知識分子身上,很少針對報業從業人員來加以分析。也就是民國後另一種新型的「媒體知識分子」的出現,仍欠缺完整的討論和研究。這群知識分子有的曾受過傳統教育,或是接受了新式教育,或是擁有海外留學經驗。對於救國經驗的實踐,有的採取加入「學而優則仕」的舊路,有的則組織政黨、學會來獲取掌握救國的權力,有的則選擇回到新式教育大學體系裏傳承學術。雖然取徑不同,但多少都參與了報業工作,或是受到報業的影響(包括編輯、主筆撰稿、採訪、或是在報紙上發表作品)。但是,另一批人則選擇純粹以辦報來成為一生的志業,這個志業則是以民眾的立場為後盾,來做為其對抗、監督政府的資本。這群受到媒體產業影響的知識分子,我們可以稱其為「媒體知識分子」,有別於受經書教育為主的傳統知識分子。本文將以媒體產業《世界報系》為分析核心,企圖解決幾個問題:媒體知識份子和傳統知識分子有何差別?及其對社會影響的差異性?媒體產業如何形塑這些知識分子,及其產業對社會的影響?並試圖從媒體產業的角度,來開拓對知識分子研究的新領域。
    Reference: 徵引書目
    一、 中文
    (一) 檔案
    1.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清末各地開設文報局史料〉,《歷史檔案》:2(北京:《歷史檔案》雜誌社,2000年),頁50-60。
    2. 中國第一歷史檔案館(編),〈晚清創辦報紙史料(1-3)〉,《歷史檔案》:2-4(北京:《歷史檔案》雜誌社,2000年),頁60-78、頁60-79、頁63-81
    3. 中國第二歷史檔館(編),《中華民國檔案資料彙編‧第5輯第1編文化(2)》,南京:江蘇古藉出版社,1994年。
    4. 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編),《中國無政府主義和中國社會黨》,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81年。
    5. 王文彬(編著),《中國現代報史資料彙輯》,重慶:重慶出版社,1996年。
    6. 《北京檔案史料》:1-4(總第2期-24期),北京:北京市檔案館,1986年。
    7. 〈上海巿廣告商業同業公會通知〉,檔案編號:Q430-1-210-15,上海:上海檔案館,1936年11月-1947年。
    8. 〈徐永祚會計師事務所於《立報》館公司登記〉,檔案編號:Q92-1-209,上海:上海檔案館,1937年2月6日。
    9. 〈上海期刊調查表〉,檔案編號:Q430-1-14-1,上海:上海檔案館,1945年12月-1948年1月1日。
    10. 〈《立報》日刊申請登記書、調查書、變更登記申請書等往來文書〉,檔案編號:Q6-12-53-12,上海:上海檔案館,1945年9月-1947年10月。
    11. 〈准電請查究《立報》散布虛偽文字毀損他人名譽〉,檔案編號:Q188-1-233,上海:上海檔案館,1946年。
    12. 〈上海各報動態,各報負責人及編輯採訪名單〉,檔案編號:Q430-1-13,上海:上海檔案館,1946年2月-1948年12月。
    13. 〈《立報》為申請配房室行政人員分配上海各機關房屋委員函〉,檔案編號:Q30-1-202-58,上海:上海檔案館,1946年4月4日。
    14. 〈《中央日報》、《商報》社新聞事業公司,《立報》增資、徵股向本會徵集資金往來文書〉,檔案編號:S30-1-352,上海:上海檔案館,1946年7月-1949年5月。
    15. 〈上海巿報館商業同業公會第1-19次常務理事會記錄、會員大會記錄、第23-39次理事會議記錄〉,檔案編號:Q430-1-23,上海:上海檔案館,1946年10月-1948年9月。
    16. 〈上海報館商業同業公會通知〉,檔案編號:Q430-1-157-45,上海:上海檔案館,1947年3月-1948年3月。
    17. 〈上海報館商業同業公會通知〉,檔案編號:Q430-1-157-45,上海:上海檔案館,1947年3月-1948年3月。
    18. 〈上海社會局關於《立報》社股份有限公司申請登記與該公司、經濟部來往文書〉,檔案編號:Q6-1-789,上海:上海檔案館,1947年5月15日-1947年11月7日。
    19. 〈上海報界動態有關文書〉,檔案編號:Q430-1-13-37,上海:上海檔案館,1947年1月1日-1948年1月1日。
    20. 〈上海各日報重要人物人員名單〉,檔案編號:Q430-1-14-31,上海:上海檔案館,1947年6月1日-1948年1月1日。
    21. 〈評所謂「工人報紙」──上海《立報》〉,檔案編號:D0-2747-7,上海:上海檔案館,1947年6月5日。
    22. 〈上海巿政府會計處關於上海巿《立報》社借款案〉,檔案編號:Q124-1-5099,上海:上海檔案館,1948年。
    23. 〈《立報》股份有限公司股東名冊〉,檔案編號:Q431-1-105-56,上海:上海檔案館,1948年。
    24. 〈上海記者公會等報社函件〉,檔案編號:Q430-1-154,上海:上海檔案館,1948年3月-1948年7月。
    25. 〈《立報》社關於向上海巿銀行要求貸款事公函件〉,檔案編號:Q61-1-993-68,上海:上海檔案館,1948年3月3日-1948年7月29日。
    26. 〈《立報》等人員名冊〉,檔案編號:Q430-1-153,上海:上海檔案館,1948年3月-1948年7月。
    27. 〈《立報》館員工消費合作社為申請成立登記有關材料與往來文書〉、〈《立報》館員工消費合作社社員名單〉,檔案編號:Q6-3-612,上海:上海檔案館,1948年4月-1948年5月。
    28. 〈上海律師會承辦委託人《立報》案由:與梅清漪損害賠償〉,檔案編號:Q4190-1-14419,上海:上海檔案館,1949年。
    29. 〈上海巿軍管會新聞出版處接管《立報》物資移交單〉,檔案編號:Q431-1-105-16,上海:上海檔案館,1949年。
    30. 〈《立報》的歷史及其移交經過〉,檔案編號:Q431-1-105-8,上海:上海檔案館,年1949年。
    (二) 報紙
    1. 人民出版社(編),《北京大學日刊》(1917年11月-1932年),北京:人民出版社,1981年(景印本)。
    2. 《大晚報》(1932-1949),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
    3. 北平《世界晚報》(1924年-1948年),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
    4. 北平《世界日報》(1925年-1948年),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
    5. 北平《世界畫報》(1925年-1936年),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
    6. 上海《立報》(1935年-1937年),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
    7. 上海報學社(編),《報學月刊》,北京: 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1994年(縮微膠捲)。
    8. 《上海生活》(1939-1941),上海:新聞報館、聯華廣告公司出版部。
