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大機構典藏-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NCCUR):Item 140.119/59725
English  |  正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Post-Print筆數 : 27 |  Items with full text/Total items : 113656/144643 (79%)
Visitors : 51743743      Online Users : 553
RC Version 6.0 © Powered By DSPACE, MIT.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Scope Tips:
  • please add "double quotation mark" for query phrases to get precise results
  • please goto advance search for comprehansive author search
  • Adv. Search
    HomeLoginUploadHelpAboutAdminister Goto mobile version
    Please use this identifier to cite or link to this item: https://nccur.lib.nccu.edu.tw/handle/140.119/59725


    Title: 跨越邊界的流動與認同:日治時期「內台共婚」研究
    The study of interracial marriages between Taiwanese and Japanese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Authors: 楊裴文
    Yang, Pei Wen
    Contributors: 戴寶村
    Tai, Pao tsun
    楊裴文
    Yang, Pei Wen
    Keywords: 內台共婚
    跨界交往
    同化政策
    認同
    流動
    混血兒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Intermarriage
    Cross Border
    Assimilation Policy
    Self-identity
    Mobility
    Mixed-blood
    Date: 2009
    Issue Date: 2013-09-03 13:38:52 (UTC+8)
    Abstract: 日治時期台灣人與日本人的通婚並非如同今日的國際婚姻關係,而是日本帝國國民之間的異民族通婚行為,是謂「內台共婚」。比起一般婚姻,「內台共婚」可說是一跨越多重「邊界」的結合。
    所謂的「邊界」,除了意指地理空間中的境界,同樣也包括社會學意義上的文化、價值觀等方面的差異與隔閡;並且由於當時日本人與台灣人之間制度性地存在「支配者─被支配者」的殖民統治位階關係,使得矗立於「大日本帝國」與「殖民地台灣」之間的「邊界」更形巨大而難以跨越。然而,內台共婚者卻以個人之力跨越厚重的界限,並且將「邊界」兩端的差異、矛盾與衝突濃縮於一個家庭的日常生活之中。
    本研究試圖回答以下三個問題:(一)、跨界流動如何可能?綜觀日治時期,乃是一內地與殖民地間「距離」縮短的過程。所謂「距離」,不僅意指地理空間上的差距,更包括內台人在「社會距離」與「心理距離」上的接近程度。藉由觀察各種「距離」變化的過程,探究使得跨界流動的日台人通婚由「不可能」至「可能」的社會背景因素。(二)、是「誰」跨界通婚?由共婚者個人背景之分析,進一步探討存在於「內台共婚」的特殊階級性格。此外,影響共婚者決定結婚的關鍵性因素也是一個有趣的議題,其中包括愛國情操、利益追求,以及嚮往愛情這三種理由。(三)、跨界之後:共婚生活之分析。共婚家庭不僅必須面對來自外部的障礙,例如體制上的不友善以及社會輿論壓力等,也必須克服許多經營家庭生活的艱難課題。此外,跨界的流動也為共婚者本身及其混血兒子女的自我認同與定位帶來許多衝擊。
    「內台共婚」者跨越多重的社會位置,其認同也依照不同的社會時空、生活處境而有所轉變,本研究基於史料耙梳、文獻蒐集與經驗訪談等資料,試圖理解共婚者跨越邊界而結合的流動與其複雜的認同軌跡。
    During the Japanese colonial period, the marriage between Taiwanese and Japanese was called "Nai-Tai marriage." The "Nai-Tai marriage" could be seen as an integration that crossed the boundaries between Taiwan and Japan.
    This study attempts to answer the following three questions:
    (1) Was the "Nai-Tai marriage" possible? The "distance" meant that not only the the distance from Taiwan to Japan, but also including the "social distance" and "psychological distance" between Taiwanese and Japanese. By observing the ways of "distance" changed, this research try to explore the social background factors of the "Nai-Tai marriage".
    (2) "Who" did it? This research analyzed the personal backgrounds and the social class of the "Nai-Tai marriage." In addition, the key reason of people decided to "Nai-Tai marriage" is also an interesting question.
    (3) How about their family life? The families of the "Nai-Tai marriage" had to overcome a variety of problems. In addition, for the "Nai-Tai marriage" people and their mixed-blood children, the mobility of cross-boundary also brought many shocks to their self-identity, and made them feel unsure of themselves in social situations.
    The "Nai-Tai marriage" people crossed multiple social positions, their identity also changed with their different social space, living conditions and social class. This study explained the "Nai-Tai marriage" people how to live their lives, and how their complex identity had changed.
    Reference: 日 文
    (一) 史料
    《台灣日日新報》,台北:台灣日日新報社
    《台灣新民報》,台北:台灣新民報社
    《台灣警察時報》,台北:台灣警察協會
    《台法月報》,台北:台灣總督府法務課台法月報發行部
    《台灣婦人界》,台北:婦人界雜誌社
    《台灣實業界》,台北:台灣實業界雜誌社
    《台灣人士鑑》,台北:興南新聞社

