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ference: | 參考文獻 一、中文部分 (一)專書 Eberhard Schmidt-Aßmann,林明鏘等譯,行政法總論作為秩序理念-行政法體系建構的基礎與任務,元照,2009年10月。 吳庚,行政法之理論與實用,增訂九版,三民,2006年8月。 李惠宗,憲法要義,元照,2008年9月。 李震山,行政法導論,修訂九版,三民書局,2011 年10 月。 李震山,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2001年11月。 法治斌,董保城,憲法新論,元照,2006年3月。 許文義,個人資料保護法論,三民,2001年1月。 陳敏,行政法總論,第五版,自版,2007年5月。 陳麗娟,歐洲聯盟法精義,新學林,2006年2月。 蔡維音,社會國之法理基礎,正典,2001年。 資訊工業策進會科技法律研究所,個資保護1.0,五南,2013年1月。 劉佐國、李世德,個人資料保護法釋義與實務-如何面臨個資保護的新時代,碁峯,2012年11月。 蕭家捷、賴文智,個人資料保護法Q&A,元照,2013年2月。 (二)專書論文 李震山,論資訊自決權,收於氏著「人性尊嚴與人權保障」,元照,2001年11月,頁276-318。 陳愛娥,行政程序制度中之當事人協力義務,收於台灣行政法學會學術研討會論文集「當事人協力義務/行政調查/國家賠償」,2006年11月,頁5-28。 (三)期刊論文 王郁琦,網路上的隱私權問題,資訊法務透析,1996年10月,頁37-40。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上),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6期,2007年7月,頁21-44。 王澤鑑,人格權保護的課題與展望(三)-人格權的具體化及保護範圍(6)-隱私權(中),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97期,2007年8月,頁27-50。 余啟民,由肺結核病患名單資料外洩談公務機關就醫資訊管控與監督,月旦民商法第24期,2009年6月,頁5-22。 吳兆琰,論政府資料探勘應用之個人資料保護爭議,科技法律透析第19卷第11期,2007年11月,頁21-39。 李震山,「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回顧與前瞻,中正法學集刊第14期,頁1-48。 李震山,資訊時代下「資訊權」入憲之芻議,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頁15-25。 邱文聰,從資訊自決與資訊隱私的概念區分-評「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修正草案」的結構性問題,月旦法學雜誌第168期,2009年5月,頁172-189。 孫迺翊,社會救助制度中受救助者的人性尊嚴保障-一個憲政國家興起前後的比較觀察,月旦法學雜誌第136期,2006年9月,頁65-87。 孫迺翊,社會給付請求權、當事人協力義務與隱私保障,司法院大法官100年學術研討會,2011年12月,頁79-116。 張道義,德國社會法中個人資訊保護問題,台北大學法學論叢第46期,2001年6月,頁185-239。 連賢明,如何使用健保資料推估社經變數,人文及社會科學集刊第23卷第3期,2011年9月,頁371-398。 郭明政,社會法之概念、範疇與體系-以德國法制為例之比較觀察,政大法學評論第58期,1997年12月,頁369-380。 陳鋕雄、劉庭妤,從「個人資料保護法」看病患資訊自主權與資訊隱私權之保護,月旦民商法雜誌第34期,2011年12月,頁23-57。 曾中明、鄭文義、邱國光,內政部社政資訊系統的現況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111期,2005年9月,頁4-16。 程明修,基本權各論基礎講座(3)—資訊自決權:遺傳基因訊息,法學講座第19期,2003年7月,頁1-9。 劉佐國,我國個人資料隱私權益之保護-論「電腦處理個人資料保護法」之立法與修法過程,律師雜誌第307期,2005年4月,頁42-51。 劉定基,「個人資料保護法初論」,台灣法學雜誌第159期,2010年9月,頁1-8。 劉定基,個人資料的定義、保護原則與個人資料保護法適用的例外-以監視錄影為例(下),月旦法學教室第119期,2012年9月,頁39-53。 劉定基,析論個人資料保護法上「當事人同意」的概念,月旦法學雜誌第218期,2013年7月,頁146-167。 劉靜怡,不算進步的立法:「個人資料保護法」初步評析,月旦法學雜誌第183期,2010年7月15日,頁147-164。 劉靜怡,隱私權:第三講 隱私權保障與數位資訊社會,月旦法學教室第57期,2007年7月,頁39-50。 蕭奕弘,論個人資料保護法的法制性問題,成大法學第23期,2012年6月,頁141-191。 薛承泰、吳爾敏,台北市社會福利服務資訊化的經驗與展望,社區發展季刊第111期,2005年9月,頁17-33。 鍾文岳、鄭文娗,公務機關適用個人資料保護法之今後方向與課題--以日本實務經驗為借鏡,萬國法律第181期,2012年2月,頁18-32。 顏厥安,戶籍法第八條與全民指紋建檔合憲性問題之鑑定意見,台灣本土法學雜誌第79期,2006年2月,頁145-177。 (四)研究報告 法治斌,政府行政作為與隱私權之探討,行政院研討會委託研究報告,2000年。 劉靜怡,如何健全個人資料保護機制:以公部門的資料處理為核心,行政院研考會委託研究計畫,2004年12月。 (五)學位論文 王怡人,公務機關比對個人資料對資訊隱私權之可能影響,政治大學法律在職專班論文,2009年7月。 林美婉,公務機關之間傳輸個人資料保護規範之研究-以我國、美國及英國法為中心,政治大學法律在職專班論文,2012年12月。 周逸濱,行政機關個人資料保護法制之研究-以日本法為比較中心,台北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8年6月。 翁逸泓,歐洲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以歐洲經驗反思我國作為,南華大學歐洲所碩士論文,2005。 劉得為,個人資料庫的隱私保護-以我國戶籍制度為例,台灣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08年7月。 劉蓉菁,個人資料與隱私權保護之法制與實踐,東吳大學法律系碩士論文,2010年2月。 蔡秀卿,行政調查法制之探討,東吳大學法研所碩士論文,2006年。 蔡秉錡,敏感性個人資料保護之研究,台大國家發展研究所碩士論文,2011年。 