    9. 上海週刊觀察社(編),《觀察》(1946-1950),上海:上海週刊觀察社。
    10. 香港《立報》(1938年),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
    11. 北京大學(編),《北京大學月刊》(1919年1月1卷1期-1922年2月1卷9期),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景印本)。
    12. 北京大學學生會(編),《北京大學學生周刊》(1920年1月4日-1920年5月23日),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景印本)。
    13. 北京大學(編),《北京大學周刊》(1932年9月-1949年1月),北京:北京大學圖書館館藏(景印本)。
    14. 申時電訊社(編),《報學季刊》(1934年-1935年),北京:全國國書館文獻縮微中心(微縮膠捲),1992年。
    15. 北京新聞學會(編),《新聞學刊》(1927年-1928年),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微縮膠捲),1992年。
    16. 《民國日報》(1916-1947),上海:民國日報社。
    17. 台北市編輯人協會(編),《報學》1:1-6:8,台北:台北市編輯人協會,1952年。
    18. 《京報》(1918-1937),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微縮膠捲)。
    19. 《社會報導》,重慶:社會報導半月刊社。1945年。
    20. 新世紀社(編),《新世紀》(1918年6月22日-1921年5月21日),上海:世界出版社,1947年(微縮膠卷)。
    21. 吳稚暉(主編) ,《科學週報》,上海:民國日報館,1924年。
    22. 《每週評論》(1918-1919),北京:人民出版社(景印本)。
    23. 《東方雜誌》,台北:台灣商務印書館,1971年(重印本)。
    24. 南京《民生報》(1927年-1934年),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
    25. 馬星野(編輯),《報學雜誌》(1948-1949),南京:南京中央日報社。
    26. 燕京大學新聞學系(編),《新聞學研究》,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9 年(微縮膠卷)。
    (三) 成舍我著述(以年代排序)
    1. 成舍我,《民國日記》,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未刊稿)。
    2. 成舍我,《報學雜著》,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6年。
    3. 成露茜(總審訂)、唐志宏(主編),《成舍我先生文集:港台篇(1951-1991)》,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2007年。
    4. 成露茜、唐志宏(主編),《成舍我先生文集:大陸篇(1919-1950)》,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未刊稿)。
    5. 成舍我先生紀念文叢編輯委員會(編),《成舍我先生紀念文叢:百歲誕辰專輯》,台北:世新大學,1998年。
    6. 成露茜、唐志宏(主編),《成舍我先生年譜(1898-1991)》,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未刊稿)。
    7. 成露茜(輯),《成舍我先生年譜卡片》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暨新聞史研究中心(未刊稿)。
    8. 舍,〈近代社會主義與烏托邦社會主義的區別〉,《每週評論》:15,1919年3月30日。
    9. 舍,〈共產黨的宣言(摘譯)〉,《每週評論》:16,1919年4月6日。
    10. 舍,〈法律與神權〉,《每週評論》:20,1919年5月4日。
    11. 舍,〈汽車與人力車〉,《每週評論》:20,1919年5月4日。
    12. 舍我,〈中日真正的親善(山東問題)〉,《每週評論》:22,1919年5月18日。
    13. 成舍我,〈輿論家底態度〉,《時事新報》,1920年4月15日。
    14. 成平,〈文化運動的意義與今後大規模的文化運動〉,《新人》:5,1920年8月3,頁1-7。
    15. 成平,〈新知編譯社報告書〉,《北京大學日刊》:7,1921年1月7日。
    16. 成平,〈新知書社計劃書〉,《北京大學日刊》:7,1921年3月3日。
    17. 成平,〈新知書社計劃書(續)〉,《北京大學日刊》:7,1921年3月4日。
    18. 成平,〈成舍我特別啟事〉,《世界日報》,1926年8月11日。
    19. 記者,〈答《晨報》〉,《世界日報》,1925年11月24日。
    20. 白丁,〈談談報尾巴〉,《世界晚報》,1926年10月28日。
    21. 成舍我,〈可注意閻鍚山「村制」建議〉,南京《民生報》,1928年5月30日。
    22. 成舍我,〈世界主義與帝國主義〉,南京《民生報》,1929年1月15日。
    23. 舍我,〈在倫敦所見:英國報界之新活動〉,《世界日報》,1930年11月17日、1930年11月18日、1931年1月14日。
    24. 舍我,〈英法報紙之比較:我所見之巴黎各報〉,《世界日報》,1931年1月19日、1931年1月20日。
    25. 成舍我,〈世界新聞事業的發達與中國報紙的前途〉,《民眾周報》:182,1931年。
    26. 成舍我,〈主義研究與取締暴動:研究社會主義之要點,三民主義信徒之新任務〉,《世界日報》,1931年2月22日。
    27. 舍我,〈就算是我的感想〉,《世界日報》,1931年3月16日、19日、20日、21日、22日、23日、24日;1931年4月1日、3日、4日、5日、6日、7日、8日、12日、18日、20日。
    28. 成舍我,〈先考行狀〉,《世界日報》,1931年9月4、5日。
    29. 百憂,〈由北平到南京〉,《世界日報》,1931年10月28日。
    30. 百憂,〈和會實際無進步成功難破例亦不易〉,《世界日報》,1931年10月30日。
    31. 成舍我,〈北平新聞專科學校附設初級職業班招生〉,《世界日報》,1933年2月3日。
    32. 舍我,〈我們的兩個目的〉,《世界日報:新聞學週刊(創刊詞)》,1933年12月14日。
    33. 成舍我,〈中國報紙之將來〉,《文化月刊》:1-6,1934年,頁310-313。
    34. 成舍我,〈成舍我特別啟事一、二〉,《世界日報》,1934年6月18。
    35. 成舍我,〈談晚報〉,《世界日報副刊.新聞學週刊》,1935年2月7日。
    36. 成舍我,〈我所理想的新聞教育〉,《報學季刊》1:3,上海:申時電訊社,1935年,頁105-115。
    37. 成舍我,〈如何使報紙向民間去〉,《報學季刊》1:3,1935年3月。
    38. 成舍我,〈我們的宣言〉,《立報》,1935年9月20日
    39. 成舍我,〈一個真正的報人〉,《世界日報:新聞學週刊》,1935年11月14日
