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一、中文資料 專書 王甫昌(2002)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 林顯宗(1985)家庭社會學,台北:五南。 黃有志(1995)民族主義與族群認同,收錄於《族群問題與族群關係》,台北:幼獅。 威廉‧古德著(1988)家庭社會學,丁庭宇編,魏章玲譯,台北:桂冠。 施正峰(1998)族群與民族主義:集體認同的政治分析,台北:前衛。 施正峰(2000)台灣人的民族認同,台北:前衛。 潘英(1999)台灣原住民族的歷史源流,台北:臺原出版社。 謝世忠(1987)認同的污名,自立晚報出版社。 專書中的論文 林忠正、林鶴玲(1993)台灣地區各族群的經濟差異,收錄於《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頁101-155,台北:業強。 宋楚瑜(主編)(1995)重修台灣省通誌:卷三住民誌同冑篇,台中縣:台灣省文獻委員會。 吳乃德(1993)省籍意識、政治支持和國家認同,收錄於《族群關係與國家認同》,頁101-155,台北:業強。 傅仰止(1994)台灣漢人對原住民社經困境的個人歸因與結構歸因,收錄於《台灣民眾的社會意向》,頁91-133,台北:中央研究院中山人文社會科學研究所。 張茂桂(2003)族群關係,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主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頁215-243。台北:巨流。 謝繼昌(2003)文化、族群與認同,收錄於《族群意識與文化認同:平埔族群與台灣社會大型言討論文集》。南港:中央研究院民族研究所,。 期刊論文 王甫昌 (1993a) 光復後台灣漢人族群通婚的原因與形式初探,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 (76),頁 43-96。 (1993b) 族群通婚的後果:省籍通婚對於族群同化的影響,中央研究院人文及社會學集刊,6(1),頁 231-267。 林鶴玲、李香潔 (1999)台灣閩、客外省族群家庭中之性別資源配置,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11(4),頁 475-528。 范雲、張晉芬(2010) 再探台灣高教育成就的省籍差異,台灣社會研究季刊(79),頁259-290。 巫麗雪、蔡瑞明(2006)跨越族群的藩籬:從機會供給觀點分析台灣的族群通婚。人口學刊(32),頁 1-41。 黃毅志、章英華(2005)台灣地區族群交友界限之變遷:1970年與1997年的比較。台灣社會學刊(35),頁127-179。 張茂桂、蕭新煌(1987) 大學生的「中國結」與「台灣結」—自我認定與通婚觀念的分析 中國論壇,總289,25(1),頁34-53。 張福群(2000)台灣原住民身分認定方式之探討,山海文化雙月刊(21),頁141-148。 陳婉琪(2005)族群、性別與階級:再探教育成就的省籍差異,台灣社會學(10),頁1-40。 劉君雅等(2009)臺灣低生育率之空間分析,人口學刊(39),頁119-155。 梁世武(2009)台灣族群通婚與族群認同之研究,問題與研究,48(3),頁 33-62。 蔡淑玲(1994)台灣之婚姻配對模式,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6(2),頁 335-371。 胡台麗(1990)芋頭與蕃薯—台灣「榮民」的族群關係與認同,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集刊(60),頁107-132。 薛承泰(1996)影響國初中後教育分流的實證分析:性別、省籍、與家庭背景的差異,台灣社會學刊,20,頁49-84。 研討會論文 王甫昌 (2001) 台灣的族群通婚與族群關係再探,社會轉型與文化變貌,香港:香港中文大學香港亞太研究所,頁 393-430。 王甫昌(2001)台灣族群接觸機會與族群意識,2001年台灣族群關係的社會基礎(二)差異、認同與階層化研討會,台北:中央研究院社會學研究所。 林忠正、林鶴玲(1993)台灣地區各族群的經濟差異,新聞研究所會議論文集。台北:業強。 徐富珍、陳信木((2004)蕃薯+芋頭=臺灣土豆?—台灣當前族群認同狀況比較分析,「人口、家庭與國民健康政策回顧與展望」研討會。 研究報告 林修澈(2001) 原住民的民族認定,行政院原住民委員會委託研究。台北:立華出版有限公司。 張慧端(1994) 阿美族的認定、分佈與變遷,台灣原住民族族群與分佈之研究。內政部專題委託研究報告。 駱明慶(2000)教育成就的省籍與性別差異,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補助專題研究計畫成果報告。 碩博士論文 丁嘉品(2007)台灣族群婚配模式及其與婚姻滿意度相關性之研究,台北市立教育大學社會科教育學系碩士論文。 王雯君(2005)閩客族群邊界的流動:通婚對女性族群記憶與認同的影響,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 王鈺婷(2002)拜公媽:邵族家庭的通婚與繼嗣的民族學意義,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吳明季(2000)失落的話語:花蓮外省老兵的流亡處境及其論述,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碩士論文。 高元杰(2009)原漢通婚家庭之文化認同與適應,國立台灣師範大學社會教育與文化行政碩士學位在職專班碩士論文。 