    (二) 專書
    又吉盛清
    1990 《日本植民地下の台湾と沖縄》,沖縄:沖縄あき書房。
    小坂井敏晶
    2002 《民族という虚構》,東京:東京大學出版。
    小熊英二
    1995 《単一民族神話の起源 〈日本人〉の自画像の系譜》,東京:新曜社。
    1998 《「日本人」の境界──沖縄・アイヌ・台湾・朝鮮──植民地支配から復帰運動まで》,東京:新曜社。
    上野千鶴子
    1994 《近代家族の成立と終焉》,東京:岩波書店。
    田健治郎
    1932 《田健治郎傳》,東京:田健治郎傳記編纂委員會。
    竹下修子
    2001 《国際結婚の社会学》,東京:学文社。
    2004 《国際結婚の諸相》,東京:学文社。
    竹中信子
    1993 《植民地台湾の日本女性史:明治編》,東京:田畑書店。
    1997 《植民地台湾の日本女性史:大正編》,東京:田畑書店。
    2001 《植民地台湾の日本女性史:昭和編上》,東京:田畑書店。
    2003 《植民地台湾の日本女性史:昭和編下》,東京:田畑書店。
    庄司総一
    1940 《陳夫人》第一部,東京:通文閣
    安井三吉
    2005 《帝国日本と華僑―日本・台湾・朝鮮》,東京:青木書店。
    吉野作造
    1995-1996 《吉野作造選集9 朝鮮論》,東京:岩波書店。
    若林正丈
    1983 《台湾抗日運動史研究》,東京:研文出版。
    春山明哲
    2008 《近代日本と台湾―─霧社事件・植民地統治政策の研究》,東京:藤原書店。
    洪郁如
    2001 《近代台湾女性史-─日本の植民地支配と「新女性」の誕生》,東京:勁草書房。
    宮本孝
    1997 《玉蘭荘の金曜日──台湾に生きる日本人妻たちの戦後50年》,東京:展転社。
    柴田廉
    1999 《臺灣同化策論》,台北:成文出版社。
    鐘清漢
    1993 《日本殖民地下における台湾教育史》,東京:多賀出版株式會社。

    (三) 學術期刊、論文
    山崎朋子
    2007 〈アジア女性交流史‧昭和期篇 置き去られた日本女性たち(上) 「内鮮結婚」と「大陸花嫁」〉,《世界》762,東京:岩波書店。
    王曉芸
    2007 〈庄司総一の『陳夫人』に見るハイブリッド文化の葛藤〉,《アジア社会文化研究》8,廣島:アジア社会文化研究会。
    卞鳳奎
    2006 〈日本統治時代台灣の日本人移民情況--花蓮縣の吉野村を中心にして〉,《南島史学》68,東京:南島史学会。
    金英達
    1999 〈日本の朝鮮統治下における「通婚」と「混血」--いわゆる「内鮮結婚」の法制・統計・政策について〉,《人権問題研究室紀要》39,関西大学人権問題研究室。
    星名宏修
    2002 〈植民地の混血児〉,《台湾の「大東亜戦争」》,東京:東京大学出版。
    宮崎聖子
    2007 〈「内台共婚」と植民地における台湾人女子青年団の位置づけ〉,《南島史学》70,東京:南島史学会。
    畑山市蔵
    1938 〈所謂共婚法に就いて〉,《台湾警察時報》207、209,台北:台灣警察協會。
    栗原純
    1999 〈台湾と日本の植民地支配〉,《岩波講座世界歴史20 アジアの「近代」》,東京:岩波書店。
    2004 〈日本植民地時代台湾における戸籍制度の成立──戸口規則の戸籍制度への転用について〉,《日本統治下台湾の支配と展開》,名古屋:中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所。
    2006 〈日本統治下における同化政策──共婚法の成立過程について〉,《第四屆台灣總督府檔案學術研討會》,南投:國史館台灣文獻館。
    2008 〈日本統治下台湾における旧慣尊重と同化政策──戸口調査簿における女性の姓と改姓名〉,《史論》61,東京:東京女子大學史學研究室。
    海野幸徳
    1910 〈日本人種と朝鮮人種との雜婚に就て〉,《太陽》雜誌16:16,東京:博文館。
    駒込武
    1996 《植民地帝国日本の文化統合》,東京:岩波書店。