    40. 成舍我,〈三種報紙的出路〉;收錄:復旦大學新聞系(編),《報展紀念刊》,上海:復旦大學新聞系,1936年,頁45-53。
    41. 成舍我,〈新聞來源與報館責任〉;收錄:王文彬(輯),《報人之路》,上海:三江書店,1938年,頁41-53。
    42. 成舍我(著),〈“紙彈”亦可殲敵〉收錄:中國青年記者學會(編),《戰時新聞工作入門》,上海:生活書店,1939年,頁90-108。
    43. 成舍我,〈我們要平價報〉,《東方雜誌》39:9,1943年。
    44. 成舍我,〈報紙必如何始「真」能代表「民意」〉,《中國新聞學會年刊》,1944年。
    45. 成舍我,〈由「小型報」談到《立報》的創刊〉;收錄:李瞻(主編),《中國新聞史》(《報學叢書》第6種),台北:學生書局,1986年。
    46. 成舍我,〈金縷曲──悼林寒碧〉;收錄:周永珍(編),《徐蘊華、林寒碧詩文合集》,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1999年,頁246-247。
    (四) 文集(時人著述、回憶錄與口述資料)
    1. 于右任,《我的青年時期》,臺北:正中書局,1968年。
    2. 于右任(編),于右任先生百年誕辰紀念籌備委員會(編),《于右任先生文集》,臺北:國史館,1978年。
    3. 于右任(著) ,傅德華(編),《于右任辛亥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1986年。
    4. 中國人民大學港澳臺新聞硏究所(編),《報海生涯:成舍我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
    5. 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編),《五四運動回憶錄(續)》,湖南: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79年。
    31. 林德海(編),《中國新聞學書目大全(1903-1987)》,北京:新華書店,1989年。
    6. 戈公振,《中國報學史》,台北:台灣學生書局,1982年。
    7. 戈公振,《新聞學撮要》,上海:新聞記者聯歡會,1925年。
    8. 任白濤,《應用新聞學》,上海:亞東圖書館,1937年。
    9. 任白濤,《綜合新聞學. 第2冊》,長沙:商務印書館,1941年。
    10. (美)休曼(L.Shuman)(著),史青(譯),《實用新聞學》,上海:廣學會,1913年。
    11. (日)杉村廣太郎(著),王文萱(譯述),《新聞概論》,上海:聯合書店,1930年。
    12. 李公凡,《基礎新聞學》,上海:聯合書店,1931年。
    13. 李石曾,《革命與反革命》,上海:民智書局,1928年。
    14. 李石曾(著),革命週報社(編),《李石曾最新革命論著初刊》,上海:革命週報社,1928年。
    15. 李石曾(著),畢修勺(編),《分治合作問題討論集》,上海:革命週報社,1928年。
    16. 李煜瀛,《李石曾先生文集》,上海:民智書局,1928年。
    17. 李錦華,《新聞言論集》,廣州:新啟明印務公司,1932年。
    18. 周孝庵,《最新實驗新聞學》,上海:時事新報館,1930年。
    19. 吳曉芝(編),《新聞學之理論與實用》,北平:立達書局,1933年。
    20. 吳稚暉(著),時希聖(彙輯),《吳稚暉言行錄》,上海:廣益書局,1929年。
    21. 吳稚暉,《吳稚暉書信選》,台北:傳記文學社,1959年。
    22. 東方雜誌社(編)、謝六逸(等譯),《近代文學與社會改造》,上海:商務印書館,1923年。
    23. 徐寶璜,《新聞學綱要》,上海:聯合書店,1930年。
    24. 徐寶璜,胡愈之(著),《新聞事業》,上海:商務印書館,1924年。
    25. 馬星野,《英國之新聞事業》,重慶:文風書局,1943年。
    26. 馬星野,《新聞自由論》,南京:中央日報,1948年。
    27. 胡道靜,《新聞史上的新時代》,上海:世界書局,1946年。
    28. 胡道靜,《上海新聞事業之史的發展》,上海:上海市通志館,1935年。
    29. 胡道靜,《上海的日報》,上海:上海市通志館,1935年。
    30. 胡道靜,《上海的定期刊物》,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9 年(縮微膠捲)。
    31. 胡道靜,《新聞史上的新時代》,北京: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46年。
    32. 胡道靜,《報壇逸話》,上海:世界書局,1940年。
    33. 胡愈之,《我的回憶》,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1990年。
    34. 胡愈之,《懷逝者》,北京:三聯書店,1986年。
    35. 胡愈之,《胡愈之文集》(6卷),北京:三聯書店,1996年。
    36. 胡愈之,《胡愈之出版文集》,北京:中國書籍出版社,1998年。
    37. 旅歐雜誌社(編),《旅歐教育運動》,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96年。
    38. 梁啟超,《飲冰室文集》,上海:中華書局,1925年。
    39. 葉楚傖,《楚傖文存》,上海:上海書店,1992年。
    32. 舒新城(編),《近代中國教育史料》(民國叢書第2編),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1990年。
    33. 清華大學歷史系(編),《戊戌變法文獻資料繫日》,上海:書店出版社,1998年。
    40. 楊家駱(主編),《戊戌變法文獻彙編》,台北:鼎文書局,1973年,中國近代史文獻彙編之1第3-4輯。
    41. 張靜廬(編),《清末民初重要報刊作者筆名字號通檢》,香港:中山圖書出版社,1972年。
    42. 張友漁,《報人生涯三十年》,重慶:重慶出版社,1982年。
    43. 張友漁,《張友漁新聞學論文選》,北京:新華出版社,1988年。
    44. 張友漁,《張友漁學術精華錄》,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88年。
    45. 張友漁(著),王迪(整理),《張友漁新聞學論文選》,北京:新華出版社,1988年。
    46. 張友漁,《張友漁學術論著自選集》,北京:北京師範學院出版社,1992年。
    47. 張友漁,《報刊雜文通訊和社論》,重慶:重慶出版社,1987年。
    48. 張憂虞(張友漁),《新聞之理論與現象》,太原:中外語文學會,1936年。
    49. 張恨水,《寫作生涯回憶》,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2年。
    50. 張恨水,《張恨水自述》,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6年。
    51. 張恨水,《記者外傳》,太原:北嶽文藝出版社,1993年。
    52. 張友鸞,《鬍子的災難歷程:張友鸞隨筆選》,北京:十月文藝出版社,2005年。