張巧媛(2004)芋仔蕃薯的省思—省籍聯姻家庭中的母女關係,南華大學生死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張福群(1999)族群通婚的婚姻適應─以阿美族和泰雅族女性為例,台北:國立政治大學民族學系碩士論文。 郭曉真(2007)部落閱聽人觀原住民電視台之研究—以花蓮縣重光部落太魯閣族人為例,國立東華大學民族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 賴錦慧 (1998) 族群通婚與族群觀--四季新村原住民婦女的經驗,花蓮:國立東華大學族群關係與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鍾佳玲(2007)族群通婚中的性別文化與權力配置,國立中央大學客家社會文化研究所碩士論文。 二、英文資料 Blau, Peter M. 1978. Inequality and Heterogeneity. New York: Free Press. Blau, Peter M. and Joseph E. Schwartz 1984. Crosscutting Social Circles. Orlando: Academic Press. Blau, Peter M., Terry C. Blum and Joseph E. Schwartz 1982. “Heterogeneity and Intermarriage.” 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 47: 45-62. Blau, Peter M. Carolyn Beeker, Kevin M. Fitzpatrick 1984. “Intersecting Social Affiliations and Intermarriage.” Social Forces 62(3): 585-606. Bogardus, Emory S. 1959. Social Distance. Yellow Springs, OH: Antioch Press. Cahill, D. (1990). Intermarriages in International Contexts- A Study of Filipina Women Married to Australian, Japanese and Swiss Men. Quezon: Scalabrini Migration Center. Gilbertson GA, Fitzpatrick JP, Lijun Y. 1996. “Hispanic intermarriage in New York City: new evidence from 1991”. International Migration Review.30:445-459. Gordon, Milton M. 1964.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Origi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Hwang, Sean-Shong, Rogelio Saenz, Benigno E. Aguirre 1994. “Structur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Outmarriage among Chinese, Filipino, and Japanese Americans in California.” Sociological Inquiry 64: 396-414. Kalmijn, Matthijs 1993. “Trends in Black/White Intermarriage.” Social Forces 72(1): 119-146. Kalmijn, Matthijs 1998. “Intermarriage and Homogamy: Causes, Patterns, Trends.” 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4: 395-421. Schoen R, Wooldredge J. 1989. “Marriage choices in North Carolina and Virginia, 1969.71 and 1979.81”. Journal of Marriage and Family.51:465-481. Spanier, G. B. and R. A. Lewis(1980).”Morital Quality: A Review of the Social Support.” Journal of Social Issue 40: 55-76. Tinker, John N. (1973). “Intermarriage and Ethnic Boundaries: The Japanese American Cas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9(2): 49-66. Qian Z. (1997). “Breaking the racial barriers:variations in interracial marriage between 1980 and 1990”. Demography 34:263.76. Qian, Z. (1999). "Who Intermarries? Education, Nativity, Region, and Interracial Marriage, 1980 and 1990 " Journal of Comparative Family Studies: 579-5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