    中 文
    (一) 專書
    王甫昌
    2003 《當代台灣社會的族群想像》,台北:群學出版。
    王泰升
    1999 《台灣日治時期的法律改革》,台北:聯經出版社。

    朱昭陽口述,吳君瑩紀錄、林忠勝撰述
    1994 《朱昭陽回憶錄:風雨延平出清流》,台北:前衛出版。
    竹中信子
    2007 《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明治篇》,台北市:時報文化。
    2007 《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大正篇》,台北市:時報文化。
    2008 《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昭和篇上》,東京:田畑書店。
    2009 《日治台灣生活史─日本女人在台灣:昭和篇下》,東京:田畑書店。
    洪汝茂總編輯
    2005 《日治時期戶籍登記法律及用語編譯(增修版)》,台中縣政府出版。
    司馬嘯青
    2000 《台灣五大家族》,台北:玉山社。
    吳文星
    2008 《日治時期臺灣的社會領導階層》,台北:五南圖書。
    周婉窈
    2003 《海行兮的年代》,台北:允晨文化有限公司。
    高夫曼著,徐江敏等譯
    2002 《日常生活中的自我表演》,台北:桂冠出版,2002年
    荊子馨
    2006 《成為日本人》,台北:麥田出版社。
    陳翠蓮
    2008 《台灣人的抵抗與認同》,台北:遠流出版。
    諾曼.古德曼著,陽琪、陽琬合譯
    1995 《婚姻與家庭》,台北:桂冠。
    蔡文輝
    1997 《不悔集:日據時代臺灣社會與農民運動作》,台北:簡吉陳何文教基金會。
    賴永祥口述,許雪姬、張隆志、陳翠蓮著
    2007 《坐擁書城:賴永祥先生訪問紀錄》,台北:遠流出版。
    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編輯
    1946 《臺灣省教育概況》,台北:臺灣省行政長官公署教育處。
    臺灣銀行經濟硏究室編輯
    1994 《臺灣霧峰林氏族譜》,南投:台灣省文獻會。
    戴寶村
    2000 《近代台灣海運發展-─戎克船到長榮海運》,台北:玉山社。
    2008 《陳中和家族史:從糖業貿易到政經世界》,台北:玉山社。

    (二) 期刊論文
    林呈蓉
    2002 〈日本阿嬤的臺灣經驗──《玉蘭莊の金曜日》:在臺日本人女性的戰後五十年〉,全國新書資訊月刊:42。
    邱純惠
    2001 〈日治時期內台共婚問題初探〉,《曹永和先生八十壽慶論文集》,台北:樂學書局。
    吳文星
    1987 〈日據初期台灣領導社會階層之肆應與變動〉,《師大歷史學報》15,台北:師大歷史學系。
    1990 〈日治時期臺灣的教育與社會流動〉,《臺灣文獻》51:2。
    2000 〈日治時期台灣的社會變遷〉,南投縣:台灣史蹟源流研究會。
    吳密察
    2006 〈明治國家體制與台灣──六三法之政治的展開〉,《臺大歷史學報》37 ,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歷史學系。
    陳端容、陳東升
    2001 〈跨族群的社會連結:工具理性行動邏輯與社會結構的辯證〉,《台灣社會學刊》25。
    陳俊宏
    2000 〈「臺灣史話」-─李春生、李延禧與第一銀行〉,《臺北文獻》直字134期,台北:台北市文獻委員會。
    張茂桂
    1999 〈種族與族群關係〉,收錄於王振寰、瞿海源編《社會學與台灣社會》,台北:中央研究院民族學研究所。
    歐素瑛
    2003 〈戰後初期在台日人之遣返〉,《國史館學術集刊》3,台北:國史館。
    蔡錦堂
    2002 〈日本治台時期所謂「同化政策」的實像與虛像初探〉,《淡江史學》13,台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2007 〈再論「皇民化運動」〉,《淡江史學》18,台北:淡江大學歷史學系。
    藍佩嘉
    2002 〈跨越國界的生命地圖:菲籍家務移工的流動與認同〉,《台灣社會研究季刊》48,台北:台灣社會研究季刊社。