    53. 張友鸞(等著),《《世界日報》興衰史》,重慶:重慶出版社,1982年。
    54. 張靜廬,《中國的新聞記者》,上海:光華書局,1928年,上海新聞學會叢書第1輯。
    55. 張靜廬,《中國的新聞紙》,上海:光華書局,1928年,上海新聞學會叢書第2輯。
    56. 蔣國珍(著),湯彬華(編),《中國新聞發達史》,上海:世界書局,1927年。
    57. 萬枚子,《時代女兒》,上海:蓓蕾出版社,1949年。
    58. 曹用先,《新聞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33年。
    59. 曹聚仁,《人事新語》,北京:三聯書店,2007年。
    60. 曹聚仁,《文壇三憶》,香港:創墾出版社,1954年。
    61. 曹聚仁,《文壇四十年》,上海:東方出版中心,2006年。
    62. 曹聚仁,《我與我的世界》,香港:三育圖書,1973年。
    63. 郭步陶,《西北旅行日記》,上海:大東書局,1932年。
    64. 馮桂芬,《校邠廬抗議》(《近代文獻叢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65. 程滄波,《時論集》,台北:中央文物供應社,1954年。
    66. 程滄波,《滄波文存》,台北:傳記文學雜誌社,1983年。
    67. 程滄波,《評論與寫作》,台北:新聞記者公會,1976年。
    68. 趙敏恒,《採訪十五年》,台北:龍文出版社,1994年。
    69. 趙君豪,《中國近代之報業》,香港:申報館,1938年。
    70. 趙敏恒,《倫敦去來》,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微縮膠捲),2004年。
    71. 趙敏恒,《新聞圈外》,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微縮膠捲),2007年。
    72. 趙敏恒,《外人在華新聞事業》,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微縮膠捲),2009年。
    73. 惲逸群,《新聞學講話》,石家莊:冀中新華書店,1947年。
    74. 惲逸群,《三十年見聞雜記》,南京:金陵書畫社,1983年。
    75. 惲逸群,《惲逸群時政評論選》,北京:新華出版社,1986年。
    76. 薩空了,《由香港到新疆》,銀川:寧夏人民出版社,2000年。
    77. 薩空了,《科學的新聞學概論》,香港:香港文化供應社,1946年。
    78. 薩空了,《香港淪陷日記》,北京:三聯書店,1985年。
    79. 謝六逸,《擺龍門陣》,上海:博文書店,1947。
    80. 謝六逸(著),陳江,陳庚初(編),《謝六逸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81. 謝六逸,《謝六逸集》,瀋陽:遼寧人民出版社,2009年。
    82. 張靜廬,《中國的新聞記者與新聞紙》,上海:光華書局,1930年。
    83. 趙君豪,《中國近代的報業》,長沙:商務印書館,1940年。
    84. 黃樑夢,《新聞記者外史》,上海:光華書局, 1931年。
    85. 黃天鵬,《中國新聞事業》,上海:現代書局,1932年。
    86. 黃天鵬,《新聞學演講集》,上海:現代書局,1931年。
    87. 黃天鵬,《天廬談報》,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9年(縮微膠捲)。
    88. 黃天鵬,《新聞學概要》,上海:中華書局,1934年。
    89. 黃天鵬,《新聞學論文集》,上海:光華書局,1930年。
    90. 黃天鵬,《新聞學名論集》,上海:聯合書店,1930年。
    91. 黃天鵬,《新聞學刊全集 》,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2003年(縮微膠捲)。
    92. 管照微,《新聞學論集》,上海:復旦新聞學會,1933年。
    93. 管翼賢,《新聞學集成》,北京:中華新聞學院,1943年。
    94. 燕京大學新聞學系(編),《新聞學概觀》,北平:燕京大學新聞學,1935年。
    95. 燕京大學新聞學系(編),《中國報界交通錄》,北平:燕京大學新聞學,1932年。
    96. 魯風,《新聞學》,上海:新中國報社,1944年。
    97. 陳念雲,《新聞工作散論》,上海:學林出版社,1994年。
    98. 劉直(編),《日記選》(上下冊),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微縮膠捲),2009年。
    99. 潘公展(編),陶希聖,周佛海(主編),1938,《民眾運動篇:抗戰建國綱領研究》,漢口:藝文研究會。
    100. 潘公展(主編),陳念中(編著),2006,《縣各級民意機關》,北京:全國圖書館文獻縮微中心(微縮膠捲)。
    101. 羅敦傳(主編) ,《戰鬥中國》(1945-1946),重慶:戰鬥中國出版社。
    102. 蘇輿(編),《翼教叢編》(《近代文獻叢刊》),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年。
    103. 瞿任俠,《無政府主義研究》,上海:中山書店,1929年。
    104. 龔德柏,《龔德柏回憶錄》,台北:龍文出版社,1989年。
    (五) 專書
    1. 丁淦林,《丁淦林文集》,上海:復旦大學出版社,2005年。
    2. 小野秀雄(著),陳固亭(譯),《中外報業史》,臺北:正中書局,1966年。
    3. 方漢奇,《中國近代報刊史》,太原:山西教育出版社,1991年。
    4. 方漢奇(主編),《中國新聞事業編年史》,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0年。
    5. 方漢奇(主編),1987,《邵飄萍選集(上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6. 方漢奇(主編),1988,《邵飄萍選集(下冊)》,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
    7. 王文彬(編),《中國報紙的副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1988年。
    8. 王雄,《新聞輿論研究》,北京:新華出版社,2002年。
    9. 王曉漁,《知識份子的“內戰”:現代上海的文化場域(1927-1930)》,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年。
    10. Fredrick S. Siebert, Theodore Peterson, and Wilbur Schramm(著),中國人民大學新聞系(譯),《報刊的四種理論》(Four Theories of the Press.),北京:新華出版社,1980年。
    11. 舒德生(Michael Schudson)(著),何穎怡(譯),《探索新聞:美國報業社會史》(Discovering the News: A Scocial History of American Newspapers.),台北:遠流出版社,2001年。