二、 德文部分 (一) 專書 Kokemoor, Axel, Sozialrecht, 4.Aufl., 2010. Bake /Blobel /Münch (Hrsg.), Handbuch Datenschutz und Datensicherheit im Gesundheits-und Sozialwesen, 3.Aufl, 2009. Beckmann, Ulrich, Der Schutz personenbezogener Daten im sozialen Sicherungssystem, Nomos, 2000. Dillmann, Franz, Allgemeines Sozialverwaltungsrecht und Grundzüge des sozialgerichtlichen Verfahrens, 2008. Diering/Timme/Waschull(Hrsg.), SozialgesetzbuchX-Sozialverwaltungsverfahren und Sozialdatenschutz, Aufl.3., 2011. Eichenhofer, Eberhard, Sozialrecht, 6.Aufl., 2007. Fichte/Plagemann/Waschull(Hrsg.), Sozialverfahrensrecht Handbuch, 2008. Gola/Schomerus, Bundesdatenschutzgesetz Kommentar §1, 8.Aufl., 2005. Gola/Klug, Grundzüge des Datenschutzrechts, 2003. Mauer, Hartmut, Allgemeines Verwaltungsrecht, 18Aufl., 2011. Ipsen, Jörn, StaatsrechtII Grundrechte, 14.Aufl., 2011. Kühling/Seidel/Sivridis, Datenschutzrecht, 2.Aufl, 2011. Maunz/Dürig, Grundgesetz-Kommentar, 65.Ergänzungslieferung, 2012. Maydell/Ruland/Becker(Hrsg.), Sozialrecht Handbuch, 5.Aufl., 2012. Mrozynski, Peter, Sozialgesetzbuch Allgemeiner Teil Kommentar, 4.Aufl., 2010. Roßnagel, Alexander(Hrsg.), Handbuch Datenschutzrecht, 2003. Simitis, Spiros(Hrsg.), Kommentar zum BDSG, 6.Aufl., 2006. (二) 期刊論文 Binne, Wolfgang, Das neue Recht des Sozialdatenschutzes, NZS 1995, S.97-109. BSG: Entziehung einer Sozialleistung wegen fehlender Mitwirkung, NZS 1995, 523ff. Bull, Hans Peter, Datenschutz als Informationsrecht und Gefahrenabwehr, NJW 1979, 1177ff. Hardtung, Bernhard, Auskunftspflicht der Sozialbehörden nach §69I Nr.1SGB im staatsanwaltschaftlichen Ermittlungsverfahren, NJW 1992, 211ff. Marscher, Andreas, Die Übermittlung von Sozialdaten durch die Bundesanstalt für Arbeit, NZS 1996, 113ff. Mrozynski, Peter, Zum Schutz von Sozialdaten im Recht der Leistungserbringer, NZS 1996, 545ff. OVG Berlin:Anspruchsverlust bei unterlassener Mitwirkung im Sozialrecht, NVwZ-RR 1989, 281ff. Rasmussen, Heike, Der Schutz medizinischer Daten im Sozialdatenschutz, NZS, 1998, 67ff. Rogall-Grothe, Cornelia, Ein neues Datenschutzrecht für Europa, ZRP 2012, 193ff. Vahle, Jürgen, Medizinische Daten und Datenschutz, DuD 1991, 614ff. Welke, Wanja Andreas, Zur Zulässigkeit der Übermittlung von Sozialdaten durch Sozialleistungsträger im Rahmen von Ermittlungsverfahren gegen Verantwortliche von Pflegedienste wegen Abrechnungsbetrugs, DÖV, 2010/2 Heft 4, S.175-180. Wilke, Daniel Britta, Outsourcing der Verarbeitung von Patientendaten Fragen des Daten-und Geheimnisschutzes, NZS 2011, 641ff. Zilkens, Martin, Datenschutz im Sozialrecht, ZfF, 2/2008,S.25-31. 三、 英文部分 (一) 專書 Charlene Brownlee/Blaze D.Waleski, PRIVACY LAW, Law Journal Press(2008). Daniel J. Solove, THE DIGITAL PERSON:TECHNOLOGY AND PRIVACY IN THE INFORMATION AGE, new york express(2004). (二) 期刊論文 Daniel J.Solove, Access and Aggregation:Public Records, Privacy and the Constitution, 86 Minn. L. Rev.1137(2001). James Q. Whitman, The Two Western Cultures of Privacy: Dignity versus Liberty, 113 Yale L.J. 1151 (2004). Julie E.Cohen, Examined Lives:Information Privacy and the Subject as Object, 52 Stan.L.Rev.1373(2000). Paul M. Schwartz &Karl-Nikolaus Peifer, Prosser’s Privacy and the German Right of Personality: Are Four Privacy Torts Better than One Unitary Concept?, 98 Cal. L. Rev. 1925 (2010). |