    (三) 學位論文
    本間美穗
    1996 〈異國情、異域節──在台台日通婚的現況及問題之探討〉,台北:國立台灣大學新聞研究所碩士論文。
    阿部由理香
    2000 〈日治時期台灣戶口制度之研究〉,淡江大學歷史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沈倖如
    2003 〈天堂之梯?──台越跨國商品化婚姻中的權力與抵抗〉,國立清華大學社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徐聖凱
    2008 〈日治時期台北高等學校之研究〉,台北: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台灣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曾文亮
    2008 〈日治時期台灣人家族法的殖民近代化與日本化──全新的舊慣〉,國立台灣大學法律學研究博士論文
    柳超莊
    2007 〈做人要扮戲:高夫曼論日常生活策略〉,東吳大學社會學研究所碩士論文。
    德田幸惠
    2007 〈日本統治下的「內台共婚」──日本與台灣「家」制度的衝突與交流〉,淡江大學歷史研究所碩士論文。


    英文
    (一)專書
    Erving Goffman
    1959 The Presentation of Self in Everyday Life. N.Y.: Doubleday.
    Milton Gordon
    1964 Assimilation in American life: The role of race, religion, and national origins,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Norman Goodman
    1993 Marriage and the Family. New York: HarperCollins.
    Scott C. James
    1990 Domination and the Arts of Resistance: Hidden Transcripts. New Haven: Yale University Press.
    Watt Lori
    2009 When Empire Comes Home: Repatriation and Reintegration In Postwar Japan. Harvard College.

    (二)期刊論文
    Blau, Peter M. Carolyn Beeker, Kevin M. Fitzpatrick
    1984 “Intersecting Social Affiliations and Intermarriage,” Social Forces 62:3, pp. 585-606.
    Blau, Peter M. and Joseph E. Schwartz,
    1984 Crosscutting Social Circles. Orlando: Academic Press.
    Gurak, Douglas T. and Joseph P. Fitzpatrick,
    1982 "Intermarriage Among Hispanic Ethnic Groups in New York City," 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 87(Chicago), pp.921-934.
    Hwang, Sean-Shong, Rogelio Saenz, Benigno E. Aguirre
    1994 “Structural and Individual Determinants of Outmarriage among Chinese, Filipino, and Japanese Americans in California.” Sociological Inquiry 64: 396-414.
    Kalmijn Matthijs
    1998 “Intermarriage and Homogamy: Causes, Patterns, Trends.”Annual Review of Sociology 24, pp. 395-421.
    Qian, Zhenchao
    1997 “Breaking the Racial Barriers: Variations in Interracial Marriage between 1980 and 1990.” Demography 34(2): 263-276.
    Tinker, John N.
    1973 “Intermarriage and Ethnic Boundaries: The Japanese American Case.” Journal of Social Issues 29(2): 49-66.
    Description: 碩士
    國立政治大學
    台灣史研究所
    96158014
    98
    Source URI: http://thesis.lib.nccu.edu.tw/record/#G0096158014
    Data Type: thesis
    Appears in Collections:[Graduate Institute of Taiwan History] Theses

    Files in This Item:

    File SizeFormat
    801401.pdf9702KbAdobe PDF2675View/Open


    All items in 政大典藏 ar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with all rights reserved.


    社群 sharing

    著作權政策宣告 Copyright Announcement
    1.本網站之數位內容為國立政治大學所收錄之機構典藏,無償提供學術研究與公眾教育等公益性使用,惟仍請適度,合理使用本網站之內容,以尊重著作權人之權益。商業上之利用,則請先取得著作權人之授權。
    The digital content of this website is part of National Chengchi University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t provides free access to academic research and public education for non-commercial use. Please utilize it in a proper and reasonable manner and respect the rights of copyright owners. For commercial use, please obtain authorization from the copyright owner in advance.

    2.本網站之製作,已盡力防止侵害著作權人之權益,如仍發現本網站之數位內容有侵害著作權人權益情事者,請權利人通知本網站維護人員(nccur@nccu.edu.tw),維護人員將立即採取移除該數位著作等補救措施。
    NCCU Institutional Repository is made to protect the interests of copyright owner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material on the website infringes copyright, please contact our staff(nccur@nccu.edu.tw). We will remove the work from the repository and investigate your claim.
    DSpace Software Copyright © 2002-2004  MIT &  Hewlett-Packard  /   Enhanced by   NTU Library IR team Copyright ©   - Feedbac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