    12. 中國人民大學港澳台新聞研究所(編),《報海生涯──成舍我百年誔辰紀念文集》,北京:新華出版社,1998年。
    13. 甘惜分,《新聞學大辭典》,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
    14. 全國政協文史資料委員會(編),《國民黨政權的崩潰》,合肥:安徽人民出版社,2000年。
    15. 朱洪,《劉半農傳》,北京:東方出版社,2007年。
    16. 朱傳譽的,《中國民意與新聞自由發展史》,台北:正中書局,1974年。
    17. 艾愷(Guy Alitto) ,《文化守成主義論──反現代化思潮的剖析》,台北:時報出版,1986年。
    18. 李金銓(主編),《文人論政:知識份子與報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
    19. 卡爾‧博格斯(著),李俊、蔡海榕(譯)、《知識分子與現代性危機》(Intellectuals and the Crisis of Modernity.),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2年。
    20. 李秀雲,《中國新聞學術史(1834-1949)》,北京:新華出版社,2004。
    21. 李建新,《中國新聞教育史論》,北京:新華出版社,2003年。
    22. 李瞻,《中國新聞史》(報學叢書第六種),臺北:學生書局,1986年。
    23. 金觀濤、劉青峰,《中國現代思想的起源──超穩定結構與中國政治文化的演變(第1卷)》,香港:香港中文大學,2000年。
    24. 孟慶澍,《無政府主義與五四新文化:圍繞〈新青年〉》同人所作的考察》,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6年。
    25. 姜進,李德英(主編),《近代中國城市與大眾文化》,北京:新星出版社,2008年。
    26. 約翰‧凱裏(John Carey)著,吳慶宏(譯),《知識份子與大眾:文學知識界的傲慢與偏見》,南京:譯林出版社,2008。
    27. 高瑞泉、山口久和(編),《中國的現代性與城巿知識分子》,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4年。
    28. 阿里夫‧德里克(Arif Dirlik)(著),孫宜學(譯),《中國革命中的無政府主義》(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6年。
    29. 袁昶超,《中國報業小史》,香港:新聞天地出版社,1957年。
    30. 許紀霖,《精神的煉獄:文化變遷中的中國知識份子》,香港:三聯書店,1992年。
    31. 許紀霖(主編),《公共空間中的知識份子》,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7年。
    32. 許紀霖,《大時代中的知識人》,北京:中華書局,2007年。
    33. 許紀霖(編),《20世紀中國知識份子史論》,北京:新星出版社,2005年。
    34. 許紀霖等(著),《近代中國知識份子的公共交往》,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年。
    35. 許紀霖(主編),《現代性的多元反思》,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36. 許紀霖(主編),《世俗時代與超越精神》,南京:江蘇人民出版社,2008年。
    37. 馬之驌,《新聞界三老兵》,台北:經世書局,1986年。
    38. 黃宗智(主編),《中國研究的範式問題討論》,北京: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2003年。
    39. 陳三井,《勤工儉學的發展》,台北:三民書局,1988年。
    40. 陳江、陳庚初(編),《謝六逸文集》,北京:商務印書館,1995年。
    41. 陳平原,《當年遊俠人──現代中國的文人與學者》,北京:新知三聯書店,2006年。
    42. 陳克艱(編),《中國知識分子精神》,上海:華東師範大學,2004年。
    43. 陳衡哲(主編),王憲明,高繼美(譯),《中國文化論集:1930年代中國知識份子對中國文化的認識與想像》,福州:福建教育出版社,2009年。
    44. 黃明同、吳熙釗,《康有為早期遺稿述評》,廣州:中山大學出版社,1988年。
    45. 郭穎頤(D. W. Y. Kwok),《中國現代思想中的「唯科學主義」(1900-1950)》(Scientism in Chinese Thought, 1900-1950.),江蘇:人民出版社,1989年。
    46. 喻大華,《晚清文化保守思潮研究》,北京:人民出版社,2001年。
    47. 舒衡哲(Vera Schwarcz)(著),劉京建(譯),《知識份子與五四遺產》,北京:新星出版社,2007年。
    48. 湯志鈞,《戊戌時期的學會和報刊》,臺北:商務印書館,1993年。
    49. 彭家發,《小型報刊實務》,台北:三民書局,1986年。
    50. 陶文昭,《精英化世紀:現代知識階層與社會發展》,北京:中國發展出版社,2000年。
    51. 張育仁,《自由的歷險──中國自由主義新聞思想史》,昆明:雲南人民出版社,2002年。
    52. 張灝(著),高力克,王躍(譯),《危機中的中國知識份子:尋求秩序與意義》,北京:新星出版社,2006年。
    53. 張濤甫,《報紙副刊與中國知識份子的現代轉型:以〈晨報副刊〉為例》,桂林:廣西師範大學出版社,2007年。
    54. 路哲,《中國無政府主義史稿》,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1990年。
    55. 馮并,《中國文藝副刊史》,北京:華文出版社,2001年。
    56. 馮志翔,《蕭同茲傳》,台北:傳記文學出版社,1975年。
    57. 馮開文,《中國民國教育史》,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年。
    58. 陶東風(主編),《知識份子與社會轉型》,開封:河南大學出版社,2004年。
    59. 蔣俊、李興芝,《中國近代的無政府主義思潮》,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1991年。
    60. 蔡元培(著),高平叔(編),《蔡元培先生全集》,北京:中華書局 1984。
    61. 鄭保衛(主編),《論媒介經濟與傳媒集團化發展》,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3年。
    62. 鄭也夫,《知識分子研究》,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04年。
    63. 劉哲民,《近現代出版新聞法規彙編》,上海:學林出版社,1992年。
    64. 趙建國,《分解與重構:清季民初的報界團體》,北京:三聯書店,2008年。
    65. 黎仁凱,《動盪中的歷史抉擇:近代知識份子的追求》,鄭州: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
    66. 潘豔慧,《〈新青年〉翻譯與現代中國知識份子的身份認同》,濟南:齊魯書社,2008年。
    67. 盧勇,《社會變遷與知識份子群體的轉型:中國近代學術職業化進程研究》,哈爾濱:黑龍江人民出版社,2008年。
    68. 鍾叔河,《走向世界:近代中國知識份子考察西方的歷史》,北京:中華書局,2000年。
    69. 蕭功秦,《知識份子與觀念人》,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2年。
    70. 蕭東發(編),《新聞學在北大》,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6年。
    71. 謝鼎新,《中國當代新聞學硏究的演變:學術環境與思路的考察》,北京:中國傳媒大學出版社,2007年。
    72. 羅福惠,《辛亥革命時期的精英文化研究》,武漢:華中師範大學出版社,2001年。
    73. 欒梅健,1996,《通俗文學王——包天笑傳》,臺北:業強出版社。
    (六) 期刊論文
    1. 卜少夫,〈談新聞教育〉,《新中華(復刊)》2:4,上海:中華書局,1944年,頁60-69。
    2. 山青,〈燕京大學新聞系過去及現在〉,《報學雜誌》:2,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27、頁31。
    3. 太玄,〈教育上之新聞觀〉,《教育雜誌》:2,上海:商務印書館,1914年,頁9-11。
    4. 方漢奇,〈中國新聞學和新聞教育的搖籃——寫在北京大學100周年校慶之際〉,《新聞記者》:5,1998年,頁18-19。
    5. 方平,〈清末上海民間報刊與公眾輿論的表達模式〉,《二十一世紀》:63(台北:新亞出版社,2001年),頁67-75。
    6. 王公亮,〈進步的新聞教育〉,《報學雜誌》:6,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1-12。
    7. 王師萊,〈新聞教育的重點在哪里?〉,《文化通訊》:2,上海:上海文化函授學校文化通訊編輯部,1947年,頁2-3。
    8. 王笛,〈晚清警政與社會改造──辛亥革命前地方秩序的一個變化〉,《辛亥革命與近代中國──紀念辛亥革命八十周年國際學術討論會文集》,上冊(北京:新華書店,1994年),頁193-209。
    9. 王笛,〈晚清長江上游地區公共領域的發展〉,《歷史研究》:1,1996年,頁5-16。
    10. 王麗娜,〈南京《民生報》及其政治主張研究〉,南京師範大學,2008年(碩士論文)。
    11. 申時電訊社(編),〈新聞教育機關概況〉,《報學季刊》:2,上海:申時電訊社,1935年,頁115-127。
    12. 申時電訊社(編),〈新聞教育機關概況〉,《報學季刊》:3,上海:申時電訊社,1935年,頁147-150。
    13. 田玲玲、蔣劍波,〈論近代記者犯難涉險的俠士品質〉,《新學術》:1,2006年,頁167-170。
    14. 四新,〈世界報副刊:夜光與明珠爭輝〉,《中華新聞報》,2005年8月10日F03版。
    15. 白潤生,〈成舍我與少數民族報業〉,《當代傳播》:5,1999年,頁41-43。
    16. 白寶善,〈論新聞系與新聞界之合作〉,《報學雜誌》:7,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1。
    17. 史美鈞,〈建設新聞教育芻議〉,《浙江教育》:10,杭州:浙江省教育會,1940年,頁7-10。
    18. 李俊,〈近代記者敢為天下先的「俠士」品質述評〉,《湖北民族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4,2006年,頁101-104。
    19. 李中行、張軍,〈志在報國的人生軌跡──記成舍我先生〉,《黨史縱橫》:5,2000年,頁31-34。
    20. 李偉,〈新聞奇人成舍我〉,《世紀》:6,1997年,頁37-40。
    21. 金建陵,〈報業常青樹成舍我〉,《鍾山風雨》:1,2006年,頁38-39。
    22. 林溪聲,〈成舍我的大眾化辦報理念與實踐〉,《新聞傳播》:10,2006年,頁29-31、頁37。
    23. 朱沛人,〈改造新聞教育〉,《報學雜誌》:2,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7-18。
    24. 呂莎,〈成舍我小型報思想探究〉,《新聞窗》:2,2008年,頁109-110。
    25. 呂蕾,〈成舍我和新聞教育事業〉,《新聞愛好者(理論版)》:3,2008年,頁36-37。
    26. 宋暉,〈中國記者職業群體的誔生和初步崛起(19世紀晚期-1927年)〉,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博士學位論文,2004年。
    27. 杜紹文,〈建設中國本位的新聞教育〉,《戰時記者》:5,金華:浙江省戰時新聞學會,1939年,頁2-3。
    28. 沈頌芳,〈法國新聞教育的改進〉,《戰時記者》:9,金華:浙江省戰時新聞學會,1940年,頁7。
    29. 余望,〈成舍我新聞策劃行為的現代啟示〉,《福建師範大學學報》:3,2008年,頁107-110。
    30. 余望,〈成舍我的辦報策略〉,《中國編輯》:3,2006年,頁51-53。
    31. 余望,〈論成舍我的新聞人才觀〉,《出版科學》:2,2006年,頁21-31。
    32. 吳飛、葉森,〈大報小型化改革意味著什麼〉,《當代傳播》:2,2006年,頁40-43。
    33. 吳予敏,〈中國傳播觀念史研究的進路與方法〉,《新聞與傳播研究》15:3,2007年,頁33-95。
    34. 吳貫因(著),黃天鵬(輯),〈新聞職業化與科學化〉,《新聞學名論集(第二版)》,上海:聯合書店,1930年,頁97-98。
    35. 君良,〈發展邊區及內地新聞教育〉,《報學季刊》:2,上海:申時電訊社,1935年,頁92-93。
    36. 武道,〈中國新聞教育的現狀與爭需〉,《報學雜誌》:3,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0。
    37. 施志剛,〈論國新聞教育〉,《讀書通訊》:152,重慶:中國文化服務社,1948年,頁2-6。
    38. 郭步陶,〈造就新聞人才和辦理新聞事業有徹底合作的必要〉,《新聞學期刊》:1,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會,1934年,頁7-9。
    39. 胡漢君,〈新聞教育與教育新聞〉,《報學季刊》:3,上海:申時電訊社,1935年,頁122-128。
    40. 胡明兵、辛美華,〈論民國時期《立報》的大眾化傾向〉,《東南傳播》:7,2007年,頁112-113。
    41. 法蘭克‧馬丁(Frank L. Martin),〈新聞教育之價值〉,《報人世界》:4,北京:燕京大學新聞學系,1936年,頁11-12。
    42. 高雪汀,〈普及新聞教育與漢字改造〉,《報學季刊》:3,上海:申時電訊社,1935年,頁128-130。
    43. 高鵬銘,〈試論中國現代民營報人的新聞專業主義思想及實踐〉,華中師範大學碩士論文,2006年。
    44. 孫景瑞,〈報業鉅子成舍我〉,《文史春秋》:4,1997,頁18-27。
    45. 袁昶超,〈初期的報學教育〉,《報學雜誌》:4,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7-18。
    46. 袁昶超,〈中國的報學教育〉,《報學雜誌》:5,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6-18。
    47. 袁昶超,〈報學教育的目標〉,《報學雜誌》:6,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0-11。
    48. 袁昶超,〈報學系課程概述〉,《報學雜誌》:7,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0-11。
    49. 袁昶超,〈報學教育和職業訓練〉,《報學雜誌》:8,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0-11。
    50. 袁昶超,〈報學教育的前途〉,《報學雜誌》:9,南京:報學雜誌社,1949年,頁3。
    51. 馬達,〈成舍我成功的報業經營〉,《青年記者》:6,2000年,頁49-50。
    52. 唐志宏,〈中國現代化報刊新聞典範的形構:以《世界報系》為例1924-1949──社會性框架與知識群體的擴散〉(計劃編號:98-2410-H-270-004,執行時間:98年8月1日-99年7月31日),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
    53. 唐志宏,〈有關研究成舍我的重要資料〉,《中國近現代史史料學國際學術討論會論文》,山東:煙台師範學院,2004年。
    54. 唐志宏,〈晚清報刊的文體形式及其社會功能〉,《走向近代:國史發展與區域動向》,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4年,頁139-162。
    55. 唐志宏,〈成舍我與台灣新聞教育〉,《空間、文化與鄉土史教育研究會論文集》,彰化:建國科技大學通識教育中心,2005年5月。
    56. 成露茜、李明哲、唐志宏,〈媒體產製與中國歷史編纂學〉,《文本與媒介:民初報刊的研究取徑,1911-1949」國際學術研討會論文》,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2007年02月。
    57. 唐志宏,〈成舍我先生年譜簡編〉,《成舍我先生文集:港台篇(1951-1991)》,台北:世新大學舍我紀念館,2007年03月,頁622-639。
    58. 唐志宏,〈報業集團與媒體知識份子──以成舍我的《世界報系》為例〉,《世界華人傳播學學術研討會:中國西部與全球化論文集》,成都:四川大學文學與傳播學院,2008年03月,頁245-265。
    59. 唐志宏〈成舍我的小型報廣告策略〉,《廣告與文化傳播國際學術會議2008年論文集(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Advertising & Culture Communication.)》,武漢:武漢大學傳播學院,2008年04月, 頁碼 149-156。(本文同時發表於《廣告研究(理論版)》:4,2008年,頁67-71。
    60. 唐志宏,〈報刊實踐意識的轉移:媒介知識分子的形構──以成舍我大眾化報業框架建構為例〉,《中國新聞史學會2009年國際學術研討會》,南京:南京師範大學,2009年6月。
    61. 惜瑩,〈新聞教育問題〉,《報學季刊》:3,上海:申時電訊社,1935年,頁119-122。
    62. 許清茂,〈薩空了、惲逸群和《立報》〉,《廈門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 》,1991年5月,頁111-116。
    63. 陳裕清,〈新型的新聞教育〉,《報學雜誌》:5,南京:報學雜誌,1948年社,頁38-39。
    64. 陳昌鳳,〈從《民生報》停刊看國民黨南京政府控制下的民營報業〉,《新聞與傳播研究》:1,1993,頁190-200。
    65. 陳瓊珂,〈民國新聞教育的另一種設計──成舍我與北平新聞專科學校〉,《國際新聞界》:4,2008年,頁59-63。
    66. 陳陽,〈成舍我的「兩個效益」思想〉,《新聞愛好者:下半月》:5,2007年,頁44-45。
    67. 陳向陽,〈新聞記者和行政院長〉,《讀書》:5,1999年,頁72-76。
    68. 陳彤旭,〈特立獨行成舍我〉,《新聞天地》:1,2001,頁82-84。
    69. 畢群,〈成舍我與《世界日報》〉,《新聞研究資料》:4,1981年,頁101-111。
    70. 巽吾,〈新聞教育之實際〉,《教育雜誌》:9,上海:商務印書館,1914年,頁201-210。
    71. 賀逸文、左笑鴻、夏方雅,〈採納意見改進版面──1931年7月至1937年7月的《世界日報》〉,《新聞研究資料》:1,1981,頁28-55。
    72. 賀逸文,〈成舍我創辦新聞專科學校〉,《新聞研究資料》:4,1981,頁148-156。
    73. 程曼麗,〈也談新史學:關於新聞史研究的若干思考〉,《新聞大學》:3,2007年,頁17-21。
    74. 淩鴻基,〈我所受的新聞教育〉,《報學季刊》:3,上海:申時電訊社,1935年,頁131-132。
    75. 曾虛白,〈注重通才的培養〉,《報學雜誌》:2,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6。
    76. 張友漁,〈我與《世界日報》〉,《新聞研究資料》:1,1981年,頁5-27。
    77. 張友漁,〈我在新聞戰線上的戰鬥〉,《新聞記者》:2,1983年,頁31-34。
    78. 張學遠,〈中央政治學校的新聞教育〉,《中國新聞學會年刊》:1,重慶:中國新聞學會,1942年,頁104-105。
    79. 張景明,〈燕大的報學教育〉,《報學論叢》,天津:天津益世報社,1946年,頁80-119。
    80. 張潔,〈中國近代民營報業經營方略(上)〉,《新聞與寫作》:6,2005年,頁29。
    81. 張潔,〈中國近代民營報業經營方略(下)〉,《新聞與寫作》:7,2005年,頁32-33。
    82. 徐少紅,〈成舍我與南京《民生報》〉,《紫金歲月》:4,1998年,頁24。
    83. 徐少紅,〈成舍我的報人生涯〉,《民國春秋》:5,1998年,頁46-49。
    84. 黃天鵬,〈新聞記者之教育〉,《新學生》:5,廣州:新學生社,1942年,頁167-176。
    85. 黃天鵬,〈四十年來中國新聞學之演進〉,《中國新聞學會年刊》:1,重慶:中國新聞學會,1942年,頁33-36。
    86. 黃俊華,〈成舍我「小報大辦」思想研究〉,河南大學碩士論文,2007年。
    87. 碎雪,〈復旦大學的新聞系〉,《戰時記者》:10,金華:浙江省戰時新聞學會,1940年,頁18。
    88. 葉紅,〈對成舍我先生新聞教育事業的反思〉,《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12,2006年,頁151-152。
    89. 楊柱,〈復旦新聞系的輪廓〉,《大眾新聞》1:5,南京:大眾新聞社,1948年,頁15、頁20。
    90. 劉佳,〈成舍我報業經營管理思想特點分析〉,《山東行政學院山東省經濟管理幹部學院學報》:1,2008年,頁126-128。
    91. 劉曉,〈李石曾與中華民國大學院〉,《中國科技史雜誌》29:2,2008年,頁144-154。
    92. 劉騰,〈成氏姐妹漫談父親成舍我辦報生涯〉,《財經時報》,2004年1月31日。
    93. 劉寧元,〈《世界日報》的《薔薇》〉,《北京黨史》:3,1997年,頁30-33。
    94. 劉雪飛,〈成舍我《世界日報》成功經驗及啟示〉,《湖北大學成人教育學院學報》:2,2006年,頁27-29。
    95. 蔣陰恩,〈新聞教育感想〉,《中國新聞學會年刊》:2,重慶:中國新聞學會,1944年,頁106-110。
    96. 儲玉坤,〈今日之中國新聞教育〉,《讀書通訊》:138,重慶:中國文化服務社,1947年,頁4-5。
    97. 儲玉坤,〈二十年來的新聞教育〉,《教育雜誌》:6,上海:商務印書館,1948年,頁62-64。
    98. 儲玉坤,〈論我國新聞教育〉,《報學雜誌》:2,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8-19。
    99. 潘覺,〈怎樣普及新聞教育〉,《報學季刊》:3,上海:申時電訊社,1935年,頁132-135。
    100. 錢鶴(述),杜紹文(記),〈教育與報紙之關係〉,《復旦五日刊》:54,上海:復旦大學,1930年,頁1-2。
    101. 餘予,〈假如我再念報學系〉,《報學雜誌》:8,南京:報學雜誌社,1948年,頁14-15。
    102. 權波,〈淺談成舍我辦報思想的現實價值〉,《新西部(下半月)》:8,2008年,頁245。
    103. 傅國湧,〈一代報人成舍我〉,《炎黃春秋》:10,頁39-43。
    104. 傅乃芹,〈「八十到頭終強項」紀念成舍我誕辰105周年〉,《新聞愛好者》:12,2003年,頁31。
    105. 熊羅生,〈成舍我與南社「朱柳論詩」公案〉,《株洲師範高等專科學校學報》:3,2001年,頁38-42。
    106. 諸天寅,〈成舍我的辦報四原則〉,《新聞與寫作》:1,1999年,頁22。
    107. 萬枚子,〈憶鸞兄在《世界日報》〉,《新聞研究資料》:4,1990年,頁166-168。
    108. 謝六逸,〈復旦大學新聞學系概況〉,《新聞學期刊》:1,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會,1934年,頁1-7。
    109. 顧訓中,〈成舍我與《立報》〉;收錄:劉瑞林(主編),《溫故》(第5冊),桂林:廣西師範大學,2004年,頁60-73。
    110. 鄒華享,〈一代報人成舍我〉,《文史博覽》:6,2000年,頁50-54。
    111. 鄒振環,〈李石曾與世界學典運動〉,《民國春秋》:4,1990年4月,頁12-16。
    112. 曹鵬,〈成舍我早期的辦報藝術(上)〉,《新聞三昧》:11,1999年,頁28-29。
    113. 曹鵬,〈成舍我早期的辦報藝術(下)〉,《新聞三昧》:12,1999年,頁42-44。
    114. 嚴獨鶴(演講),唐克明(筆記),〈學校新聞實習方案〉,《新聞學期刊》:1,上海:復旦大學新聞學會,1934年,頁105-106。
    115. 竇定(J. F. Durind)(著),鄧樹勳(譯),〈中國新聞教育方針的商榷〉,《報學季刊》:2,上海:申時電訊社,1935年,頁17-18。
    二、 外文
    1. 中村元哉,〈民国ジャーナリスト成舎我近代中国メディア研究──日本‧中国‧アメリカの視点から東アジアメディア史の可能性を探る〉,《近代中国研究彙報》29号,2007年,頁23-34。
    2. 嵯峨隆,《近代中国アナキズムの研究》,東京:研文出版,1994年。
    3. Carey, James. “The Problem of Journalism History”, in Eve Stryker and Catherine A. Warren (eds.), A Critical Reader, Minneapolis: University of Minnesota Press, 1977, pp.86-94.
    4. Corner, John. ‘ “Mass” in Communication Research,’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Winter, 1979, pp.26-32.
    5. Dirlik, Arif. Anarchism in the Chinese Revolution. Berkeley: Univ. of California Press, 1991.
    6. Escarpit, Robert, ‘The Concept of “Mass”, Journal of Communication, Spring, 1977, pp.44-47
    7. Hung, Changtai, War and Popular Culture: Resistance in Modern China, 1937-1945.
    8. Lucie Cheng, Chihong Tang, “Popular Press and Anarchism in modern China”: Cheng Shewo and Chinese Anarchism, Republican Era Newspapers: The Journalistic and the Literary. Institute of East Asian Studies,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Berkeley, April 17-18, 2009.
    9. McKinnon, Stephen, `Cheng Sehwo and the Building of a Newspaper Empire in Republican Era China,` paper presented at the Studying the Daily Medium: Newspapers as Subject and Source in Republican-era China, 1911-1949. Cambridge: Fairbank Center for East Asia Research, Harvard Univerisity, May 28-29, 2005.
    10. Palmer, Wesley Samuel, Cheng Sehwo and Chinese Journalism in the 1920s and 1930s. Unpublished thesis (M.A.) Arizona State University, 1988.
    Description: 博士
    國立政治大學
    歷史研究所
    90153503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0153503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歷史學系] 學位論文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350301.pdf3614KbAdobe PDF2759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